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日本科幻小說史話:從幕府末期到戰後

第44章 第二節《征服空間》警告貧富差異的等級社會

賀川豐彥的《征服空間》(改造社,大正11年)也是這一時期代表性的未來小說。 故事以意外的驚人線索展開,主人公就是賀川本人。曾經住在貧民窟的他突然就任大阪市市長。賀川對此雖然大惑不解,但也開始想方設法處理公害問題。因為大阪工廠非常多,煙囪林立,排放了大量的煙塵,嚴重危害了市民的健康。賀川因此想方設法地推進廢除煙囪運動,他在市議會上發表演說要求消除煙塵。因為市議會議員中有很多人是以工廠牟利的資本家,所以受這些人的阻撓,會議也沒有能按計劃順利進行下去。同時,資本家們還暗地裡謀劃著抵制賀川市長的運動。 在這期間,賀川市長在街上遭到反對派的刺殺而昏倒,被抬到了貧民窟的住所,得以保全了性命。雖然臥床不起,但他對公害對策的熱情卻絲毫未減。可是,無論他怎麼努力,卻無法與資本家們抗衡,事態毫無進展。

在極度失意之時,賀川離開大阪,到鄉間散步,受小河裡的鱂魚之邀,去水中王國做客。在那裡賀川形成了客觀看人類世界的視角,之後回到了人間,但是,曾經的自己也隨之留在了水中王國。賀川將“曾經的自己”和“清醒的自己”合二為一,努力地控制著局面。 此時,與他產生共鳴的發明家出現了。發明家製造了人類改造機,使人的體重化為烏有。賀川果斷地計劃在大阪上空建造供零體重貧民居住的空中樓閣,構建烏托邦社會。但是這個“征服空間”計劃在即將大功告成之時,被資本家和實權者們破壞了。 最終,為地球上沒有了自己容身之地而絕望的賀川率領六千同伴,乘坐利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理髮明的光線列車奔向了火星。火星上住著火星人,實行共和製,他們熱烈歡迎從地球上來的難民。與此同時,地球上“曾經的賀川”卻被綁在十字架上正要接受死刑。

賀川豐彥是基督教社會運動家,明治40(1907)年9月,進入神戶神學校,在校就讀時他搬回貧民街傳教。大正3(1914)年,他留學於普林斯頓大學。回國後再度移居貧民街繼續他的傳教生活,同時,他還援助工會運動。 賀川廣為人知的代表作是《越過死亡線》(大正9年),這是一部以貧民街的生活為現實依據而撰寫的小說,在大正時期成為了暢銷書。 在《征服空間》中賀川所列舉的公害和等級分化等社會問題,實際上也是他在現實社會埋頭研究的難題。身為基督教徒的他,雖說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但他在激烈地批評貧民無家可歸的現狀的同時,卻努力避免使用革命者、勞動者維護權利的暴力手段。作品中,描寫的那些不使體重消失就無容身之處的人,可以說是雖生猶死,極具諷刺意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部作品的結構和作者的精神構造都與明治時期的民權政治小說相似。想來無產階級文學也是政治小說的一種。以大正時期馬克思主義文學觀來看,後來的批判自傳體小說、教養主義小說所體現的是“資本主義的”“墮落的”思潮。因此可以說這是政治小說派對純粹文學派的一種反擊。

打上大正時期的未來小說、預測小說烙印的作品,既不是對科技進步的確信,也不是與之相反的公害問題,更不是什麼社會主義的藍圖。從明治時期開始,人們對礦山的粉塵公害就有所認識,但是都市公害問題開始廣為人知是在這一時期之後。 A·保達諾夫著、大宅壯一先生譯的《紅星》(大正15年)是社會主義與現實主義相互交織的、具有當時時代特徵的作品。如果僅限於表現社會主義的藍圖,那麼有明治40年D·M·派瑞所著,佚名者翻譯的《水母》前後篇(俳書堂初山書店)、矢野龍溪《新社會》(明治35年)等。進入昭和年間,吉姆·多爾著、廣尾猛譯的《革命偵探小說洋基隊在彼得格勒》1~5(世界社,昭和3年)也廣為人知。 必須指出的是,賦予這一時期特徵的是幽默背後所蘊藏的質的變化。這也是對社會、政治上的看法存在很大差異的星一和賀川豐彥的共同點。逐漸包容這種幽默和諷刺是大正~昭和初期的社會特徵。與夏目漱石的幻想短篇小說一脈相承的芥川龍之介、內田百問的夢想小說系列中也蘊含著同樣的詼諧元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