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國學/古籍 本草綱目

第12章 12

本草綱目 李时珍 3623 2018-03-20
桔梗 釋名亦名白藥、梗草、薺 氣味(根)辛、微溫、有小毒。李時珍認為:“當以苦、辛、平為”。 主治1、胸滿不痛。用桔梗、枳殼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溫服。 2、傷寒腹脹(陰陽不和)。用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生薑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湯”。 3、痰嗽喘急。用桔梗一兩半,研細,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後溫服。 4、肺癰咳嗽(胸滿振寒,脈數咽乾,先吐臭痰,後吐臭膿)。用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溫服。吐出膿因時,是病漸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湯”。 5、喉痺。用桔梗二兩,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6、咽痛。先服甘草湯,如不愈,再服桔梗湯。

7、口舌生瘡。治法同上。 8、蟲牙腫痛。用桔梗、薏苡,等分為末,內服。 9、骨槽風(牙齦腫痛)。用桔梗研細,與棗肉調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內,上下牙咬住。常用荊芥煎湯嗽口。 10、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燒後研細敷患處。 11、眼睛痛,眼發黑。用桔梗一斤、黑牽牛頭三兩,共研細,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稱“桔梗丸”。 12、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細,加水調勻。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藥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13、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14、打傷閼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許,米湯送下。 15、中蠱下血(下血如雞肝色,大量排出,病熱很險)。用桔梗研細,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時須強灌。約七天之後,血止。可吃豬肝湯補身體。藥中也可加犀角,用量與桔梗等分。

16、懷孕中惡(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兩,銼細,加生薑三片。水一杯煎服。 附方只有桔梗而無薺,但記桔梗一名薺。 《名醫別錄》才認為這兩個名稱是不同的植物,因為它們的性味和功用都不相同。 長松 釋名亦名仙茆。生古松下,根色如薺,味似人參。 氣味(根)甘、溫、無毒。 主治風血宿疾,亦解諸蟲毒。驗方中有“長松酒”,能滋補一切風虛。 附方長鬆一兩五錢,熟地黃八錢,生地黃、黃芪(蜜灸)、陳皮各七錢,當歸、厚朴、黃各五錢,白芍藥(煨)、人參、枳殼各四錢,蒼朮(米泔制)、半夏(制)、天門冬、麥門冬、砂仁、黃連各三錢,木香、蜀椒、胡桃仁各二錢,小紅棗肉八個,老米一撮,燈心(五寸長)一百二十根。以上為一料,分成十劑收存。另取米五升,造酒一碗,煮一份藥。經過一段時間後飲藥酒。

黃精 釋名亦名黃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餘糧、救窮草、米舖、野生薑、重樓、雞格、龍禦、垂珠。 氣味(根)甘、平、無毒。 主治1、補肝明目。用黃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曬,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常服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2、大風癩瘡(風邪入血,日久成癩,鼻壞色敗)。用黃精去皮,洗淨,取二斤曬乾,放在米飯上蒸到飯熟時,把藥保存好,經常服食。 3、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用黃精、枸杞子等分,搗碎作餅,曬乾研細,煉蜜調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附方 萎蕤 釋名亦名女萎、葳蕤、萎、委萎、萎香、熒、玉竹、地節。 氣味(根)甘、平、無毒。 主治1、眼紅兼有澀、痛。用萎蕤、赤芍、當歸、黃連等分,煎湯熏洗。

2、眼見黑花,紅痛昏暗。用萎蕤(焙)四兩,每取二錢,略加薄荷、生薑、蜂蜜,同煎湯。睡前溫服,一天服一次。此方名“甘露湯”。 3、小便淋。用萎蕤一兩、芭蕉根四兩、滑石二錢,水煎,分三次服。 4、小便澀,發熱口乾。用萎蕤五兩,煎水服。 5、 後虛腫。用萎蕤、葵子龍膽、茯苓、前胡,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 附方李明珍說:萎蕤性平味甘,柔潤可食。 .....我常用來治虛勞寒熱瘧及一切不足的疾病,代替人參和黃芪,不寒不躁,效果很好,不僅僅能去風熱濕毒而已。這是前人還沒有記述過的。 知母 釋名亦名母、連母、 母、貨母、地參、水參(水須、水浚)、蕁、 藩、苦心、心草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1、痰嗽。用知母、貝母各一兩,研細: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勻。每夜,切生薑三片,二面蘸上藥末,放在口裡細嚼嚥下,隨即睡覺。次日必瀉,痰嗽漸止。體弱者,不用巴豆。 2、久嗽氣急。用知母五錢(去毛切片,隔紙炒過)、杏仁五錢(薑水泡,去皮尖,焙過),同煎服。另以蘿蔔子、杏仁,等分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以絕病根。 3、妊娠不足月,腹痛欲產。用知母二兩,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粥送下。 4、紫癜風疾。用醋磨知母塗搽。 5、甲疽。用知母,燒存性,研末敷患處。 附方 肉蓯蓉 釋名亦名肉鬆容、黑司命。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1、勞傷,精敗面黑。用肉蓯蓉四兩,水煮爛,切薄研細,燉羊肉吃。

