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謀殺的魅影

第29章 後記該死的悖

謀殺的魅影 褚盟 1341 2018-03-20
台灣著名學者唐諾先生說過:“推理小說是一種該死的悖論——兇手要聰明到可以設計出一個無人能夠破解的詭計,卻又要笨到只有靠殺人才能解決問題。” 英國推理大師G. K.切斯特頓也在作品中說道:“罪犯都是技藝精湛的藝術家,而偵探至多只是跟在藝術家身後品頭論足的評論者。” 結合上述兩段話,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研究推理文學,真是一件自找沒趣的事。 但是沒趣的事也總要有人做,因為只有這樣,推理文學才可能在某一天,變成一件“有趣”的事——不管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其實,把“沒趣”變成“有趣”,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歐美和日本的相關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根本原因在於推理小說在那裡已經成為了主流文學;而在中國,當創作還處於摸索階段的時候,理論研究的現狀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國內地曾經有過一些推理文學的理論讀物,但受到客觀條件的局限,大都簡陋而無系統,甚至有很多地方存在著“硬傷”。例如,之前的相關作品中,竟然沒有任何有關“黃金三巨頭”之一的約翰·狄克森·卡爾的論述;“二十條”的創造者範達因被描述成了英國人;本格推理的代表人物橫溝正史被定位成了“變格派”;1987年之後的日本推理更是一片空白…… 很多讀者(其中很多是入門者),受到這些錯誤的影響,對推理小說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誤解,這嚴重阻礙了這種類型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因此,筆者不自量力,撰寫了您現在看到的這本小書。 這是一本很膚淺的書,這樣說並不是筆者欲擒故縱式的“謙虛”。它真的很初級,僅僅希望給那些對推理小說有些興趣的朋友提供一些便利。它簡單梳理了170年的推理文學史,明確了一些推理範疇的概念,給一些作者和作品作了初級的定位,僅此而已。它沒有涉及到高深而晦澀的理論,筆者只是希望通過這部小書,讓更多的人喜歡推理小說,而這些聰明的讀者,自然會通過自己的方式了解到更深層次的東西。

在創作過程中,筆者感到十分吃力。法國人埃米爾·加博里奧的出生時間竟然有三個版本。筆者在一位網友的幫助下,確定了“1832年”應該是比較準確的說法;作品創作的起始時間、連載開始時間和單行本出版時間往往是不同的年份(如松本清張的、東野圭吾的等),使用哪個都不算錯。筆者只能反复比較,確定一種比較恰當的解釋;至於全面性,這樣篇幅的一部書,更是掛一漏萬。 “黃金三巨頭”只能簡略論述,多蘿西·塞耶斯這樣的大師只能提及姓名,而更多的作家和作品根本就沒有辦法照顧到,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筆者只能期待以後會有機會彌補這些缺憾。 即便如此,書中存在著一些錯誤肯定在所難免。毫無疑問,這些都是筆者的疏忽和能力有限而造成的。真誠希望所有看到這本書的朋友指正,只有這樣推理文學才會有更好的發展。不出意外,最後將是一大段“感謝”:

感謝我的夫人心弈。沒有她的支持,我生命中缺少的將肯定不只是這部書; 感謝所有我認識和不認識的朋友,特別是那些推理小說愛好者。是你們一起完成了這部作品,你們是我創作的動力,更是推理文學的希望; 感謝我的編輯。作為同行,你們要比我優秀得多; 最後,感謝島田莊司先生為本書作跋——得到“推理之神”的鼓勵,我實在受寵若驚;感謝道尾秀介先生、西澤保彥、山口雅也先生、有棲川有棲先生、二階堂黎人先生、米澤穗信先生對本書的推薦,大師們的幫助會讓我更加努力。 以推理之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