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國學/古籍 本草綱目

第14章 14

本草綱目 李时珍 8970 2018-03-20
紫參 釋名牡蒙、童腸、馬行、眾戎、五鳥花。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1、下痢。用紫參半斤,加水五升,煎成二升。再加入甘草二兩,煎至半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紫參湯”。 2、吐血不止。用紫參、人參、阿膠(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烏梅湯送下。又方:與上方基本相同,但減去人參。換為甘草,以糯米湯送下。 3、臉上酒刺。用紫參、丹參、人參、苦參、沙參和呈兩,共為末,加胡桃仁搗爛,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附方紫參作藥用,遠見於張仲景的《金匱玉函》,後來用者較少。但各書仍記載共功效。認為它是“肝臟血分”之藥,“故治諸血病”。由於丹參也具有這類功效而更顯著,所以紫參就漸少受到注意了,近年一樣紫參被用於治療癌腫(食道癌、胃癌、直腸癌、肝癌等),常與狗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配合應用。

紫草 釋名紫丹、紫夭、此戾、藐、地血、鴉銜草。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1、嬰童疹痘(將出未出、色赤便閉者可用本方,如痘已出而紅活、大便利者則忌用)。用紫草二兩,銼碎,泡在百沸湯一碗中,蓋嚴勿使漏氣。湯溫後,服半合。改用煎服亦可。 2、癰疽便閉。用紫草、栝樓子等分,水煎服。 3、小便淋。用紫草一兩,用成散劑,每服二錢,飯前服。井華水送下。 4、產後淋瀝不淨。治法同上。 5、惡蟲咬傷。用紫草煎油塗搽。 附方紫草的主要功能是:並涼血、和血,解毒、滑腸。近據報導,本品對絨毛膜上皮癌有抑製作用。 白頭翁 釋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1、熱痢下重。用白頭翁二兩,黃連、黃蘗、秦皮各三兩,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長。不愈再服。婦人產後痢虛極者,可加甘草、阿膠各二兩。 2、下痢咽痛。用白頭翁、黃連各一兩,木香二兩,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用服。 3、腸墜偏腫。用白頭翁根,搗敷患處。 4、包痔腫痛。治法同上。 5、小兒禿瘡。治法同上。 附方白頭翁的主要藥效是:清熱、涼血。近年多用它作為治療痢疾的要藥,對急性及慢性阿米巴痢。功效都比較顯著。 白及 釋名連及草、甘根、白給。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鼻血不止。用口水調白及末塗鼻樑上低處(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錢,水沖服。 2、心氣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錢,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黃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湯送下。

3、婦女陰脫。用白及、川烏藥,等分為末,薄布包一錢,納入陰道中,覺勝利內熱即止。每天用一次。 4、疔瘡、腫瘡。用白及末半錢,澄水中,等水清後,去水,以藥攤厚紙上貼於患處。 5、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錢,酒調服。 6、刀傷。用白及、煅石膏,等分為末,灑傷口上。 7、冬季手足皸裂。用白及粉加水調勻,填入裂口。患處不能沾水。 8、湯火全國各地。用白及粉調油塗搽。 9、重傷嘔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湯送下。 10、肺、胃出血。治法同上。 附方 三七 釋名山漆、金不換。 氣味(根)甘、微苦、溫、無毒。 主治1、吐血、務血不止。用三七一錢,口嚼爛,米湯送下。 2、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錢,研細,淘米水調服。

3、大腸下血。用三七研細,淡白酒調一至二錢服。三服可愈。 4、婦女血崩。治法同上。 5、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塗眼睛周圍,很見效。 6、無名癰腫,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調塗;如癰已破,則用三七研細幹塗。 7、虎咬蟲傷。用三七研細,每服三錢,米湯送下。另取三七嚼塗傷處。 附方三七號稱“金瘡要藥”,人們把它比為“金不換”,是外科、傷科的常用藥物,我國著名的“雲南白藥”中即含有本品。人工栽培的三七,多種在田野,稱為“田七”。 三七的葉,也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黃連 釋名亦名王連、支連。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1、心經實熱。用黃連七一,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飯後過一陣(食遠)溫服。小兒減量。

