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中國治水史詩》評傳

第24章 二三、《中國治水史詩》編寫紀事

上午,我們(指總編室工作人員,以下同)到梅州梅雁公司總部見楊欽歡總經理。楊總對程老說:“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治水史,從三皇五帝到偉人毛澤東,無一不重視治水,由您負責去編一部'中國治水史'。” 我們到楊總辦公室。我對楊總說:“胡錦濤主席已到成都、汶川映秀,主持汶川地震一周年紀念活動。我們也要去成都考察都江堰。”楊總當下表態支持我們到四川考察。我們當天下午就訂好了14日廣州至成都的機票。 去年汶川發生地震那天,我們正去湖南郴州考察由楊總投資的水電站。今年汶川地震一周年,我們又決定去四川考察治水工程都江堰,這不是巧合,是我們編寫治水史的決心,這一天,治水史詩工程啟動。 我們由廣州坐飛機去成都,飛機晚點,零時抵達成都,入住酒店時已是午夜1點鐘了。這一次,我們到都江堰採訪,也是到四川“朝聖”的。你們看,李冰是“水聖”、杜甫是“詩聖”、三蘇是“文聖”、朱德是“武聖”。共和國10個元帥,四川佔了4個,多令人仰慕呀!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文聯主席郭沫若、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巴金,都是四川人。究竟是人傑地靈,還是地靈人傑?這是超自然的壯麗圖景。

我們上午從成都坐車去都江堰,在內江邊傍著江水的小飯店午餐,因為沒有空調,我們便開車再去找飯店,去了好遠,不但沒有空調,店面也很小。車子一調頭,剛才那位李老闆竟跑步趕來攔住車子,先生,你先看看合適不合適?不合適你再去找,可一到飯店,依著湍急的內江,風光無限,就坐下來吃飯了。李老闆說:“飯後,我用車子帶你們去都江堰。從大山走過,不進公園門,可以看到都江堰的許多東西。”在車子前座,我們發現了李先生是都江堰受災戶的證明,便請他當導遊。由都江堰災民當導遊是我們意外的收穫。沿途,我們看到了去年汶川大地震留下的災痕,中學全塌了,變成廢墟,三星級酒店變成一片瓦礫,六層樓、五層樓、四層樓沉入地下,只露出一層在地面。又是一幅慘不忍睹的圖景!從山上鳥瞰都江堰,全景歷歷在目,除了魚嘴受損已重新澆上萬噸水泥恢復全貌外,都江堰完好如初,似乎與八級地震毫不相干。神奇,神奇,這就是都江堰,這就是偉大的中國歷史。我們從都江堰後門進去,老李是都江堰本地人,他居然有鑰匙打開後門的鐵柵門。於是,我們近距離看到都江堰的全貌,魚嘴、飛沙堰、寶瓶口、鐵索橋就在我們腳下,就在我們身邊。在壩上,展出兩件東西特別引人注目。一為竹筐里裝了許多鵝蛋石。二為原木柱編成的三腳架,無論是導遊還是西南民族大學王教授在中央10台的“百家講壇”的敘說都說這些靈感來自洗衣女、來自木匠、來自燒石灰的農民。我對此不敢苟同,並提出質問:1、竹簍裝石頭是受洗衣女的啟發嗎? 2、三腳架是受泥水建築匠啟發嗎? 3、寶瓶口挖掘於冷兵器時代,用火把岩石變質、變松是受農民燒石灰的啟發嗎?一個偉大的水聖,一個中國歷史上偉大神奇的工程,連這些都想不到嗎?這無疑把偉大的科學家李冰父子矮化了。看三星堆出土的商末周初的陶器,小小的陶壺就是三腳鼎立。早在李冰父子幾個世紀的商末陶器,就知道三腳的平穩力學,可見,說李冰父子向群眾學習還是政治語言。至於竹簍裝石頭,這些簡單的原理,如果李冰父子連這些都不懂,如何建設這個神奇偉大的水利工程?魚嘴與飛沙堰,壩高無論高一尺、低一尺都不行。嘉慶年灌縣一位縣官題字:“深掏灘,低作堰”,概括得很精闢,因時制宜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水經驗,首開了人類科學治水的先例,成為中華民族和世界古代文化的寶貴財富。我們感到這是超自然力的創造,是天、地、人合一的宇宙之道。沒有岷江,沒有低落差的成都平原,李冰再神奇也不能建起這神奇的水利工程。 “無壩水利”就不科學?可後人有誰再建一座都江堰?如果沒有這樣的天時、地利,不具備天地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沒有李冰這種超自然力的科學家,因此,不可矮化這位偉大的水聖。

上午,我們到湘桂邊興安市考察靈渠。廣西興安縣城大雨滂沱,我們依然冒雨去考察靈渠,撐著雨傘站在小山包上,靈渠一覽無餘。河中狹長的水壩,正是來自都江堰的靈感。魚嘴壩或類似飛沙堰的矮壩在靈渠都能看到,江水三七分,七分流入湘江,攔河有壩提高水位,這樣湘江水南上,槽船直進桂林,直下陽朔、梧州流入珠江水系。這是秦始皇繼秦昭襄王、李冰建都江堰之後又一個偉大工程,為了統一南方的軍事,征服南方,保證了糧食和物資的補給。自古以來有“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一說,可見靈渠工程的浩大了。 我們在廣西桂林約見了廣西師大黃偉林教授,邀請黃偉林教授為我們的“治水史”寫靈渠一篇文章,黃教授愉快地接受了。他說:“你們能編這樣的一本大書,真是功德無量的事,我一定會寫好。”

《香港商報》以半個版篇幅報導著名作家程賢章川桂行歸來。全文如下: 大江河中叩拜水聖欲寫中國治水絕招 “5·12”大地震一周年考察重災區都江堰 大江河中叩拜水聖欲寫中國治水絕招 著名作家程賢章川桂行歸來接受本報獨家採訪 本報記者廖洪浩蘭鈞然 著名作家程賢章,不顧79歲高齡,深入四川重災區都江堰,及特重災區映秀鎮採訪,還深入到桂北興安縣考察古靈渠。他準備以三年時間,寫一部“中國治水概要”,以他老辣靈動的文采寫一部《中國治水絕招》。 19日晚零時,他和助手一行三人,終於在滂沱大雨中從桂林飛回深圳。記者20日一早,趕到程老下榻處,請他談談此行的感受。 記者:程老,你昨天深夜才從大雨滂沱中的桂林坐飛機回來,就接受我們的採訪,作為記者,我們心裡感到不安。

程:可以理解,因為我也是當記者出身,第一時間找到採訪對象並取得第一手材料,是新聞記者的絕招。 記者:沒想到你這把年紀,還雄心壯志寫中國治水史概要,儘管你寫的是中國治水絕招,立下這樣的決心也不容易啊。 程:梅雁水電集團創業人楊欽歡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一次閒聊中,談梅雁水電集團發展思路時,楊欽歡先生很感慨地說:中國的歷史其實也是一部治水史。從三皇五帝到現在,多少名君名臣名人在治理中國的山川江河。夏禹治黃河,李冰築都江堰,秦始皇修靈渠,直到現在的三門峽、葛洲壩、三峽、紅旗渠,受益了多少中國人。我為之震撼!立即表態:我來接招,編著一本“中國治水絕招”。第二天,我就送上我的編述計劃。楊總看了,立即拍板願撥出一筆經費讓我去全國著名水利工程考察,並指定三個年輕人做我的助手。其中有一位是他海外留學歸來的兒子楊國立。我這人,有個脾氣,就是“打卵見黃”,“刺刀見紅”。文人“封閉”,就好比是關在籠子裡的“金絲雀”放出籠後找不到東西吃,所以不敢飛出鳥籠。現在有經濟做後盾,應該趁熱打鐵去考察。

