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作品集 冰心全集第五卷

第142章 “一定要站在前面”——讀茹志鵑的《靜靜的產院裡》

冰心全集第五卷 冰心 4101 2018-03-20
在年輕作家的隊伍裡,出了一個茹志鵑,作為一個女讀者,我心裡的喜歡和感激是很大的。 解放後,中國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在變,人在變,尤其在婦女方面,精神面貌的變化,大到無可形容!在我們的報導裡,小說裡,不知寫過多少婦女勞動英雄、先進模範的事蹟。這些報導和小說裡的婦女形象,也都能感動人,教育人,但是從一個婦女來看關於婦女的心理描寫,總覺得還有些地方,不夠細膩,不夠深刻,對於婦女還不是有很深的熟悉和了解,光明的形象總像是蒙在薄薄的一層雲紗後面,不是那麼眉宇清揚,容光煥發。 茹志鵑是以一個新中國的新婦女的觀點,來觀察、研究、分析解放前後的中國婦女的。 她抓住了故事裡強烈而鮮明的革命性和戰鬥性,也不放過她觀察裡的每一個動人細膩和深刻的細節,而這每一個動人的細膩和深刻的細節,特別是關於婦女的,從一個女讀者看來,彷彿是只有女作家才能寫得如此深入,如此動人!

在這裡,我只提出她的短篇小說《靜靜的產院裡》(《人民文學》一九六○年六月號)來談一談我的感受。 這個《靜靜的產院裡》並不寧靜,它和故事發生的這一夜的狂風一樣,在動盪躍進的環境中,每一個人——在產院裡面和外面的——都像覺得“風用一種巨大的、看不見的力量,在後面推著她擁著她,迫使她好像是腳不沾地的在向前走。” 譚嬸嬸,故事裡的主人翁,是一個從三十九歲就當寡婦,看到過女人生孩子就像過一次“關”,“產婦咬著頭髮,坐在腳盆邊上生孩子”,而她自己的媳婦生孩子,胎胞就是給產婆拿腳踩下來的,在一九五六年初級社的時候,社長,也就是現在公社的杜書記,要她到鎮上醫院去學習新法接生,告訴她這也是革命,是跟封建落後勢力作鬥爭。

譚嬸嬸學會了新法接生,開始工作,一方面不斷地和舊思想習慣,和舊的接生婆展開了鬥爭。另一方面,她也灰過心,流過淚,向杜書記訴過苦,杜書記勸過她: 在我們手裡變幾變,形勢發展這樣快,各種各樣的舊思想舊習慣還會少得了?所以我們做工作就叫做乾革命,我們學習也叫做乾革命。不會的得趕緊學會,不董的就得趕緊學懂。 ” 譚嬸嬸不挑剔了。公社成立後,組織了一個“靜靜的產院”,在這裡有產床,有電燈,有雪白的牆壁,有助產的一切用具……還有她這一位“產科醫生”——這是她在想不出一個恰當的名字來稱呼自己的職務的時候,悄悄地對自己加上的封號。 產院成立的兩年裡,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個寶寶,多少風險都過去了,譚嬸嬸得到了公社里母親們的愛戴。譚嬸嬸覺得自豪,覺得幸福,她的這個靜靜的產院,使得她愉快開朗。

當然也有產婦不順產的情況,但是只要打電話到鎮裡醫院去請真正的產科醫生,問題就解決了。 “這裡不能和城裡那些大醫院比。”譚嬸嬸開始滿足於自己的現狀,開始看不慣新的東西了,比如電燈,亮是亮,就是太費了。至於產婦做操,女人家拍手頓腳的,她自己學不上來,也就不喜歡,如此等等。 但是形勢是不容人安於現狀的,新事物就得趕緊學會,趕緊學懂。荷妹,代表著新生力量,熱氣騰騰地,扛著八十來斥的行李進來了,啪的一聲就把電燈打開。譚嬸嬸對於這個從小看她長大、到城裡培訓回來的醫生的第一個印像是: 她又怎麼曉得開關在哪裡?好像產院裡本來有電燈,應該有電燈,有電燈是現所當然的事情,譚嬸嬸開始是奇怪,隨後就覺得有些不大入味。

