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當代小說 西藏的戰爭

第21章 第四節

西藏的戰爭 杨志军 1770 2018-03-19
駐藏大臣文碩聽到攝政王昏過去的消息後,並沒有即刻前去探望,說明他完全理解昏過去的含義:那是探詢朝廷意向的禪機,以昏對昏而不昏。駐藏大臣和攝政王都知道對方不是昏庸無能之輩,拿昏遮擋,必有隱情。在駐藏大臣文碩這邊,他的表現就是朝廷的表現。他昏了,朝廷就昏了,昏聵的政府就不要指望了。這就是他給攝政王的回答。但文碩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是犯上。而攝政王的對應是:我昏是因為西藏昏,西藏昏是因為朝廷昏,昏昏然沒有消息的朝廷,西藏和攝政王一直在等待。 迪牧活佛不能忘記他這個攝政王是光緒皇帝冊封的,聖旨就供奉在丹吉林的大自在佛殿裡,每天他都會把聖旨內容融彙在經文裡念誦好幾遍:“仍飭迪牧呼圖克圖再行掌辦商上事務五年,欽此。”公元1757年七世達賴喇嘛圓寂,乾隆皇帝唯恐幾個噶倫你爭我搶,妄擅權柄,命六世迪牧活佛擔任攝政王,代理達賴行事。也是從六世迪牧開始,清朝在西藏確立了攝政活佛的製度。六世迪牧圓寂後,七世迪牧繼任攝政。現在是九世迪牧活佛,所以聖旨中有“仍飭”和“再行”字樣。可以說沒有朝廷的信任就沒有丹吉林迪牧活佛世系的三任攝政王。

迪牧記得他上任時,拉薩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最重要的程序便是,在布達拉宮日光殿裡朝見達賴喇嘛,然後由駐藏大臣把攝政王的銀質大印交給他。無二尊勝的一切智?虛空王浪喀加布從遠方趕來,送給他一本《國王修身論》,告誡道:“小心謹慎從事啊。佛給的福,佛也會收去,恩賜沒有永遠的,做錯了事情,沉重的大印就會奶水一樣流走,不要等黃袍變成丐衣的時候,才去想那件怒氣沖天的事情太魯莽了。”虛空王似乎很了解他,知道他本性裡有憤怒的火種和魯莽的因子,一再叮囑道,“切不可忿急,凡事等一等再辦。” 那就再等一等吧。迪牧已經猜到,其實駐藏大臣文碩也在等待。 但文碩等待的並不是朝廷旨命,旨命已經來了,他都不好意思說出去:

英人入藏遊歷、通商、傳教各事,蓄意已久。朝廷與英人談判時,多方抵制,舌敝唇焦,未有結果。今藏人築卡據守藏邊,勢必造成恃強尋釁之勢,不獨不能阻止英人入藏。且恐加深朝廷西顧之憂,啟邊境無窮之禍,事機甚迫,亟應曉諭藏眾僧俗。申明厲害,將邊界據守藏兵,迅即一律撤回,切勿任其滯留,自開邊釁。遊歷、通商、傳教各事,也應相機允諾,此乃以文明之事換取兵凶戰危也。 雖然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代表朝廷的來函,文碩也只能扣押不辦。要辦也沒個辦法,藏人一旦知道,哄鬧之下,朝廷的臉面、駐藏大臣的臉面,也就丟盡了。何況他已經收到西藏民眾大會全體人員簽名通過的《抗英衛教守土神聖誓言書》和公禀。 似乎是為了反駁朝廷旨命,公禀字字具有針對性:

英吉利是天極處外道魔鬼的首領,他們霸占了佛祖的印度,又貪謀著佛惠的藏境,恒河大水灌不飽他們的肚子,又想喝乾雅魯藏布江。該洋魔與小的藏人性情不同,教道不合,兇惡的大火想化掉善良的冰山。大皇帝不會不知道,凡是洋魔傳教、遊歷、通商所在,將來就是他們廣布異教的地方,若是容忍他們進出佛域,就是自毀藩籬,開門迎盜。我們這些小螞蟻遇到了侵食的巨獸,不想成為野狗肚子裡的骨頭,惟有全力禁阻,復仇抵禦,驅之門外,絕不寬厚。 公禀是西藏民眾給朝廷及皇上的禀告,本該轉奏朝廷,可是朝廷會理睬嗎?在朝廷眼裡,“民眾”不過是被挑唆的一群,誰上奏誰就是勒逼朝廷、要挾皇上。怪罪下來,第一倒霉的是他駐藏大臣,第二倒霉的便是攝政王。

駐藏大臣文碩既要遮掩旨命,又要藏匿公禀,只好在等待中度日。他等待一個人的到來,此人將決定他的態度:支持開戰,還是阻止開戰。也將決定他無法測知其驚悚程度的命運。他日夜盼望:怎麼還不來,還不來? 終於來了。按照文碩的緊急召喚,此人從四川匆匆來到西藏拉薩。文碩這才起轎前往丹吉林,探望攝政王迪牧活佛。 攝政王等不及了,也是在這天早晨,再次前往文碩官邸。 兩個人半路上碰了頭,一下轎,看了一眼對方,就不禁仰臉對著天空。只見東南方向,開裂的白雲裡,激盪出半天的黑霾,轉眼籠罩了他們。他們互相看不見,就像浮在水面上一樣漂到了一起。 文碩道:“拉薩的霧怎麼這麼黑?” 迪牧說:“我也從來沒見過這麼黑的霧。”立刻想到,黑水白獸的洋魔也是從未見過的。

不久他們就知道,就是在這天這時,英國人的前鋒部隊靠近了隆吐山,邊界在線的塵土化作黑霾,覆蓋了整個西藏。 迪牧問:“大人,公禀看了吧?朝廷的旨命到底如何?” 文碩道:“旨命已到,就看攝政佛服從不服從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