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11章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11

迴向善根,此乃三世諸佛所同共稱揚讚歎,一切所想所行皆是爲了利益眾生,這是諸佛菩薩所教示的“最勝大願”,此一目標誌向,正是學佛行者,終生致力,世世投入的生命事業,所以說“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那麽,這利益法界一切眾生的善根因緣,終將歸向何方呢?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就廣義言,普賢行願終究所成就的是一個圓融十法界,至真至善至美的佛國淨土,西方阿彌陀佛的國度可爲代表;就狹義言,我們這一輩子學佛,修習普賢願行,可發願至臨終時,沒有任何障難,痛痛快快地死,安安心心地死,像有些阿羅漢一樣,“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了無遺憾,無憂無懼,於一念頃,往生淨土,暫時請假不來這個世界。

比如濟公和尚,今年要走,他有位供養他幾十年的徒弟並不知道,在前一年請他寫一幅字,濟公不肯,後來要分手時,才寫了一首詩給他:“五月西湖涼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問花花點頭”。五月的西湖雖是夏天,卻涼快如秋,湖中荷花遍開,香氣四溢,然而明年秋天花謝時,寫詩的人又到哪裡去了呢? “把酒問花花點頭”,這句頗有一切盡在不言中之意,並且聞不到任何哀傷失意的氣息。濟公寫完,筆一丟,第二年真的就圓寂了。古來多少祖師生來死去,說走就走,拋掉這具骨頭,好像丟棄一把泥沙一樣,毫無任何掛礙,也沒什麽障難,從心所欲,自由來去,何等灑脫自在!這便是“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後面再接唱下去:

(同學們如法唱誦) 我曾說過,阿彌陀佛不只一位,阿彌陀中譯爲無量光,意即一片無限純淨的光明境界,往生阿彌陀佛國土,生是必定生,往不一定往,不來也不往,就在這裡,即此一心,無量光,無量壽,清淨圓明了不可得,便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再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後便一了百了了嗎? --不是。到那裡是去留學,進修佛法,完成普賢願行,普度一切眾生。普賢行願品這里便寫得明明白白: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 學佛未成佛前要度眾生,成了佛還是要度眾生,自始至終沒有第二念,只是要將一切利樂歸於別人身上,所以佛可說是社會真正的大福利專家。最苦難的時代,最苦難的地方,正是諸佛菩薩與所有學佛行者,布施身心、耳目、骨髓的最佳場所,要修普賢行,就得往這個火坑跳。什麽是佛境界? --眾生得到喜樂便是佛境界。大家須要抱定一個主義,以大智慧,清除自己自私自利的小心眼;以大智慧,善觀因緣,盡心盡力如法圖利別人。下面經句再順著唱下去:

(同學們如法唱誦) 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境界裡,“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所以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必須念念清淨。我問你們清淨從哪裡來?從不清淨裡頭來,因爲有一個不清淨,所以來求一個清淨。假如一切都是清淨,還要求清淨嗎? 因此佛教以蓮華來作標誌。蓮華是出於淤泥,乾淨的地方是沒有出蓮華,淤泥愈污臟愈臭得不得了,蓮華開得愈茂盛,而且愈清香無比。 蓮華有五德,如花果同時,我們知道世界上有些植物是先開花後結果,有些是先結果後開花,只有蓮花是花果同時。花一開,裡頭就有蓮子,蓮子就是果,這是第一個問題--爲什麽蓮花的花果同時呢?第二個問題:據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經過娘胎,都是蓮華化身,蓮花花苞一開,就跳出一個我來。你說奇不奇妙?

這個世界上的人是人生的,而且是女人生的,是向下走倒轉來生的,欲界天到色界天的天人是男人生的,向上走由肩上、頭上裂開生的,所以三界中都離不開兩性關係,只有極樂世界是蓮華化生。密教的教主--蓮華生大士,他也是蓮華化生,因這種方式生,所以說他永遠都是十八歲少年相,永遠如此十八歲的童子相。爲什麽往生極樂世界會蓮華化生呢?我所教你們的修法中,已經教你們將來怎麽樣蓮華化身,你們懂了沒有? (同學答:觀想) 對,觀想。你把心中心月輪觀好,明點觀好,一切妄想雜念沒有了,專一了以後,臨命終時,這一念就是了,所以修意生身的成就就是這一念起修,所以不須經過父母,也不要經過娘胎而生。我經常說:我來生若再來,就是怕投胎,真麻煩;像圓山飯店住一天的旅館費,最貴也不到一萬塊錢,而我們住了十個月娘胎旅館,一輩子的帳都還不掉。