記者:聽說你選擇了5月12日那天出發入川? 程:是的,“5·12”是四川地震一周年,去年“5·12”,我們是去考察梅雁水電在湖南郴州資興縣東江水電站。在火車上,剛穿過大瑤山隧道時,即知道汶川發生大地震。今年“5·12”一周年,我們去考察都江堰,就更有實際內涵了。好心人都勸我們推遲計劃。因為,5月大西南天氣極不穩定。而且,中國第一例H1N1流感患者就出現在成都。但我覺得:李克強副總理都到了成都,胡錦濤總書記也到了重災區映秀主持“5·12”大地震週年紀念。想一想,國家首腦都在災區,我們普通老百姓還有什麼可顧慮的呢! “5·12”那天我們從梅州出發,14日抵成都,15日直進重災區映秀和都江堰。以表示我們寫書的決心和對四川重災區死難同胞的悼念和緬懷。

記者:我們想听聽你深入重災區的感想。 程:比起進都江堰,進映秀鎮比較麻煩,手續比較多。映秀小學根本不讓進。我們出示所有有力的證件,包括廣東省公安廳頒發的“特約作家”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證件(天哪,我何時用這些殊榮炫耀過自己?),我衝口而出:映秀小學是廣東幫建的,我們是廣東來的。這樣,我們才進入映秀小學。但門口的警衛不允許採訪,我們又費盡許多唇舌,警衛人員去辦公室請示,沒想到映秀小學校長譚國強出來接待我們,伸出寬厚有力的手掌與我握手。 “歡迎歡迎,廣東是重建映秀小學的恩人”,譚校長說,深圳證監局張局長親自來映秀廢墟上選址。 2008年7月12日完成板房建設,8月23日開學。學生165人,教師26位,原來的教師19人,其他7人是新來的。問及老師傷亡人數,譚校長語塞,眼淚在眼眶裡滾動,只說,感謝廣東省,感謝深圳市對我們的支持。映秀小學的重建使映秀人的文化能永遠延續。如果看操場上小孩天真的笑容,好像映秀從來都是太平盛世,根本沒有發生天災。但一出校門,眼前一片廢墟,沒一棟完好的房子。前幾天,胡錦濤總書記和李克強副總理,就在映秀小學一街之隔的映秀中學操場,參加了“5·12”週年紀念大會。我們也在總書記獻花的地方,代表廣東部分作家,代表梅雁水電集團創業人楊欽歡和全體員工,默哀,獻花。其實,總書記獻花的周圍,依然是一棟棟東倒西歪的房子。我想,世界上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能像中國領導人一樣,和災區人民如此心貼心?願災區人民意志更堅強,死難同胞永遠安息!

記者:災後一周年,都江堰受災情況如何? 程:都江堰離映秀重災區20公里,受災很嚴重,特別是都江堰附近的房子,有夷為平地的,也有東倒西歪的。我們請的導遊是當地的災民,所以,看到的東西更全面。前前後後,里里外外,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我們都看到了。我們還繞山繞水,看到了都江堰全景,看到了導遊家裡災後新建的木板房。然後從後門進入都江堰壩址。導遊指著上游的水壩說,去年,溫家寶總理的指揮部就在這水壩上面,去汶川,映秀無路,總理坐衝鋒舟進入災區視察。全世界有哪個國家的國家主席和總理,能在發生八級大地震的生死關頭和災民共度這苦難時光? 記者:真是耳聞不如目睹,這是程老到災區第一線的感受。奇怪,都江堰如何不受影響?

程:這就是奇蹟,都江堰基本無壩,它哪裡會坍塌呢?魚嘴壩是裂了一條大縫,修建時倒了幾萬噸水泥和鋼筋,更加堅固了。其他部分可以說絲毫無損,神奇就神奇在這裡。 記者:明明叫都江堰,怎能可以無壩建築? 程:說無壩是不科學的。相傳大清咸豐年間的一個縣令在“魚嘴”留下一石刻:“深掏灘,低築堰”。其實也是李冰築都江堰的“六字方針”和絕招。也是都江堰築堰2600年來歷經17次大地震包括這次八級大地震依然屹立於急流中的原因。但七三分水的魚嘴,八二分沙的飛沙灘江底有多深,露出面有多高?這就是除了當年的李冰別人無法知道的了。一個魚嘴把江水七三分開。一個寶瓶口劈開青山把分出來的水,引到成都平原。特別是深掏灘,那時是“冷兵器時代”,沒有炸藥,如何“深掏灘”。於是,有學者在電視台演說:魚筐裝石堵壩是受洗衣女的啟發;支木材三角架是受木匠的啟發;穿山引水是受農民燒石灰的啟發,還把許多“道具”在觀景台展示。對此,我持反對質疑的態度。我想:如果連這簡單的原理都不懂,李冰也就不是李冰,也就不能成為都江堰第一人了。再想深一層,當時沒有紙筆,寫書都是竹簡,建都江堰有沒有設計圖?我想,不能因為向群眾學習而把科學家“矮化”。我認為科學家的頭腦、才智是超自然力的神奇。這就是我去都江堰的最大感受,不同於眾人的思維。請記者無論如何寫上這一段話。這使我想起上海南浦大橋的總設計師李國豪。有一次,我去上海拜訪李國豪先生。我問他:李老,大膽問你一個問題,有人說南浦大橋無引橋,是受一個小學生一幅圖畫的啟發,是不是真有這件事?李老先生笑了。他說,一個橋樑專家,如果連最簡單的原理都不懂,他只能白吃飯。因此,我有理由力排眾議,為偉大科學家神秘的超自然力和大智慧恢復名譽。

記者: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程老看了都江堰,就有自己的見解,敢於力排眾議,不能不讓我們這一代新聞記者佩服。 程:2000多年來,都江堰灌溉了千里成都平原,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哺育了那麼多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功比天高。 記者:感謝程老給我們帶來四川災區最新的信息和對都江堰的新視角。聽說,你又馬不停蹄看了靈渠。靈渠,也是古中國偉大的水利工程。 程:與都江堰不同,靈渠沒受災。我們從成都坐夜航機飛桂林,連夜從桂林機場趕到靈渠所在地,和湖南接壤的興安縣。 80多公里的路程,真不好走。住下來已深夜兩點鐘了。一早,我們又冒雨去參觀靈渠。大雨滂沱,江水咆哮,渡船停航。我們三人只好撐起雨傘爬上小山坡,靈渠一覽無遺。確實,這是一個何等偉大的工程!水中那浮出水面的“孤島”,形似魚嘴的分流壩,工程艱鉅的靈渠,靈感大都來自於都江堰。秦始皇爺孫兩代,建造了都江堰和靈渠,中國古代這兩大水利工程。秦始皇北建長城,南挖靈渠,工程一樣宏偉。靈渠,把北去的湘江和東流的漓江連接起來,匯入珠江,解決了秦始皇南征50萬大軍的輜重糧草補給的大問題,不但具有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最大最長遠的意義,就是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這些大軍,就是第一代的客家人。他們給南方注進了中國古代黃河農耕文明的新血液,開發了南方的疆土,又傳播了中華科學文化的火種。靈渠和都江堰一樣,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這種魅力給予我寫中國治水一書更大的信心。謝謝《香港商報》在我從都江堰、靈渠回來第一時間對我的採訪。

