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你是錦瑟我為流年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中國飯店

你是錦瑟我為流年 白落梅 2936 2018-03-03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原來,我們都只是遺落在蒼茫世海裡的一粒塵沙,渺小脆弱,寂寥無言。如何把倉促而短暫的生命,過得稱心如意,緣於各人的心境與追求。從薄霧晨曉,走到黃昏月夜;從青蔥少年,走到人生遲暮,需要多少勇氣與決心。 總有一些人,值得我們一生欽佩,一生欣賞。不是羨慕他們的富庶人生,亦不是執著於他們的千秋功名,而是喜愛他們的生活態度,夢想追求。豈不知,所有的富庶與名利,背後都隱藏了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待有一天,褪去了華麗的修飾,都要回歸簡樸。 倘若三毛沒有去過撒哈拉,不曾經受那麼多風雨磨礪,又怎會有後來的風華。一程山水,幾度春秋,其間的日月流逝,花謝花開,只有自己承擔。三毛曾無數次地說起,她與荷西有許多不能共通的地方。儘管荷西陪伴她走過七年歲月,但她一直有著獨立人格,萬般滋味,一人獨嘗。

自三毛去了撒哈拉,她的母親繆進蘭就時常往郵局跑。給她寄去許多喜愛的食物,點綴佈置家居的小玩意兒。也藉著那些小小禮物,捎去遠在祖國的父母無限想念。而三毛,則用收到的粉絲、紫菜、冬菇、生力面、豬肉乾等珍貴食品,在小家庭裡開起了“中國飯店”。雖然食客只有一個,還不付錢,但三毛卻將沙漠枯澀的日子過得五味俱全。 “我的女兒,在逝去的歲月中,雖有太多的坎坷,但我們已用盡愛的金線,一針一針經緯地織補起來,希望父母的巧手神工能織得像當初上帝賜給你的一樣,天衣無縫,重度你快樂健康的人生。孩子,請接受父母的祝福和祈禱,願主賜恩。” 這是母親給三毛寫的書信,情真意切,讓人感動。當他們從小倔犟獨立的女兒,決定去撒哈拉沙漠的時候,父母除了祝福,不知道還能給她多少溫暖。他們知道,一望無垠的塵沙,夕陽下的蜃樓,以及那些荒涼的美麗,可以填滿她內心的寂寞。

紅塵如夢,走過撒哈拉沙漠,嘗歷了諸多的艱辛,三毛覺得,曾經的愛與恨,悲與喜,都已經不那麼重要。我們一直嚮往的名和利,對於沙哈拉威人來說,就如同沙漠中的一粒沙,一朵花那般自然。他們從不抱怨貧窮,不關心世局,也不刻意追求什麼。撒哈拉是一個安寧平和的淨土,任何人闖入亦不能將其改變。與他們相比,我們竟是那樣地淺薄。 所謂“中國飯店”,無非是三毛對故鄉飲食生活的一種情結。對家事十分反感的女子,卻對煮菜很有興趣。她認為,幾隻洋蔥,幾片肉,炒出一個菜來,是一種值得欣賞的藝術。而那些來自中國琳瑯滿目的食物,於貧瘠的撒哈拉沙漠,算是上蒼賜予的莫大恩惠。 三毛做的第一道菜,粉絲煮雞湯。三毛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雨,春雨。三毛告訴荷西:“這個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札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換米酒喝,不容易買到哦!”荷西自是知道三毛哄騙於他,但他卻愛極了那鮮美的味道。後來荷西經常吃“春雨”,卻始終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做的。

第二次吃粉絲,則是螞蟻上樹。三毛對荷西說,那是釣魚用的尼龍線,中國人加工變成白白軟軟的。荷西照樣不以為然,只覺得中國菜花樣百出。第三次吃粉絲,是夾在東北人的“合子餅”內與菠菜和肉絞得很碎當餅餡。這一次,荷西卻以為裡面放了昂貴的魚翅。還說要寫信到中國,感謝岳母,請她以後不要再買這麼貴的食物。 三毛喜歡做菜,是因為她覺得那是一門藝術,一種文化。但她卻不喜歡夫婦每天總是吃飯,其他時間忙著掙吃飯錢的生活。荷西下班回來總是大叫:“快開飯啊,要餓死了。”三毛有時甚至覺得委屈,白白地被他愛了這麼多年,這個不解風情的丈夫,總少了一些溫存暖意。他們之間彷彿永遠有一道無法逾越的柵欄,這個距離,讓三毛心安,亦寥落。

