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國學/古籍 易經雜說

第9章 第八部分-2

易經雜說 南怀瑾 15165 2018-03-20
窮寇勿追見機而作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即 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 這個卦講到這裡又不同了,又像武俠小說了。先就字面上解釋,“即”是半虛半實的字,鹿是頭上有角的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後來的,說這個字是山麓的“麓”,說是山腳下的一排森林,好多家都在爭論這個字。虞,是古代的官名,虞人是農林部的管理員,近似現代美國的天然動物公園的園長,或農林畜牧廳長。這裡敘述的,等於一幅打獵的畫面,一隊獵人到了山邊有一排森林。我們中國武俠小說常寫道:“逢林不入,窮寇莫追。”追敵人追到樹林裡了,不要追進去,恐怕裡邊有埋伏。這裡是說打獵到了山腳的樹林邊,沒有山林管理員帶路,不能追進去。 “君子幾”,有知識的人,碰到這種情形,自己要有智慧,要機警了,不要硬闖,鑽進去了說不定要送命。 “幾”像電氣開關,一進一退,要在一念之間下判斷,所以要“舍”,不要進去了。 “往吝”,如果進去了,一定倒楣。據我的研究,還是“鹿”字對,誰教我們加一個“林”在上面?就是打獵,看到一隻鹿,拼命追到山邊一個樹林中鑽進去了,何必加上一個“林”字,自找麻煩。 “即”就是追趕,“即鹿”就是追趕鹿,趕到一個地方,像部隊作戰一樣,地區地形一點都不熟,沒有嚮導,結果這一隻鹿鑽到樹林裡了,這個情況更不利,與其這樣,就應該知機警惕,不如放棄它。這就告訴我們,在人生中看到一個獵物,本來可以拿到的,可是只差那麼一點點就拿不到,而這一機會跑掉了,情況不明,如果還拼命去抓,不必用的道理,試想它的後果,不要周公、文王、孔子,不必靠鬼神,一個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勉強地前進,最後便很難說了。吝就是慳吝,不是好現象,艱難困苦都來了。

我們看這個卦象,前進是陰爻,黑暗的;退回來有陽爻,是光明,這就是孔子在乾卦中告訴我們的,人生最大的哲學是在“存亡”、'“進退”、“得失”這六個字,一個最高明的人,就是在這六個字上做得最適當,整個歷史的演進也是在這個字之間,該進的時候進,該退的時候退,如果在這些地方搞不清楚,就太沒有智慧,太不懂人生,也太不懂做事了。照上面我們的觀念來看孔子的彖辭,便完全通了。 “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就是打鹿沒有嚮導。 “以從禽也”,飛的為禽,走的為獸,中國文字並不是呆板的,古文裡“禽”與“擒”有時候固然通用,但古人硬把這裡的“禽”字解釋為“擒”的意義,在此並不十分恰當的,禽就是禽。 “以從禽也”,讓它飛掉,不是很簡單嗎?又何必著書立說、硬討論一番?為了這一個字,有幾百字的文章加以註解,可以拿博士學位,東抄西拉的,千古名言,由孔子說起,說到將來的世界,都抄上去了,這樣似乎教人不忍心不給他學位;但如果真給了他學位,又覺得對不起上帝,因為這些說法太不像話了,為什麼不好好做人,去找這麼一個東西去分析,這也太可憐了,像這樣的著作太多了。

這裡我認為“以從禽也”就是讓它飛了的意思,因為孔子說過“鳥獸不可以同群”,欲高飛的讓它高飛,欲奔走的給它奔走。我是一個人,既不想高飛遠走,只守住人的本位這麼做,這是孔子在《論語入上說過的,把那個觀念和這裡一配,就很平淡。 “君子舍之,往吝窮也”,孔子說碰到這種情形,只好放棄,勉強的前進一定不好,結果弄到自己窮途末路。我們見到許多朋友做生意、做事業,往往因為不信邪,非要奮鬥不可,其實沒有道理的硬闖不叫作奮鬥,最後“往吝”,發生困難,困難以後,還不回頭,遂造成了窮途末路。 風雲聚會萬事隨心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六四爻到外卦來了,“乘馬班如”,已經解釋過了。 “求婚媾,往吉,無不利。”這就是告訴我們,六爻是人生的六個階段,在某一階段遇到的現像要倒媚,在某一個環境裡會發了財。是得志?是倒媚?到了另一階段時,都有所改變而不同;如果到了天理、人情、國法都相合的情形下,便大吉大利了。乘馬班如這裡也是騎馬,而且班如,後面還有一群人跟著,這樣的派頭去求婚,一定成功,沒有不好的,因為到了這一爻,前面是陽爻,光明擺在前面,這個時候可不能退後了。那麼孔子在《彖辭》中說,“求而往明也”,前面是陽爻,光明在望,陰陽相合,所以有婚姻在動的現象。這是解釋這一爻的好處,最好用男女結婚來比方,如果以人事來比方,便是與長官意志相投,就是這種現象,無往而不利!不要呆板地看成只是結婚的現象,因為陰陽的相合,最好的比方,就是人生男女的結合。