上午,我們與廣東作家協會副主席楊克通電話,約他加盟“治水史”寫作,他乾脆地答應了。晚上,楊克副主席復電《人民文學》主編韓作榮也加盟“治水史”寫作。 今天上午,我們到梅雁公司總部見楊總,向他匯報很多名人、大作家都欣然同意為“治水史”撰寫稿件。楊總聽了匯報後,同意我們下星期出發去新疆坎兒井、京杭大運河、黃河入海口等地考察。 我們去楊總辦公室匯報,送上了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何建明為“治水史”寫的報告文學《百年夢想——中國幾代偉人與三峽工程》。 我與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何建明通電話。何書記說了幾點:1、有遠大眼光。 2、能有100多萬字,就成了中國“治水史”概要。 3、操辦這件事功德無量。 4、行內都說你德高望重,有影響力。 5、問候梅雁集團楊欽歡老總,這是一件陽光工程,一定要做好。何書記最後說:“北京見。” 我們由深圳飛烏魯木齊。今天大暑,選中這一天飛赴新疆烏魯木齊。第二天去火焰山、去吐魯番考察坎兒井。為什麼選這一天呢?這是對祖國山河水聖的虔誠。我這人就是這樣執著,一定要把“治水史”編好。從深圳飛新疆烏魯木齊5個多小時飛,比去年往印尼雅加達時間還長,中午飯時吃了安眠藥,也不睡,也不困,一種叫作“精神”的軟功和神靈默默支撐我年邁之身。祖國大西北,特別是新疆的雪山大漠太神奇、太偉大了。 我們驅車越過戈壁灘,到新疆吐魯番考察坎兒井。一跨出新疆烏魯木齊市,便進入了茫茫沙漠,這沙漠全是風化碎石,寸草不生,導遊說這叫“黑沙漠”。我從未見過這麼遼闊的183公里距離的土地上沒有生命,路上只有發電風車慢慢搖轉它的旋槳,看距離烏魯木齊市183公里路程的黑沙漠,你就明白了。剛解放,我們就會哼《吐魯番的葡萄熟了》,讀就知道唐僧取經時經過的火焰山,全靠孫悟空的法力向鐵扇公主借來芭蕉扇。 2009年牛年“大暑”第二天,我們就去闖火焰山,我們經過火焰山,沒有停留,火焰山燎起的是我們的活力與熱情。去吐魯番,我們是去考察古治水工程——坎兒井。現存的坎兒井歷史約400多年,晉代最早修的坎兒井,也許深埋在吐魯番的土地下。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吐魯番年降雨量約10毫米,其實是全年不下雨。本身可能也是沙漠,但蒼天賜給它們雪山水,一年到頭不下雨的吐魯番,雪山給你的水,流不遠就會蒸發。我們去考察現場,儘管有人為作秀,但基本還原了坎兒井的原貌,挖土的工具,原始得很,工程也很艱鉅,有“沙漠長城”之稱。現在,吐魯番的人民還是飲坎兒井裡的水,我們就碰到一個維吾爾族小姑娘用銅壺到坎兒井裡取水,吐魯番是盆地,風被周圍擋住,天氣更炎熱,但卻是葡萄水果盛產的好地方。一句話,就是坎兒井長流的雪水,使荒涼的大沙漠變成綠洲。出現了盛產瓜果的大漠江南,所有流放到新疆的官吏,例如林則徐、左宗棠都對修建坎兒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北京。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派車接我們。在何書記辦公室,何書記與程賢章先生洽談“治水史”編輯問題。何建明書記說:一、這是功德無量的事。二、這是中國第一部人文治水史。三、撰寫文章的作家水平要盡量整齊。 在北京約《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文藝報》負責人或版面負責人發布編“治水史”消息。 參加會議人員: 繆俊傑、王必勝、劉瓊、梁永琳、梁若冰、方緒曉、朱暉、吳曉東、呂先富、程賢章、楊國立、羅煒新、程勇芳、謝思敏。 上午,我們從北京住的賓館出發去考察京杭大運河的起點——通州,原屬河北省的通州,現已劃為北京的一個區,運河也成為北京重要的旅遊景點了。考察運河不但省心、省力而且有幾分瀟灑,在人為的運河碼頭,我們乘快艇在周圍轉了一圈,駕駛員向左向右幾乎90度傾斜,製造驚險狀態。其實有驚無險,然後回碼頭。有人說朱棣為燕王時,就屯兵於此,我相信直流杭州的京杭大運河,是防衛他的侄子建文帝收拾他的關隘,也是燕王操練水兵的好操練場。京杭大運河第一掘應該是隋煬帝楊廣帝業的大亮點,運河千百年來成為南北漕運的交通樞紐。而且,目的地是物富民康的江南腹地,以後或前朝均在運河上做文章,京杭大運河的文章不用我動筆。但楊總還是要我們來考察,下午,我們去逛王府井新華書店買了幾百元水利方面的書,治水史的書真的沒有,這更加重了我們編寫“治水史”的責任。 我們離開北京去山東。同日《文藝報》發表消息: 賈平凹、何建明、程賢章等名家將編著《中國治水史概要》 著名作家何建明任主編、客籍著名作家程賢章任執行主編的《中國治水史概要》,由全國眾多著名作家分別執筆撰寫,褒揚中國歷史上重要工程、重要歷史人物對華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貢獻。著名作家何建明、王宗仁、楊克、程賢章、熊育群、黃偉林、展鋒、董生龍撰寫的名篇已相繼完成。此外,還將邀請賈平凹、繆俊傑、張賢亮、張煒、廖紅球、劉醒龍、李杭育、章以武等著名作家加盟為本書撰寫部分章節。曾考察了黃河、長江、都江堰、靈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最近又馬不停蹄冒著酷暑飛赴新疆吐魯番考察番坎兒井的著名作家程賢章不顧年事已高,和他的助手們最近來到北京,邀請了《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文藝報》等媒體的負責人繆俊傑、王必勝、劉瓊、梁永琳、梁若冰、方緒曉、朱暉、吳曉東、呂先富等同志座談。目的是編一部高水平高質量的中國治水篇章。 我們去山東濟寧考察京杭大運河中段。同日,《梅州日報》發表消息: 治水作品《中國治水史概要》進入編輯程序 本報訊中國第一部以文學形式褒揚中國歷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國治水史概要》編輯工程,已進入操作程序。這部計劃100萬字的歷史著作正蓄勢待發,以別緻的形式集全國名家執筆的名篇問世後,將令人耳目一新。 著名作家何建明任主編、客籍著名作家程賢章任執行主編的《中國治水史概要》,由全國眾多著名作家分別執筆撰寫,褒揚中國歷史上重要工程、重要歷史人物對華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貢獻。著名作家何建明、王宗仁、楊克、程賢章、熊育群、黃蔚林、展鋒、董生龍撰寫的名篇已“登陸”編輯部。此外,還將邀請賈平凹、繆俊傑、張賢亮、張煒、廖紅球、劉醒龍、李杭育、章以武、何鍬、關飛、沈仁康等著名作家加盟為本書撰寫部分章節。 曾考察了黃河、長江、都江堰、靈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最近又馬不停蹄冒著酷暑飛赴新疆吐魯番考察坎兒井的著名作家程賢章不顧年事已高,和他的助手們近日來到北京,邀請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文藝報》的負責人繆俊傑、王必勝、劉瓊、梁永琳、梁若冰、方緒曉、朱暉、吳曉東、呂先富等同志座談。