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日本科幻小說史話:從幕府末期到戰後

第26章 第二節讚美科學詩歌、故事的人們

“科學的心智”是昭和前期的宣傳標語,但從對憧憬科學的熱情勁頭來說,明治前期的啟蒙時代可能要強烈得多,就連詩歌世界也充滿了對科學的讚美。 例如明治15(1882)年出版的《新體詩抄》中就收錄了外山正一的這樣一首詩: 科學巨匠詩人日夏耿之介是這樣評價這首詩的:“今天讀來頗感滑稽,但在當時粗雜之中見新鮮,毫無疑問,是用了較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說明至今為止詩歌中沒有的社會學這一概念的。”(日夏耿之介,《日本近代詩崖見》) 夏目漱石的中的苦沙彌先生也做了一首新體詩,將“巨人引力”擬人化。尚不清楚這是在諷刺日本近代詩壇呢,還是在模仿從英國學到的“科學詩”呢。 “科學詩”在歐洲也不是什麼稀奇,在12世紀的科學書籍中就常有科學家寫的詩或者是詩人們寄來的詩。夏目漱石的《文學論》第三篇裡也專門談及了科學詩。科學詩的傳統現在還被保持著,在面向普通讀者群的科學解說書裡經常會看到另附的小詩。

歌德有一次在朋友面前就即興翻譯了一首以地質學為題材的詩歌(約翰·斯卡福,《煤炭大王的接見》)給朋友們。詩的主人公是煤炭大王,煤炭大王的旁邊站著黃銅礦王妃、花崗岩公爵、石磐石侯爵、斑岩伯爵夫人等,用擬人化的手法,根據特性給每一種礦物質都賦予了相應的稱號和性格。 歌德解釋說“這樣的詩是為了愉悅世人精心創作的,它有助於普及科學知識,而這正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為這些詩才激發了上流階層對科學的興趣。別小瞧這些半開玩笑似的小詩,它給我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好處。許多聰明人已經開始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了。”(愛克爾曼,《歌德對話錄下》,山下肇譯) 理學博士/戰戰道士著的《化學家的夢》(明治39年)要是歌德看了也會喜歡的吧。故事講的是一次作者走進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那裡是“元素”們生活的世界。比如穿黑色喪服的老婦人,“這個人是尊貴的碳素寡婦,是眾多眷屬的母親,(中略)寡婦為了給亡夫祈求冥福,手裡攥著金剛石的念珠,室內的電燈閃亮……”而“身著銀色衣服,容貌白皙,動作敏捷,周旋於各個室內的是水銀”等。如果知道金剛石是由碳素組成的,水銀是白粉的原料的話,就不難理解這些都是擬人化的描寫。但是如果不知道元素特性的話,讀了這本書後反而會引起混亂。

該書的作者係戰戰道士,原名久原躬弦,曾任帝國大學的教授,第一高中校長等職,是明治時代走在理學界前沿的化學家。所以可以肯定地說這是態度認真的“善意的著書”。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