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無夢樓隨筆

第7章 《文史雜抄》-(41-50)

無夢樓隨筆 张中晓 1422 2018-03-20
(四十一) 為文最難(也最忌)做大題目,蓋人之認識與精力有限,事之變化與內容變化無窮。從小處,從已有所得,從有把握處,從獨得之秘處,從與人無爭(無涉)著手,亦避短就長,以長掩短之道也。 (四十二) 區別抄襲與採用,前者如偷兒,後者如蜜蜂(花粉變蜜的過程)。抄襲不可有,採用不可無,但必須以己之語言(個人的形式)最為重要,蓋普遍性(共性、真理)乃為人人之共有財產也。如能加以己之烙印,即為己之創造矣。 抄襲者精華糟粕並存,無能區別,採用者去其糟粕,採用精華。 (四十三) 莊子——消滅了人生的莊嚴感,徹底的虛無主義,市井主義和厭世主義。 無是非——無情*,精神萎縮,徹骨的冷談,冷酷的理智。莊子哲學是無情的世界哲學。對於塵世的一切,完全理解,但完全不感興趣。遷就,取消,不負責任,一幅死相,以苟活為得計。是非真理與謬論,善與惡,莊嚴與醜惡,最高貴的與最卑劣的等量齊論(齊物論)。中國人靈魂的無行為,無限制的一方面徹底發展。人類精神的三個方面(人道觀念,人生義務和人生情感)是毫不存在的,只有封建的放縱。

(四十四) 孔子執著一種僵硬的、漫無邊際的區別,莊子是消滅這區別。在莊子看來,這秩序是太混亂、太痛苦、太可悲了。他從現實中縮回了視線,而把自己的心靈活動轉向了一個不著邊際的世界,在這個無根而不沾紅塵的世界中失去了自己。陀斯妥耶夫斯基式的順從,在中國並不存在,因為人民總以為他們的邪惡的情慾,求生的要求來反抗抽象的“禮”的。 (四十五) 莊子看到了人的軟弱(役於物),而沒有看到人的堅強,或者說,他只看到不幸的強力。他從“兩忘”中以求人矛盾的解脫,即放棄道德,馬虎了事。申韓的殘酷的功利原則是毀滅道德性的,但莊子的下賤的原則從另一形式放逐了道德性,瓦解了道德性。 (四十六) 觀念上的是非是有的,但人世間的是非淆亂。莊子並非認為無是非,而是是非難明,因之任之兩行(是非均可)。

莊子的無是非,是對他的誤會。莊子心中的是非是存在的,否則,他也就不會對是非問題大作文章了。只是,由於人間的是非淆亂,由於心靈的消極,所以在實踐上採取了無是非的態度。 (四十七) 在莊子哲學中厭世主義成分很少,他只是把生活的重要當作不可卸免的負擔,因此,無味地苟活著罷了。自我欺騙,糊塗苟活,是他的人生態度。在機會主義(人生態度的虛無主義,市井主義),為真理而犧牲和為私利而死去是一樣的,自我犧牲和自我毀滅是一樣的。 (四十八) 先秦諸子的內容,老練的世故哲學,道德教訓,邏輯與心理學就人生來說,申韓殘酷,莊子下賤;申韓沒有心肝,莊子沒有熱情。就思想來說,申韓嚴峻,莊子虛無,申韓固執,莊子圓滑。

人們珍貴如珠玉的一東西,莊子看來卻一文不值,人們認為重要與下賤的區別,在莊子眼光中卻是一樣的。 (四十九) 中國人由於長期停滯所產生的人生哲學,主要集中地表現在老子的“靜”和“儉”中。這良種思想“鹽靜而戒動,言柔而毀剛”與人性中的發展和歡樂的因素對立,它的本質是厭世主義,是鬼魅和幽靈的世界觀,是禽獸的哲學。當時超越情慾,取其扼殺情慾之法,而非以合理地處理情慾之法。老子哲學,人生之另一極端也。 (五十) 老子哲學的主要內容是:抓住事物的消極的方面,作為評價事物否定事物的積極方面的理由。例如,他只看到智慧是社會變化的武器之一,而沒有看到智慧是社會發展動力之一。他把相對的東西絕對化,例如,柔弱勝剛強,在一定條件下是可能的,但是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如此的。他強調相對想像成為絕對原則,在相反的方式上成為殺人靈魂的軟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