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近乎佛教徒

第41章 第四章涅磐超越概念-4

經由知識和經驗所獲得的證悟能夠超越懷疑。我們必須完全了解,阻礙證悟的染污和迷惑,並不是固定不動的。縱然我們的障礙看起來既頑強又恆常,事實上是不穩定的和合現象。明了了和合現象的依存性以及能被操作的道理,能引導我們看到它們無常的本質,而且可以讓我們確定,它們是可以完全被清除的。 我們的本性就好比玻璃酒杯,而我們的染污和蔽障就好比污穢和指印一般。當我們買杯子時,它並沒有本具存在的指印,當它被弄髒了,這習性的心認為杯子是臟的,而不是杯子上有污穢。杯不是臟的,它只是一個上面有污穢和指印的杯子而已。這些不淨物可以被清除。如果杯子是臟的,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杯子丟了,因為污穢和杯子就會結合成一個東西;臟杯子。但事實並非如。污穢、指印和其它顯現在杯子上的東西是緣自某些狀況而來的。它們是暫時的,我們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污穢洗掉。我們可以把它放在河裡、水槽里或洗碗機裡去洗,或者叫傭人把它清乾淨。但不論我們用什麼辦法,目的是去除污穢,而不是去除杯子。洗杯子和洗污穢之間,有個極大的分別。也許我們會爭論那隻是語意的。但如果我們認為那個杯子和原有的不太一樣,那就是一個謬見。因為杯子沒有本具的指印,當你去除了污穢,杯子並沒有轉化----它還是你在店裡買的那個同樣的杯子。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本性是憤怒或愚癡的,而對自己達到證悟的能力有懷疑時,我們事實上是認為自己的本性是恆常不淨而染污的。但如同杯子上的指印,這些情緒並非我們真實本性的一部分,我們只是從各種不利的情況之中,諸如不善的人相處,或不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等,集結了這些污染物而已。這個本初無污染的、自己清淨的本性,常被稱為佛性。但這引起染污和它所帶來的情緒已經存在太久了,它強大到成為我們的第二性,不時地覆蓋著我們。難怪我們認為沒有希望。 要重燃希望,在佛教道路上的人可以開始這麼想,我的酒杯可以洗乾淨,或我可以淨除我的負面情緒。這和傑克認為蛇應該被移除是類似而稍微幼稚的看法。然而,能夠見到事物的本初真性之前,有時候這是必要的準備工作。如果不能夠覺受一切現象本來具有的清淨,至少,相信自己可以達到清靜的狀態,能幫助我們往前努力。正如傑克認為蛇應該被移除是類似而稍微幼稚的看法。然而,能夠見到事物的本初真性之前,有時候這是必要的準備工作。如果不能夠覺受一切現象本來具有的清淨,至少,相信自己可以達到清靜的狀態。能幫助我們往前努力。正如傑克想要弄掉那蛇一般,我們想要去除蔽障,而且有勇氣去嘗試,是因為我們知道那是可能的。我們只須應用對治方法,來減弱造成污染的因緣,或強化與它相反的因緣,譬如說,生起慈悲心來征服嗔恨。我們熱切地洗杯子,是因為相信我們可有個乾淨的杯子;同樣的,我們熱切地想辦法去除蔽障,是因為相信我們有佛性。我們有信心把臟盤子放進洗碗機,是因為知道食物的殘渣是可以被清除的。如果有人要我們把木炭洗白,我們就不會有相同的熱心和信心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