練達人情與食古不化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這裡又是一個畫面,如作字面上講,“屯其膏”就是囤積原油。 “小貞吉”不過不大發財,稍稍賺一點。 “大貞凶”囤積多了犯法。假如在街上擺一個卜卦攤,作這樣的解釋也通,但真正研究則不是這樣。膏是脂膏,屯也可以說是囤積,也是草。屯卦本身就是草木萌芽的現象,草木到了第五爻,已經長大了,顯得又光滑又茁壯,但是還不是大成功,看要注意,凡大吉大利,一定有個貞字,要走正路,不走正路終於要亡的!天地間沒有真正的大吉大利。六十四卦都要人走正路,擺得正,走得正,則樣樣好,偏差了終歸出毛病,所以小吉中間還要貞——一正;但“大貞凶”,這裡問題又來了,難道大正就不對?什麼都死死板板的很正,像學理學的人,在這個時代,還是言行呆呆板板,矯枉過正,並不是好事,所以大貞則兇,也就是說人生要通達,不通達就不對了,演什麼角色就是什麼角色,於文化事業就是文化事業,做生意就是商人,不知道變則是大貞凶。所以《彖辭》說:“屯其膏,施未光也。”是說第五爻的陽爻,在外卦的正中,前後都是陰爻,還露不出頭,等十點火的膏脂,還囤積在那裡,還沒有放出光明來。這也是一個人生現象,好比上面被一個東西壓住廠,自己的理想、計劃,不能實現,或如一個幕僚長,有很好的抱負,可是他的長官硬是說不通,也只好“屯其膏”了。

泣血漣如不可長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要注意的是,這個卦裡有三次騎馬,而且騎馬都帶領了一批馬隊,闊氣得很,可是這次很慘了,哭了,不到傷心不淚流,一定碰到傷心的事情才哭廠,哭到最後,眼淚都乾了,哭出血來了,而且是連綿不斷的“漣如”。我們研究一下,“乘馬班如”已經講過,大家都懂了,那麼這個“血”從哪裡來的? “坎為血”,自坎卦來的,連著F面,連綿不斷的陰爻下來,這一爻到了卦的盡頭了,假使卜卦動爻在屯卦上六這一爻,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如果硬做,有痛哭流涕的現象,還要泣血,還要受傷。 《彖辭》說:“何可長也。”萬事不能成功,不能長久。 研究大概是這樣的方式。

這裡還有一個大問題:前面要大家背誦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乾為天,天風女後,天山遁的分宮卦象次序,一直到雷澤歸妹為止。可是《周易》的卦序,並沒有照分宮卦排列,為什麼作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這樣的排列而以“未濟”一卦放在最後?這是什麼道理?到現在還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看完了古今的著作,都各有一套理由解釋,仔細一看,但都不能滿意。孔老夫子在《序卦傳》裡,也有他的一套解釋,我們對孔老夫子的解釋,很敬重,敬仰他解釋得對,但是我還是沒有同意,夫子是夫子,我還是我,因為理由不充足。我老實告訴大家,關於《周易》的次序,為什麼要這樣排列?古今人物的解釋,我都沒有同意,現在正在找它的原因,向各方面尋找,這是上的一個大問題呀!

對於《周易》卦序的排列,希望大家熟讀《上下經卦名次序歌》,更希望大家動腦筋找出它作如此排列的理由來。 蒙卦 屯卦的後面接著是蒙卦,這是怎麼來的呢?我們把水雷屯卦倒過來看,就變成了山水蒙卦。蒙卦是屯卦的綜卦,在開始的時候,即曾要求大家特別注意,要懂得綜卦。告訴我們要客觀,天下事立場不同,觀點就兩樣,現像也就變了,這是告訴我們大哲學的道理。近幾年有人用黑格爾的邏輯——正反合來講,我告訴他們不要鬧笑話,黑格爾的正反合,怎麼夠得上來談中國呢?那不過是以三段來看事情,中國是八面玲瓏,看八方十面的,如屯、蒙兩卦,就已經一正一倒是兩段了,屯卦的錯卦,為人風鼎卦,又是另一個現象,它的交互卦,是剝卦,又是一個現象,而且還可以再交互下去,所以要把這許多道理了解以後,才可以研究八卦,如果連這些道理都馬虎過去,就沒有辦法來研究卦了,等於前面說的:“君子幾,不如舍。”還是聰明一點吧!不如退下來,不必再去研究了。

蒙卦在中國文化中,向來把它用在教育方面,現在小孩初入學是進托兒所,進幼稚園,以前則叫作“啟蒙”,也叫作“發蒙”,小孩讀書的地方叫“蒙館”,就是由此來的。這個蒙卦是教育的卦,因為根據的內容所說,教育上常常用到,還有司法上用到蒙卦,中國過去司法、刑法,都是屬於禮的範圍,中國人的司法,法律哲學的最高點,是在蒙卦裡,也就是教育,而並不是擺殺人的威風。所以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一個執法的人,判決一個人去服刑,在位的人都要感覺難過,認為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夠,是自己的責任,沒有完成教育的任務,才使他愚昧不懂而犯法,所以古代司法的道理,同教育連在一起,這些也都在蒙卦裡邊。 我們知道蒙卦是水雷屯卦的綜卦,水雷屯卦倒過來看就是山水蒙卦。任何一卦,從這面看了,也要從那一面看,我們學了,對這一點要特別的注意,處理任何事情,對任何一個人,要多方面地看,不要太主觀,沒有那麼簡單的,對於相反的立場是怎樣?需要搞清楚,正如屯卦,翻過來就成了蒙卦。

