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美食最鄉思

第32章 第32節雨湖

美食最鄉思 古清生 4949 2018-03-18
天下之湖皆雨湖,無雨何湖?然獨蘄州以雨湖冠之。蘄州雨湖蓄雨城東南,闊水纖堤,曲折回環,方圓十公里清波含煙,匯迎山、鳳凰山、十八盤山之雨於一湖。又接長江,江湖之間山群起伏,林木蔥鬱,水碧山青。有名曰狗頭山、虎頭山、大泉山、迎山、蓮蓬咀者,隔江山群黃顙口極易誤視雨湖之岸,步長堤眺望:山重重,水漣漣,斜風細柳棲白鷺,一湖微瀾鎖入煙霧中。 雨湖多堤,堤上生樹,桃紅李白,垂柳拂風,鶴翔魚躍,紅荷映日,是春別夏臨。堤又連著台地,著名台地有蟹子地、兔兒地、王宣村、竹林村、五祖寺、缽蓮庵,縱橫交錯的湖堤將諸台地貫連,雨湖便多了幽深的去處。雨湖收藏的人文歷史片斷,隱含在永遠的湖波之上。月夜湖上泛舟,槳兒撥動山影,山水生浪,浪湧舟移,水里的那個月亮,就踉踉蹌蹌,與舟同行。行舟近了蘆草,有蒼鷺驀然拍蘆展翼,驚起一夜星斗,螢火蟲拖著水上的影子紛飛。那水上王宣村,樓廓樹影,燈火盞盞,高低遠近,光彩斑斕,潑亮一灣湖水。缽蓮庵有木魚聲響起,唱經聲浮水而來,沉浮斷續,如舟滑行。

蘆風吹拂,輕舟一葉,蓮蓬咀上茂密的香樟芬芳漫溢,舟輕輕劃過蘆岸,香氣愈濃,蟋蟀在草叢中彈奏,蛙類、蚯蚓在濕地鳴唱。間或有魚兒躍起,擊碎湖邊鏡水。啟亮漁燈,水上生白霧,霧朦朧,月迷離,舟浮動,岸邊食草的魚兒紛紛逃離,或悠遊擺尾,款款徐行,合腮吐水,側目若思,魚兒是水中立體寫意。世界上沒有一條天生的魚不會水,深入大水,鱗甲族都是水中浪子,水是魚兒的天空。雨湖的魚,首推鯽魚,三斤重,背脊草青,腮邊金黃,中國南北朝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經典《水經註》中記載:“青林湖鯽魚,大二尺,食之鮮美,闢寒暑。”雨湖又名青林湖、諸家湖和禦湖,未經證實的民間傳說演義,禦湖乃皇帝嚐過雨湖鯽魚所賜。李時珍稱其有溫中下氣,和胃補虛,滋陰降火,此評應比皇帝英明。

李時珍乃蘄州東長街瓦硝壩人,14歲考中秀才,後三次鄉試未第,遂從父親李聞言學醫。李聞言乃一代名醫,博通經史,精醫術,亦多著作,50歲時以貢生選作太醫院吏目,父親、名醫,李時珍得到嚴格的醫術培養。李時珍35歲始著手編寫,嘉慶38年(西元1559年),李時珍以一副“附子和氣湯”治好了荊王府富順王子的病,並且令富順王一家父子和氣,一方治二疾,醫名大噪。 44歲那年,他在雨湖北岸的紅花園建居,紅花園系廣植石榴得名。新居取名為過所館,引伸於“考般在阿,碩人之過”,李時珍又取號“瀕湖山人”,世稱李瀕湖,自此在雨湖之濱開始著述與研究。 在雨湖,李時珍初始寫下了《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和文學作品《詩話》,惟其給雨湖帶來永世聲譽的科學巨著在此完稿。 190萬字,綜合利用800種書籍,直接引用文獻達758部,“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攸關,靡不備採”。全書凡16部52卷,納眾本草藥典所收藥物1518種,增收藥物374種,合為1892種,寫作時間長27年。達爾文稱其“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李時珍長眠雨湖的蟹子地,竹林湖村轄,20世紀80年代建起李時珍陵園和百草藥園。陵園與村莊,皆隱匿於蔥鬱的竹木叢林之中,翠綠欲滴,白鶴翩飛,斑鳩咕咕,雞啼犬吠,湖色山光乃從容。

