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國學/古籍 本草綱目

第16章 16

本草綱目 李时珍 16058 2018-03-20
白芷 釋名亦名白、芳香、澤芬、苻蘺、 、莞、葉名麻、藥。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肺、胃、大腸三經的疾病。李時珍說:白芷“所在之病不離三經。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之濕熱也。風熱者,辛以散之;濕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 1、一切傷寒。用白芷一兩、生甘草半兩、姜三片、蔥白三寸、棗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藥服下服汁,煎藥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名“神白散”,或“聖僧散。” 2、一切風邪。治法同上。 3、傷風流涕。用白芷一兩、荊芥穗一錢,研細。每服二錢,茶送下。 4、偏正頭風。用白芷(炒)二兩五錢,川芎(炒)、甘草(炒)、川烏頭(半生半熟)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細茶薄荷湯送下。

5、頭暈。用白芷洗曬後研細,煉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湯或荊芥湯送下。 6、風熱牙痛。用白芷一錢、丹砂五分,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常取以擦牙,有效。又方:白芷、吳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去延水。 7、眼病。用白芷、雄黃,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龍眼大,丹砂為衣。每服一丸,茶送下。飯後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還睛丸”。 8、口齒氣臭。用白芷七錢,研細。每服一錢,飯後服,清水送下。 附方 芍藥 釋名將離、梨食、白芍、餘容、延。白者名金芍藥,赤者名木芍藥。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腹中虛痛。用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夏月加黃芩五分,惡寒加肉桂一錢,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錢。

2、骨痛。用芍藥二分、虎骨一兩,炙後研細,裝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飲酒三合,一天三次。 3、腳氣腫痛。用芍藥六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白開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藥、甘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藥研細,每服兩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藥一兩、犀角末二錢半,共研細,新水沖服一茶匙。血止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藥一兩(炒黃)、柏圳六兩(微炒)。每服二兩,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將上方中的兩味藥,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8、月經不停。用白芍藥、香附子、熟艾葉各一錢半,水煎服。 9、赤白帶長期不愈。用白芍藥三兩、乾薑半兩,銼碎黃,搗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藥炒黑,研為末,酒送服。

10、刀傷。用白芍藥一兩,熬黃,研細。每服二錢,酒或米湯送下。同時可用藥末敷傷處。 11、木舌腫滿。用赤芍藥、甘草煎水熱漱。 12、魚骨鯁喉。用白芍藥嚼細咽汁。 附方芍藥有赤、白兩類。 “赤芍藥散邪”,故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白芍藥益脾”,幫育養血劍陰,柔肝止痛。 芍藥民是婦科的常用藥物。 牡丹 釋名鼠姑、鹿韭、百兩金、木芍藥、花王。 氣味(根皮)辛、寒、無毒。 主治1、疝氣(覺氣脹不能動)。用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2、婦女惡血(血往上沖,臉紅易怒)。用牡丹皮半兩、乾漆(燒至煙盡)半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3、傷損瘀血。用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個(熬過),同搗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溫酒送下。

4、刀傷後內出血。用牡丹皮研細,水沖服少許。瘀血自尿中排出。 5、下部生瘡(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附方牡丹的功用。在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腎、肝等經的伏火(陰火,相火)。治伏火,許多人多用黃蘗;其實,牡丹更勝於黃蘗。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藥,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 木香 釋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1、中氣不省(閉目不語,狀如中風)。用木香研細,冬瓜子煎湯灌下三錢。談盛者。藥中加竹瀝和薑汁。 2、胃氣悶脹,不思飲食。用木香、訶子各二十兩,搗爛篩過,加糖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此方名“青木香丸”。