語言與風俗文化的差異,三毛在決定嫁給荷西之前,就已深知。對她來說,這是生命裡淡淡的遺憾。如果三毛曾經說過,她與荷西的婚姻,真的很幸福,那麼也只是個美麗的藉口。儘管荷西在生活上,對她關愛倍加。但他們卻無法在一起談文字,談人生,談理想。荷西的一無所知,有時或許是優點,但更多時候,三毛覺得很悲傷。 她所期待的,應當是一個可以讀得懂她文字,知曉她內心情懷,以及能夠和她一起分享世俗煙火的男子。荷西給不起那些,卻給了她安穩,免了遠在中國的父母的擔憂,免了她一人孤苦。但三毛終究願意旁若無人地活著,無論多麼紛繁,都留一份純淨的愛,給自己。所以,不管她與誰有過交集,有過多少輾轉,三毛始終是自由而孤獨的。

也許荷西不是三毛生命裡,那個最妥帖、最合適的人。但卻是這個男人,在風塵滾滾、漫無邊際的沙漠,將她尋找。與她執手,蕭瑟斜陽下,陪她沉迷於前世舊夢中。他無需懂得,她心底那些美麗又敏感的情懷,無需詢問,她前世的鄉愁為什麼在撒哈拉。他要做的,只是為她遮風擋雨,死生相共。 那段時間,三毛除了每天做飯,就是寫文。依稀記得,那時年少,脆弱的情感,給了她太多的傷。她則是那個躲在文字背後,默默耕耘的女孩,只種前因,不問果報。當年是白先勇為她打開那扇走向文學殿堂的門扉,之後有了一段與詩書相依為命的日子。倘若不是因了情感而被迫奔走天涯,或許此時的她,還在台北那幢日式屋子裡,低眉寫著她的文字。 十年風雨,再回首,已是山水踏遍,人事皆換。撒哈拉變幻萬千的自然景緻,以及沙哈拉威人的淳樸風情,讓三毛渴望用筆,將這片夢裡的山河深情記錄。一九七四年十月六日,台灣聯合報副刊,發表了三毛的《中國飯店》。這是她停筆十年的首作,也是她第一次使用了三毛這個筆名。

這個主編則是平鑫濤,三毛的母親曾經說他,大概是受了上帝的催眠。因為自從這篇《中國飯店》刊發後,三毛重新推開寫作之門,她用驚人之筆,將沙漠中的情態纖毫畢現。讓我們看到,在那個荒涼偏僻、終年飛沙的地方,竟有那麼多耐人尋味、蕩氣迴腸的故事。 撒哈拉的歲月,比起枝葉茂盛的南國,有太多的留白,又有太多的墨彩。三毛把撒哈拉的風物,沙漠的味道,用文字一篇篇表述出來,起伏跌宕,亦從容優雅。沉浸在文字中的讀者,總想親自走一遭,去看看撒哈拉連綿不絕的沙漠,去體會荒涼土地的況味。 三毛著的《白手成家》刊出後,曾一度掀起了浪潮。那段時間,在台北的任何地方,似乎都能聽到談論三毛是何許人也。這個默默無聞的天才女子,終於用她的文字,打動了芸芸眾生。也許只有她自己知道,這一切榮耀的背後,隱藏了多少艱苦與辛酸。

遠在沙漠的三毛,卻看不到世人賜予給她的美麗光環。 “想到中國,我竟覺得那是一個前世,離我是那樣遠,遠可不及。”她依舊行走在沙漠,居住在簡陋的小屋,過著清苦的生活。關於那些華麗的背景,也只能通過讀者紛紛而來的信件,傳達一絲感動,幾許慰安。 一篇篇細心打磨的作品,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歷程,被合集成。於一九七六年出版,這是三毛的第一本書,也是她此生的代表作。隔年,出版,這兩本書是三毛歷久不衰的暢銷著作。之後,三毛的作品已難再登上這兩部著作的高峰。不是因為她無法超越自己的文字,而是她不能超越那段大漠生活。 她讓自己深入沙漠,親歷人情世故,用情感與血淚交換而來的文字,成就了生命中唯一的絕美。她在漫漫黃沙行走,找尋前世記憶,今生夢想。那麼多的滄桑過往,歲月飄零,只消一盞茶的光陰,就可以簡約地翻完。

人生是一場無法更改的輪迴,繁華剛剛落幕,寂寞又開始上演。多少金風玉露的相逢,都成了燈火闌珊的錯過。孤獨行走,只是為了在凡塵中,找到可以安身的居所。相信,這寬闊的天地,慈悲的山河,會給我們一個,寧靜的歸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