2、伏暑發熱、作渴、嘔吐及赤白痢。用黃連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幹,再焙過、研細,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黃龍丸”。 3、骨熱黃瘦。用黃連四分,切小,加童便五大合,浸一夜,微煎三四沸,去喳,分二次服下。 4、小兒疳熱(遍身瘡蝕、潮熱、肚脹、口渴)。用黃連五兩,切碎,以水調濕,納豬肚中,縫好,放在飯上蒸熟,連同少許飯爛搗爛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另服調血清心的藥,使病速愈。 5、消渴尿多。用黃連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又方:黃連半斤,酒一升,放在開水鍋裡,煮一伏時,取出曬乾,三細,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6、小便如油(按:這是消渴晚期病伏)。用黃連五兩、栝樓根五兩,共研為末,加生地黃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牛乳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冷水、豬肉。 7、破傷風。用黃連五錢,加酒一碗,煎至七成,再加黃蠟三錢溶化後,趁熱服。 8、白濁。用黃連、白茯苓,等分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以補骨脂煎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9、痢症多血。用黃連一兩,加水二升,煮成半斤,露一夜,次日燒熱後空心服。又方:黃連一兩,和雞蛋白做餅,灸成紫色,研細,以漿水三升,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合,溫米湯送下。單以雞蛋白調黃連末為丸服亦可。又方:黃連二兩,切碎,放在瓦上焙焦,加當歸一兩(焙過),共研為末,再加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

10、冷熱諸痢。用黃連一兩半、龍骨一兩、大附子一個、乾薑一兩半、膠一兩半,切細,加水五合,煮沸即停,稍冷再添水煮,如此反复九次,最後約得藥汁一升,一頓服下。 11、痢疾腹痛,裡急後重。用黃連、木香,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一天服一次。此方名“香連丸”。 12、傷寒下痢?荒芙場S沒屏喚鎩⑽諉範定去核,灸燥),共研為末,加蠟一塊(如棋子大)和蜜一升合煎,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又方:黃連二兩,熟艾如鴨蛋大一團,加水三升,煮成一片,一次服下。 13、雞冠痔。用黃連末塗搽,加入赤小豆末更好。 14、痔病秘結。用黃連、枳殼,等分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15、水洩、脾洩。用黃連一兩、生薑四兩,同以文火炒至姜脆。取出,把兩藥分開,各研為末。水洩用薑末,脾洩用黃連末。每服二錢,空心服,開水送下。此方名“神聖香黃散”,亦治痢疾。 16、吐血不止。用黃連一兩,搗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溫服。 17、眼目諸病。用黃連不限多少,搗碎,浸清水中六十天,然後單取汁熬幹。另用艾鋪瓦上,燃艾,把熬幹的藥碗,蓋在艾上,受到艾的煙熏。艾煙儘後,刮取碗底藥末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甜竹葉湯送下。 18、眼睛突然紅痛。用黃邊銼碎,浸在雞蛋清裡,經過一夜,次日,濾去渣,以雞毛蘸蛋清點眼。又方:用黃連和冬青葉煎湯洗眼。又方:黃連、乾薑、杏仁,等分為末,用棉包裹浸入熱水中,趁熱閉目淋洗。

19、雙目癢痛。用黃連浸乳中,隨時取汁點眼。 20、淚出不止。用黃連浸水成濃汁搽洗。 21、牙痛。用黃連末搽痛處。 22、口舌生瘡。用黃連煎酒,時時含漱。 23、小兒口疳。用黃連、蘆薈,等分為末。每服五分,蜜湯送下。如係走馬疳,可再加蟾灰等分、青黛減半、麝香少許。 24、小兒耳後瘡(稱月月蝕)。用黃連末搽敷。 25、胎動出血。用黃連研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6、妊婦心煩,不能睡眠。用黃連研末,每服一錢,清稀飯送下。 27、無名腫毒。用黃連、檳榔,等分為末,加雞蛋清調勻搽患處。瘡已潰或未潰,皆可用此方。 28、中巴豆毒,下瀉不止。用黃連、乾薑,等分為末,取一茶匙,水沖服。