2、腎虛白濁。用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湯送下。 3、汗多便秘(年老或體虛的病人)。用肉蓯蓉(酒浸,焙過)二兩、沉香末一兩,共研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開水送下。 4、消中易飢(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體很消瘦)。用肉蓯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鹽酒送下。 5、破傷風(口禁,身強直)。用肉蓯蓉切片曬乾,燒成煙熏傷處,累效。 附方 列當 釋名亦名栗當、草蓯蓉、花蓯蓉。 氣味(根)甘、溫、無毒。 主治男子五勞七傷、陽痿等症,用列當二斤,搗爛篩淨,泡酒喝。

附方 鎖陽 釋名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略同肉蓯蓉。 “潤燥、養筋、治痿弱。”體虛而大便燥結者,可服鎖陽以代肉蓯蓉。 附方 赤箭(天麻) 釋名亦名赤箭芝、獨搖芝、定風草、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赤箭以“其莖如箭桿”,赤色而得名。只有赤箭一名,後人改稱為天麻。天麻實為赤箭的根,藥用部分指此。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諸風濕痺、四肢拘攣、癱患不隨、眩暈頭痛等症。李明珍說:“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訂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今有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 凡欲消風化痰、清利頭目、寬胸利膈以及治療頭暈、多睡、肢節痛、偏頭風、鼻癰、面腫等症,都要服“天麻丸”。配方及服法:天麻半兩、芎二兩,共研為末,煉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服一丸,飯後服,茶或酒送下。

[附]還筒子(天麻子): 定風補虛,功同天麻。 附方 術(白朮) 釋名亦名山薊、楊、 薊、馬薊、山薑、山連、吃力伽。 術有白朮、蒼朮兩種。 “古方二術通用,後人始有蒼、白之分”。一般用“術”字,則指白朮。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1、胸膈煩悶。用白朮研細,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飲(一、留飲,水在胸部;二、癖飲,水在兩脅下;三、痰飲,水在胃中;四、溢飲,水在五臟間;五、流飲,水在腸間。這些都是因為飲食胃寒,或飲茶過多所致)。用白朮一斤、乾薑(炮)半斤、桂心一斤,共研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送下。此方名“倍朮丸”。 3、四肢腫滿。用白朮三兩,每服半兩用口嚼碎,加大棗三枚,煎服。一天服三、四次。

4、中風口禁,不省人事。用白朮四兩,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5、產後中寒,遍身冷直,口禁。不省人事,用白朮四兩、澤瀉一兩、生薑五錢,加水一升煎服。 6、頭忽暈眩,四體消瘦,飲食無味,好食黃土。用白朮三斤、曲三斤,搗亂篩淨,加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食菘菜、桃、李、青魚。 7、中濕骨痛。用白朮一兩,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不喝酒的人,可用水煎服。 8、小兒蒸熱(脾虛人瘦,不思飲食)。用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加薑棗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9、皮疹。用白朮研細,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0、自汗不止。用白朮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1、盜汗。用白朮四兩,分別以一兩同牡蠣炒,同石斛炒,同麥麩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傑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12、產後嘔吐。用白朮一兩二錢、生薑一兩五錢,加酒和水各二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3、脾虛脹滿(脾氣不和,冷氣客於中,雍塞不通)。用白朮二兩、桔皮四兩,共研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木香湯送下。此方名“寬中丸”。 14、脾虛泄瀉。用白朮五錢、芍藥一兩,共研為末,加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冬月加肉荳蔻煨為末。 15、久瀉腸滑。用白朮(炒)、茯苓各一兩,糯米(炒)二兩,共研為末,加棗肉拌食或做成丸子服下。 16、小兒久瀉(米穀不化,飲食不進)。用白朮二錢半(炒過),加半夏曲二錢半、丁香半錢,共研為末,再加薑汁、麵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按小兒年歲,酌量給服,米湯送下。 17、腸風痔漏、脫肛瀉血,長期不愈。用白朮一斤,黃土炒過,研細;另用乾地黃半斤,在飯上蒸熟。兩藥搗和,如太乾,可加酒少許。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一服服三次。 18、妊婦束胎(按:束脂是指產期已到而遲遲不生)。用白朮、枳殼(麩炒),等分為末,和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溫水送下。 19、牙長不休(漸至張口進食亦感困難,這叫“髓溢病”)。用白朮煎湯漱口兼內服,有效。 附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