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

第76章 第二節搖滾中的個性意識:《一無所有》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 陈思和 1506 2018-03-20
作為“中國搖滾第一人”的崔健,他的歌曲全都由其自作詞曲,撇開音樂上恆以貫之的先鋒取向不論,僅就他在歌詞寫作上表現出的強烈而絕不妥協的個性精神而言,他無愧為當代的首席搖滾詩人。崔健於1986年在為紀念“國際和平年”而舉辦的百名歌星演唱會上首次唱出的《一無所有》,既是他本人的創作起點,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首真正的搖滾作品。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搖滾與流行歌曲的區別。毫無疑問,流行歌曲是一種媚俗的商業文化類型,它的製作演出和流行方式無一不受市場規律的支配,它必須遷就文化消費者的興趣才能被接受,才能發揮它作為商品的價值,這也就意味著它必然不可能含有太多獨特的及創造性的內容。而搖滾自誕生之日起就是對流行音樂的叛逆,它與後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儘管它也是植根於商業社會的文化類型,但它的基本特徵是表達尖銳的個性化和叛逆性的內容,或者如崔健本人所說,是一種對現實的力度的表達,其中包括在思想上追求清醒的理性與深度,在感受上強化個體的獨特經驗,在批判的向度上針鋒相對崔健這樣描述他的搖滾觀念:“我的搖滾樂表達的是一種社會所需要的思考、一種理性,在你最順的時候,在你最不順、最蕭條的時候,這個社會總是需要一群人理智地看待它,這種看待是黑色的,它誠實地說出問題,讓你覺得社會很有意思,幫助你有所發現,但並不是為了逗你笑就隔肢你……”[4]自80年代以來,崔健作為一名嚴肅的創作者,在《新長征路上的搖滾》、《解決》、《紅旗下的蛋》和《無能的力量》四張專輯中毫不放鬆地堅守著他的個性立場竿批判的力度,並將其中的叛逆性愈加強化,及至於在藝術上達到了堪稱獨步的絕佳境界。但如果回到崔健的創作起點,則在《一無所有》中既已明確地醞釀著以上述及的這些傾向及特點。

這首歌詞的核心意念可說是在於“否定”,“一無所有”的情境也就是“否定和拒絕了歷史、現實以及其它的一切”[5] ,即表達的是一種艱難而痛楚的文化反抗的處境,它意味著在自我與外部世界之間構築了對立的關係,故此也就失去了來自外部的控制與文化的內援,而惟餘下袒露、無助和唯我主義的個體心靈。其中的歌者形象正如《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整張專輯中的歌者一樣,是一個懷有著內心撕裂痛感的孤獨者,他除了自己的個性之外,沒有任何可以憑靠的事物,他對歌中的抒情對象懷有情愛的傾向,但這卻給他帶來了受挫和焦灼的感受:“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我要給你我的追求構有我的自由/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通過情感關係表達出的這種矛盾與紛爭,其實也可說是曲折地隱喻了文化反抗者內心的迷惘,然而這並未導引他走向對個性立場的放棄,或媾和於環境的不可捉摸的壓力,反倒由這種焦灼和迷惘更顯出自由及個體追求的意義,並轉化成一種憤怒情緒和更堅決的自我堅守。所以歌的末段從受挫的感受中呈現出明快的色調及決絕的意向:“告訴你我等了很久告訴你我最後的要求/我要抓起你的雙手你這就跟我走/這時你的手在顫抖這時你的淚在流/莫非你是正在告訴我你愛我一無所有……”在這首最初的創作裡,崔健在其言詞中真誠地投射出他心靈的困惑與激情,由反抗和選擇的傾向、碰撞所突現的是個體在承受文化反抗角色時的劇烈感受,所有的痛苦都表達為憤怒,所有的絕望都呈現為力度。

此外《一無所有》還奠定了崔健搖滾的基本言說風格,即是一種完全投入、直接表達而又毫不掩飾的風格。其實這也正是因為力度的表現在崔健搖滾中占到了最大的比重,面對現實的情緒都無須再加以改頭換面,而是以其強大的噴湧之勢原樣的釋放出來。當然,這也就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創作者的自我形象,可謂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或者即是崔健自己所強調的:“藝術家的作品應該表現的是人格的力量”.[6]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