附方 胡黃連 釋名亦名割孤露澤。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傷寒勞复(身熱,尿赤如血色)。用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殼),加蜜半兩拌勻,炒至微焦,研細,再加豬膽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薑二片、烏梅一個,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後,去渣留尿,加溫,飯後將藥丸送下。 2、小兒潮濕、盜汗。用胡黃連、柴胡,等分研細,加煉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至五丸,按年歲加減。丸子先用酒少許化開,再加水煮開多次後用藥渣同服。 3、小兒疳熱(肚脹,潮熱,發焦。不可用大黃、黃芩等傷胃的藥物)。用胡黃連半兩、靈脂一兩,共研為末,加入雄豬膽汁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送下。 4、小兒疳瀉,冷熱不調。用胡黃連半兩、棉薑一兩(炮過),共研為末。每服半錢,甘草湯送下。 5、小兒黃疸。用胡黃連、川黃連各一兩,共研為末。另取黃瓜一個,挖去瓤子,把藥放進去。瓜外用面裹一層,煨熟,剝掉面層,搗爛藥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按年齡大小酌給藥量,溫水送下。 6、吐血、鼻出血。用胡黃連、生地黃,等分為末,加豬膽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臨睡時服五十丸,茅花湯送下。 7、血痢不止。用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等分為末,茶送下。 8、嬰兒眼睛發紅。用胡黃連研細,加茶調勻,塗手足心。 9、癰疽瘡腫。用胡黃連、穿山甲(燒存性),等分為末,加茶或雞蛋清調搽。瘡已潰或未潰都可用此方。 10、痔瘡疼腫難忍。用胡黃連末和鵝膽汁調勻塗患處。 附方 黃芩 釋名腐腸、空腸、內虛、經芩、黃文、印頭、苦督郵。內部實在的叫子芩、條芩、鼠芩。 氣味(根)苦、平、無毒(一稱大寒)。 主治1、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女帶下、手足寒熱,宜服“三黃丸”。隨季節而不同。按上列三藥的右諏,春季用量是:四兩一三兩一四兩;夏季是:六兩一一兩一七兩;秋季是:六兩一三兩一三兩;冬季是:三兩一五兩一二兩。配好後搗碎和蜜做成丸子,如烏豆大。每服五丸,漸增至七丸。一天服三次。一月後病癒。久服使人健壯。 2、胸部積熱。用黃芩、黃連、黃蘗,等分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開水送下。此方名“三補丸”。 3、膚熱如火燒,骨蒸(結核)痰嗽等。用黃芩一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一次服下。 4、肝熱生翳。用黃芩一兩、淡豉三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以熟豬肝裹著吃,溫湯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酒、面。 5、吐血、鼻血、下血。黃芩一兩,研末,每取三錢,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和渣一起溫服。 6、血淋熱痛。用黃芩一兩,水煎,熱服。 7、婦女絕經期的年齡已過,仍有月經或月經過多。用黃芩心二兩,浸淘米水中七天,取出炙幹再浸,如此七次,研細,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8、安胎清熱。用芩、白朮,等分為末,調米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磅下。藥中加神曲亦可。 9、產後血渴,飲水不止。用黃芩、麥門冬,等分為末,水煎,溫服。 附方黃芩的主要功用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本品“得酒,上行;得豬膽汁,除肝膽火;得柴胡,退寒熱;得芍藥,治下痢;得桑白皮,瀉肺火;得白朮,安胎。” 秦艽 釋名艽,音交。亦名秦瓜,秦。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1、黃疸。用秦艽半兩,浸酒半升中,空腹飲酒。有酒量的人服後易見效。又方:秦艽三兩,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兩次服下。 2、暴瀉、大渴、大飲。用秦艽二兩、灸甘草半兩,每服三錢,水煎服。 3、傷寒煩渴。用秦艽一兩,在牛乳一碗中煎到六成,作兩次服。 4、 急勞煩熱(身體酸疼,骨蒸潮熱)。用秦艽、柴胡各一兩,甘草五錢,研細。每服三錢,開水調下。 5、小兒骨蒸潮熱,減食瘦弱。用秦艽、灸甘草各一兩,每服一至二錢,水煎服。 6、小便艱難。用秦艽一兩,水一碗,煎至六分,分兩次服。