一群在蘆葦叢中睡覺的野鴨被驚醒,蘆草顫動,浪起水濺,驚醒湖邊無數水鳥,它們莫名其妙地振翅拍水,驚叫,向著遠山飛去。最後飛起的才是野鴨,激劇扇動的翅膀呼呼拍擊著潮濕而柔涼的空氣,它們擦著水面飛到雨湖的對岸。用漁火照著野鴨棲落的地方,那就是迎山了,迎山上有銀山煤礦,礦體通到江和湖底。老龍潭到了。老龍潭在雨湖南部,驟然有浸涼之氣從水底襲來,如秋之清爽,它好像明朝時的涼風,那月居然是宋朝的月亮,它們相伴雨湖很久了。我想這時候,突然從老龍潭的水下躍起一條老龍,我也不會驚奇,在地質時代中遺存的諸多謎一般的生物,難道不可以蟄伏於老龍潭?明月當頭照,蘆風送爽,木魚聲聲,草蟲彈唱,淺涼又深邃的歲月,何不驚濤駭浪,山呼湖嘯一番?給爾輕舟小漾的心情以劇烈的搖滾與泊擊!

老龍如果探頭升起,它會像一棵倒長的樹麼?它將虯根舉向天空,光潔的樹杆隱匿水中,或者如長頸鹿般探起尼斯湖怪的頭,我知道這一切不會發生,因為那樣的事件太偉大了,如此容易撞著的概率不會存在,或者一生中只能遇到一次老龍抬頭。老龍潭深邃無底,王宣村的漁民屢次想探知它而不得,船夫少時曾到老龍潭邊去摸魚,那里水冷刺骨,有非常多的鱖魚和湖蚌聚集在那裡,它們喜歡清涼與清潔。他往下一點去,就會心生恐懼而飛快地逃離。村中一個老漁民曾在一個雷電交加的下午,看到湖中的荷葉激劇向兩邊分離,他定眼一看,一道藍色的閃電照耀著一頭飛翔的水牛疾速飛越雨湖的荷間,由此導致荷葉向兩邊倒伏,而飛翔的水牛在雷雨中消失。老漁民認為他看到的是水牛精。水牛會不會飛翔?會不會是看花眼睛?王宣村王禮武承包雨湖的養殖,他也說雷電交加的時候,有什麼將湖中的荷葉向兩邊分離逃遁。這是雨湖之謎,像老龍潭,如雨湖深幽的沒有人觸碰的歷史。當然,我情願相信這是自然造像,如海市蜃樓,生髮於虛無的造像,都是美麗的錯覺,便積澱為鄉土的傳說。

令我快意的是,此遊之後,王禮武送我四隻雨湖大蟹,下酒半斤。又到他的府上喝酒,吃到一尾赤鱒,他夫人說,這是雄鱒,雌鱒昨天已吃。卻原來,是她洗菜的時候,一尾雌鱒跳上了岸,在草叢中奄奄一息,便拾了回去,復到湖邊,聽見“刺剌”一聲,又跳起一尾赤鱒,彷彿是跳上岸來尋找它的愛魚,它也殉情了,竟吃了一條如此摯愛深深情的赤鱒,心中不免生了惆悵。 雨湖,總是神奇的湖。李時珍去世27年後,顧景星來到雨湖之濱,他是第一個寫作《李時珍傳》的人。顧景星出生東長街(全勝坊),六歲能賦詩,九歲能遍讀詩書,15歲參加黃州府試,冠“九屬第一”。崇禎16年(西元1634年)正月26日夜大雪,張獻忠從廣濟(今武穴)率輕騎二百夜襲蘄州,屠蘄城。劫後餘生,他們遷回到祖籍崑山避居。弘光元年9月(西元1645年),顧景星在金陵參加七省流寓貢生會試南京,授福州府推官。因不滿南明小朝廷的昏庸,憤而辭官歸隱。