首都新聞界的與會人士認為,中國目前尚無一部完整的治水史,編寫治水史是功德無量的大事,一定要認真盡快推出。 該書由廣東梅雁水電集團創業人、總經理楊欽歡策劃注資。該書編委楊國立在座談會上代表編委會和梅雁集團向北京著名媒體有關負責人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去山東東營考察黃河入海口。 我們在山東濟南會見山東作協主席張煒,他答應寫一篇有關“治水史”的文章(黃河入海口)。 同日,《香港商報》發表消息: 眾名家執筆《中國治水史概要》 記者廖洪浩報導:第一部以文學形式褒揚中國歷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國治水史概要》編輯工程,已進入操作程序。這部100萬字的歷史著作將以別緻的形式集全國名家執筆的名篇問世。 著名作家何建明、程賢章主編(執行)的《中國治水史概要》,由全國眾多著名作家分別執筆,褒揚中國歷史上重要工程、重要歷史人物對華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貢獻。 著名作家何建明、黃宗仁、楊克、程賢章、熊育群、黃蔚林、展鋒、董生龍撰寫的名篇已“登陸”編輯部。此外,該書還將邀請賈平凹、繆俊傑、張賢亮、張煒、廖紅球、劉醒龍、李杭育、章以武、何鍬、沈仁康等著名作家加盟撰寫本書。 曾考察了黃河、長江、都江堰、靈渠等著名水利工程的名作家程賢章,近日不顧高齡和酷暑,專程到北京邀請京城主流媒體負責人座談,與會新聞界人士表示,中國目前尚無一部完整的治水史,希望該書盡快推出。 我們從杭州到上海。同日,《光明日報》發表消息: 《中國治水史概要》即將推出 中國第一部以文學形式褒獎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國治水史概要》即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由何建明、程賢章主編的《中國治水史概要》旨在選擇歷史上的重要工程、重要人物,加以頌揚。著名作家何建明、賈平凹、張賢亮、張煒、繆俊傑等,應邀為本書撰稿。為使本書的編撰工作更實在、更到位,本書執行主編程賢章從去年底開始,帶領助手先後考察了黃河、長江、都江堰與靈渠,近日更冒著酷暑赴新疆吐魯番考察坎兒井。 《中國治水史概要》由廣東梅雁水電集團總經理楊欽歡策劃注資。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消息: 中國首部治水史傳文學作品將問世 中國首部以文學形式褒揚治水功臣的《中國治水史概要》即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該書由著名作家何建明、程賢章主編,選擇中國歷史上重要工程、重要人物加以頌揚,何建明、賈平凹、張賢亮、繆俊傑、張煒、楊克、熊育群、金敬邁、展鋒、李杭育、劉醒龍、劉亮程等著名作家應邀撰稿,廣東梅雁水電集團總經理楊欽歡策劃出品。為使該書編撰工作更實在、更到位,程賢章帶著助手,先後考察了黃河、長江、都江堰和新疆吐魯番的坎兒井等,使這部作品有了紮實的根基。 《羊城晚報》發表消息: 賈平凹、何建明、程賢章等名家將編著《中國治水史概要》 著名作家何建明任主編、客籍著名作家程賢章任執行主編的《中國治水史概要》,由全國眾多著名作家分別執筆撰寫,褒揚中國歷史上重要工程、重要歷史人物對華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貢獻。著名作家何建明、王宗仁、楊克、程賢章、熊育群、黃偉林、展鋒、董生龍撰寫的名篇已相繼完成。此外,還將邀請賈平凹、繆俊傑、張賢亮、張煒、廖紅球、劉醒龍、李杭育、章以武等著名作家加盟為本書撰寫部分章節。曾考察了黃河、長江、都江堰、靈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最近又馬不停蹄冒著酷暑飛赴新疆吐魯番考察坎兒井的著名作家程賢章不顧年事已高,和他的助手們最近來到北京,邀請了《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文藝報》等媒體的有關同志繆俊傑、王必勝、劉瓊、梁永琳、梁若冰、方緒曉、朱暉、吳曉東、呂先富等座談。該書由廣東梅雁水電集團創業人、總經理楊欽歡策劃注資,目的是編一部高水平高質量的中國治水篇章。 《人民日報》發表消息: 《中國治水史概要》即將出版 中國第一部以文學形式褒獎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國治水史概要》即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由著名作家何建明、程賢章主編的《中國治水史概要》旨在選擇歷史上的重要工程,重要人物,加以頌揚。著名作家何建明、賈平凹、張賢亮、繆俊傑、張煒、楊克、熊育群、金敬邁、展鋒、李杭育、劉醒龍、劉亮程等應邀為本書撰稿。 程老為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編室題寫牌匾。 《新世紀文壇報》發表消息: 何建明、程賢章等名家將編著《中國治水史概要》 著名作家何建明主編、客籍著名作家程賢章任執行主編的《中國治水史概要》,由全國眾多著名作家分別執筆撰寫,褒揚中國歷史上重要工程、重要歷史人物對華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貢獻。著名作家何建明、王宗仁、楊克、程賢章、熊育群、黃偉林、展鋒、董生龍撰寫的名篇已相繼完成。此外,還將邀請賈平凹、繆俊傑、張賢亮、張煒、廖紅球、劉醒龍、李杭育、章以武等著名作家加盟為本書撰寫部分章節。 曾考察了黃河、長江、都江堰、靈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最近又馬不停蹄冒著酷暑飛赴新疆吐魯番考察坎兒井的著名作家程賢章不顧年事已高,和他的助手們最近來到北京,邀請了《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文藝報》等媒體的有關同志繆俊傑、王必勝、劉瓊、梁永琳、梁若冰、方緒曉、朱暉、吳曉東、呂先富等座談。 《梅州日報》發表記者劉軍的訪問記: 耄耋編巨著炎夏萬里行 ——訪著名作家程賢章 為了編纂一部治水巨著而跋涉萬里,歸來時竟沒有旅途的倦容,眉飛色舞,滔滔不絕,讚美祖國名山大川,暢談採訪心得——這就是記者對剛剛回到梅州的老作家程賢章的第一印象。程老在考察了四川映秀和都江堰、靈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最近又冒著酷暑馬不停蹄從深圳遠飛烏魯木齊,奔赴大戈壁灘考察吐魯番的“坎兒井”,然後又奔赴華北考察京杭大運河的起點、中部、終點,還考察了山東黃河出海口東營,行程萬餘里。這對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作家來說,七月酷暑萬里行可謂艱辛。何以使這位老作家意志如此堅強?