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和佛陀賞花去

第39章 美麗的扶桑籬笆來自於作意編織,修行也需作意(37)

和佛陀賞花去 释见介 806 2018-03-18
會發現那排美麗的蘺芭,說來也是個意外。 那天黃昏,我們照例走向白杞村的林蔭小徑,一路上說著“是車前草還是馬前草”的笑話,身後接連呼嘯而來的砂石車,塵土飛揚,染污了原本乾淨的空氣,我們只好走向另一條下坡的小路,這是一條從來沒有走過的路。 這路似乎沒有盡頭似的,轉過必間隱在樹叢中的小屋,穿過幾片果樹林,又繞過一片青草地。 路,不知通往何處?但我們心裡一點也不慌張,因為晚風吹得身上涼涼的,鳥兒也在枝頭歡唱,偶爾有農人親切的招呼。 走著走著,水聲益發清晰,是來到溪邊嗎?就在我們四處尋望時,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小小的庭院中,這是一戶農家,也是這條路的盡頭。 男主人與從城中歸來的兒子正要送水果去交貨,女主人則剛從梅山採茶歸來,一家子熱情地招呼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女主人更自屋前荔枝樹隨手采了艷紅的荔枝,塞進我們手中,那滋味真是鮮美無比!

最令我們驚嘆的是庭前的字型籬笆,那籬笆是由一棵扶桑的莖幹編織而成的,每一段木片籬笆上井然有序地交織著扶桑的綠葉,簡直是個藝術品! 我們問這是如何編成的?男主人說,每年長出新乾時就循序編著,如此而已! 那是我看過最美麗的籬笆之一,沒想到走了另一條從沒走過的路,會看到如此美景! 回來後,我在寺院裡的圍牆內也發現一株扶桑,但這棵未被“編織”的扶桑,長長的枝幹向四方發射,有的伸出圍牆外,有的垂到地上,充分說明了它的桀驁不馴。 兩棵扶桑的差別,在於有沒有編織,所展現的風貌卻截然不同。修行又何嘗不是需要“作意”──警覺將心投注於某處,才能有所成就? 善法的堅持與煩惱的斷除,都必須“作意”,若隨著煩惱流轉,將不知何去何從。我想還是要時時訓練自己的心與善法相應,並作意觀察、扭轉自己不善的心念與行為。悠忽度日的結果,修行便在原地踏步,就像那棵沒有被編織過的扶桑一樣,不可能出現美麗的籬笆。

我們去的時候,籬笆上的扶桑並未開花,我很想看看籬笆上的扶桑花。下次,我還是會選擇那條人煙稀少的小路。 (本圖片由吳曉丹提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