這個“老扎認真”的二丫頭,也就是荷妹,一會兒都不閒著地問這個,問那個,做自來水管,把產婦掇弄起來做產後操,偏偏產婦也贊成,產婦屋裡嘻嘻哈哈笑成一片。 “本來安安靜靜的產院,現在好像有一股什麼風闖了進來,把一切都攪亂了。”譚嬸嬸迅速地走出這靜靜的產院,腦子裡空空地,又是滿滿地,她只覺得不開心,又說不出為什麼。大概是自己越老越不知足了。她開始說服自己……她把生活上的知足和工作上的落後,看成是一個東西。 這時,另一個三年前落後的婦女,舊產婆潘奶奶,給了她一個很大的刺激。 潘奶奶在雞場里工作,一心一意地向前趕,為著讓雞吃一點葷腥,她彎腰哈背地在水邊捉青蛙……回過頭來和譚嬸嬸說話,臉上顯得又和善又聰明,眼睛也有神了。

譚嬸嬸看著潘奶奶,又想起了杜書記的話。 譚嬸嬸看見雞場的競賽表上,潘奶奶名字上的紅色箭頭,頭昂昂地翹得最高。這就是三年前對她又跳腳又訴苦的落後人物,現在在她面前顯得這樣地光彩年輕!一個人在不斷革命,不斷進步裡,是永遠年輕永遠快樂的。譚嬸嬸深深地體會到三年前潘奶奶的痛苦,“那是她恐慌,卻又不肯承認自己落在時代的後面。” “難道,我現在就像三年前的潘奶奶……”這時,門外的大風和她心裡的大風,一齊刮起了。剛才在路上棉田邊所受到的母親們的一陣子熱烈的招呼,和她自己所感到的自豪和幸福,都是過去的事情,都被這一陣大風刮散了! 這一陣“看不見的風暴席捲而來,彷彿滔天的風浪向前撲來,它們氣勢磅礴,排山倒海的向前推,向前湧”,但是可敬可愛的潭嬸嬸,並沒有讓這陣大風吹倒下去,她清楚地感到:現在過的日子,是一天不同於一天,一天一個樣子,她不安,她對自己不滿,她不肯掉隊,她急忙回到醫院去,正趕上剛送來的產婦彩弟的生產。

她像一個身經百戰的老戰士,帶著產婦們的信賴,“在自己的戰鬥崗位上,守候那喜悅而又緊張的一刻”。 作者在這裡穿插了一段很細膩的描寫。 荷妹在給產婦撫摩著,三人在熱鬧地談著話,談到生得晚福氣就大的問題,產婦彩弟說: 妹好,荷妹又比你譚嬸嬸好,你說對不對? ” 荷妹給彩弟按摩著,心裡微微不安起來了。她迅速的朝譚嬸嬸看了一眼,可是譚嬸嬸並沒有在意……荷妹在這篇小說裡,並不是主角,但是她是頭一陣衝破這個產院的寧靜的風。她的性格是爽朗、活潑、認真,完全是一個新社會的大姑娘,但是,她也有其細膩溫存之處。她怕彩弟的“荷妹又比譚嬸嬸好”這一句話,會傷了譚嬸嬸的心,她自己心裡忍不住不安起來,而迅速的朝譚嬸嬸看了一眼。

而這句話,當時譚嬸嬸並沒有在意,在她充滿著自信的“守候那喜悅而又緊張的一刻” 的時候,考驗來了!產婦打哈欠要睡,嬰兒若不趕緊用鉗子取出,可能會悶死!她幾乎是本能地霍地站起身,“我打電話去!”又是打電話請城裡的醫生,她沒有了自信了,她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荷妹,只在大風中聽到杜書記對社員們廣播的堅定的聲音,她才得了啟發,想起杜書記跟她說過的話,想起形勢發展得這樣快,想起荷妹就是公社的醫生。她掉轉頭幾乎是和風一齊飛奔回來,看見荷妹正在準備一場戰鬥,莊嚴地走來走去,她才想起彩弟的那一句話。 “革命”兩個字在譚嬸嬸心裡放出了耀眼的光輝: 以學,杜書記,我要學,我要幹革命。 ……”譚嬸嬸挺了挺身子,向荷妹走去,她覺得自己的腿又像第一次接生時候那樣顫顫的。