他一回到梅州,記者就對他進行了專訪。 記者(以下簡稱記):程老,七月酷暑,大家都去避暑,您卻遠飛新疆闖火焰山去吐魯番考察坎兒井,為何? 程賢章(以下簡稱程):按《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策劃、梅雁水電集團創始人、總經理楊欽歡先生的方案,我們有兩個偏遠“高危”地區都要親自考察的。一個是吐魯番的坎兒井;一個是青藏高原的三江源。我選擇一年中最酷熱的大暑又是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後半月,赴新疆吐魯番考察坎兒井和天山將會最有意義。開始,楊欽歡總經理也不大同意,希望我先去北京再赴新疆。我說我的身體我最能把握。楊總看我意志堅決,也同意了。除了煒新和勇芳他還加派了兩個年輕人,要他們一路照顧我。你想,四個年輕人護著我一個老人,我還考慮什麼?於是很快訂好飛新疆的機票,而且中間不停留地直飛。 記:您去了烏魯木齊,現在的治安是否恢復? 程:烏魯木齊騷亂已經平息。吐魯番是維吾爾族同胞聚居地,我在坎兒井舊址,在民族飯店,在街道上,在維吾爾同胞葡萄園裡,看到他們都很珍惜漢維民族大團結。我在赴疆日記中用濃墨重彩描述了現場的感情盛宴。我一到烏魯木齊,就與新疆著名作家劉亮程通電話。劉亮程一聽我的電話有點驚訝。確實,新疆今年黃金旅遊季節卻被“7·5”騷亂破壞了,烏魯木齊一家旅遊公司的導遊小姐接待的第一個“旅遊團”(其實我們是考察水利的),就是我們一行五人,她希望我們的到來能給他們起個好頭。 記:你不遠萬里去考察新疆的坎兒井,一定有我們想不到的意義和內涵。 程: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183公里,都是顏色灰黑,遍布碎石,沒有生命的無垠戈壁灘。但一到吐魯番,突然一片翠綠,出現繁華的街市與綠色世界。為什麼?就是有了坎兒井,有了水。可見,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就有生命,就有顏色,就有世界。新疆這地方很奇特,周圍有遙遠的雪山。雪山的雪水,好不容易流到了吐魯番。剛好吐魯番有黏土層,人們讓吐魯番的雪水通過暗渠流動,這便是前人建築的坎兒井。我們看到最早的坎兒井是明朝建的,這些暗渠縱橫交錯延續上千里,有新疆長城工程之稱,坎兒井把吐魯番變成最美麗富饒的綠洲,養育著幾百萬維吾爾族同胞。它是人類順乎自然的偉大創造,吐魯番年均雨量只有10毫米,南方人的觀念上是每年都不下雨。如果沒有坎兒井,怎麼會出現一片綠洲?你看,描寫的火焰山就在吐魯番。所以,我覺得新疆是冰炭並存的好地方。 記:您這次北京、山東、上海等地之行,收穫不小吧? 程: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作家出版社社長、著名作家何建明把我們接到他的辦公室,他認為我們做的是功德無量的事。他還同意擔任《中國治水史概要》的主編,這使我喜出望外。 《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文藝報》主要負責人或版面負責人梁若冰、劉瓊、朱暉、呂先富、梁永琳、吳曉東、繆俊傑、方緒曉都到場聽我對編寫中國治水史的立意、策劃、考察、約稿等各項工作進行情況的匯報。他們一致認為:這是功德無量的事,一定要盡快做完做好。他們有些已經發了報導,有些準備最近把消息發出。這都是讚譽、鞭策、鼓勵。其實,聯繫北京全國性各大媒體,全靠我的好友繆俊傑老師。我們從烏魯木齊飛抵北京,和俊傑老師一見面,他就忙碌起來,不斷按擬定的名單和各大媒體或主編或版面負責人通電話。這樣,各大媒體被邀請的“老編”、“老記”都來了。以後我們又考察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東營黃河出海口和茫茫濕地,考察西子湖,京杭運河的終點,蘇州河,黃浦江。我們在山東考察的時候,著名作家、山東作家協會主席張煒正籌備召開山東作家代表大會,仍抽空與我長談表示對此項目的支持。他還許諾為中國治水史撰寫山東東營的文章。解放軍總後著名作家王宗仁,上海作家丘峰都表示盡快給中國治水史概要撰稿,繆俊傑同志則願為該書審稿。廣東著名作家楊克、熊育群、展鋒有些文章已登陸編輯部,有些文章正在修改。楊克寫完東江供水工程後,又去了新豐江發電站和梅江采訪,老作家沈仁康則到粵西雷州半島寫青年運河。廣東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廖紅球則向我落實了好幾位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的名單,並樂意為本書擔任顧問。他說:“梅雁要成為百年老品牌,預想的到前路坎坷。而他們編的中國治水史,卻是一部不朽的水利文明。”作為本書的執行主編,作為總策劃楊欽歡先生的執行人,我認為此次“七月酷暑萬里行”是一場預想不到的大豐收。無疑也堅定了我們編好《中國治水史概要》的信心。 《香港商報》發表文章:《七月流火萬里行》——訪著名作家程賢章 七月流火萬里行 ——訪著名作家程賢章 本報記者:廖洪浩藍鈞然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考察了映秀,都江堰、靈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歸來的老作家程賢章,最近又馬不停蹄,在烏魯木齊發生7·5事件半個月,耐著酷暑從深圳遠飛烏魯木齊,奔赴大戈壁灘考察吐魯番的“坎兒井”,然後又奔赴華北考察京杭大運河的起點、中部、終點,還考察了山東黃河出海口東營,行程萬餘里。這對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作家來說,七月流火萬里行可謂不堪重負。何以證這位老作家意志如此堅強,丹青永駐,紅心永恆。他剛和助手羅煒新等一行到深圳,記者就以簡單的一頓晚餐,為老人萬里之行“接風”,實則對他進行專訪。 記者:七月流火,大家都找廬山、北戴河避暑,你卻遠飛新疆闖火焰山去吐魯番考察坎兒井,實在有點反常,不可思議。 程賢章(以下簡稱程):按《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策劃,梅雁水電集團創業人、總經理楊欽歡先生的方案,有兩個偏遠“高危地”區都要親自考察的。一個是吐魯番的坎兒井;一個是青藏高原的三江源。我選擇一年中最酷熱的大暑又是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後半月,赴新疆吐魯番考察坎兒井和天山將會最有意義。開始,楊欽歡總經理也不大同意,希望我先去北京再赴新疆。我說我的身體我最能把握,至於烏魯木齊的治安,我覺得有危險的時候也就是最安全的時候。楊總看我的意志堅決,也同意了。除了煒新和勇芳他還加派了兩個年輕人,要他們一路照顧我。楊總對他們說:好好照顧他老人家,也好好向他學習,幹得好回來有獎勵。你想,四個年輕人護著我一個老人,我還考慮什麼?於是很快定好飛新疆的機票,而且中間不停留直飛。 