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無夢樓隨筆

第33章 《拾荒集》-(91-101)

無夢樓隨筆 张中晓 1444 2018-03-20
九一 在黑格爾的哲學中,基督不是單純的先知(如古代的許多先知),不是一個道德的偉大存在(如蘇格拉底),而是神性和人性統一的精神,是為沒有哲學修養的人也能接受的表象方式的對象。 九二 明快非淺薄,深逮非晦澀,真理雖為一切人開門,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進入。曲高和寡,乃真話也,非欺人之談。 九三 中土玄學:消滅了自己,也就得到了自己,無所要求,也就滿足了全部要求,無知即全知。 人們懷著疑意說:"這不過是玄學。"但這句話最終能說明他自己根本不懂得玄學。不值玄學,但否定玄學的生存權,是任何以外在的形式和外在目的為風尚的時代所共有的幼稚。 任何玄學都是統一(綜合)的體系,正如人的靈魂聯繫了人的各部分。

九四 從不怕死到怕死,這變易中包含著深刻的真理。 臨死邊緣,是理解哲理的好機會。人,作為一種生物,他不要死亡,恐懼死亡。但是,當他安全和舒適的時候,他常常想像死更樂,身邊苦難,也以為死神能對他拯救。 "好死不如惡活"。這是一個深刻的哲理。死亡,決不是至樂。即使理知上決定了死,但一個生物人,當他消除了全部道德與現實的外裝時,他恐懼死亡,永遠恐懼死亡。無論怎樣頑強的人,只要一步一步地解除他的精神武裝,最後還是會向死神低頭的。因之,不理解人的死亡和死亡的人,就無法進入哲理的殿堂。先天的概念(社會人,根基於經驗(生物人)也。 九五 中土之思想革命,關鍵在於打破對經典的信任心理。並不是否定經典之內容,而是否定人們對經典的信任態度。蓋此信任態度產生於對大家長的依賴、信賴和服從上面,乃人類童年時期所

特有者也。明乎此,則六經真皆我註腳矣。中土之信任,是盲目的偏信,不是理性的信念。 九六 一方面玄思或懸想表示凡直接呈現在前面的東西須得超出,另一方面,這種懸想或推測的內容,最初雖是主觀的,但不可聽其如此,而須使之實現,或使之客觀化。 玄思的真理是思想的理性法則,即在於將對立的對方統攝在自身之內,作為兩個構成的環節。 九七 玄思科學對於經驗科學的內容並不是置之不理,而乃是加以承認與利用,應用。不僅要承認這些形態,而且要說明它們,因為這些豐富的內容,一經思想的把揭,便是玄思理念自身了。經 驗科學的內容是人類對於外界和內心,對於當時的外界自然和當下的心靈或心情之親身的直覺與知覺。 玄思一方面是統攝了對立的兩個環節,另一方面,當在具體的場合強調其中的一端時,卻留有轉化的餘地,所謂"不該死"也。

九八 經驗中的知覺並不能使玄思智慧得到滿足,相反,紛紜眾相倏生忽來,刺激著理性追尋什麼是生滅無常的主宰原則。對於經驗中的變化無常的現象的讚美僅僅是一種抽象的心理態度,必 須超出這種態廢才可進一步達到自然和內在和諧和規律性的真切誠見。 九九 玄思哲學所處理的,一方面是經驗事實和偶然性,另一方面是必然性,在不同時空引起天數和命運、機緣和天意的理念。 一00 上流社會的溫文禮度,到了荒野的窮村便贏得愚民的驚異,那麼,企圖從後者得到同等待遇或耳重,不過奢望罷了。落魄時所能受到的種種桑落與欺悔,如果用往日同樣的自首心來對待, 因而生氣和傷心,那麼也未免過於認真和嚴肅了。就事論事,而又能超越於事,寵辱不以為怪,非禮之加不以為異,合適地對待,但又統馭於上面不致受其腐蝕,才是清明的理智,才是心靈的自由。

一0一 道,人性等等,真是不朽的東西(本質),所改變的,不過是形式罷。或由於形式的變換,或由於人們的厭惡,於是,人們好像覺得它存在了。其實,它不過是改變為另一種形式了。這就是無限內容的形式,無限的內容在時間中的變形。人格永存,在於精神所感。其人雖渺,其德長在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