順治八年(西元1651年),顧景星奉母靈柩歸蘄,重返雨湖邊,惟戰亂荒蕪,蘄州全勝坊夷為廢墟,以至人虎同城,顧景星結白茅為廬,自號“白茅堂”,支石板為桌,食野菜,飲藜羹,悉心攻讀到寫作。顧景星重要著作有500餘卷,如《黃公說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列入存目,多散失,現保持完整的有《白茅堂集》46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記誦淹博,才氣尤縱橫不羈,詩文雄瞻,亦一時之霸才,而細大不捐,榛楛勿剪,其後人收拾遺稿,又不甚別裁,傅毅之不能自休,陸機之才多為患,殆俱有焉。”《白茅堂集》後由顧景星第三子顧昌整理編輯,曹雪芹祖父曹寅捐資刊刻。 竹林湖村,王宣村,缽蓮庵的燈光被壓在水的玻璃下,只有永遠的月光從太空彌散經久的清輝。湖上的風兒細細密密地編織著永新的波瀾,舟向北行,有荷香暗浮,群山依水而眠,新月在波瀾裡徘徊,荷間的蛙聲漸漸稀落,長堤上的柳影被水揉搓捻得長長。在水一方,雨湖浸潤的時間清涼,於清涼裡覺醒,穿越生命的歌謠在水中潛流,蓮花如燈,月輝裡是一盞水紅。

青山抹額萬山同,細雨淺花潤物豐。 潮漲半篙春水綠,波浮一葉夕陽紅。 湖心網集歌偏樂,囊底魚肥酒不空。 蘆蕩歸來舟滿系,推篷就臥月光中。 《雨湖漁舫》(見張慧劍著《李時珍》) 輕輕的是一縷荷風,沉沉的是一團柳蔭,槳落舟移,波瀾裡的菱蔓,散落著淡淡的黃花,魚兒咬破靜水,夜無邊,天無壩,一堤青艾連東山。輕舟向著時間更深處追溯,駛進另一個歷史的湖岔,唐時禪宗五祖弘忍於貞觀8年(西元634年)在雨湖北岸棗兒林建寺,即五祖寺。弘忍在雨湖講經佈道,向其信徒宣傳他的徹底空無觀以及頓悟的至高禪境。唐高宗李治咸亨三年(西元672年),五祖弘忍去到黃梅,在馮茂山(東山)建寺,並雨湖棗兒林所建寺皆稱東山寺。弘忍感嘆道:“此地能著千年僧,無有千年糧。”唐時的雨湖,自是一片大水,江無堤,湖無閘,雨湖是一個修行之湖,智慧之湖,詩詞歌賦之湖,它不屬於世俗。

雨湖的西北岸,臨近棗兒林有一塊湖心嶼形狀如缽,三面環水,蓮香漫送,經聲悠揚,此是缽蓮庵。缽蓮庵建於弘治年間(1488――1497年),為朱元璋第六代,荊王序列中的都梁王(郡王)朱見溥元配王妃何氏所建。缽地環蓮,荷托月光,佛燈長明,竟是水上天上,一片斑斕,初始我竟聽成了“玻璃庵”,它是此般透明,明麗凡間,通達天際。缽蓮庵得名於蓮台顯聖,賜得一缽淨土。又蓮濯清漣不妖,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舟行得久,有細密的夜露紛灑,微涼似雨,經久瀰漫,心便清新,俗念頓隱。舟如懸於月輝,水亦化為月輝,舟未行,是雨湖的彼岸在行,一個清涼的夢在行。有一盞漁火在遠方,又一盞漁火在遠方,那是巡湖的漁舟,雨湖養了青背鯽魚,武昌魚和白鰱,也養了湖蟹,湖蟹入夢了麼?它是年年要到大海中去繁衍,有多少蟹可以走完萬里征程?周而復始,一代又一代,海生湖長,完成生命的大循環?一隻湖蟹思念大海,千萬隻湖蟹思念大海,海上有一個月亮,湖上有一個月亮,心上還有一個月亮。