蒙卦的來源我們知道了,這個蒙卦,如果我們卜卦時卜到蒙卦好不好?卦辭說: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 貞。 ” “亨”,是好的,以“亨”開始,下面最後有兩個“利貞”。乾坤兩卦,有四個性能:“元、亨、利、貞”都是好的,到蒙卦的時候,好的成分只有三個了,而且很痛苦的好。 由宗教而教化人生 這個卦辭,以現代觀念從字面上看,不知道它亂七八糟說了些什麼?大家對的觀念,一種是很神聖的看法,一種是很討厭的看法,總之都不知道它說些什麼。現在我們要把握住一個原則,這是我們上古文化,人生不可知的那一面——任何一個人,無論智慧怎樣高,對於宇宙不可知的一面始終不懂,譬如說,我明天吃幾碗飯,我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我們希望知道未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於是古今中外,有許多方法。原來是研究卜卦,透過了這個方法而想得先知,的確有這回事。後來人文文化的發展,到周公、孔子以後,透過了這個神秘色彩的卜卦,而加進去人生哲學的了解,結果這兩樣東西分不清楚了。所以不像西方文化,老實說外國的宗教,它們的教主並不跟人講道理,只是教人盲目的信。我們文化的是從宗教的性質來的,後來要講道理,不可盲目的信,因此這些加起來的東西,現在我們看起來頭痛,它說這個卦是好的,怎麼個好?它下面把道理講給你聽。

那麼它說,這個蒙卦的現象,不是我求童蒙——例如辦幼稚園,教育的性質,不是我為了學費,像技生意一樣,把你家的小孩弄來,而是小孩來求我教育他。如果仔細研究這兩句話,看這個卦所表現的狀態就知道了,山水蒙,蒙卦上面是山,下面是水:早晨水蒸氣上來,一片大霧茫茫,前路看不見,如小孩子一樣,走在路上找不到前途,想找一個老前輩問問路,指引迷津,於是把這個狀況變成教育的目的,也變成政治的目的。不是我去找他,而是對方來找我,但有一個條件,像求神拜佛卜卦一樣,要很誠懇,最初來問的時候,就告訴了答案,如果告訴的答案不相信,又一次兩次三次再問,這就是褻瀆——開玩笑了,既然是開玩笑的態度,就不答復了。透過這些話,就看出一個道理,人要至誠,對待人也是一樣,當我們第一次很誠懇向人請教時,一定得到答复,如果故意開玩笑去問人,一定得相反的效果。所以宗教的精神也好,長官部下的相待也好,朋友相處也好,家庭相處也好,都應該是這種精神,所以中庸之道,講究誠。最後結論說這個卦是好的——利貞。可是這利貞是怎樣來的?是要最誠懇,不要開玩笑。當我們以謙虛的精神,像小孩子去找老師求教一樣的誠懇端莊,這就亨通、有利,這樣看起來,不必要卜卦了,以謙虛的精神、誠懇的態度去做人做事,又何必去求菩薩呢?所以是透過宗教的迷信性質,來告訴人生的道理。

中國文化的教育精神 “象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這要有智慧,有險的地方要止步,不要再亂闖,如果還不信邪,不止步,只有死路一條,這是蒙卦的現象。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 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 孔子解釋上面的卦辭說:卜到蒙卦是亨通的,因為行為思想,把握了時間,得其中道,不偏,自然亨通。這個卦為什麼是“行時中也”?因為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這個蒙卦是陽卦,六爻中只有兩陽爻。以男女為喻,一群女孩中,只有兩個男於,其中一個上九是老頭,另一個是九二爻,還很年輕,又得其中,正在坎卦的中爻,像二十幾歲的青年,最剽悍的時候,而且亦得其位。位就是空間。告訴我們,任何東西得其時,得其位,當然是亨通的。至於“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孔子說是“志應也”,意志、思想、感情相通。從卦像上看,上下交互相連都是好的,所以上下相通是好的。 “初筮告,以剛中也。”初筮告,是因為下卦坎卦的陽爻得其中,陽剛得中,誠誠懇懇,爽朗、坦白,當然得到答案。 “再三讀,讀則不告”,把九二爻另外放到任何位置都不對,最後孔子作結論:“蒙以養正,聖功也。”所以中國文化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都取用這個蒙卦。所以中國古代的教育,以人格的教育為主。現在不同了,現在是生活的教育、技術的教育,古代教育的目的在“養正”——完成一個人格,這是聖人的事業,是一種功德,不是今日動輒講“價值”所可比擬的了。 中國文化的教育哲學思想,蒙卦裡包含了很多,但不是全體,而且蒙卦的教育思想哲學,不屬於現代教育思想哲學的狹窄範圍以內,中國文化蒙卦的教育思想,包括政治也是教育,中國古代是政教不分的,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這就是政教不分的道理。全國的領導人就是大家長,就有教育全民的責任,這是中國古代觀念的一個重點。尤其在蒙卦中還看到,中國古代不但政教不分,而且還包括了現代的法治,就是所謂“刑教”,包括了法律的管理,刑教不分。譬如犯了法判罪,罪有輕重,在蒙卦的思想,判刑也是一種教育,如家裡孩子犯了錯,只好責打幾下,這也就是蒙以養正的《彖辭》觀念。 