3、心氣刺痛。用木香一兩、皂角(炙)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4、流動性氣痛。用溫水磨木香成濃汁,加熱酒調服。 5、小腸疝氣。用木香四兩,酒三斤煮過。每日取酒飲三次。 6、氣滯腰前。用木香、乳香各二錢,酒浸,飯上蒸,均以酒調服。 7、突然耳聾。用木香一兩,切小,放苦酒中浸一夜,取出,加麻油一合,微火煎過,濾去藥渣,以油滴耳。一天三、四次。 8、霍亂轉筋(腹痛)。用木香末一錢,放入木瓜汁一杯中,加熱酒調服。 9、痢疾(包括久痢)用木香一塊(方圓一寸)、黃連半兩,同在半升水中煎幹。單取木香,焙乾研細,分三次服。第一閃,橘皮湯送下;第二次,米湯送下;第三次,甘草湯送下。

10、腸風下血。用木香、黃連,等分為末。放入豬大腸中,兩頭扎定,煮到極爛,然後去藥食腸,或連藥搗為丸子吞服。 11、小便渾濁,狀如精液。用木香、沒藥、當歸,等分為末。以刺棘心的榨汁和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鹽湯送下。 12、小兒陰腫(陰莖腫大。或縮小,很痛)。用木香、枳殼(麩炒)各二錢半,炙甘劃暗無天日錢,水煎服。 13、各種癰疽、瘡癤。用木香、黃連、檳榔,等分為末,油調搽患處。 14、蛇蟲咬傷。用木香不限量,煎水服,有奇效。 15、腋下、陰下濕臭或已成瘡。用好醋浸木香夾於腋下陰下,或研末敷患處。 16、牙痛。和木香末加少許麝香迭牙,同時以鹽湯漱口。

附方木香的主要功用為:行氣止痛,健脾和胃。 甘松香 釋名苦彌扯。 氣味(根)甘、溫、無毒。 主治心腹痛滿,脾積鬱,腎虛齒痛,面痣風瘡,腳氣浮膝等。 附方 杜若 釋名杜蘅、杜蓮、若芝、楚蘅、山薑。 氣味(根)辛、微溫、無毒。 主治胸脅逆氣,頭痛流涕,皮間風熱等。李時珍說:“杜若乃神農上品,治足少陰、太陽諸證要藥,而世不知用,惜哉。”(意思是說,杜若在裡列為“上品”,是治腎、膀胱諸經的要藥,但是人們不知道用它,這是很可惜的。) 附方 高良薑 釋名蠻姜,子名紅荳蔻 氣味(根)辛、大溫、無毒。 主治1、霍亂吐瀉。用高良薑(炙令焦香)五兩,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2、腳氣欲吐(患腳氣病的人,容易發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點豉粥。有發吐感覺時,立即服藥)。用高良薑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間找不到高良薑,可以母薑一兩代替,清水煎服。療效較差,然亦有效。 3、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薑四兩,切片,分成四份:一兩以陳米半合炒黃,去米;一兩以陳壁土半兩炒黃,去土;一兩以巴豆三十四個炒黃,去豆;一兩以斑蝥三十四個炒黃,去蝥。另取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夜後,同高良薑一起再炒,共研為末,以浸吳茱萸的酒調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薑湯送下。此方名“高良薑丸”。又方:高良薑三錢,五靈脂六錢,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醋湯調下。

4、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寬胸下氣。用高良薑、乾薑等分,炮過,研細,加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飯後服,桔皮湯送下。妊婦忌服。 5、脾虛寒瘧(寒多熱少,不思飲食)。用高良薑(麻油炒)、乾薑(炮)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以豬膽汁調成膏子,臨發病前,熱酒調服。又方:上方所製的藥末,加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薑、乾薑,半生半炮各半兩,穿山四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豬腎煮酒送下。 6、雙目突然紅痛。用小管吹高良薑末入鼻。使打噴嚏,紅痛即消。 7、風牙痛腫。用高良薑二寸、全蠍(焙)一枚,共研為末,擦痛處,吐出涎水,以鹽湯漱口。 附方紅荳蔻,是高良薑的種子,辛、溫、無毒辣。功能溫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本品。又紅荳蔻最能動火傷目,使人流鼻血。所以食料中能用它。

荳蔻 釋名草荳蔻、漏蔻、草果。 氣味(仁)辛、澀、溫、無毒。 主治1、心腹脹滿,氣短。用荳蔻一兩,去皮,研細。每服半錢,木瓜生薑湯調下。 2、胃弱嘔逆不食。用荳蔻仁二枚、高良薑半兩,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薑汁半合倒入,和麵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湯中煮熟,空腹吃下。 3、霍亂煩渴。用荳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水煎服。 4、虛瘧自汗不止。用荳蔻一枚,面裹煨熟。連面研細,加平胃散二錢,水煎服。 5、瘴瘧(熱少寒多,或單過時冰熱。或虛熱不寒)。用荳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棗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湯”(因荳蔻一名草果)。 6、赤白帶下。用荳蔻(連皮)一枚、乳香一小塊,面裹,煨至焦黃,同面一起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7、脾痛脹滿。用荳蔻仁二個,酒煎服。 附方荳蔻的功用是:除寒、燥濕、開鬱、化食。是治瘧的要藥之一。但如吃得過多,則不免助長脾熱。傷肺、損目。 白荳蔻 釋名多骨。 氣味(仁)辛、大溫、無毒。 主治1、胃冷噁心(進食即想吐)。用白荳蔻仁三枚搗細,溫酒送服。數服以後,即見效。 2、突然噁心。取白荳蔻仁細嚼止吐。 3、小兒吐乳。用白荳蔻仁十四個、縮砂十四個、生甘草二錢、炙甘草二錢,共研為末,常抹入小兒口中。 4、反胃。用白荳蔻、縮砂仁各二兩,丁香一兩,陳為一升(黃土炒焦,去土),共研為末,加薑汁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薑湯送下。此方名“太倉丸”。 附方白荳蔻是治吐名藥,也治噎膈,除瘧疾寒熱。 縮砂密 釋名 氣味(仁)辛、溫、澀、無毒。 主治1、冷滑下痢。有縮砂仁研細,調入羊肝切片中,瓦上焙乾,再研細,加與砂仁等量的干薑末,和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白開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縮砂仁(炮)、附子、乾薑、厚朴、陳桔皮,等分為末,和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2、大便下血。用縮砂仁為末,熱米湯送服二錢。以愈為度。 3、小兒脫肛。