有一位美國學生來電說:我母親快到一百歲了,前幾個月生病,很嚴重,非常想念我,而現在病已好了,他們接到這個消息,馬上打電話給我,爲的是讓我知道情況。你看,這就是十個月旅館的帳,多痛苦,多麻煩,而且路途又遙遠,兩個世界國情又不同,無能爲力,但是如果自己修成意生之身,人欠欠人都沒有,那該有多好! 所以一念專精,你就可以蓮華化生,心月輪中這一念清淨觀好,定好,他生來世都是這個蓮華化生,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是以勝蓮華生。蓮華五德之一是根藕相連,其他植物都有根,但都是散開的,蓮華的根是藕,也是果,所以花果同時,根果也相連,我們學佛要學蓮華,第一因好,第一念好,最後就是好;也就是說動機對了,善果就對,所以蓮華的根就是果,果就是根,來因就是去果,去果就來因,因此佛法就如同蓮華的道理一樣。現在修法,教你們觀蓮華,心眼明亮,一念清清楚楚,所以臨命終時,修準提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頭都不要動,就往生了,不往而生。不生,要再來人中,再來就再來,能入胎不迷,住胎不迷,乃至出胎不迷,看你的定力如何,都不迷才是定力。不是打坐起來,什麽都不想,清清淨淨,那是細昏沈,況且你那一點靈靈明明還保持不了,但你只要明了理,懂得這個,要來個昏沈大定,或者大睡一覺,那也可以啊!

“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本來就清淨,清淨本身就是蓮華,沒有另外的蓮華,蓮華代表清淨,是出淤泥而不染,清淨以外再沒有一個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勝蓮華,不是普通的蓮華,是清淨的境界,只要你們一念清淨,心中的蓮華就開了,自心就開了。我們身體上有好幾處蓮華,頂輪三十二瓣是趴著的蓮華,喉輪十六瓣是仰起來的蓮華,心輪八瓣是趴著的蓮華,臍輪六十四瓣乃至女性子宮部分,男性丹田部分都是仰著的蓮華,而且都是華果同時的,根葉花枝都如一的,所以你本身就是蓮華。 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普賢行願修成就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不往而生了,何必往呢?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所以到這個時候,就可以“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阿彌陀佛無量光,自然給你授記,而自性光明也知道了,這就是佛境界。

(同學們如法唱誦) 阿彌陀佛授記、印證以後,我們自己所修成就的普賢願力,就可以化身百千萬億的無數。人能不能化身呢?當然可以;譬如男女兩人結婚以後,會生孩子,就是自己的化身,但這是有形的,假如我們普賢行願修成就了,就不須經過男女兩性,本身這一念就化開了,要生一萬個我都可以,所以化身百千萬億是靠定力、智力、願力而成就的。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成了佛最後不是要迴轉來普利一切眾生的,你以爲成了佛就不來,入涅槃去,逃避現實,那還叫佛嗎? “楞伽經” 雲:“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所以說學佛的人要發大願。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這是學佛作菩薩人的願力,要有這個心念,才夠得上學佛。成就了化身百千萬億,遍滿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乃至虛空世界有盡,眾生以及業力和煩惱有盡,我的願力亦如是遍滿,反過來說,虛空世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時,我們學佛的心同願力比它還要大--“我願究竟恆無盡。”所以說佛是永遠再來的,永遠遍滿十方無邊剎土的。這就是學佛的真精神。你們不論在家或出家,學佛爲的是什麽?總不是逃避現實吧!

所以曹洞宗祖師洞山禪師有一首偈頌: (同學們如法唱誦) 現在你們剃了頭髮,出家爲僧,既不擦口紅,又不施脂粉,“淨洗濃妝爲阿誰”,爲了什麽? “子規聲裡勸人歸”,出家菩薩作的行爲,所以菩薩的境界是“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因此菩薩道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標榜陳義雖很高,行爲則是走最低層起的,最苦的地方我來,那才是菩薩道。所以要搞清楚,見地要正確,學佛的第一步--普賢行願品,你行願都沒有發起,還談什麽修行?現在你們以讚歎的功德來唱誦這八句偈頌,唱時觀好心中的準提佛母像及心月輪,要很自然的唱誦,才是正修法門。 (同學如法唱誦) 你們有沒有動腦筋來參究,爲何於此準提修持法會中,我要講普賢行願品,每一偈頌都有它的意義,不要光聽,要用心,要正思維。由禮敬諸佛的行願起,講到上次爲止,把所有普賢行願的功德,最後回歸極樂淨土,見阿彌陀佛授記,成就了再迴轉來廣度一切眾生,這是把淨土的真正意願及修行的道理,都告訴了我們。下面又是另一段的開始。