行到有功方為德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這個卦的現象,上面是艮卦,下面是坎卦,如畫圖勉強解釋,上面是高山,下面是湖水。至於蒙,如杭州的西湖,或者湖南的洞庭湖,早晨起來,一片水蒸氣上來,濛濛的把山都遮住了,這就是蒙的現象。這是物理世界的自然現象,以這樣來看蒙卦,就叫作“象”。這裡《彖辭》不說湖沼,說山下出泉,泉水從地下冒上來,我們研究卦象,先暫不看卦而在腦中構成一個景象,山水蒙,那麼景像是一個山,下面出水,透過了這個現象,對人文文化得了一個概念,效法這個卦的精神——果行、育德——這是兩個觀念,行為要有好的成果,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為要有結果為果行。讀書人經常說:“救國救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只講理論不行,要問有沒有做,有沒有事功,沒有則不算果行。那麼蒙卦的果行是什麼?是育德,教育,養育,對於人,對於萬物,要施給,養育得到成果,上古時“德者得也”,德字的意思也是好的成果,就是透過這個卦象,牽到人文文化上來,人要效法蒙卦的精神,做到果行育德,如大禹治水,就是果行育德。 這個人文思想和這個卦像有什麼關係?這是三代以後把這種人文思想套上去的,因此山高水深、源遠流長、飲水思源等等都是這觀念來的。 可是與《彖辭》比較,又完全是兩回事,這中間就有考據問題了;不管考據,也是兩個不同意義,或者深度不同的兩重意義。 再看爻辭,並沒有一個系列,不是一個系統,歷來對的註解,都有“是對的”觀念為前提,即使上解釋不清楚,也想盡辦法找理由附會上去。 刑法與教育功能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就是刑教、刑法。 “發蒙”這兩個字很有道理,因為山下有水,凡有水就有水蒸氣,接下來“利用刑人”,不知扯到哪裡去了?這個現像是拿來講政治法律的道理。人犯的錯,沒有辦法教化,只好用刑。這個“利用刑人”的“利用”一詞,不是現代觀念的“利用”,現在說“利用某人”是一句很壞的話,至少在道德上犯了罪。在上常有“利用”這兩個字,並不是壞意,這兩個字要分開。上的“利用”,意思是用得對人有利。如“利用刑人”,是說用刑法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但是有利。因為人類中有些人不聽好的教化,打他一頓就听了,但是與第一爻的發蒙有什麼關係呢?當然古人的解釋,拼命設法拉關係,我們不去管古人的註解,先看原文:“用說桎梏”。 “說”也是“不亦說乎”一樣“悅”的意思,人受了桎梏,還有什麼快活?因為這是教化,就是蒙以養正,犯了罪受懲罰後。因此教化過來,就是很高興的事,“以往吝”卜到這個卦,是倒媚的,不必去做了。 蒙卦一推到人文文化上來,變成了這樣,這個爻辭是文王作的,在當時和現在廟裡的簽詩一樣。這個現像是一個人在中間,上下都是困難,都是陰,到了二爻上去是震發、開發的現象,再往前,處處都是坷坷坎坎,不順利,因此爻辭是這樣一個說法。如詳細研究,要看焦贛作的《易林》。後來假借邵康節作的河洛理數的卦辭,他所講的這一爻,不用這個東西,所以古人很高明,推翻了《周易》,自己獨創一格。據我的研究,他們早有發現,這個卦的爻辭,欲作什麼解釋,都有理由,但是古人對於聖人,一輩子很恭敬,不敢說一句反對的話,因此只有自己創作,但也是根據《周易》的系統來,可是解釋不同。大家拼命在講易學,其中有沒有改革的創作,沒有註意到。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唐宋以後,將犯人拿去殺頭,執行死刑叫作“正法”,這個名詞是這裡來的,但是這裡的“正法”並不是指殺頭處死刑。正是正,法是法,當人有不對的地方,犯了錯的時候,應該處罰的則處罰,以法來糾正人的錯誤,是教育的意思,同蒙卦的本身原理並沒有錯。這卦的現象,用來站在教育的立場,來講刑法為所謂“利用刑人”,是使人得正的方法。這是蒙卦第一爻,來得那麼兇,等於以刑法治世,主張法治的精神。如果斷章取義說蒙卦初爻主張以法治天下,沒有錯,但整個卦說起來,問題就大了,到第二爻說法又變了,系統不同了。 易理的平淡與神秘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 家,剛柔接也。 ” 如果卜卦卜到這一爻動,大吉大利,是討老婆的好卦,不但討到好老婆,而且生得好兒子,將來大振家聲,前途無量,後福無窮,就是這樣好,這和上面第一爻剛剛相反。當然這一爻是陽爻,代表男性,前面四個陰爻,有四個女的等他,自然討到好老婆,就是這麼個道理。說是大學問,其實就像小孩玩耍,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學問,都是小孩子在玩的。我發現一個道理,任何人的一生,沒有離開他幼年幻想的範圍,如周歲的小兒,在一堆玩具中,喜歡取刀,長大則為武人,或說這是迷信,但剝開迷信的外衣,其中有高深的學理,這是下意識地表現了他的禀性。總之,最高深的學理,都是小兒玩的,佛學裡對於世界上的學問,稱為“戲論”——兒戲之論。假使從這個觀點看,也只是“戲論”而已。