用縮砂去皮研細,擦在一片已剖開的豬腰子中,捆好煮熟,給病孩吃。另服白礬丸。氣逆腫喘者,痛難治好。 4、遍身腫滿,陰部亦腫。用縮砂仁、土兒狗,等分研細,和老酒飲服。 5、痰氣膈脹,用砂仁搗碎,在蘿蔔汁中浸透,焙乾研細,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 6、欬逆。用砂仁(洗淨,炒過,研細)、生薑(連皮)等分,搗爛。飯後過一段時間,熱酒泡服。 7、胎動(跌墜動胎,痛不可忍)。用縮砂炒熱,去皮用仁,搗碎。每服二錢,熱酒調下。服後,如覺腹中發熱而胎有活動者,即胎已安。 8、血崩。用縮砂仁在瓦上焙乾,研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9、熱擁咽痛。用縮砂殼研細,水服一錢。 10、牙痛。口中常嚼縮砂仁,有效。 11、口瘡。有縮砂殼煅後研細,擦患處。 12、魚骨鯁喉。用縮砂、甘草,等分為末,棉花裹好含口呂,咽汁,骨隨痰涎吐出。 13、誤吞金屬等物。用縮砂煎濃湯飲下,可將外排出。 附方縮砂密的主要功用是:和胃醒脾、行氣寬中、安胎。其成熟的種子稱為縮砂仁,亦簡稱砂仁;其成熟乾燥的果實稱為縮砂殼或殼砂。 益智子 釋名 氣味(仁)辛、溫、無毒。 主治1、小便頻數。用益智子(鹽炒,去鹽)、烏藥,等分為末;另用酒煮山藥粉為糊,和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鹽湯送下。此方名“縮泉丸”。 2、心虛尿滑及赤白二濁。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朮,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開水調下。 3、白濁腹滿。用益智仁(鹽水浸、炒)、厚朴(薑汁炒)等分,加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4、腹脹痛,瀉不止。用益智子仁二兩,濃煎飲下。 5、婦女崩中。用益智子(炒,碾細)一錢,米湯加一點鹽沖服。 6、口臭。用益智子仁一兩、甘草二錢,共碾成粉,常舐含口中。 7、漏胎下血。和益智仁半兩、縮砂仁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服,白開水送下。一日服二次。 附方 蓽茇 釋名蓽撥。 氣味辛、大溫、無毒。 主治1、冷痰噁心。用蓽蘢一兩研細,每服半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2、暴洩身冷(自汗,想嘔吐,小便清,脈微弱)。用蓽蘢、內桂各二錢半,高良薑、乾薑各三錢半,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送下。 3、胃冷口酸(流清口水,心連臍痛)。用蓽蘢半兩、厚朴(薑汁浸、炙)一兩,共研業要,加熱鯽魚肉,搗和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 4、瘴氣成塊,在腹不散。用蓽蘢一兩、大內一兩,生用,共研為末。加麝香少許,以煉蜜和丸,和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冷酒送下。 5、婦女血氣痛(月經不調,下血無定時)。用蓽蘢(鹽炒)、蒲黃(炒)。等分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此方名“二神丸”。 6、偏頭風。令病人口含溫水,在頭痛的一側。用鼻孔吸入少許蓽蘢末,有效。 7、風蟲牙痛。用蓽蘢末擦牙,煎蒼耳湯漱口,去涎。又方:蓽蘢、胡椒,等分為末,化蠟調末成丸子,如麻子大。用時取一丸,塞孔中。 附方蓽蘢氣熱,味辛,入手足陽明經(即胃、大腸經),功能溫中散寒。蓽蘢又是治“頭痛、鼻淵、牙痛要藥”(李時珍)。但它能動脾肺之火。多用能令人目昏,尢不宜用作食料。 肉荳蔻 釋名 氣味(實)辛、溫、無毒。 主治溫中,消食止洩,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鬼氣冷疰,嘔沫冷氣,小兒乳霍。調中下氣,開胃,解酒毒,消皮外絡下氣。治宿食痰飲,止小兒吐逆,不下乳,虛洩赤白痢,研末粥飲服之。暖脾胃,固大腸。 附方暖胃除痰,進食消食;肉荳蔻二個,半夏薑汁炒五錢,木香二錢半,為末,蒸餅丸大,每食後津液下五丸,十丸 補骨脂 釋名破故紙、婆固脂、胡韭子。 氣味(子)辛、大溫、無毒。 主治1、元陽衰損(腳手沉重,夜多盜汗)。用補骨脂四兩(炒香),菟絲子四兩(酒蒸),胡桃肉一兩(去皮),乳香、沒藥、沉香各二錢半(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鹽湯或溫酒送下。自夏至起,到冬至止。每天服一次。 2、五勞七傷,下元久冷,一切風病,四肢疼痛。用補骨脂一斤,酒浸一夜,曬乾,加烏油麻(黑芝麻)一升炒,等麻子炸聲絕後,簸去麻子,只取補骨脂研為末,以醋煮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鹽湯送下。 3、腎虛腰痛。和破故紙一兩,炒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或加木香一錢亦佳。又方:破故紙(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薑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個,共研為末,以蒜搗膏一兩,和各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下,濕酒送下。婦女用淡醋湯送下。常服本方中壯筋骨,知血脈,烏鬚發,益顏色。此方名“青娥丸”。 4、妊婦腰痛。用破故紙二兩,炒香後研成末。先嚼胡桃肉半個,然後用溫酒調服藥末二錢。此方名“通氣散”。 5、定心補腎。和破故紙(炒)二兩、白茯苓一兩,共研為末;另取沒藥五錢,酒浸後煮化,和藥末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開水送下。故紙補腎,茯苓補心,沒藥養血三者既壯,自然身安。 6、精氣不固。用破故紙、青鹽等分,同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7、小便頻數,腎氣虛寒。用破故紙十兩(酒蒸過)、茴香十兩(鹽炒過),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鹽酒送下,或以熟米、豬腎和藥煨吃亦可。 8、小兒遺尿。用破故紙(炒過),研為末,每夜用開水沖服五分。 9、腎漏(陰莖不痿,精常流出,痛如針刺)。用破故紙、韭子各一兩,共研為末,每取三錢,加水二碗,煎至六成服下。一天服三次,直至病癒。 10、脾腎虛瀉。用破故紙(炒)半斤、肉荳蔻(生用)四兩,共研為末,加棗肉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二神丸”。