又方:秦艽、冬葵子,等分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7、胎動不安。用秦艽、灸甘草、炒鹿角膠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又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又方:秦艽、阿膠(炒)、艾葉,等分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 8、一切瘡口不合。用秦艽研末敷上。 附方 茈胡(柴胡) 釋名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傷寒餘熱(傷寒之後,體瘦肌熱)。用柴胡四兩、甘草一兩,每用二錢,煎服。 2、小兒骨熱(十五歲以下小兒遍身如火,盜汗、咳嗽、煩渴,日漸黃瘦)。用柴胡四兩、丹砂三錢,共研為末,拌豬膽汁和飯蒸熟,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桃仁、烏梅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3、虛勞發熱。用柴胡、人參等分,每服三錢,加薑棗同水煎服。 4、濕熱黃疸。用柴胡一兩、甘草二錢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適當分次服完。 5、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錢半、決明子七錢半,共研為末,人乳調勻,敷眼上。 6、積熱下痢。用柴胡、黃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後空心服下 附方 前胡 釋名《唐韻》作湔胡。 氣味苦、微寒、無毒。李時珍認為:前胡味甘辛,氣微平。 主治肺熱、痰熱、風頭痛、反胃嘔逆、小兒疳氣等症。 李明珍指出:前胡,“其功長於下氣,故能治痰熱、喘嗽、痞膈、嘔逆諸疾。氣下則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陳致新之績,為痰氣要藥。” 附方 防風 釋名亦名銅芸、茴芸、茴草、屏風、 根、百枝、百蜚。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1、自汗不止。用防風,去掉蘆頭(按:蘆頭是指接近根部的葉柄殘基),每服二錢,浮麥煎湯送下。又方:防風用面炒過,豬皮煎湯送下。 2、盜汗。用防風二兩、芎一兩、人參半兩,共研為末。每服半錢,臨睡時服。 3、老人便秘。用防風、枳殼(麩炒)各一兩,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開水送下。 4、偏頭風與正頭風。用防風、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兩次送藥服下。 5、破傷風(牙關緊閉)。用天南星、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兩次送藥服下。 6、小兒解顱(按:指囟門久不閉合)。用防風、白及、柏子仁,等分為末,乳汁調塗囟門。一天換藥一次。 7、婦女崩中。用防風(去蘆頭),灸赤為末,每服一錢,以麵糊酒調下。此方稱“獨聖散”。 8、中烏頭、芫花、野菌等毒。用防風煎汁服。 附方 獨活 釋名亦名羌活、羌青、獨搖草、護羌使者、胡王使者、長生草。 李明珍說:“獨活、羌活乃一類二種,以中國者為獨活,西羌者為羌活。”“入用微有不同,後人以為二物者,非矣。” 氣味苦、甘、平、無毒。 主治1、中風,通風發冷,不知人事。用獨活四兩,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又方:獨活一兩,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炒至爆裂,以藥酒倒入,蓋好。過一段時間,溫服三合。 2、癱瘓。用羌活二斤、構子一斤,共研為末,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三次。 3、產後中風,四肢抽筋,不能言語。用羌活二兩,煎酒服。 4、產後腹痛,甚至腸出。用羌活二兩,煎酒服。 5、妊婦浮腫或風水浮腫。用羌活、蘿蔔子同炒香,只取羌活研細。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第一天服一次,第二天服二次,第三天服三次。 6、關節痛。用獨活、羌活、松節等分,酒煮過。每天一杯,空心飲。 7、風牙腫痛。用獨活煮酒熱漱。又方:獨話、地黃各三兩,共研為末。每取三錢,加水一碗煎服,連渣服下。睡前再服一次。 8、喉閉口禁。用羌活三兩、牛蒡子二兩,煎水一大杯,加白礬少許灌下。 9、睛垂至鼻(眼睛下垂到鼻部,大便下血,痛不可忍。病名“肝脹”)。用羌活煎汁服,幾碗之後,病自全癒。 10、太陽頭痛。用羌活,防風、紅豆,等分為末。每取少許吸入鼻孔。 附方 土當歸 釋名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1、防風和血。用土當歸煎酒服。 2、閃扭手足。用上當歸同荊薺、蔥白煎湯浸洗患處。 附方 升麻 釋名亦名周麻。 氣味甘、苦、平、微寒、無毒。 