(同學們如法唱誦) 有些人的願力、智慧不是走普賢行願的路線,雖然修法不同,也是同普賢行願一樣,先修供養。下對上而言是供養,反之上對下就是布施。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寶供如來”,先要供養佛,譬如現在佛桌上擺了兩個曼達拉,這是梵文的翻音曼達拉,四個圈圈代表這個婆婆世界的四大部洲,南瞻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瞿廬洲,頂上這個尖尖代表須彌山。拿米平滿放於四個圈圈裡面,或其他別的東西也可以,由於這個世界維持生命的主要食品是米同麵粉,所以以米來代表,並且觀想有四大部洲那麽多,來供養佛,供養一切眾生,這是曼達拉的意義,所以端上來是以這種心情來供養,不是擺樣子好看的。佛前供的燈是代表十方無盡光明,世間燈、出世燈、心燈等等都在這裡。心燈代表智慧,使這佛法的智慧光明,永遠都不要熄掉。尤其你們出家的責任,更要挑起,荷擔如來的大法,使這個心燈永遠不滅,同時我們自己的心燈也不能熄掉。其他的供品如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等,一切都有它代表的意義,懂了這些意義,端上來供養,則是無比的莊嚴。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寶供如來”,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心量胸襟要放大,不只對這個世界,要像四大部洲,須彌山那麽多,要以十方世界乃至所有無邊剎土,以一切最莊嚴的寶貝,統統拿來供養佛。隨時都以這樣的心念來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譬如我現在有一顆好的糖,未吃以前,先要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並且把這顆糖觀想變化成無量無邊無數,遍滿十方所有無邊剎土都有這顆好吃的糖,以此來供養十方所有無邊剎塵佛及一切眾生,能以這個心念來修行,才真叫修行。 “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我常告訴你們,修準提法同時要參究“顯密圓通成佛心要”,你們看了沒有?這本書中都載有施食以及如何供養天人、神仙的修法,早晨是供養天人,晚上是施食鬼道眾生。有好的飲食,未食以前,也可以供養布施,這個道理你曉得了,祭祖拜神你就知道如何做了。所以不但要供養佛,也要供養天人,供養一切善知識,乃至土地公,爲什麽呢?因爲他比你高明,就算你出了家,將來死了,能不下地獄而做個土地公已經不錯了,如果你戒律守的好,能生往欲界天,四天王天也不錯了,比人的階級高多了。至於想生往色界諸天,那你不要談了,你的功德不但要具足,也要配合四禪定來修的,雖然十善業道的功德是天人境界的修法,但諸佛菩薩也是以此爲基礎。因此說,除了供養佛以外,也要最勝安樂施天人,但安樂什麽呢?譬如有人生病,給他藥吃,病好了,就是使他得安樂,或者有好吃的東西有營養,給他吃了覺得舒服,也是使他得安樂,或者一曲很好的音樂,聽了使人心氣平和,也是供養,也是布施乃至有人心情不好,你唱首好歌,令他聽了,心情開朗了,也是供養呀!所以無一不是供養,無一不是布施,以此而修供養、修布施法,也是學佛的第一步。 “經一切剎微塵劫”,不論你在台灣或任何地方施食,總不能說只施給那個地方的鬼而已,所以世界上各各地方都有鬼道眾生。你別認爲這世界上看起來那麽富有,其實餓死的人以及貧窮的人,還多的很呢!甚至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生了病或最後要死時,一點東西都餵不下去,這已經是餓鬼道境界了,像這樣你能夠-一布施令他們得到安樂嗎?所以大家施食時要有此等法食遍施的廣大心量,無時無處都在供養布施,由一個剎土擴充到一切剎土,由此時此刻延展到無窮的未來,如此修行才有圓滿的可能,下面四句再接唱下去: (同學們如法唱誦) 供養與布施,普賢行願品一路下來已經講了很多,像這麽大方徹底的菩薩行履,世上有幾個呢? !一百萬個乃至一億個學佛者當中要找出一個,恐怕也不太容易吧!有人說我學佛,我說不是,我沒有資格。學佛的可貴就在發起普賢願行。 真發起了,頓超過你我日常所修零零碎碎的善法功德,乃至供養十方佛及布施天人等功德,所以在佛法中被尊爲“勝願王”。其他佛菩薩,比如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藥師佛有十二大願,文殊菩薩也有十大願,爲什麽普賢菩薩的才稱爲“勝願王”呢?這個大家就要好好的參一參了! “一經於耳能生信”,能夠聽聞普賢行願品功德已是莫大,若能如實生信,進而“求勝菩提心渴仰”,那才合於一個學佛者的本分。