又方:照上方,加木蠔二兩,名“三神丸”。 11、水瀉久痢。用破故紙(炒)一兩,粟殼(炙)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薑棗煎汁送下。 12、牙齒久痛。用補骨脂二兩、青鹵半兩,炒過研細擦痛處。 13、跌墜腰痛。瘀血凝滯。用破故紙(炒)、茴香(炒)、辣桂,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 附方補骨脂為補腎助陽要藥,男女皆可用。與胡桃同服,效果更好。介陰虛火旺,大便秘結的病,不宜用核本品。 薑黃 釋名寶鼎香。 氣味(根)辛、苦、大寒、無毒(一說性熱)。 主治1、心痛難忍。用薑黃一兩、桂三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醋湯送下。 2、胎寒腹痛(嬰兒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狀如驚風,出冷汗)。用薑黃一錢,沒藥、沒香、乳香各二錢,共研為末,加蜜調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鉤藤煎湯化下。 3、產後血痛(腹內有血塊)。用薑黃、桂心,等分為末,酒沖服一匙,血下儘後即愈。 4、瘡癬初發。用薑黃研末擦上,甚效。 附方 鬱金 釋名馬。 氣味(根)辛、苦、寒、無毒。 主治1、顛狂症。用鬱金七兩、明礬三兩,共研為末,加稀同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2、痘毒攻心(痘瘡忽由白色變成紫黑我,不出膿,日夜哭叫)。用鬱金一枚、甘草二錢半,加水半碗煮幹,去甘草,將鬱金切片焙乾,研為末,加腦子(炒)半錢。每服一錢,以生豬血五七滴和新汲水調下。二服後毒氣從手足心發出,如癰狀,病乃全癒。 3、心氣痛。和郁金、附子、乾薑,等分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男用酒,女用醋送下。 4、產後心痛(血氣上沖欲死)。用鬱金(燒存性)研細,取二錢,以米醋調灌能,轉危為安。 5、鼻血、吐血。用鬱金研細,水服二錢。不愈。再服一次。 6、陽毒下血(熱氣入骨,痛不可忍)。用鬱金五個,牛黃一個、如皂莢子大,做成散劑,每服用醋漿水一碗煎三沸後,待溫把藥送下。 7、尿血。用鬱金一兩、蔥白一握,加水一碗煎成三合,溫服。一天服三次。 8、風痰壅塞。用鬱金一分、藜蘆十分,共研為末。每取少許,溫漿水調下。同時,以漿水一碗,漱口吐涎。可以吃一點東西壓一下藥味。 9、痔瘡腫痛。用鬱金研細,加水調勻搽患處。 附方鬱金的主林功用是“行氣解鬱、涼血破瘀”,治各種積血病——吐血、流鼻血、唾血、血腥及經脈逆行等常用本品。現在臨床上還用鬱金來治療膽石症、黃疸和肝區脹痛等症。 蓬莪茂 釋名述。 氣味(根)苦、辛、溫、無毒。 主治1、心腹冷痛。用蓬莪期茂二兩(醋煮)、木香一兩(煨),共研為末。每服半錢,淡醋湯送下。 2、婦女血氣遊走作痛及腰痛。用蓬莪茂、乾漆各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如是腰痛,則用核桃酒送下。 3、小兒氣痛。和蓬莪茂盛炮熟,研細,熱酒送服一錢。 4、上氣喘急。用蓬莪茂五錢,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5、氣短不接(兼治滑洩及小便熱)。用蓬莪茂一兩、金鈴子(去核)一兩,共研為末,加蓬砂一錢,煉過,研細。每服二錢,空心服,溫酒或鹽湯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6、嬰兒吐乳。用蓬莪茂少許,加綠豆大的一粒鹽,放入乳一合中煎開幾次,去掉渣滓,再加兩粟米大的牛黃一塊,給病兒服。很有效。 附方蓬莪茂的功用是破血祛瘀,消積止痛。李時珍說“鬱金入心,專治血分這病;薑黃入脾,兼治血之氣;述入肝,治氣中之血,稍為不同。”蓬莪茂已面為醫家治積聚諸氣的要藥,與荊棱同用,效果更好,月脂過多及妊婦,忌用本品。 荊三棱 釋名京三棱、草三棱、雞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癥瘕鼓脹,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顯成膏,濃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荊三棱、青皮、陳皮、木香各半兩,肉荳蔻、檳榔各一兩,硇砂二錢,共研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送下。 2、痃癖(脅下堅塊如石)。用荊三棱(炮)一兩、川大黃一兩,共研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薑、桔皮湯送下。 3、小兒氣癖。用三棱煮汁給授乳的母親吃,也把少量給小兒吃。小兒新生百日及十歲以下,無論熱痃癖等,服此藥都有效。 4、反胃噁心,藥食不下。用荊三棱(炮)一兩、生丁香三分,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5、乳汁不下。用荊三棱三個,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為度。 6、渾身燎泡(狀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荊三棱、蓬莪茂各五兩,共研為末。分三次服,酒調下。連續服完。 附方荊三棱能破氣散結,和莪茂一樣,是治氣脹、破積氣、治癥瘕(積聚結塊)的名藥。 莎草香附子 釋名雀頭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結,夫須、續根草、地毛。 氣味(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黃,加茯神(去皮)四兩,共研為末,以煉蜜調末為丸,如彈子大。每晨服一丸,降氣湯送下。降氣湯是用香附子(如上法處理)半兩、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還能治胸痞、拒食、虛冷遺精等症。 2、偏正頭痛,熱氣上攻,頭目昏眩。單用香附子一味,經過去皮、煮、搗、曬、焙之後,研為細末,加煉蜜調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藥至八成服下,婦女用醋湯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氣病(胸腹脹滿、噁心、氣逆、翻酸、煩悶等)。用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炙甘草四兩,共研為末,鹽開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此方名“快氣湯”。