主治1、豌豆斑瘡(狀如豌豆,有白漿,由頭面傳及軀體,不急救有生命危險)。用蜜煎升麻,隨時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藥汁洗瘡。 2、突發腫毒。用升麻磨醋,隨時塗搽。 3、喉痺。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兩煎水服,引吐為效。 4、胃熱牙痛。用升麻煎湯,熱漱並嚥下。方中加生地黃亦可。 5、口舌生瘡。用升麻一兩、黃連三分,共研為末。棉裹藥末含咽。 6、痱子熱癢。用升麻煎湯服並洗痱子。 7、產後惡血不盡。用升麻三兩,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兩次服下。 8、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附方 苦參 釋名亦名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驕槐、野槐、白莖。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1、熱病發狂。用苦參末,加蜜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送下。也可用苦參末二錢,水煎服。 2、傷寒結胸(傷寒流行時,感病四、五日,胸滿痛,大發燒)。用苦參一兩,加醋三升,煮成一升二合,服後能吐即愈。 3、谷疸(頭昏、心慌、發黃。這是大病後暴食傷胃所引起)。用苦參二兩、龍膽一合,共研為末,加牛膽調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生大麥煎汁送下。一天服三次。 4、毒熱足腫。用苦參煮酒多擦。 5、夢遺食減。用苦參三兩、白朮五兩、牡蠣粉四兩,共三為末;另取雄豬肚一個,洗淨,在沙罐中煮爛,和藥搗勻,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每天服三次。久服能使身體轉健,食量增加,不再夢遺。 6、飲食中毒。用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兩次服,取吐即愈。 7、血痢。用苦參炒焦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 8、脫肛。用苦參、五倍子、陳壁土等分,煎湯洗患處,並以木賊末敷上。 9、齒縫出血。用苦參一兩、枯礬一錢,共研為末。一天擦齒三次,有效。 10、鼻瘡流膿發臭。用苦參、枯礬各一兩,生地黃汁三合,加水煎濃,隨時滴瘡上。 11、遍身風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難睡)。用苦參末一兩,另用皂角二兩,在水一升中揉濾取汁,瓦器內熬成膏,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後服,溫水送下。 12、大風癩(按:即麻風)。用苦參五兩,切片,浸在酒三鬥中,過一個月後,每取取酒飲一合。一天三次。宜常服不斷。又方:苦參末二兩,縫在豬肚子中煮熟,把藥去掉。病人先餓一天,第二天早晨,飲清水一碗後,即取食豬肚,如吐出,須再吃。過一、二時後,以肉湯調“無憂散”五、六錢服下。有惡物排出時,即為見效。再服皂角一斤(去皮,去子)煮汁,汁中調入苦參末,另加何首烏末二兩、防風末一兩半、當歸末一兩、芍藥末五錢、人參末三錢,一起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溫酒或茶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時,還用麻黃、苦參、荊芥煎水洗癩。又方:治大風癩及熱毒、風瘡、疥癬等,用苦參(去皮,曬乾)一斤、枳殼(麩炒)六兩,共研為末,加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白天兩次,夜間一次)。 13、皮膚疥癩,手足壞爛,時出黃水。用苦參三十一兩、荊芥穗十六兩,共研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14、上下諸瘺(或在頸部,或在下部)。用苦參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三、四天后服下。 15、瘰癧結核。用苦參末四兩,加牛膝汁調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熱開水送下。 16、湯火傷。用油調苦參末敷傷處。 18、赤白帶下。用苦參二兩、牡蠣粉一兩五錢,共研為末;另以雄豬肚一個,在水三碗中煮爛後,再搗成泥,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送下。 附方 白鮮 釋名鮮,音仙。亦名白、白羊鮮、金雀兒椒。 氣味(根皮)苦、寒、無毒。 主治頭風、黃疸、欬逆、風瘡、疥癬、赤爛等症。 產後中風,但體虛不能服他藥的病人,可用白癬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溫服。李明珍指出:白鮮是治各種黃疸病和風痺的要藥,但許多醫生只用之於瘡科,這是不夠的。 