記者:好呀!一個是意志堅決;一個是考慮周全。你去了烏魯木齊,治安是否恢復,一片太平景象? 程:烏魯木齊騷亂已經平息,騷亂首惡已經大部分落網。維吾爾族同胞非常珍惜和諧,痛恨熱比婭等疆獨分子。吐魯番是維吾爾族同胞聚居地,我在坎兒井舊址,在民族飯店,在街道上,在維吾爾同胞葡萄園裡,看到他們多麼珍惜漢維民族大團結。我在赴疆日記中用濃墨重彩描述了怎樣盡情享受現場的感情盛宴,但為了保衛新疆各族人民的平安,烏魯木齊大街依然有武警巡邏。但人民一樣熱鬧地在“大巴扎”購物,飲啤酒談天,真是一片太平景象。但是,並不是已經太平無事。境外製造7·5騷亂的頭目熱比婭和“三股”勢力,還在策劃動亂。如果沒有武警武裝保衛,烏魯木齊絕對不可能很快得到動亂後的太平世界。我一到烏魯木齊,就與新疆著名作家劉亮程通電話。劉亮程一聽我的電話有點驚訝:“程老,你真的來了?我在喀什寫作,離烏市1000多公里,無法照顧你。請你保重,夜晚在酒店裡,不要逛街。叫小羅多小心,保重保重。”可謂逆耳忠言,苦口婆心。確實,新疆今年黃金旅遊季節卻被7·5事件破壞了,烏魯木齊一家旅遊公司的導遊小姐接待的第一個“旅遊團”(其實我們是考察水利的),就是我們一行五人,他希望我們的到來能給他們帶來個好頭。可見,外界對烏魯木齊的治安並不十分了解。 記者:你不遠萬里去考察新疆的坎兒井,一定有我們想不到的意義和內涵。 程: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183公里,都是顏色灰黑,遍布碎石,沒有生命的無垠戈壁灘。但一到吐魯番,突然一片翠綠,出現繁華的街市與綠色世界。為什麼?就是有了坎兒井,有了水。可見,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就有生命,就有顏色,就有世界。新疆這地方很奇特,周圍有遙遠的雪山的雪水,好不容易流到了吐魯番。剛好吐魯番有粘土層,人們把吐魯番的雪水通過暗渠流動。這便是前人建築的坎兒井因地殼變化全都消失了,我們看到最早的坎兒井是明朝建的,這些暗渠縱橫交錯延續上千里。坎兒井把吐魯番變成最美麗富饒的綠洲,養育著幾百萬維吾爾族同胞。它是人類順乎自然的偉大創造,吐魯番年均雨量只有10毫米,南方人的觀念上是每年都不下雨。如果沒有坎兒井,怎麼會出現一片綠洲?你看,描寫的火焰山就在吐魯番。所以,我覺得新疆是冰炭並存的好地方。 記者:從老先生的赴疆日記,知道你對天山天池是如何的滿懷激情與讚美。 程:天山、天池是新疆王冠上的一顆明珠,看到去天山路上兩旁的綠樹,看到嘩嘩流水河邊的帳篷和牛羊,看到天山的雪和天池的水和一塵不染的藍天,我真想鑽到蒙古包裡請他們把我留下。有人說那是“塞上江南”。我想江南很美,而天山、天池卻是美麗而聖潔的。天池海拔1900米,但我毫無“高原反應”。真想把以後的人生留在天池下的村莊里。 記者:你這次北京之行,據說是一場大豐收。 程: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管委會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長、著名作家何建明把我們接到他十分簡約的辦公室,再一次表示我們做的是功德無量的事,再一次要我轉達他對楊欽歡先生做水文化的遠大眼光和決心的欽佩。還同意擔任《中國治水史概要》的主編,這使我喜出望外。中國著名媒體《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文藝報》主要負責人或版面負責人梁若冰、劉瓊、朱暉、呂先富、梁永琳、吳曉東、繆俊傑、方緒曉都到場聽我對編寫中國治水史的立意、策劃、考察、約稿等各項工作進行情況的匯報。他們一致認為:這是功德無量的事,一定要盡情做完做好。他們有些已經作了報導,有些準備最近把消息發出。這些都是讚譽、鞭策、鼓勵。其實,聯繫北京全國性各大媒體,全靠我的好友繆俊傑老師。我們從烏魯木齊飛抵北京,和俊傑老師一見面,他就忙碌起來,不斷按擬定的名單和各大媒體或主編或版面負責人通電話:“餵,廣東老作家程賢章剛從新疆來京,都想和你見面,有事請教你們,他便飯招待。”這樣,各大媒體被邀請的“老編”“老記”都來了。一見面幾乎都是這樣開頭的:“你老人家從哪裡來的青春,去吐魯番闖火焰山?”以後我們又考察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東營黃河出海口和茫茫濕地,考察西子湖、京杭運河的終點、蘇州河、黃浦江。我們在山東考察的時候,著名作家、茅盾獎得主、山東作家協會主席張煒正籌備召開山東作家代表會,仍抽空與我長談表示對此項目的敬畏與支持。談話中,張煒批評我說:“你不夠朋友,怎麼在山東轉了大半圈,才告訴我。”我說:“怕你這個大忙人沒空,實不忍打擾。”張煒輕輕在我肩上一拳:“扯哪裡去了。我正籌備山東作家代表會。忙是忙,但你老大哥不容易來一趟山東,再忙也得擠時間。這樣寫稿的事我再忙也不推辭了。”設宴招待我們一行四人一頓豐盛的晚餐。許諾為中國治水史撰寫山東東營的文章,解放軍總後著名作家王宗仁,上海作家丘峰都表示盡快給中國治水史概要撰稿,繆俊傑同志則願為該書審稿。我和楊欽歡都設想過,希望把廣東治水史單列,廣東著名作家楊克、熊育群、展鋒有些文章已登陸編輯部,有些文章正在修改。楊克寫完東江供水工程後,又去了新豐江發電站和梅江,老作家沈仁康則到粵西雷州半島寫青年運河。廣東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廖紅球則向我落實了好幾位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的名單,並願意為本書擔任顧問。作為本書的執行主編,作為總策劃楊欽歡先生的執行人,我認為此次“七月流火萬里行”是一場預想不到的大豐收。無疑也堅定了我們編好《中國治水史概要》的信心。 我們搬進梅州客都大酒店中國治水史總編室辦公。 《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編室落戶儀式在梅州客都大酒店舉行,有關領導古小平、張光明、何正拔、楊欽歡、楊克,梅州日報社社長李向陽、副總編輯羅青山,市電視台台長袁遠山,《羊城晚報》記者黃蔚山等出席。 《梅州日報》發表消息: 《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編室落戶梅州 本報訊(記者劉軍劉世錦通訊員羅煒新)昨日上午,《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編室在梅城客都大酒店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中國第一部以文學形式褒揚中國歷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國治水史概要》編輯工程已進入日常操作程序。這部大型書籍總編室落戶梅州,對正在進行的梅州文化名城的建設將是一種推動。 