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5、心脾氣痛(胸膛軟處有一點作痛、俗稱心氣痛,實乃胃脘有滯所致,或起因於氣,或起因於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為末;另用高良薑酒洗幾次,略炒,也研為末。兩工分別收存,治病時,起因於寒者,姜二錢、附一錢;起因於氣者,附二錢、薑一錢;起因於氣與寒者,姜、附等分。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薑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服藥七、八次後,病根可除。 6、心腹諸痛(心氣痛、腹痛、小腹痛、血氣痛等)。用香附子二兩、艾葉半兩,在醋湯中貞煮熟,去艾葉,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濕腫虛腫。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幹,焙三工業區末。以醋、糊調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腫水從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乾研細,加糊為丸。每服四、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氣痛。和香附末二錢,空心服,以海藻一錢,煎酒調下,服藥後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經不調及其他婦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釅醋浸,一份鹽水浸,一份童便浸。幾日後,取出香附子,洗淨,曬士,搗爛,微焙為末,加醋煮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澤新天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此方名“四製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帶。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為末,熱酒衝二錢,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錢,米湯送下。 11、安胎順氣。香附子炒後研細,濃煎紫蘇湯送服一、二錢。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鐵罩散”。 12、妊娠惡陰(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用香附子二兩,藿香葉、甘草各二錢,共研細。每服二錢,開水加鹽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13、臨產順胎(懷胎九月或十月時服此,自然順產)。勝利地附子四兩、縮砂仁(炒0)三兩、甘草(炙)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14、產後狂言(血暈妄語。煩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細。每服二錢,姜、棗煎湯送下。 15、氣鬱吐血。用童便調香附末二錢服。又方: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粟米湯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錢,研細,米湯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湯。先服香附湯在王口,後服地榆湯至盡。發吵見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種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搗碎,醋拌,焙乾,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為末,加黃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國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香附子末二錢,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見效很快。 19、脫肛。用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後,淋洗患處。 20、氣鬱頭痛。用香附(炒)四兩、川芎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湯調下。常服可防頭痛,又可明目。 21、肝虛目痛(冷淚,羞明)。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送下。 22、突然耳聾。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錢,蘿蔔子煎湯送下。藥忌鐵器。 23、 耳。用香附末裹棉送入耳內,有效。 24、牙痛。和香附子、艾葉煎湯漱口,同時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薑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日擦牙。 25、長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陳粟米湯送下。每天服二次。 26、蜈蚣咬傷。嚼香附塗搽,立效。 附方香附為疏肝、理氣、解鬱的要藥。治經行腹痛、月經不調等婦科病,香附也是必用的藥物。李時珍稱本品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可以說是把香附的特點指出來了。 藿香 釋名兜婁婆香。 氣味(枝葉)辛、微溫、無毒。 主治1、霍亂吐瀉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2、暑天吐瀉。用滑石(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共研為末。每服一、二錢,淘米水調服。 3、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用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加一點鹽,以開水調下。 4、口臭。用藿香洗淨,煎湯,隨進嗽口。 爛瘡。