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知日·了不起的推理

第27章 安村崇:動搖人心中的“日常性”

知日·了不起的推理 苏静 2243 2018-03-20
·Takashi Yasumura 日常風景是安村崇一貫的拍攝對象,在他的攝影集《日常性》(日常らしさ)中可以看到他對生活中微小細節的關注:果籃里金黃的橘子、櫥櫃里安靜擺放的杯子、餐桌上的調味品……有趣的是,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物品在安村崇的照片中失去了日常的熟悉感,變得微妙而陌生。透過這些照片可以感覺到,攝影師的視線彷彿要通過這樣細緻的凝視,將日常逼到角落,將現實探個水落石出。 在觀看這些“日常性”已消失得無影無踪的“日常的”照片時,讓人不禁感覺到幽默與諷刺,以至於想要反問:我們真的了解近在咫尺的日常生活嗎? 《日常性》在1999年獲得了佳能寫真新世紀攝影大獎。攝影評論家飯澤耕太郎評價這部攝影集時說道:

“攝影師似乎拿著大型相機拍攝平淡無奇的日常光景,但仔細看他的照片,就會發現些微的偏差。在浴室用具上套一個粉色口袋,或是把盆栽與無機的橡膠管並列放置,還有像蠟像一般站在榻榻米上穿著正裝的初老男性(實際上是安村的父親),頗有策劃性攝影的味道。他通過這種微妙的操作,將日常風景轉化成了照片中的'日常性'。” 繼《日常性》之後,安村崇陸續拍攝了“描摹自然”(自然をなぞる)系列、“至少像行星一樣”(せめて惑星らしく)系列。在這兩個系列中,他的目光似乎從日常物品擴展到了大自然,或者說我們生存的星球。照片中看不到人工造物,只有大面積的土地、植被等原始而自然的風景。就像黑色幽默電影的續集一般,在這兩個系列中安村崇仍然保留了他獨特的視角與幽默感。

2012年,安村崇舉辦了個展“1/1”。展出的作品乍一看像是抽象的色塊的組合,仔細觀察才發現,安村崇在這一系列中又回歸了熟悉的日常物品,而且特別選擇了誰也不會多加留意的角落,如牆角、地板與沙發的邊緣、樓梯與地面的相接處等等。 關於想要在攝影作品中表現的主題,被定義為“新景觀攝影”的安村崇說:“我想通過只有在觀看照片時才能獲得的體驗,動搖人們心中對事物的固有認識。” If This Is a Planet,Tottori2002 知日:攝影評論家清水穰在《美術手帖》的評論《“日常”與“無意義”的陷阱》中將你的作品定義為“新景觀攝影”(ネオ·コンポラ)。你受到日本的“景觀攝影”的影響嗎?你怎麼看待“新景觀攝影”這個定義?

安村崇(以下簡稱“安村”):我並沒有特別意識到對我的定義是“景觀攝影”或是怎樣,但是從開始攝影之初,我就一直在看牛腸茂雄的《Self and Others》,在發現對象的方式、通過距離顯示攝影者位置的方法等方面,大概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另外,在清水的《“日常”與“無意義”的陷阱》中,他關於“景觀攝影”與“挑釁”的差異的論述很有深意。 “景觀攝影”是用攝影進行的攝影批評,但並不是超越攝影去追求真正的“現實”。對於這一點,我非常贊同。 知日:不少人認為你的作品充滿了幽默與諷刺,但幽默與諷刺只有基於現實才有意義。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這是你對待現實的態度嗎? 安村:我的作品中那些被大家認為幽默與諷刺的作品,其實都有一個特徵,就是故意、直接地呈現日常物品。這種行為,如你所說,是基於現實而又讓人感覺到不真實的,所以被認為是諷刺。諷刺中往往包含著幽默。

知日:從“日常性”到“描摹自然”,再到“至少像行星一樣”,拍攝範圍從日常的物體拓展到了自然,甚至整個地球。你從一開始就有這樣的打算嗎?這三個系列之間有什麼聯繫? 安村:從物理的角度看,範圍確實是擴大了,但這並不是最初就計劃好的。這幾個系列的共同點是,我想通過只有在觀看照片時才能獲得的體驗,動搖人們心中對事物的固有認識,但我並沒有特別注意三個系列之間的關聯或是差異。 知日:聽說你開始拍攝彩色作品時受到美國攝影師William Eggleston的影響,“1/1”也是以微觀的視角,將日常中物與物的組合以顏色與顏色的組合來呈現。你在拍攝中是如何運用色彩的? 安村:我覺得彩色照片的色彩很能體現照片的魅力,但同時也會削弱主觀的表現力,因為色彩基本上很難控制。所以比起忠於現實,我盡量讓照片看起來更加自然。可以說,彩色照片在印刷時的色彩濃度比較重要,甚至會大大改變照片給人的印象。

知日:你常用什麼器材拍攝? 安村:4×5英寸的相機。 4×5是膠片的尺寸,也是取景框的尺寸。拍攝時能直接看到接近照片的效果,所以有一邊看著照片一邊拍攝的感覺。 知日:日本有很多風格各異的攝影師,跟你同代的攝影師中有你特別欣賞的嗎?你的作品與其他攝影師的作品有什麼相同或相異點? 安村:同代的攝影師中,我最喜歡岩崎マミ(Iwazaki Mami)。在她的縱向構圖的照片中,有一種令人痛快的批判精神,很想讓大家都看到她的作品。我對同時代其他攝影師的作品都很感興趣,但是我並不覺得跟他們有所關聯。 清水穰給予安村崇“新景觀攝影”的定義,將安村崇與日本“景觀攝影”的代表人物牛腸茂雄聯繫到了一起。牛腸是位身體殘缺並且早逝的攝影師,以拍攝日常景觀和社會生活方式為主,在興趣和方向上與通過《挑釁》建立起來的前輩的攝影觀念保持距離。 1992年,寫真雜誌《deja-vu》推出特集,重新評價牛腸茂雄的攝影;1994年,牛腸雄茂的攝影集《Self and Others》再版;2000年,關於牛腸茂雄的紀錄片《Self and Others》上映。反觀安村崇的作品,他從牛腸茂雄的《Self and Others》裡學到了發現拍攝對象和控制與拍攝對象的距離的方式,這對於一位攝影師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或許安村崇也從牛腸茂雄的“景觀攝影”中繼承了對攝影的批判態度吧。

[Columns]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