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民國那些人

第37章 邵飄萍:昔日《京報》,舊時報人(1)

民國那些人 徐百柯 1128 2018-03-18
邵飄萍(1886-1926)浙江東陽人,名振青,字飄萍,著名記者,《京報》創始人。 譚嗣同刑前高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中國近代政壇的笑聲,恐怕無出其右者。那是1898年。 28年後,某個晨曦將露的夜裡,北京天橋刑場,中國新聞界最豪氣乾雲的笑聲,在槍聲之前爆發。 人:邵飄萍;報:《京報》。 臨刑前,邵飄萍向監刑官拱手說:“諸位免送!”然後仰天大笑數聲,從容就義;或曰,監刑官“令邵氏跪地,邵氏初不肯跪,並昂首向天哈哈狂笑兩三聲,旋被二兵按於地……”;或曰,他臨刑前只是微微一笑,意態平靜。 罪名很“乾脆”:“京報社長邵振青,勾結赤俄,宣傳赤化,罪大惡極,實無可恕,著即執行槍決。”實則,邵飄萍反對奉系軍閥,在《京報》上諷刺張作霖“一世之梟親離眾叛”、張學良“忠孝兩難”,且退回張作霖的30萬元“封口費”,自言“張作霖出30萬元買我,這種錢我不要,槍斃我也不要!”

邵飄萍自有他笑傲王侯的資本:即使以今天的新聞從業標準來看,他也代表著記者最高的職業水準。 在中國最早的新聞學著作之一《實際應用新聞學》中,邵飄萍主張記者“其腦筋無時休息,其耳目隨處警備,網羅世間一切事物而待其變”。 1917年3月,中德兩國斷絕外交關係的決定正式公佈之前,他就實踐了這一主張。 那日,邵飄萍在國務院偶然聽到院僕打電話通知美國公使,說總理段祺瑞下午將前往美國使館訪晤。這個電話立即觸動了他的新聞神經,使他聯想起時值美德斷交,美國一定會拉攏中國,因而此時段祺瑞的會晤,很有可能會涉及中德關係。於是他搶先來到美國使館,單刀直入向一位參贊詢問雙方會見的目的和內容,參贊大驚,他趁勢表示自己並非局外人,只是想證實一下已經得到的消息。如此虛虛實實一番,他居然打探到了美國政府對自家使館的有關指示。隨後他趕回國務院,向段祺瑞表示自己已經知道了內情,現在希望了解中德斷交的確切日期。最後,他如願以償地獲得了這條獨家的內幕新聞。

著名報人張季鸞評價:“飄萍每遇內政外交之大事,感覺最早,而採訪必工。北京大官本惡見新聞記者,飄萍獨能使之不得不見,見且不得不談,旁敲側擊,數語已得要領。其有乾時忌者,或婉曲披露,或直言攻訐,官僚無如之何也。” 1916年,上海《申報》社長史量才聘請邵飄萍為駐京特派記者,使他成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享有“特派”稱號的記者。兩年後,他自創《京報》,在創刊詞《本報因何而出世乎》中,明確提出了這樣的辦報宗旨:“必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之前,是即本報之所作為也。” 政府如何聽命於民意?當年,邵飄萍曾奮力突破新聞的一個禁區,將內閣會議內容公佈於眾。官方欲加阻止,但在邵飄萍的力爭下,閣議秘密終於公開,成為他所創辦的中國第一家通訊社———“北京新聞編譯社”每週二、四、六的固定消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