用藿香中、細茶等分,燒灰,油調塗葉片貼瘡上。 附方 薰草(零陵香) 釋名蕙草、香草、燕草、黃零草。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1、傷寒下痢。用薰草、當歸各二兩,黃連四兩,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2、傷寒狐惑(按:狐惑症像是:蟲蝕下部,痛癢不止,脈數而無熱,汗出不止。病初起時,目盡赤,七、八日後,四角變黃黑)。用薰草、黃連各四兩,咬細。在白酸漿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3、頭風旋暈(痰逆、噁心、懶食)。用真零陵香、藿者葉、香附子(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4、小兒鼻塞頭熱。用薰草一兩、羊髓三兩,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 5、頭風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雞蛋白調勻,搽頭幾十次,以後永不生屑。 6、牙齒疼痛。用薰草葉煎水含漱。 7、夢遺失精。用薰草、人參、白朮、白芍藥、生地黃、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此方名“薰草湯”。 8、節育斷產。用薰草研細。每服二錢,酒送下。連續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 9、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鹽酒中浸半月,取出炒乾,每一兩加廣木香一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後用熱米湯送服一錢半,即可止痢。用藥期間,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附方薰草是古代著名的香草,以其在零陵多產,故又有零陵香之稱。此藥常用以治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等症,但多服則引起氣喘,應加以注意。 蘭草 釋名(閒)、木香、香水蘭、女蘭、香草、燕尾香、大澤蘭、蘭澤草、煎澤草、省頭草、都梁香、孩兒菊、千金草。 氣味(葉)辛、平、無毒。 主治除胸中痰癖,治消渴,消癰腫,生血、調氣,煮水,可以洗風病,可以解食牛馬肉中毒。 附方蘭草和蘭花,在植物學上根本不是同一科的東西,但許多人沒有作仔細的實際觀察,往往把這兩者混同起來。連對本草有研究的寇苕(宋人)和朱震亨(元人)也認為蘭花就是蘭草,李時珍為此,特在中的蘭草條專門寫了一段正誤,把這兩種植物從形態上辨清。他說,醫書是為實用而寫的,漢有把藥物弄錯。 澤蘭 釋名水香、都梁香、虎蘭、虎蒲、龍棗、孩兒菊、風藥。根名地筍。 氣味(葉)苦、微溫、無毒。 主治1、產後水腫,血虛浮腫。有澤蘭、防己,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醋酒送下。 2、小兒蓐瘡。由大人嚼澤蘭心把瘡周圍封起來。很有效。 3、瘡腫初起。把澤蘭搗爛封住,有效。 4、損傷瘀腫。治法同上。 5、產後陰翻(產後陰戶燥熱,變成翻花狀)。用澤蘭四兩,煎湯薰洗。二、三次後,再加枯礬一起煎洗。 附方地筍,是澤蘭的根。可治產婦心腹痛等症。產婦地筍作蔬菜吃,可以增強體力。 馬蘭 釋名紫菊。 氣味(根、葉)辛、平、無毒。 主治1、諸瘧寒熱。用馬羊蘭搗汁,再加一點水,發病日早晨服。藥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2、絞腸痧。用馬蘭根葉在口中細嚼,將汁嚥下。 3、打傷出血。用馬蘭、旱蓮草、松香、皂樹葉(冬日無葉,可用樹皮)共研細,搽入傷口。 4、喉痺口緊。用馬蘭根(或葉)搗汁,加幾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郵,口自開。 5、水腫尿澀。用馬半、黑豆、小麥,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藥一杯,飯前溫服。 6、丹毒。用馬蘭、甘草,磨醋搽患處。 7、痔漏。春夏取生馬蘭,秋冬取乾馬蘭,白水煮食,連汁喝下。又方:馬蘭,酒煮,焙、研後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米湯送下。另用馬蘭煎水,加一點鹽。每天熏洗患處。 附方 香薷 釋名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氣味辛、微溫、無毒。 主治1、傷暑(暑天臥濕當風,或生冷不節,頭痛發熱,轉筋,乾嘔,四肢發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薑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後服下。連進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飲”。方中的扁豆,可用黃連(薑汁炒)代替。 2、水腫。用乾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以小便能暢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朮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深師薷朮丸”。 3、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 4、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沖服一錢 附方香薷的訂功效是發汗解表、利尿消腫。如傷暑後大熱大渴,汗洩如雨,則不家用本品。 假蘇 釋名姜芥、荊芥、鼠螢。 氣味(莖、穗)辛、溫、無毒。 主治1、風熱頭痛。用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每服地我,茶調下。 2、風熱牙痛。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隨時含漱。 3、小兒驚症。用荊芥穗二兩、白礬(半生半枯)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薑湯下。一天服二次。 4、一切偏風(口眼歪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爛,取汁濃煎成膏。加將藥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曬乾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風口噤。