附方 延胡索 釋名本名玄胡索。 氣味(根)辛、平、無毒。 主治1、咳嗽。用延胡索一兩、朴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軟糖一塊和藥含咽。 2、尿血。用延胡索一兩、朴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3、皮下氣痛或氣塊痛。用延胡索研細,將豬胰一個,切成小塊,灸熱蘸藥末隨時吃下。 4、久患心痛,身熱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鈴子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或白開水送下。 5、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錢,米湯送下。 6、婦女血氣前(月經不調,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當歸(酒浸,炒)各一兩,桔紅二兩,共研為末,酒煮米糊和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湯送下。 7、產後諸病(血污不淨,產後血暈,腹滿心梗,寒熱不足,手足煩熱等)。用延胡索炒後研細,每服二錢,酒送下,甚效。 8、疝氣。用延胡索(鹽炒)、全蠍(去毒,生用),等分為末。每服半錢,空心服,鹽酒送下。 9、腰體痛。用延胡索、當歸、桂心,等分為末。每服三、四錢,溫酒送下。 10、偏、正頭風。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錢、牙皂(去皮,去子)二個,共研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內。偏頭產,則在痛側的鼻孔灌藥。同時,令病人咬銅錢一個,當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漸愈。 附方 貝母 釋名亦名檾、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藥實。 氣味(根)辛、平、無毒。 主治1、胸膈鬱積。用貝母(去心),加薑汁炒後研細,再和薑汁、麵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2、化痰降氣,止咳解鬱。用貝母(去心)一兩、薑製厚朴半兩,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3、小兒百日咳。用貝母五錢、甘草(半生半灸)二錢,共研為末,加沙糖調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湯化服一丸。 4、乳汁不下。用貝母、知母、牡蠣粉等分,研為細末。每服二錢,豬蹄湯調服。此方名“二母散”。 5、目昏,流冷淚。用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為細末,點眼。 6、目生弩肉。用貝母、丁香,等分為末,加乳汁調勻點眼。 7、吐血、鼻血不止。用貝母(炮過),研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漿水送下。 8、小兒鵝口,滿口白爛。用貝母(去心,研細)半錢,加水五分、蜜少許,煎三沸。取抹患處。 9、嬰兒吹媽,引起脹痛。有貝母末吹入鼻中,很見效。 10、乳癰。用酒送服貝母二錢,另找人吮乳,使之通暢。 11、紫白瘢。用貝母、南星,等分為末。生薑帶汁調藥搽瘢上。 附方 山慈姑 釋名亦名金燈、鬼燈、朱姑、鹿蹄草、無義草。 氣味(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1、面皰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塗搽,早上洗去。 2、牙齦腫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湯隨時漱口,漱後吐出。 3、癰疽疔痛。用山慈姑(連根)、蒼耳草等分,搗爛。取好酒一杯,濾出藥汁溫服。或將兩藥幹研成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4、風痰疾。用山慈姑一個,滴茶磨成泥。中午時以茶調勻服下,躺著曬一會太陽,即有惡物吐出,病自斷根。如不吐,可喝一點熱茶。 5、一切瘡毒,蛇蟲毒,飲食毒,瘴氣等。用“萬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樞丹”)。 “丹居家遠出、行兵動眾,不可無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淨,焙乾,取二兩;川五倍子,洗刷,焙乾,取二兩;千金子仁,研細,以紙壓去油質,取一兩;紅牙大戟,去蘆,洗淨,焙乾,取一兩半;麝香三錢。各藥共研為末,加濃糯米湯調和,細搗,作成一錢一錠的藥劑。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內服。 附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