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音樂小百科

第24章 戴逵/碎琴不為侯門伶人

戴逵(?-396),東晉琴家、藝術家。字安道。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居會稽剡縣(今浙江紹興附近)。 晉代有個名叫王徽之的人,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任性放達,棄官東歸,居住在山陰。一天夜晚,他一覺睡醒,推開窗戶,見大雪已停,一輪皓月當空,大地一片白色。他再無睡意,便叫家人備酒,自酌自飲起來。他吟詠左思的《招隱》詩:“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白雪停陰岡,丹葩繼陽林。”忽然他想見一位住在剡縣的好友。於是他馬上叫家人備船,興致勃勃地向剡縣劃去。天亮的時候,來到了好友的家門口,這時,昨晚見好友的興致沒有了,他就叫家人把船劃回去。家人問他:“你怎麼到人家門口又不進去了呢?”他回答說:“我乘興而來,興盡而返,又為什麼一定要相見呢?”

王徽之要訪問的這位好友就是戴逵。 據《晉書》記載:“逵能鼓琴,工書畫,其餘巧藝靡不畢綜。” 戴逵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他畫人物和山水極妙,十多歲的時候,就為當時最有名的寺院瓦棺寺畫畫,但是,他的成就和貢獻,更大的卻是雕塑。 晉孝武帝中葉,會稽山陰靈寶寺慕名求戴逵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無量壽佛木像。佛像刻製完成後,觀者無不稱妙。可戴逵左看右看,總覺得這尊像的神態過於死板,而情感表現得不夠充分,缺乏一種衝擊力和震撼力。他逐一向眾人請教,但大家都說恭維話,不提具體修改意見。戴逵想,看來人們怕我面子過不去,不願說真話,於是他就躲到屏風後面,把參觀者對於佛像的各種議論記錄下來。如有的說,這佛像上額太窄;有的說,這尊佛的兩眼太小;還有的說,這尊佛的耳朵應下垂,以顯現出大度風範的樣子……諸如此類,戴逵都一一記在心裡,反复琢磨,然後反復修改,前後經過了三年時間,終於塑成一尊符合佛經教義、體現民族風格、深受觀眾讚歎的完美佛像。戴逵此像一出,世人爭相仿效,並把外來佛像的形體修改定格為寬額、濃眉、長眼、垂耳、笑臉、大肚的公認形象,這可以說是戴逵對佛教在中國傳播所作的一大貢獻。

戴逵還是當時有名的琴家。武陵王司馬晞聽說戴逵善鼓琴,一次,請他到王府演奏,戴逵素來厭惡司馬晞的為人,不願前往,司馬晞就派了戴逵的一個朋友再次請他,並附上厚禮,戴逵深覺受侮,取出心愛的琴,當著朋友的面摔得粉碎,並大聲說道:“我戴安道非王門藝人,休得再來糾纏。”朋友面帶慚色,帶著禮品灰溜溜地走了。 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兒子戴勃、戴顒都成為有名的畫家,而且都以琴名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