遙想春天初識雨湖,遂拜讀先輩們吟詠雨湖的詩章,雨湖的歷史。雨湖,陪伴李時珍完成了醫藥巨著,雨湖,又令一代代文人痴迷於她,及至結茅于廬在雨湖著述,及至從雨湖之濱走出千百個教授博士,他們的足跡遍華夏,留五洲,亦心在雨湖。帶著雨湖的想像,雨湖的靈感和雨湖的浪漫,飽蘸這一湖故鄉水,好寫鴻篇巨制呢。故我在舟上,體驗到先輩在舟上。中國的月亮,是循環的月亮。月圓月缺,相見雨湖。 明末清初學者盧宏(1604――1678),蘄州城人,清順治6年(1649年)進士,曾任東昌知府,江南布政司左參政,無奉上司,罷官居虎丘講學,晚年歸蘄著書,有《四照堂詩文集》、《蘄州志》等10餘種刊行於世,方舟之跋曰:“先生博縱典故,神遊瀚墨――生平窮四庫五車之富,著數百萬言”。並與同邑李嵩岑、陳之京結成詩社,極倡蘄陽八景增“雨湖漁舫”、“浮玉晴沙”為蘄陽十景,寫入《蘄州志》,其有詩云:

幾回煙波入畫中,兼收鳳月夜融融。 千株高柳圍村綠,十里新蕖覆水中。 網罟曉天歸綽集,菱蒲深處有歌通。 由來蓑笠相專業,沽酒烹魚樂事同。 李生盤,李時珍第六代孫,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中舉人,少時便在其祖父李樹初的“芝鹿山房”攻讀詩書,他與秦京、熊楚荊、張琦、郭從、黃載華、黃載嶠共結詩社,命名為“吟湖詩社”,遊湖吟詩,時稱“雨湖七子”,後東山寺僧重珂加入,改稱“雨湖八子”,各有詩集:秦京《愚圃詩鈔》、熊荊楚《玉山詩稿》、張琦《另齊詩集》、郭從《蒼屏詩文集》、黃載華《梧岡詩文集》、黃載嶠《北遊草》、重珂《莖草亭詩草釋》和李生盤《楚江吟》、《兩峰詩文集》12卷,另有《雨湖吟社》合集二卷。這般痴雨湖,吟雨湖,雨湖八子自是要與雨湖共生了。李生盤中舉當年,與元妙觀(玄妙觀)丹久道人泛舟雨湖,寫了一首題為《往返》的吟湖詩: 薄暮來湖上,飄搖坐小船。 岸隨千頃沒,波湧一帆懸。 望遠低晴嶂,光寒例碧天。 扣船歌未穩,四顧已茫然。 愛雨湖者世上不計其數,然至愛者應首推李時珍,先生將自己的父母、兄嫂先後葬於雨湖之濱,他臨終前,亦囑咐兒子將自己和夫人入地葬於父母墓側,在雨湖之上長眠。二推顧景星,其一生曲折多難,前逃生於張獻忠刀下,後被迫參加清廷博學鴻詞科考入京做官,最終求得返蘄在雨湖邊著書立說,長眠於黃公山下。 人讀雨湖,雨湖讀人生。一部,一部《白茅堂集》已給雨湖以沉甸甸的人文份量,前者造福人類千秋萬代,哲思長存,後者集歷史文化之大成,野史真灼,肝膽相照。而雨湖代有人才出,雨湖進入現代文明時序,雨湖之濱的東長街以博士街聞名於世,蘄籍教授博士遍及世界,偶然還是必然?雨湖,造就了舊時博學鴻儒,也造就今時之新科博士。雨湖多雨,多雨的雨湖浸潤萬物生長,蓮荷十里,綠柳生雲;鶴排長空,蛙鳴月影;波逐日麗,魚躍長虹。 夜已深,這是沉思的時間,思想在湖,湖中三時,舟行無痕,而思緒穿越千年的月光,跳上雨湖的岸,繫舟湖畔,我如游子歸來,從李時珍、顧景星的身邊歸來,千年的月光千年水,一湖清波濯後人;我心歌一曲,雨湖仄耳聽。雨湖歸來,且也是一醉方休,是在玄妙觀旁,有藕,有菱米燒肉。復返雨湖,李時珍紀念館館長張月生設宴,那是一律吃雨湖菜餚,尤記一碗雨湖油淋茄,一尾豆瓣燜雨湖白鰱,酒是散谷酒,宴罷居李時珍紀念館內,聽雨湖徹夜細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