所以我們研究學問,也並不需要“高推聖境”,對聖人的東西先把他崇拜起來,然後從那崇拜的路上,自己蒙蔽了自己的智慧,硬往那裡湊,就劃不來。研究這些東西,頭腦科學,不崇拜古人,也不輕視古人,如蒙卦的包蒙,這里內卦為坎卦,在後天卦裡,離卦是陽性,坎卦是陰性,如以陽卦多陰而論,坎卦又為中男,前面又有許多陰爻在,包蒙就是陽爻被包在陰爻裡,所以吉,子克家,因為是中男,《彖辭》是解釋“子克家”這句話,因為是剛柔相接,陰陽相合。另一說,交互卦的接法,這一陽爻與上兩交接,變為震卦,是長子。 秋胡戲妻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 不順也。 ” 說到這一爻,想起古人中一位大家了,就是宋代有名的朱熹朱夫子,那是不得了的人物,在專制時代,如果像我這樣隨便批評朱熹,就早應該殺頭了。在明朝以後正式規定考功名要以朱熹的註解為標準。朱熹研究一輩子,他對這一爻的解釋妙得很。他說,如果卜到這個卦,不可以討太太,至於“見金夫”,他說是秋胡戲妻的那個樣子,這個女人的後面有一個情人,就是她的前夫,真不知朱熹這個話從何說起?何以叫作“見金夫”?套用起來,牽強附會的多了。我們知道坎是西方之卦,西方屬金,夫是由第一爻是陰性,陰性的後面是陽性這裡來的,所以從後面跟了一個男人,這樣的太太去娶她幹什麼?這個男人是西北人,或者是她西邊的鄰居,像這樣的解釋還可以勉強上去,一定說拿了黃金做情人,在法律上罪證不足,該是不起訴處分,這種解釋是不成為理由的。 “不有躬”如果勉強討這個太太,連命都不能保住,躬者就是身體,命都保不了,無攸利,沒有什麼好處。 這個解釋不知說些什麼?明明是山下有水叫作蒙卦,卻出來那麼多的故事,每一爻都不同,每爻來編一個不同的故事,看看蠻有味道。宋朝一個儒家楊萬里,也是一個詩人,就用歷史的事情來解釋,看來也蠻好玩(楊萬里字誠齋,著有《誠齋易傳》二十卷)。 《彖辭》的“勿用取女”這句話,是說這一爻隨便怎麼走都不順,坎坷很多……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為什麼是困蒙?時間不同,位置不同,一個程序一個程序來,六爻的變動,就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所以到了六四,困蒙,受困了,上下都不好,都是陰氣,等於山水之間在起蒙霧了,萬事不通,都不好。所以《彖辭》說,困蒙這一爻是不對的,因為陰陽不能調和均衡,上面的老陽夠不到,下面的陽爻也隔開了。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面看到各爻,先受刑罰,後又娶太太生兒子,在中間還有個女人,還有姘頭,還有走不通的路,到這裡生出孩子來了。這一卦有利於年輕人,大吉大利。但要注意,老頭碰到這一卦,不大對頭,因為不童蒙了,要童蒙才吉。 《彖辭》的解釋,童蒙之吉,是順利得很,因為這一爻動,陰變陽,上卦就變成龔卦了,所以順以巽。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當土匪去搶別人不行,別人當土匪去防禦他則有利,如果打仗,主動去攻擊不行,只能防禦攻擊。別人來打擊,他必敗,去打擊別人也會失敗。是這樣的現像要安靜不動,要防禦,不能攻擊。 《彖辭》解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上下順,在像上防禦的工事都做好了。 現在迴轉來檢查,蒙卦的《彖辭》和《彖辭》有矛盾,並不完全一致,六爻的解釋有那麼多不同的東西,不成系統地湊攏來,所以我們須知在最古老的時候,是沒有這些詞句的,就只是一橫為陽爻、兩橫為陰爻的圖案,用來卜卦。上古的人文文化不發達,欲想求知不可知的一面,用這占卜方法,流傳久了,宗教迷信就成為人類文化的起源,人類任何文化都是這種宗教迷信——現代稱為神秘學為起源。中國到了夏、商、週三代以後,形成了人類文化,把這套東西拿來作如此解釋,這是研究學術的一個路線。 需卦 第三卦需卦,第一卦是水雷屯,現在上卦是水,還沒有動,下面乾卦,水天是需卦。需字,用卦名本身的這個需字,來研究說文,上面在下雨,下面是一個而字,古代的象形字,“需”上面雨下來了,下面也在下雨,一層一層的雨下來,就像這需字一樣,為什麼叫需?人類於日光、空氣、水,一樣缺不了,當然需要,需的文字本身,就是這樣解釋,尤其農業社會,有形的東西,水最重要,可是這個卦名,是誰替它定的,則不知道。甚至卦名是在哪一個時代定出來的,也是問題,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乾、坤兩卦的“元、亨、利、貞”四個字,到了後面的卦,“元”字都去掉了,最好的是“亨、利、貞”三個字,乃至有的卦,只有其中兩個字或一個字,這個卦還和屯卦一樣有“亨、利、貞”三個字,那麼“有孚”的意義是什麼?古人講易理的解釋“孚者信也。”有信,言而有信,古人這個解釋不通。所謂“孚信”,孚字原來就是“老母雞孵小雞”的意思,孚字上面是雞爪,下面一個兒子,小雞快出來了,為有孚,有信用了,所以後人借用這個字,意思就是信,後來又加卵為孵了。 “光亨”光當然亨通,光一亮,什麼都看見了。 “貞吉”正就大吉,有利沒有利?有限度的利,要過河,過黃河,過長江,出海過海洋有利,假使組織航運公司,卜到這個卦會發財,做交通事業也會發財。