“荷妹,讓我來學學吧!” 荷妹抬頭,見譚嬸嬸怯怯的,但又是那樣勇敢,那樣堅決的站在自己面前。在這一剎那中,荷妹幾乎記起了這個產院的全部歷史……她也想起了譚嬸嬸是那麼自豪那麼珍惜的扳動那電燈開關……這是這篇小說的最高峰,之後,自然“一切都如理想中一樣”,譚嬸嬸在忘我地緊張地工作,眼中只看見荷妹給她指點的手勢,耳畔只聽見杜書記那堅決響亮的聲音……忽然“哇”的一聲,嬰兒哭了……譚嬸嬸剛直起腰來,就被滿含著感動的淚水的荷妹抱住了。 哪一個被感動的讀者,不想把這個“革命到底”的譚嬸嬸緊緊地抱住呢。 這個短篇小說,結構是謹嚴的,沒有一點廢筆,時間只有一日夜,上場的人物,只有譚嬸嬸,荷妹,潘奶奶,彩弟,還有兩個產婦,一個是豐產田的小隊長,先進生產者——阿玲,另外一個連名字都沒有。以上幾個女角,她們的言談,動作,心理活動,詳略配搭得非常勻稱。比如說,潘奶奶上場不過一刻,而她過去的一切,都在譚嬸嬸的回憶和激動中,鮮明生動地描述了出來。關於荷妹,譚嬸嬸的回憶中,沒有多少材料,她只是一個送到城裡培訓的“二丫頭”。因此荷妹的性格,就在她自己的活動和同譚嬸嬸的對話中描繪了出來。男配角上場的只有彩弟的丈夫,社里培養的第一批司機之一,年青可愛的“冒失鬼”,另外一個極其重要的男配角,幾乎是這篇故事的靈魂,那是譚嬸嬸所最信賴的、在心裡對他保證的、公社的杜書記。我們沒有看到他的丰采,只聽到他的聲音,這聲音是多麼堅定,多麼響亮,多麼樂觀。這聲音永遠在譚嬸嬸的耳中迴盪,在全體社員的耳中迴盪,正如故事最後一段開頭所說的:“狂風似乎被杜書記那個堅定響亮的聲音懾住了,它開始畏縮退卻了,夜,又恢復了她恬靜的常態。”黨的英明正確的聲音,永遠響亮地在我們祖國遼闊廣大的土地上迴盪。夜,象徵著譚嬸嬸,也像徵著一切安於現狀,只感到自豪感到幸福的,而又被時代的狂風所推湧著的人。他們只有聽黨的話,迎上前去,站在前面,才能恢復“恬靜的常態”!

這夜的狂風是不可少的,狂風襯托著譚嬸嬸的不安的心,更加緊張。狂風使得產院周圍的一切,都活躍了起來,擺出“金鼓齊鳴”的火剌剌的架勢: 叭一齊響了起來,公社杜書記的聲音在說話……社里一切的機械、人員都出動了,汽車聲、廣播裡的鼓動口號聲,忽而被風吹進產院,忽而被風帶得遠遠的……天黑得這樣濃,這樣厚,風在橫衝直撞,廣播喇叭里杜書記那清楚的聲音在響著,在田野裡,在屋頂上,在村頭,在道旁,都有他那響亮的、堅定的聲音在迴響……” 狂風中的響亮的廣播,儘管是忽遠忽近,卻使譚嬸嬸的不安動蕩的心,抓到了一根擎天的柱子!使得她變成在響亮的口號的鼓動下的革命群眾之一員。 前面已經說過,茹志鵑筆下的婦女,老老少少,都是那麼鮮明,那麼可愛。如今只提作者以往描寫的和譚嬸嬸一樣年紀的婦女,像《關大媽》裡的主人翁,《妯娌》裡的趙二媽,《如願》裡的的何大媽,《運動場邊》的王大媽……等等,她們的心理活動,和譚嬸嬸又有顯著的不同。解放之後,社會變了,她們徹底地翻了身,她們歡喜,她們感激,她們感到幸福,像《如願》裡的何大媽,也為自己“快跨進五十的人了,竟然第一次掙得了薪水”,滿眼含淚地感到自豪。以後,她們也許會漸漸地和《靜靜的產院》裡的譚嬸嬸一樣,知足,寧靜,把生活上的滿足,和工作上的落後當成一件東西。

作者是和時代一齊前進的,她以時代的眼光,來尋找前進中的婦女形象,她在一座“靜靜的產院”的周圍,刮起一陣大風,這一陣大風,使譚嬸嬸和一切讀者的心中,都起了空前的動盪! 我再重複一句,在年輕作家的隊伍裡,出了一個茹志鵑,作為一個女讀者,我的喜歡和感激是很大的。 1961年“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