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古小平,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楊克,市政協副主席張光明,梅州市原市長何正拔,廣東梅雁水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策劃楊欽歡,原廣東文學院院長、著名作家、《中國治水史概要》執行主編程賢章,市委宣傳部、梅州日報社、梅州電視台、市文廣新局、市水利局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和中新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媒體記者共30多人參加了掛牌儀式。 據了解,我國自北魏酈道元編《水經註》後,尚無一部完整水利史。 《中國治水史概要》的編輯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眾多知名作家的熱烈響應,《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文藝報》等媒體紛紛刊載消息報導;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社社長、連續三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著名作家何建明受邀擔任《中國治水史概要》主編,並由全國眾多著名作家分別執筆撰寫,褒揚中國歷史上重要工程、重要歷史人物對華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貢獻。目前,何建明的《五代偉人治長江》,張煒的《黃河入海口》,陳世旭的《鄱陽湖》,韓作榮的《京杭大運河》,葉延濱的《南水北調工程》,楊克的《東江供水工程》、《新豐江水電站》,黃宗仁的《長江源》,董生龍的《三江源》,李林櫻的《都江堰》、《唐家山堰塞湖》,黃偉林的《靈渠與秦始皇》,熊育群的《大禹治水》,展鋒的《固若金湯的北江大堤與西江大堤》等篇章部分已登陸編輯部,部分正在抓緊修改。此外,重量級作家賈平凹、張賢亮、方方、陳桂棣、劉亮程等也作好選題,一部以著名作家分別撰寫的《中國治水史概要》人文水利史已初現端倪。 古小平作了講話,他說:《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編室落戶梅州是件大好事,標誌著圍龍文化正以大視野走向全國,它落戶梅州對梅州創文化名城是一個促進和推動。 《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策劃楊欽歡和執行主編程賢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治水史,正是歷代名君名臣名人積極治水,才孕育和延伸了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弘揚治水精神,其實就是弘揚中華文化包括客家文化的偉業,需要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作為本書主要工作人員,大家將努力不懈、面對困難、迎接挑戰,義無反顧把這部150萬字的《中國治水史概要》編好,為梅州建設“文化名城”獻禮。 同日,《羊城晚報》發表消息: 《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編室》落戶梅州 本報梅州訊昨天上午,“《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編室”在客都梅州掛牌成立,這標誌著中國第一部以文學形式褒揚中國歷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國治水史概要》編輯工作已進入操作程序。著名作家程賢章任執行主編。 據了解,該書將由全國眾多知名作家分別執筆撰寫,目前已完成了近80萬字的文字采寫。 《南方日報》發表消息: 賈平凹、張賢亮寫治水史 本報訊《中國治水史概要》總編室日前在梅州客都大酒店掛牌。該書由廣東梅雁水電集團總經理楊欽歡策劃注資,著名作家何建明、程賢章主編,是中國第一部以文學形式褒獎治水功臣的作品。 這部計劃100萬字的歷史著作,選擇中國治水史上重要工程、重要人物加以頌揚,何建明、賈平凹、張賢亮、繆俊傑、張煒、楊克、熊育群、金敬邁、展鋒、李杭育、劉醒龍、劉亮程等著名作家應邀撰稿。 程賢章召開有關人員會議,主要議程兩項:一、力排眾議,做我們的事。二、排除一切干擾,不再做水利史外的其他事。程老強調說:“楊總一片好心,應充分理解。紙筆千年能說話。我們要抱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按照楊總的意圖把'治水史'編好。” 上午,治水史總編室收到新疆作家協會主席董立勃,吉林省文聯、作家協會主席張笑天,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葉兆言,《人民文學》主編程樹榛的稿件。 在長春。下午4時半,吉林省文聯主席、作家協會張笑天來訪。他和程老談文學,談《中國治水史概要》,談得十分投機。張主席說:《中國治水史概要》能廣招全國一流作家執筆,一是因為您程老的名氣和影響。二是楊老闆是大智慧、大贏家。三是這本書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您送給何建明同誌及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的大禮。程老說:“在笑天面前,我是個矮仔,但在廣東,我寫了10部長篇小說算是勤奮的了。笑天一身殊榮,黨的十七大代表、本屆和上屆全國人民代表,全國六十年勞模,但仍非常低調與平和,是我學習的榜樣。” 我們在黑龍江哈爾濱與黑龍江作家協會副主席阿成會面。阿成副主席非常熱情地和我們交談,他說:“中國治水史能動員眾多中國一流作家加盟,依我看是創造了中國出版史之最,創造了中國文壇人間神話。”事後,程老對我們說:“說這話的作家絕非等閒之輩。他剛從德國回來,剛喝完德國黑啤酒、漢堡包和德式牛扒,著作等身,既親和又孤傲,他會對一個南方老人自我吹捧嗎?”程老對阿成副主席打趣說:“何建明同志還應該獎你一筆稿費,報評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您哪一條不符合'五個一'工程獎呀?”阿成副主席說:“黑龍江是亞洲最長的河流之一,我再寫一篇放入'治水史'。”接過阿成副主席的話題,程老說:“韓作榮寫京杭大運河,程樹榛寫嫩江,葉延濱寫南水北調和紅旗渠。而何建明寫的中國五代人治理長江三峽的稿子,第一個登陸編輯部,主編起了帶頭作用。”阿成副主席說:“連這些一流名家的積極性都那麼高,真是人間奇蹟。” 我們在遼寧瀋陽會見了遼寧省作家協會主席劉兆林。劉主席滿口答應為“治水史”寫《遼河》和《打井英雄李國安》兩篇文章。 我們的瀋陽之行結束。