為什麼這樣說?外卦是水,水在外面,天在內(這個天是抽象的),那麼水就有利了。 “象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 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 需的意義就是需要,我們看了孔子的《系傳》就知道。這一卦險在前,平面來講,前面是坎卦,坎也是坡坎,也是大水,但是“剛健而不陷其義”,本身陽剛之氣太多了。後面乾卦,三爻是陽爻,而坎卦本身中間亦是陽爻,雖然有危險的現象,因為剛健不會跌倒,以這個意義來講,不會受國走絕路。為什麼有孚、光亨、貞吉?因為這是一個好卦,後卦是前卦的天,海闊天空,而坎卦的陽爻,得其中位。 “利涉大川”只要涉,往前面去,就有很好的成果,這是《彖辭》對卦辭的解釋。 《彖辭》、《彖辭》的矛盾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這與《彖辭》不同,而說云上於天是需,畫面兩樣。 《彖辭》解釋前面是一片水的平面圖,《彖辭》的畫面是立體的,天上面都是雲霧,它說這個卦是叫我們上館子,不但上館子,還要作樂。我們就發現《彖辭》、《彖辭》是矛盾的,對聖人不好意思說他矛盾,姑且說是兩重意義,這樣兩重不同的意義該怎麼辦?這且暫時擱在這裡。 需卦爻辭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 無咎,未失常也。 ” 需於郊,是根據《彖辭》“雲上於天”下雨,夏天熱得要死,希望下一場雨,結果下了,可是“及時雨送(宋)江”,下到外面去了。需於郊就是雨下到郊外去了,引用這個現象來講人文文化哲學,則“利用恆”要恆心,萬事要用恆心,卜到此卦,表示有消息,但慢慢來,要有恆心去做,最後有好結果。 “無咎”,沒有毛病,沒有過錯,《彖辭》對於爻辭,用人生哲學的道理來解釋的。需於郊是要有恆心慢慢來,“勿犯難行”,遇到特別的困難,不要浮躁去沖破,知道不對退回來,等機會。 “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怎樣說無咎是因為未失常,這個卦初九爻動,動得很正常,假如卜卦初九爻動,就變成了水風井卦,現像變了,初步有受困之象,但是不壞。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 言,以吉終也。 ” 第二爻,這陣雨下到沙灘上去了,立即乾了。卜卦的意思,是有口舌,是非多,但小事沒有關係,別人誹謗、批評,不用怕,最後是好。 《彖辭》說:“需於沙,衍在中也”,一陣雨,下到沙灘裡,就漫衍開了。 “雖小有言”,人家的閒話像下雨一樣,滴滴答答,囉嗦,但最後還是好的。為什麼最後是好的?因為第二爻動了,變成水火既濟卦,所以卜卦有時取其動,有時取其不動,其間如何取法?則在各人的智慧,如夜入黑房要開燈則取動,天氣轉冷了需關上冷氣,則取不動的靜象了。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 慎不敗也。 ” 到了第三爻變討厭了,雨下在泥土地上,都是爛泥地,路都不能走。這個卦有危險的現象,如果在前方作戰,擔心敵人要來攻擊了;如作小偷的,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泥濘會困人,所以土匪在這時行劫。 《彖辭》解釋說:“需於泥,災在外也。”為什麼說災在外?因為第三爻動了,內卦變成兌卦,水澤節,水上加水,要節制了。 “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有敵人來攻擊,也是自己內部問題,把敵人引過來,所以要敬慎處理,不會失敗,但不敬不慎還是要失敗的。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卜到這個卦,有流血的事,在哪裡出血?大部分在耳朵,因為坎為耳,這是外卦坎卦的初爻動,所以《彖辭》說“需於血,順以聽。”怎麼是順以聽?第四爻動後,外卦倒過來就是巽卦,另一觀念看,這一爻蠻牽強的,可是古人研究,把這些牽強的當寶貝,當真理,拿來打轉,轉了一輩子五六十年,精神心血都轉在裡面。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在九五爻就好了,有酒食,有人請吃酒筵,大吉大利。 《彖辭》說:“酒食貞吉”,是因為九五爻,在中正之道,這一爻是陽爻,前後都是陰爻,是外卦的中位,重卦的第五位,至中至正的位。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之客來, 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 這個卦很妙,古書上很多人,早晨卜到這個卦,都叫家人準備,有不請自來的客人將要來訪,可是對於這三位客人,對他恭敬客氣,就大吉。 《彖辭》的解釋是說,上六爻動了,雖然不當位,但本身是水天需卦,沒有離開坎卦的本位,所以也沒有大錯。但這三個客人從哪裡來的?既不是先天卦,也不是後天卦,這三人到底從哪裡來?是下卦的乾卦跟著三個陽爻。 