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我們台灣這些年

第20章 1995

我們台灣這些年 廖信忠 1190 2018-03-18
李登輝上台後,積極推動“務實外交”。 台灣當局所謂的“邦交國”都是一些“窮小黑”,即窮國、小國、黑國。後來,台灣當局的“邦交國”增加了,但幾個僅剩的主要“邦交國”也紛紛失去。比如說1989年與沙特阿拉伯“斷交”,1992年與韓國“斷交”,當時還掀起了一波反韓風潮。對台灣當局打擊比較大的是與南非“斷交”。過去幾十年來,南非與台灣地區,在國際上一直被列為人權不及格的地區而遭受。因此兩個難兄難弟只好同病相憐,互通有無,關係一直都還不錯,並且也差不多是在同一時期,在政治上開放。而人權領袖曼德拉獲釋後,也在1993年來到台灣訪問。沒想到1994年曼德拉當選總統後,還是宣布跟台灣當局“斷交”。當初曼德拉有意選擇所謂“雙重承認”的模式,不過還是迫於國際現實,選擇跟台灣當局“斷交”了。

李登輝“務實外交路線”的一個高潮是在1995年,他終於爭取到了“私人訪美”的機會,回到他的母校康奈爾大學進行訪問並發表演講。電視上轉播的,是他發表題為“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演說。雖然他的英文充滿了日本口音,實在不標準,但這以台灣當局“外交”的立場來說的確是一次突破。 結果在同一年,大陸方開始導彈試射,一枚射到台灣東北方海域,來年初另一枚又射到西南邊海域。所以台灣當時也出現了一個詞,叫“文攻武嚇”。 飛彈試射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不在台灣的許多親友也紛紛打電話回來,擔心說是不是要開戰了。不過台灣內部都還一派歌舞昇平,馬照跑舞照跳,一點兒緊張的感覺都沒有呢!當初飛彈公告試射的那一天,電視台居然還現場連線跑到東北角海岸的岬角上去,一堆老百姓已經等在那裡,說要看飛彈掉下來,真是愚蠢到了極點。反正,在當時,一般民眾根本感受不到一點兒緊張的氣氛。

接著,大陸又開始在東山島附近展開一連串軍事演習。來年就是台灣地區的首次大選了,所以也有人認為這一連串軍演,是有警告性的。 比較有緊張感的是到了第二撥飛彈試射時,開始有人嗅出一點點不對勁的味道,據說,在台灣的美國公民都已經收到可能撤僑的預告。有人將這些事跟之前的“一九九五閏八月”的預言聯想在一起,而引起社會上一陣恐慌。當時機場飛往美國、加拿大的班機,可以說是班班爆滿。不過,大多數老百姓還是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好多年後,我聽當時當兵的人回憶,一些實兵部隊裡,那陣子都是全副武裝在睡覺的,官兵被要求先寫好遺書,部隊裡的屍袋也已經準備了不少。在金門,各炮陣地已經被要求清除視界(即砍樹),電話裡一直傳來射擊坐標,就等著看誰發了第一炮。聽他們講,才知道那時候的情勢之緊張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這次危機成了台灣發展的重要分水嶺,各方面的發展在幾年內快速急轉直下,一直到近兩三年才慢慢恢復。而從那時開始,台灣內部便分裂為與大陸對抗和與大陸交往的兩股力量,隨著台灣內部選舉更激化了族群對立,自2000年更分裂為藍綠對抗,一直延續到現在。政治的空轉也讓台灣的經濟發展跟著一蹶不振。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