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六十年與六十部:共和國文學檔案(1949-2009)

第33章 1982《絕對信號》

編劇:高行健、劉會遠 導演:林兆華 主演:林連昆、肖鵬、尚麗娟、叢林、譚宗堯 首演時間:1982年9月19日 首演地點:首都劇場三樓歌舞廳 劇情:火車上,待業青年黑子被車匪脅迫參與扒車越貨。在車上遇見昔日同學、戀人,以及忠於職守的老車長。一系列複雜矛盾衝突在五個人間展開,最終每個人都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1982年9月19日,北京人藝三樓宴會廳,狹窄昏暗。沒有鏡框式舞台,道具是幾個箱子和木條框子,演員穿著普通衣服竟然與觀眾聊起天……誰也沒想到,這樣與人藝戲劇傳統格格不入的作品,三個月內從小歌舞廳搬進大禮堂,上演過百場,轟動全國。它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小劇場話劇,戲如其名,這是一個《絕對信號》。如今,歌舞廳已是名震京城的“人藝實驗劇場”,當時初出茅廬的導演林兆華因“一戲一格”被尊稱“大導”,中國小劇場話劇也在30年裡漸成潮流,遍地開花,風華正茂。

【戲裡】 中國小劇場戲劇從宴會廳起步 1982年9月19日,《絕對信號》在人藝三樓宴會廳首演,題材並不新穎,但“主觀式”表現手法震驚了戲劇界。舞台上首次時空交錯,現實、回憶和想像三個空間穿插並行。演員不再演“內心戲”而是直接說出來,甚至走出“舞台”與觀眾交流。燈光、音響也成為渲染情緒的工具。所有這些顛覆“斯坦尼體系”的做法出自一位人藝新提拔的中年人——林兆華。 林兆華在中戲學的是表演而不是導演,1961年畢業分配到北京人藝。 “文革”時期,他與焦菊隱、於是之、鄭榕、藍天野、英若誠一起體驗生活,耳濡目染學了不少中外戲劇知識。人藝書記趙起揚相中林兆華,“文革”後在全院大會上宣布這個“年輕人”可以當導演。

1978年,林兆華開始導戲,四年間人藝領導對他評價是“有些靈氣”。偶然的機會,他在雜誌上看到介紹六七十年代歐洲小劇場運動。花錢少,風險低,這是新人導演最適合的實驗方式。與此同時,他遇到編劇高行健,讀了他創作的劇本《絕對信號》。兩人一拍即合,準備排一部“完全不同”的戲。 為了讓挑戰傳統的戲能夠演出,林兆華動了不少腦筋。他把《絕對信號》的主題闡釋為符合時代精神的“挽救待業青年”,劇本順利過審。為了減少阻力,整部戲也是藉人藝大部隊赴桂林演出的機會排演的。 三個月演出上百場,外地觀眾慕名進京觀摩,《絕對信號》創造神話。評論家童道明認為,“中國因為有了《絕對信號》終於匯入了世界小劇場戲劇運動的大潮”,30年過去了,今天中國小劇場戲劇興盛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享“開風氣之先”讚譽的同時,林兆華也嚐到挑戰傳統的代價。 《絕對信號》很快被批判“存在明顯思想缺陷”。林兆華被點名批評要求反思檢討。可他堅信戲沒問題,檢討也一直沒寫。在此期間,林兆華銘記一句話:人藝院長曹禺曾說“《絕對信號》的優異成績是北京人藝藝術傳統的繼續發展。” 【戲外】 大導:不做一種風格傳統的奴隸 焦菊隱忠實的繼承者 正如曹禺所言,看似顛覆“斯坦尼體系”的林兆華,與北京人藝傳統卻有著潛在的聯繫。 作為北京人藝首任總導演,焦菊隱很早就為中國戲劇指明了向民族文化、向傳統戲曲學習的路,他反對墨守成規,講求“一戲一格”。林兆華認為自己是焦菊隱忠實的繼承者。他曾在2005年北京人藝紀念焦菊隱誕辰百年時撰文,明確指出“既然焦菊隱當年在獨尊斯式體系的大環境下,能極有勇氣地提出破除傳統和禁錮,建立中國學派的理論,那現在的戲劇人也應該學習焦先生,褪下身上的禁忌和抱負,在實踐中有選擇地繼承,不做一種風格傳統的奴隸”。

從《絕對信號》開始,到1984年的《紅白喜事》、1986年的《狗兒爺涅槃》、1999年的新版,還有、《棋人》、《魚人》,再到2000年的《風月無邊》、2003年的《趙氏孤兒》、2006年的,林兆華的創作實踐確是“一戲一格”。裡他讓濮存昕、宋丹丹等演員說陝西話,請陝北藝人唱老腔,把一群羊趕上舞台。不久後,批判的聲音來了:“這是否能算正宗的'人藝製造'?”“林兆華怎麼能在首都劇場養雞養羊,多臭啊!” 不畏爭議不斷探索,堅持自我的林兆華逐漸成為人人敬佩的“大導”。 1984年,林兆華當上了人藝的副院長,由於對行政工作不感興趣,人送外號“業餘院長”。他希望人藝有不同風格流派的戲劇出現,可是保守思想卻讓他舉步維艱。 “業餘院長”最終還是在八十年代末辭了職。

濮存昕願為大導辭官 在旁人看來,辭職的林兆華仍與人藝有著“緊密聯繫”,因為濮存昕。兩人是合作了20多年的老搭檔,一個特立獨行,一個謹守法度。從1989年的《哈姆雷特》到如今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合作的每部戲都有含金量。工作之外,兩人卻幾乎不見面。有人說,林兆華的導演手法把演員當成傀儡,但濮存昕的意見正好相反。 “大家都能感受到,林兆華和其他導演真是不一樣,他既不做示範,也不進行心理解釋,他甚至讓你好像進入了一種困境,但當你積累到一定程度,你自己突然開竅了。” 林兆華對濮存昕的評價則是:“小濮人品好,有藝德。”為了給這位“旁逸斜出”的導演爭取創作空間,濮存昕甚至願意犧牲自己。 2003年濮存昕任人藝副院長後,提出請林兆華擔任藝術總監的想法,隨即被駁回。沮喪的濮存昕提出辭職,“你們還是讓我單純地做回演員吧”。後來,林兆華沒當上藝術總監,濮存昕也沒辭掉副院長的頭銜。但兩人的合作仍在繼續。童道明曾寫過一篇林兆華和濮存昕的文章,把他們比作當年的焦菊隱和於是之,“注定會成為中國話劇史上的又一個話題。”

受訪者:林兆華、濮存昕、童道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