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食在江湖

第7章 青瓜烙

食在江湖 古清生 1100 2018-03-18
青瓜烙是衡水深州、冀州、阜城一帶亦菜亦糧的食品,它容易讓人想起“瓜菜代”這個名詞。瓜菜代便是指沒有糧食吃,用瓜菜來代替。今人矢志減肥,往往喜歡以瓜菜代糧食食之的,以及魚肉蛋類。然而,1960年代舉國飢餓體驗證明,瓜菜代的減肥效果不佳,且是極端不佳,其時人們在瓜菜代共食主義的食境下,皆生浮腫,比啤酒肚還啤,滿臉啤酒色,那年間中國尚未流行西褲,中褲是大腰,折一二三道,再系腰帶,俗稱多來米褲腰。那麼肥大的褲腰,據說今天除了雜技團的魔術師還喜歡(以便匿藏諸多物資),已經無人再穿了。然而,那麼大的褲腰,居然有人能把腰腫到那麼大,一折也不折了。結論:瓜菜代增肥,它不是一種減肥好方法。 相反,不瓜菜代的人,不肥。想到那舉國之餓,萬民齊飢之時,仍不乏有人飽腹終日,衡水阜城一帶民謠稱:一天吃一兩,餓不著事務長;一天吃一錢,餓不著炊事員。事務長是人民公社食堂的最高執行長官,社員即便是一天吃一兩飯,也還餓不著他。到了社員每天吃一錢飯,仍餓不著炊事員。據知情人報,炊事員在發放饃饃的時候,會比較無恥地在饃的底部揪一點下來,以備自家食用。成千上萬個饃啊,每饃揪一點,他就獲得了許多麼。然而,這些趣事仍不令我感動,我所能感動的是中國人對民謠的執著,那便是在餓斃之前,也不終止民謠創作,一天吃一兩,餓不著事務長,一天吃一錢,餓不著炊事員,比白居易的文筆如何?從文學批評的視角看,則能發現,國人為何不喜歡楊朔式文學作品,你不能把一隻苦難的饃描繪成快樂的麵包。

我吃青瓜烙,阜城人民已經不那麼餓了,但他們仍是瘦腰型人類,他們問我,你怎麼長得這麼肥啊?但是,他們立即又把剛才的話忘記,一定要我使勁地吃桌上的雞鴨魚肉。青瓜烙卻是我點的,那天在聚鄉情酒樓大品衡水風情,我在衡水旗鼓相當的酒敵小衛也光臨了現場,惟可惜的是要了48度的衡水老白乾,事實證明這是一項錯誤的選擇,它不及67度和55度的衡水老白乾。尤其簡裝55度衡水老白乾,它可能還是平原游擊隊時代的味道。 青瓜烙是將西蘆葫擦絲,裹以濕澱粉,擱鍋裡烙,烙成一個薄的圓餅,再分切成扇形,口感上是軟、脆、綿、焦、香,軟是半透明狀的澱粉,脆的是西蘆葫,然脆裡又有些綿,焦是外層的澱粉烙得焦了,嚼起來咯吱咯吱的,它的主要成份還是青瓜,亦糧亦菜罷,看上去是透明的,白裡透綠的,近似一種凍透之玉色含有翡翠。在營養有些過剩的時候,吃青瓜烙尤有味道,反正是青瓜烙吃飽了不必有心理負擔。不過,瓜菜代則是不能在久長時間裡飲食下去,因又有民謠為證:低指標,瓜菜代,吃得飽,餓得快,腫了大腿腫腦袋。又想起來,那是製度性飢餓的結果,與今時美食無涉,故青瓜烙也是一種自主選擇,我吃它是在一個充滿詩意的秋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