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朱自清散文集

第49章 萊茵河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 1390 2018-03-18
萊茵河 萊茵河(TheRhine)發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中,穿過德國東部,流入北海, 長約二千五百里。分上中下三部分。從馬恩斯(Mayence,Mains)到哥龍(C ologne)算是“中萊茵”;遊萊茵河的都走這一段兒。天然風景並不異乎尋常地好; 古蹟可異乎尋常地多。尤其是馬恩斯與考勃倫茲(Koblenz)之間,兩岸山上佈滿了舊時的堡壘,高高下下的,錯錯落落的,斑斑駁駁的:有些已經殘破,有些還完好無恙。這中間住過英雄,住過盜賊,或據險自豪,或縱橫馳驟,也曾熱鬧過一番。現在卻無精打采, 任憑日曬風吹,一聲兒不響。坐在輪船上兩邊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種各樣的堡壘歷歷的從眼前過去;彷彿自己已經跳出了這個時代而在那些堡壘裡過著無拘無束的日子。遊這一段兒, 火車卻不如輪船:朝日不如殘陽,晴天不如陰天,陰天不如月夜——月夜,再加上幾點兒螢火,一閃一閃的在尋覓荒草里的幽靈似的。最好還得爬上山去,在堡壘內外徘徊徘徊。

這一帶不但史蹟多,傳說也多。最淒豔的自然是膾炙人口的聲聞巖頭的仙女子。聲聞岩在河東岸,高四百三十英尺,一大片暗淡的懸岩,嶙後峋峋的;河到岩南,向東拐個小灣, 這裡有頂大的迴聲,岩因此得名。相傳往日巖頭有個仙女美極,終日歌唱不絕。一個船夫傍晚行船,走過岩下。聽見她的歌聲,仰頭一看,不覺忘其所以,連船帶人都撞碎在岩上。後來又死了一位伯爵的兒子。這可闖下大禍來了。伯爵派兵遣將,給兒子報仇。他們打算捉住她,鎖起來,從岩頂直摔下河裡去。但是她不願死在他們手裡,她呼喚萊茵母親來接她;河裡果然白浪翻騰,她便跳到浪裡。從此聲聞岩下聽不見歌聲,看不見倩影,只剩晚霞在巖頭明滅①。德國大詩人海涅有詩詠此事;此事傳播之廣,這篇詩也有關係的。友人淦克超先生曾譯第一章云:

傳聞舊低徊,我心何悒悒。 兩峰隱夕陽,萊茵流不息。 峰際一美人,粲然金發明, 清歌時一曲,餘音響入雲。 凝聽复凝望,舟子忘所向, 怪石耿中流,人與舟俱喪。 ①據朱紹華先生《萊茵紀遊》,看《行雲流水》。 這座岩現在是已穿了隧道通火車了。 哥龍在萊茵河西岸,是萊茵區最大的城,在全德國數第三。從甲板上看教堂的鐘樓與尖塔這兒那兒都是的。雖然多麼繁華一座商業城,卻不大有俗塵撲到臉上。英國詩人柯勒列治說: 人知萊茵河,洗淨哥龍市; 水仙你告我,今有何神力, 洗淨萊茵水? 那些樓與塔鎮壓著塵土,不讓飛揚起來,與萊茵河的洗刷是異曲同工的。哥龍的大教堂是哥龍的榮耀;單憑這個,哥龍便不死了。這是戈昔式,是世界上最宏大的戈昔式教堂之一。建築在一二四八年,到一八八零年才全部落成。歐洲教堂往往如此,大約總是錢不夠之故。教堂門牆偉麗,尖拱和直棱,特意繁密,又雕了些小花,小動物,和《聖經》人物,零星點綴著;近前細看,其精工真令人驚嘆。門牆上兩尖塔,高五百十五英尺,直入雲霄。戈昔式要的是高而靈巧,讓靈魂容易上通於天。這也是月光裡看好。淡藍的天干乾淨淨的,只有兩條尖尖的影子映在上面;像是人天僅有的通路,又像是人類祈禱的一雙胳膊。森嚴肅穆,不說一字,抵得千言萬語。教堂裡非常寬大,頂高一百六十英尺。大石柱一行行的,高的一百四十八英尺,低的也六十英尺,都可合抱;在裡面走,就像在大森林裡,和世界隔絕。尖塔可以上去,玲瓏剔透,有凌雲之勢。塔下通迴廊。廊中向下看教堂裡,覺得別人小得可憐,自己高得可怪,真是顛倒夢想。

1933年3月14日作。 (原載1933年5月1日《中學生》第35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