用荊芥穗研細,取二錢,酒送服。此方名“荊芥散”。 6、產後中風(手足抽筋,角弓反張,不省人事)。用荊芥穗子,微焙為末。每服三錢,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則挑齒灌入,齒緊則由鼻灌入。此方名“華陀愈風散”,還有“如聖散”、“舉卿古拜散”(亦即荊芥散之意,因舉卿切音為荊,古拜切音為芥。這是用切音隱語來為藥方名)等名。 7、產後血眩(精神昏冒)。用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五錢(去皮尖,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錢。 8、產後下痢。用荊芥穗四、五枝,燒存性,不能觸油火。燒好後加麝香少許,以熱開水調下。 9、口鼻出血如泉湧。用荊芥燒存性,研累。每服二錢,陳皮煎湯送下。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荊芥連根洗過,搗汁半碗服下。服幹穗末亦可。又方:荊芥穗為末。生地黃汁調服二錢。 11、尿血。用荊芥、縮砂,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12、血崩。和荊芥穗在麻油燈上燒焦,研細。每服二錢,童便送下。 13、痔漏腫痛。用荊芥煮湯,每日洗痛處。 14、大便下血。用荊芥(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婦女酒送下。又方:荊芥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研細。每服三錢,茶送下。 15、瘰癧潰爛(牽連到胸前兩腋,結塊大如茄子)。用荊芥根下段剪碎,煎湯熱洗。洗後,見破爛處有紫黑點,以針刺破,讓惡血流出。另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勻掃爛處出水。次日洗過又掃,直至病癒。 16、疔腫諸毒。用荊芥一把,切細,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為兩次冷飲。 17、各種瘡疥。用荊芥研末,加地黃自然榨汁熬膏,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腳丫濕爛。用荊芥葉搗爛敷上。 19、頭目諸疾(眼疾,風氣頭痛,頭昏目眩等)。用荊芥穗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閉不通。用荊介、大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內用量減半;大便不通者荊芥用量減半。此方名“倒換散”。 附方荊芥的功用是祛風解表,清熱散瘀,破結塊,消癰毒。李時珍稱它是風病、血病、瘡病的要藥。 薄荷 釋名菝活、蕃荷菜、吳菝活、南薄荷、金錢薄荷。 氣味(莖葉)辛、溫、無毒。 主治1、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風熱)。用薄荷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調丸亦可。 2、眼瞼紅爛。用薄荷在生薑中浸一夜,取出曬乾,研為末,每取殘,泡熱激發中洗眼。 3、瘰癧。用新薄荷二斤,搗爛取汁,皂莢一個,水浸去皮,黑牽牛(半生半炒)各一兩,皂莢仁一兩半,一起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連翹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乾薄葆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5、血痢不上。用薄葆葉煎湯常服。 6、火毒成瘡。用薄荷煎汁隨時塗搽。 附方薄荷能消風散熱,也能引熱外出,故治骨蒸癆(肺結核)、小兒驚狂、大熱等下,常用它作為引藥。 蘇 釋名紫蘇、赤蘇、桂荏。 氣味(莖、葉)辛、溫、無毒。 主治1、傷寒氣喘。用紫蘇一把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慢慢飲用。 2、勞复食复。用紫蘇葉煮汁二升飲下。亦可加生薑、豆豉同煮。 3、霍亂用滿。用能吐,用生紫蘇搗成汁服,或用乾紫蘇煮汁服亦可。 4、九傷出血不止。用嫩紫蘇葉加桑葉一起,搗爛敷貼傷處。 5、跌傷出血。用紫蘇搗爛敷傷處,傷口自合。又方:用陳紫蘇圳蘸傷處流出的血揉爛敷傷。血不成膿,癒後亦無瘢痕。 6、瘋狗咬傷。用紫蘇葉嚼爛敷傷口。 7、乳癰腫痛。和紫蘇煎湯,隨進服下,另取紫蘇搗爛敷痛處。 8、咳嗽氣短。用紫蘇莖葉二錢、人參一錢,水一杯,煎服。 附方蘇子:是紫甦的果實。氣味辛、溫、無毒。蘇子與蘇葉功用相, 發散風氣,宜用葉;清得止下,宜用子。蘇子可治: 1、順氣利腸。用紫蘇子、麻子仁,等分研爛,水濾取汁,同米一起煮稀飯吃。 2、風濕腳氣。用紫蘇子,高良薑、桔皮,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3、風寒濕痺(四肢攣急,腳腫,不能下地)。用紫蘇子二兩,搗碎,加水三升,磨成汁,倒入粳米二合中煮成稀飯,和蔥,椒、姜、豉一起吃下。 4、消渴。用紫蘇子(炒)三兩、蘿蔔子(炒)三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桑根皮煎湯送下。一天服兩次。體中的水從小便排出。 5、食蟹中毒。用紫蘇子煮汁飲下。 水蘇 釋名雞蘇、香蘇、龍腦薄荷、芥苴。 氣味(莖、葉)辛、微溫、無毒。 主治1、漏血促使煞費苦心,用水蘇煮汁一升服。 2、吐血、下血。用水蘇莖葉,煎汁服。 3、吐血咳嗽。用水蘇焙乾研細,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水蘇五合,香豉二俁,同搗爛,搓成小團,如棗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蘇二兩,防風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水送下。同時以水蘇葉塞鼻。又方:水蘇、生地典,等分為末,冷水送服。 5、鼻淵(按:鼻淵俗名腦漏,鼻中不斷流水、流膿,或膿中帶血)。用水蘇葉、麥站科、川芎、桑白皮、炙黃芪、炙甘草、生地黃(焙),等分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參湯送下。 6、風熱頭痛(熱結上焦,致生風氣,痰厥頭痛)。用水蘇葉五兩、皂莢(炙,去皮,去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後服,荊芥湯送下。 7、突然耳聾。用水蘇葉生搗,棉裹,塞耳內。 8、頭生白屑。用水蘇煮汗或燒灰淋汁洗頭。 蛇蟲咬佃。用水蘇研末,酒沖服。並以敷傷處。 附方水甦的主要功用在於理血下氣。 