從這裡看,就是這樣,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許多人不管的本文,只在六十四卦的像數上去發展,也是有他的道理,至於本文會了以後,姓張的可以寫“張易”,姓李的可以寫“李易”。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我們要對於卦辭、爻辭作進一步的研究,可以參考一本書——《易林》,焦贛著的,商務印書館出的一個版本比較好。他對於六十四卦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又有不同的說法,這是他把研究通了以後,真正照文王的觀念而來的一套思想。有些人卜卦,比較正確的,也用《易林》的內容,胡適對《易林》也作過考據,文字亦很美很妙,大家可以參考。 學《易》與用《易》 至於我們要對每一卦、每一爻作再深一層的研究,據我現在所了解,便不是那麼簡單了,必須研究中國古代天文學,也叫作星象學——天文現象,二十八宿星的躔度,同每一個卦所代表的星座,每一星座在某一躔度上和其他星座所發生的關係,構成了一個現象。譬如說北斗七星,那七顆星如何像一個鬥?是人類觀察天文,把那七顆星連起來,畫出來像一個鬥。如西方人講天女星,是神話的構想像一個天女,實際上沒有,只是把一些星星連起來的虛線,大概像一個天女,那就如所說的“象”。現在西方的天文學那麼發達,也離不開星象,這個星象學和現代的太空學分兩路了。一路是實際研究追查每個星球在天體裡的相互關係,是天文走到太空方面去了;一路是研究追查星座和地球發生的影響關係,而構成抽象性的對人類活動的作用,這就變成星象學。星象學有印度的、埃及的、中國的、西洋的,各個系統不同,但大致上原則還是一樣的。可知每卦每爻的意思,是由星象學來的。漢朝有名的《京房易傳》,把這個要點藏在裡面,沒有明指出來,等於對後人留了一手。後來到了宋朝的大家邵康節,所謂能“前知五千年,後知六萬年”,就是從這個星象系統來的,所以他敢吹這個牛。那麼我們知道中國的天干、地支、五行、八卦,都是歸納了非常複雜的星象學,化繁為簡變成一般人都能懂得的抽象東西。因為一般人不知道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來源是星象學,就認為是江湖術士,實際上江湖術士的這一套,基本上有其最高深的中國文化作背景。 所以不要看了《周易》的各種解說,就只在《周易》上轉圈子,我個人認為這樣毫無用處。近幾年來研究又是一窩蜂,在我看來,只這樣打圈子,研究死了也沒有用,對國家、對文化不會有貢獻。唯一的用途,退休的人沒有事做,鑽進去蠻舒服,要真正有用,要有科學精神,而不是以現代的自然科學硬套上去,這是我個人到今天為止,很深切的體會的。易學是高深的,欲真的把它變成為有用的,必須如此。沒有做到實用,還是抽象化的偏重在思想方面,換言之只是偏重於哲學方面,是虛玄的,實際無用。所以研究,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古人也如此,的著作本身,是了不起,可是有沒有用?此身都不能飽,如此而已。除非把古人的書都看懂了,都記得,然後推開,再找本文,或者有一點用處。至於講道理,像宋朝以後理學家們講的道理,我素來不大注重,如剛才說的那一些,每一個爻辭拿出來解釋,都可以寫一本書,可是有什麼用?有時候還會誤人,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乃至寫一點小東西,一個字都不敢亂寫,寫出來是快意,但是如果偏差了,那個後果就不堪設想,所以不敢輕易下筆。古人著書就這樣嚴謹,現在的人不管這些,發表了再說,後果如何不考慮,這是古今不同處。 卦序的問題 上次說到屯卦時,引發了《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為什麼要這樣排?這是一個大問題,我是一直到現在認為還沒有得到最圓滿的答案。這裡在講下一個卦之前,必須先把《序卦傳》提出來討論討論,這個《序卦傳》,就是古文上常說到的孔子贊《易》——這個“贊”就是參贊,幫助的研究。 ——孔子贊《易》有“十翼”,就是孔子研究的十種著作,稱為“十翼”,包括《彖辭》(隨經分上下)、《彖辭》(隨經分上下)、《文言》、《繫辭》(上下傳)《說卦》、《序卦》、《雜卦》等十種著作。古人傳統的說法認為都是孔子作的,《序卦》就是卦的次序,這一篇很重要,但與像數的關係較少,和中國文化哲學思想的關係卻大了。過去大家都忽略了這一點。我之所以再三提到《周易》的卦序為何這樣排列,因為這是一個大問題,千古以來有不少人在研究,而在我認為那些答案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時我們也看過孔子對序卦的說法,也只講了的理,沒有講像數。孔子的《序卦傳》以人文思想講卦名的理,講為什麼叫“屯”?為什麼叫“蒙”?但要注意到,當伏羲畫八卦的時候,還沒有文字,那麼孔子所講的易理,對於為什麼這樣排列的理由,似乎也並不充分,所以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推開《周易》,對於邵康節的道家易那個系統,關於六十四卦的排列,我也很滿意。