比如在沙漠中,口乾了,想求一杯水喝,遭逢飢荒,肚子餓了,想求一口飯吃,這是“渴仰”迫切之情,對於無上菩提,大家也有此等迫切的需要嗎? 現在大家專修準提法,是否擁有一顆熱切渴仰的心在修呢?是否時間坐久了,念多了,反而心煩惱氣躁,希望早點結束呢?學佛的動機不懇切,願力的發起不真實,那麽所謂學佛修道,也只不過是滿口荒唐之言,莫名其妙的一場戲論而已。 真正的渴仰之心,必能起真正長遠勇猛精進的願行。所以修行要證得菩提是要發大願,而這願力之心是渴仰之心。 “獲勝功德過於彼”,如上所言,若有人於普賢行願的修持理路弄清楚了,也信得過了,然後起而行之,依教奉行,那麽,這個的功德比那個修供養十方諸佛以及最勝安樂施天人而經一切剎微塵劫修行的功德還要大。那好了,你若執著這句話“獲勝功德過於彼”,然後只想天天坐在家裡誦念普賢行願品,希求功德,不能確實起而行之,那麽這是一種貪便宜心理,要不得。禪宗祖師罵人“偷心未死”,此即其一。 上段經文講學佛的人必須先修供養和布施,這裡是強調修普賢行願的功德力量之大,所以大家要痛切反省,能有這麽一個安和的環境進修,這是多大的福氣啊!等於天天在受人天供養,應該仔細想想做人活到現在,濟世利人之事到底做了幾件?比如今天我拿一萬塊錢給你,讓你晚上去做件好事,你就不一定做得圓滿。當然你可以隨便找個人布施出去,但卻不一定能夠善加發揮這一筆錢而有正面的功德,甚至嚴重的話,還有可能適得其反。有人一聽要做善事,真有不知從何處下手之感。人活在世上,能夠遇到做好事的機會,而又做得圓圓滿滿恰到好處,這是何等的福報與智慧呢!所以修行真要注意啊!再來八句順著讚歎下去: (同學們如法唱誦) 普賢行願品講到此處,又轉入另一層面,主要的內涵在經文中已明明白白點出一個龐偉的輪廓,大家應能由此得到一個刻骨銘心的意象,對於佛法的基本信念,認識透徹,把持得住,那麽在修行過程中便“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生生世世學佛永遠離開惡知識,這也說明善知識難遇,所以說:“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遇,佛法離聞。”但惡知識你又如何去識別呢?如果他不殺不盜,也不教你如此去做,並且鼓勵你修學佛法,口中講的更是引經據典,處處合乎正法之理,最後卻在你不知不覺中把你帶壞了,又要怎麽辦呢?遠離惡知識並不容易,須實行普賢行才行,即便是遇到了,也是你去轉他,而非他來轉你。同樣你若想今生來世,永遇善知識也須修普賢願行。所以於此普賢大道行持,也就“永離一切諸惡道”。功行圓滿了,又回歸極樂淨土,“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成就了依然又行普賢行,“我願究竟恆無盡”。 修學普賢願行,若是此生沒能成就,也未往生西方極樂,那麽這個人來生則獲良好的條件,比如身體特別健康或具大善根等。由於有修普賢行的種性在,所以一投胎再來人間修行,也就很快能順利成就,這是“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就”的意思。 “如彼普賢菩薩行”,若徹底實踐普賢菩薩的大願大行呢?下段經文是同一個意義,說明修普賢行願是趣向大乘道的一條正修行之路,大家繼續唱誦,唱時每一字每一句,要於心中真體會進去,能如此唱誦才有功德,否則就沒有用,只成了一種音樂而已。 (同學們如法唱誦)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你看修普賢行願的威神力之大,假如過去生由於沒有智慧,造作極惡永不超生的五無間的地獄罪業,“誦此普賢大願王”,經常能夠去思惟體會,並起而行之,那麽,“一念速疾皆消滅”,你過去的重罪,都可以在你一念普賢清淨海中,洗滌轉化了,所以他生來世再到人中轉身,“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圓滿,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爲三界所應供”,所生常居勝族,相好莊嚴,智慧又高,常能獲得通達宇宙究竟之智,破除一切罪障,所以一切外道心魔、外魔、一切魔,都被他所摧伏了,又有普賢願王之功德,因而堪爲一切眾生廣大福田。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眾,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所以普賢行願成就了,如同佛成道一樣,很快的安坐菩提道場,降伏魔道,證道成佛了,又再迴轉來普利一切眾生界,所以說“多情乃佛心”。下面的偈頌大家以虔虔誠誠的心把它全部誦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