菊 釋名節華、女節、女華、女莖、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陰成、週盈。 氣味(花)苦、平、無毒。 主治1、風熱頭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茶調下。 2、膝風痛。用菊花、陳艾葉作護膝。 3、病後生翳。用白菊花、蟬蛻,等分為末,每用二、三錢,加蜜少許,水煎服。 4、婦女陰腫。用甘菊苗搗爛煎湯,先熏後洗。 5、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紅椒(去目)六兩,共研為末。加淅地黃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臨睡時茶送下。 附方菊花的功用清熱解毒,平肝明目。 野菊 釋名苦薏。 氣味(根、葉、莖、花)苦、辛、溫、有小毒。 主治1、無名腫毒。用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乘熱服,讓汗發出;另以藥渣敷患處。又方:野菊花莖葉、蒼耳草各一把,共搗爛,加入酒一碗,絞取汁取;仍以藥渣敷患處。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採蒼耳葉,秋日採野菊花,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天泡濕瘡。用野菊花根、棗木,共煎湯洗患處。 3、瘰癧末破。用野菊花根搗爛,煎酒內服;以藥渣敷患處。 附方 淹閭 釋名覆閭。 氣味(子)苦、微寒、無毒。 主治1、瘀血不散。變成癰腫。用生淹閭搗汁一升內服。 2、月經不通。用淹閭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勻,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後,每飲三合。一天服三次。 3、產後血痛。和淹閭子一兩,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附方 艾 釋名冰台、醫草、黃草艾蒿。 氣味苦、微溫、無毒。 主治1、流行傷寒(頭痛。大燒,脈盛等)。用乾艾葉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為好。 2、妊中作寒(大燒,發斑一由紅變黑溺血)。用艾葉一團,如雞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兩次服。 3、中風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頭插入耳內。 4、中風口噤。用熟艾灸承漿穴與頰車穴,各五壯。 5、咽喉腫痛。用嫩艾搗汁,細細嚥下。又方:用艾葉一把,同醋搗爛,敷喉部。 6、癲癇諸風。用熟艾灸前後陰之間。灸數隨年歲增減。 7、小兒撮口臍風。用艾葉燒灰。滿填臍中,外用布縛定。或用蒜蓋臍部,隔蒜用艾絨灸之。 8、肛爛(病人齒失色,舌變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蟲蝕,爛見腸了,便難救。此病古稱狐惑)。用艾在管中燒著,熏下部令煙直達患處。艾中加少放雄黃一財煙熏,效果更好。 9、頭風面瘡,癢出黃水。用艾二兩,加醋一升,煎成濃汁,攤紙上貼瘡,一天換二、三次。 10、蛔蟲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內服,能把蟲吐出。又方:取生艾搗汁,天明時,先吃一點香甜食品,隨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蟲打下。 11、白痢。用陳艾四兩、乾薑(炮)三兩,共研為末,加醋煮陳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12、久痢。用艾葉、陳皮等分,煎服。也可用這兩味藥共研為末,加酒煮爛飯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鹽湯送下。 13、痔瘡。先用槐柳湯洗過,再以艾灸七壯。血穢瀉後即愈。 14、妊娠下血。用艾葉三兩,芎窮、甘草各二兩,當歸、地黃各三兩,芍藥四兩,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膠二兩令化盡。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膠艾湯”。 15、胎動(或腰痛,或搶心,或下血,或倒產,子列腹中)。用艾葉一團,如雞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6、婦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團,如雞蛋大,阿膠(炒為末)半兩,乾薑一錢,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藥汁,加阿膠化開,分三次服,一天服盡)。 17、產後下血。用乾艾葉、老生薑各半兩,煎濃湯服。 18、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團,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燒灰。取二錢,水送服。 19、盜汗不止。用熟艾二錢、白茯神三錢、烏梅三個,加水一杯煎至作誠,臨時溫服。 20、水眼腫痛。用艾燒煙,將碗蓋住,過會,刮取碗內煙煤,以溫水調勻洗眼,水中加一點黃連汁更好。 21、臉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循環幾次取汁,濃煎成膏。常取少許敷痣上,能便痣爛脫。 22、鵝掌風。用艾四至五兩,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滾,倒入大口瓶內,將手心放在瓶口上,讓熱氣熏。水冷,熱後再熏。極為有效。 23、小兒爛瘡。用艾葉燒灰敷搽。 24、疔瘡腫毒。用艾蒿一擔營業稅灰。淋水取汁,以一、二合調和石灰成糊,先用針刺瘡至痛,再點藥,三遍後見效。 25、背瘡初發。在患處先貼上濕紙,先變乾的地方是瘡頭,用艾烘灸,不計壯數。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內攻了。此方被讚為神方。 26、蟲蛇咬傷。用艾灸幾壯,有效。 27、風蟲牙痛。化蠟少許,攤在紙上,鋪,艾一層,捲紙成筒,燒煙熏鼻。又用口呵吸煙氣,即可止疼消腫。 附方艾的功用是溫氣血、逐寒濕、調經安胎。但艾性至熱,不可久服。 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可用熟艾裝布袋中,兜著臍腹,便覺溫適。患寒濕腳氣的人,把艾放在補救內,療效也很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