乾為天,天風女後,天山遁,一路排下來,非常有道理,可是《周易》不是照這個順序來的。 《周易》的系統到底怎麼來的?並沒有解決,這個系統的基本問題沒有解決,拿來亂套學問,我認為不成其為學問,所以內心一直對《周易》認為是個問題。 六十四卦在上古的排列,道家另有一個排列方法,可是我研究的結果,也不准確,但它的用法蠻對,它是把一年十二個月,配合十二闢卦,每卦代表一個月,一月三十天,六十四爻相配合,以每月初一的早晨配屯卦,晚上配蒙卦,初二的早上是需卦,晚上是訟卦,這樣依《周易》的卦序次序來配,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坎、離四卦不用,餘下六十卦,每日兩卦,依照《周易》的次序配下去,這是道家關於像數排列的方法。後世推測天文地理,未卜先知的方法,都是由這一套方法來的,用起來還是蠻對的。但是照道理,我還是不大同意。用起來代表天文一個星象的符號,變化行得通,理由可講不通。人類的文化都是這樣,如科學是講現實,現在發展到理論科學,就變成哲學了,哲學講理。反正事上對,理上不對,所以我常告訴大家,天下事常常有其事不知其理,有的時候又有其理而無其事,那就是經驗還沒有到,要事理合一才是真學問,所以卦序的問題值得大家研究。 黑格爾的辯證歷史觀 講到這裡,我們先討論一個三十年代很時髦的問題——黑格爾的辯證歷史觀。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亦即所謂的“辯證史觀”,以觀念,批判歷史的發展。在幾十年前,我們受他這個歷史哲學的影響很大,現在它在西方的影響還是很大。現在全世界,包括歐美各大學,在歷史系新開一門歷史哲學的課程,把黑格爾的這一歷史哲學,算作歷史哲學中一門參考的思想,還沒有完全認為它是正統。因為歷史哲學在世界人類學術思想文化上面,還是在剛開步走的階段,它的目的就是在探討有了天地萬物人類,為什麼人類歷史會鬧成這樣?比如歷史上有幾個大問題,政治上民主也好,君主也好,獨裁也好,自由也好,無政府主義也好,各種各樣都實行過,可是哪一種能使人類永遠的太平?沒有見到過。以上這些主義在理論上都對,但事實上都不對,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又如經濟方面,為什麼貨幣有了以後,從貝殼到現在的鈔票,每一出來,一直只有貶值,永遠沒有漲回去的時候,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歷史哲學上的經濟問題。人類社會為什麼不能太平?為什麼不能平等?現在回頭來看,歷史哲學我們早就有了,就說過,而且比別人講的好多了。可惜沒有一個人去發揮,如果有人能把西方的唯物史觀和我們的歷史哲學研究到真的內涵,然後對世界的經濟政治發展融會貫通了,應該可以寫一本很好的書,那就對人類思想影響太大了。 現在再看我們的歷史觀,也可以說是孔子的歷史觀,包括了西方的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是心物一元,非常高明。但是要加以發揮,只憑古文,現在這個時代懂的人不會多,這一點是需要大家繼續努力的。 孔子這裡說的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次序,為什麼要這樣排列?這是我們要深思的。 孔子說創世紀的開始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 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 第一句話就很妙,“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很自然,中國人說話,這樣就夠了。以文化來比較,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不同之處。我們強調我們的老祖宗,像孔子思想的高明之處,這裡就只說有了天地就有了萬物這麼一句話,沒有過問到宗教哲學,宗教哲學要討論到天地是誰造的?萬物又是誰造的?宗教家說有個主宰造的,可是中國人不講這一套。假如說有個主宰造天地萬物,那麼這位主宰又是誰造的?中國人不談這個永遠沒有結論的問題。過去人家說中國人沒有哲學,實際上不是沒有,而是非常高明,這等於佛學裡說的,釋迦牟尼講學說法,有四種方式,其中一種為“置答”,就是某一問題不需要討論,先放在一邊,孔子這裡的第一句話,就是置答的方式,不是不懂,第一句話就是從人文文化開始,這就是我們文化的特色。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就是充滿天地間的為萬有,古文中稱萬物。要注意,我們上古時代所用的“物”字,並不是專指現代唯物思想的物,而是有了“東西”,而“東西”也是包括心物一元,是抽象的,充滿天地之間的,就是萬物。這裡開始就是乾坤兩個卦,乾、坤代表了天、地。乾坤以後就是屯卦,因為屯的意義就是“盈”,是充滿了,第二個意義“物之始生也”,前面說過,屯字的象形,是草下面長了根,上面剛剛出頭,萌芽的現象,表示萬物開始生長。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