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日本科幻小說史話:從幕府末期到戰後

第13章 第八節末廣鐵腸

在民權時期政治小說中,最為廣泛傳閱的作品就是末廣重恭(鐵腸)的《二十三年未來記》。這部作品的原題叫做《無法成夢》,連載於明治18(1885)年11月3日至12月1日的《朝野新聞》,翌年5月由博文館出版發行。也許是由於迎合了對設立國會呼聲高漲的時代需求,這部作品在當時備受青睞。看到如此人氣,一些出版社還推出了盜版書。與多數民權時期政治小說一樣,《二十三年未來記》描寫了設立國會後的社會,但對國會的設立未必就能帶來國民幸福的解說,是該書的頗具特色之處。小說寫的是5年後的事情,說是在國會設立之後,有兩個人一邊看報紙一邊相互批判國會審議的真實情況。小說批判了過去現在的政治(以5年後為背景,此處的“過去現在”就是“現在的未來”)。其中有頑固堅持自己主張使審議中斷的議員,也有被政府拉攏的議員,還揭露了一些譁眾取寵的議員等的醜惡現象。

另一方面,《雪中梅》(上篇發表在明治19年8月,下篇發現在明治19年11月)的故事則始於明治173年(也就是從預期開設國會的明治23年算起的150年後)的國會開設紀念日當天。說是這一天發掘出一塊古碑,未來的人們由此而回憶國會開設前後民權志士們的努力與成功。作品中提到,在“過去(現在)”的民權派裡,有因被懷疑採取過激行動而遭受牢獄之災的先驅,他們基本上是穩健、愛國、有貢獻的人,由於他們的努力,日本才能取得“今天(150年後)”的繁榮。這種把未來的事件當做事實,使用過去時制來表現的手法後來被認為是科幻特徵或是分界線(例如蓮寶重彥的《科幻電影不存在》)。 此外,這部作品中還有不得不提的尾崎行雄的序文。尾崎是民權運動的先驅之一,後來當選為第一屆帝國議會眾議院議員,此後長期支持議會政治,在大正民主主義時期被稱為“憲政之神”。有這樣一位人物的序文就已經很有趣了,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序文的內容。其中居然還有這樣一段:

焉知小說作為近世文學史上的一大發明,孕育了諸多文化。在古代歷史中,出現有很多荒誕離奇,甚至是作者想像的東西,但仍為歷史,並非小說。 (中略)理論上的主義寓意於小說中始於本世紀之初。譬如政治小說、又如科學小說。將宇宙萬物無一遺漏網羅在其中,難道這不是近代小說的進步嗎?小說絕不可輕視。 原文在標註“サインチヒックナーブエル”的同時又使用了“科學小說”這一詞語。這也許是日本最早在現在意義上使用該詞的吧。眾所周知,“科學小說”一詞在昭和30年左右之前用來統一譯稱科幻小說,其命名者就是尾崎行雄。順便說一句,坪內逍遙發表《小說神髓》初篇時是在明治18年,從上述引文中也可以看出連“小說”這一名稱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之時,“科學小說”一詞就已經誕生了。

再提一句,末廣鐵腸(1849~1896年)出生於宇和島藩,幕府末期在昌平坂學問所學習,維新之後在新政府任職,明治8年下野成為一名記者。鐵腸自身就曾經因批判報紙條例和誹謗法律而入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