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尼采哲思錄

第58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

尼采哲思錄 尼采 1521 2018-03-20
直到現在,“教育”才對社會利益有所關注。為現存社會的利益,而非未來的利益。人們不想替教育準備“工具”。如果力的積聚比較多,那麼就要想到力的釋放,其目的或許不適合於社會的利益,而適合於未來的利益。 原本應該提出這樣的任務,這就是人們對現今社會發生劇烈變動的原因要更多地了解,以便有朝一日能夠不再為形式本身而生存,即將形式權當作強大種族掌握的手段。 人日漸渺小,這恰好成為促使人們意欲馴育強大種族的推動力。因為,強大種族的充盈也許是由於變得渺小的種類漸趨衰敗所致(意志、責任感、自信、自我設定目的的能力)。 手段乃是歷史教導的手段。由於是堅持和一般利益相反的保存利益而陷入了孤立,在相反的估價中反复練習,激情就是不即不離。今天,沒有比自由良心更被人瞧不起、更加禁忌的東西。

歐洲人的協調乃是無法阻擋的偉大過程。因為,人們原本應該加速這一進程。這樣就會產生裂痕、距離、等級制。對於這一過程人們完全不必減緩。 一旦形成了這個協調的種類,就要對其辯護。因為,它是來為高等的自主的種類效力的,這種種類高高在上,而且只有這樣才能接受其任務。這裡指的種族的任務不僅只在於發號施令,而是有著自己的生存範圍,其間充盈著對美、英勇、文化、風格乃至最精神性事物的力。一種有權利享用奢侈的肯定種族——它無比強大,美德命令式的殘暴已是再不需要的了;它無比富有,節儉和咬文嚼字亦是不需要了。它身處善與惡的彼岸;在一間為特殊和精挑細選出來的植物而準備的暖房裡。 論“邏輯的表面性”。 “個體”和“類”的概念全部是錯誤的,一眼就能夠看出來,“類”只表示在同一時期出現的一群相似的人,其發展和演變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發展速度非常緩慢,甚至於連細微的進展和生長都很難發現(這是一個發展階段,這時自我發展還沒有進入人們的視野,以致似乎出現了平衡,並且可能導致下述錯誤觀念的形成:認為在這裡已經達到了目的——而且發展也有了目的)。

形式被看作是連續的,因而也是更為珍貴的;不過,形式也只是我們想像出來的;倘若經常遇到“同一個”形式,那麼這並非表明是形式相同,而是表明這是新東西——並且只有我們,那個用以比較的我們,才把和舊物相像的新東西一起算作“形式”的統一性。好像原本就應該達到某個種類,就像它出現在成形過程之前,又如同是包含在成形過程之內。 形式、類型、法則、觀念——處處都在重複同一個錯誤,都將錯誤的現實轉到虛構的頭上。似乎一切現像都是有著馴服精神一樣。這裡,在行為的施行人和行為目的之間,出現了脫節。但是,行為的施行人和行為目的卻僅僅是因為服從我們的形而上學邏輯學的教義才被承認的:自身並非“事實”。 人們不應當將形成概念、類型、形式、目的、法則(一個狀況相同的世界)等的必需,理解成似乎這樣我們就真的能把真實的世界固定住;而應當將其看作是這樣一種必需,即為我們準備一個讓我們的生存成為可能的世界。我們要就此創造一個與我們是可以度量的、簡化的、可理解的世界。

同一個必需,也是與理智支配的感官能動性息息相關的——通過簡單化、粗糙化、濃縮和強化等過程來達到,這其實是一切“再認識”、一切自我審視能力的基礎。我們的需要異常精闢地對我們的感官作了概括,以致“相同的現象世界”始終再三重現,並且因此而得到了現實的外觀。 我們主觀信仰邏輯學的必需不過是說明了我們在邏輯學本身到達意識之前所做的事情,僅僅只是將邏輯學的要求植入現象。因為,現在我們在現像中發現了邏輯學——除此之外,我們不能錯誤地認為,這種必需會保證某物是“真理”。在我們長期推行了同一化、粗糙簡單化之後,我們就變成了創造了“物”、同一物、主體、謂語、行為、客體、實體、形式的人了。在我們看來,世界表現出了邏輯性,是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將世界邏輯化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