我們對編“治水史”充滿信心,但仍有一些擔憂,如技術部門會不會在技術問題上找缺點?程老鼓勵我們說:“我們編的是人文治水史。那麼強大的明星級作家陣容參戰估計沒有'顛覆性'的言論,估計水利部門的行家會理解我們、支持我們,我們要放膽前行。” 同一天,我們在大連會見了大連作家協會主席鄧剛。鄧剛是另外類型的作家,熱情奔放。鄧主席把我們請去會見了他的幾個文友。通過接觸,我們知道他們是大連文壇名流。 我們在陝西西安。下午5時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忠實來西京國際飯店我們下榻的房間見面。程老向他介紹《中國治水史概要》編輯的目的和進行情況。陳主席聽完介紹後點頭說:“我總算弄明白了,你們編的真的是本好書,我現在介紹一位同志,她的名字叫冷夢,在灞橋渭河工程生活了兩年多,現正在寫一本20萬字的書。”程老說:“太感激你了,我們後天離開西安去北京,見何建明同志。”陳主席說,現在我就請她馬上來見你們。我們請他為《中國治水史概要》題字。他要離開飯店時,我們說要送送。陳主席攔住我們說:“別送了,咱們是哥們儿。”我們說:“你是大文學家,我們絕不敢以哥們儿看待。”陳主席說:“哪裡哪裡,咱們都是搖筆桿子謳歌我們的時代。”送到電梯口,陳主席說:“請你們轉告楊總,他策劃的'治水史'定能流芳百世。祝他成功!” 下午六點,我們在西京賓館與陝西作家協會副主席冷夢見面。冷副主席熱情奔放,是關中女中豪傑,她在滻灞工地生活了兩年多,寫了20萬字的滻灞手記,她寫的《黃河大移民》獲得魯迅獎。她答應寫10萬字登陸《中國治水史概要》。程老對她說:“交稿時間越快越好。”她答應11月10號前把滻灞手記寄來。我們覺得來陝西大有收穫,不虛此行。陝西下雨,我們到什麼地方就把雨帶到那裡,我們想,陝西下的不是雨,是送給《中國治水史概要》的甘霖。 我們結束陝西之行,於10月31日坐夜班機去北京,於凌晨到達北京。 《中國新聞網》發表消息: 台灣作家為《中國治水史概要》撰稿 中新網梅州1月31日電(楊草原)記者今天從《中國治水史概要》編輯部獲悉,台灣知名作家藍博洲為《中國治水史概要》積極撰稿。 據《中國治水史概要》執行主編、著名作家程賢章介紹,《中國治水史概要》是中國第一部以文學的視角、真實的歷史資料,多角度謳歌歷代名君、名臣、名人治水偉業,特別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眾多水利工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國治水史概要》編輯工作自2009年3月正式啟動以來,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中國眾多知名專家學者都執筆撰稿,台灣知名作家藍博洲也積極參與其中,為台灣治水史撰寫了一篇詳細而真實的文載。此部《中國治水史概要》出版與發行將填補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治水歷史空白。該書既有史書承載歷史的特點,又用文學生動感人地再現歷史的價值。 據了解,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治水史概要》主編何建明對編輯工作高度重視,1月23日至24日,專程前來梅州指導《中國治水史概要》編務工作。目前,該概要編輯工作進展順利,共收錄何建明、陳世旭、葉延濱、蔣子龍、譚談、葉兆言、張笑天、張煒、台灣作家藍博洲等稿件77篇、共200多萬字。預計今年5月完成編輯、出版工作。據《中國治水史概要》編輯部負責人介紹,該書將擬請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題寫書名,並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式。 今天北京大雪紛飛,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何建明依約而來。何書記說他在北京30年第一次這麼早看到這場紛飛的大雪。程老向他匯報“治水史”的有關情況:迄今收到來稿約130萬字,估計春節可以收至150萬字。以200萬字篇幅、出版十六開豪華精裝本是我們的要求,請何書記提出對該書的要求。 下面是何書記給程老的答复: 一、“治水史”進行得很順利,程老的吃苦耐勞令我們欽佩。 二、楊總注資不說空話,稿費兌現快,取得了眾作家的信任,許多明星級作家紛紛參加寫“治水史”,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使這本治水史亮點紛呈、燦爛光明。 三、如明年5月上旬交稿,我們將在明年年內出版。 四、出版前,我會帶責編到梅州檢查所有稿件。 五、書為大十六開豪華精裝。 六、你離開北京前我們會把預算成本告訴你和楊總。 七、首發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要請二線中央官員,如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我來辦理梅雁注資,這是很排場很體面很莊嚴之舉。 八、北京的宣傳我會張羅,不用你操心,請誰寫文章由我決定。 九、我同意台灣治水請台灣作家藍博洲執筆,共產黨相信他。港、澳請誰寫稿,你和世旭安排,有困難時找我。 十、單幅國畫以10幅左右為宜。 十一、西藏、新疆、長江源、三江源一定不能缺,港、澳不下死任務。 十二、“治水史”大事記,一定要堅持。 十三、不能有半點鬆懈,堅持200萬字,殺青使書有厚重感。 一個小時,就果斷達成口頭協議。程老問,要不要書面協議?答:不用,你們要的是版權確認書和購書款。晚上,我們與著名作家徐坤、王宗仁、程樹榛、繆俊傑夫婦會面,並付給他們稿費。作家徐坤說,能參與“治水史”寫作我感到萬分高興。 我們在小結北京行的收穫時,程老說:“我們在北京主要是與何建明協商'治水史'問題,我原來壓根兒就沒想到何建明如此果斷、爽朗。我們還見了徐坤、王宗仁、程樹榛等實力派作家,收穫不小。在北京期間,張笑天發來信息問行程,這個一身榮耀、一身光環的著名作家對朋友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真是難得。” 在廣州我們會見了江西省文聯、作家協會主席陳世旭,他向程老提出4點意見。程老說:“這4點意見與我們想的一致。我們曾向何建明匯報過,也和繆俊傑陳述過。我們都認為,編寫'治水史'一定要注意史實、事實,應讓作家施展他們的寫作才能,得罪作家的事我們不干。” 晚上,我們在廣州會見熊育群、楊克、李鍾聲、沈仁康諸位作家。大家情緒熱烈,非常高興,大贊編寫“中國治水史”是功德無量的事。 秋高氣爽正秋涼,晴空萬里回故鄉。我們在穿行於東北、西北、北京、廣州後,今天似乎春風得意、凱旋而歸。這都是治水史這個好題目的功勞,是參與治水史的中國作家的功勞,是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和總策劃注資人楊欽歡先生的功勞。我們幾個人只是如蜘蛛織網在治水框架內行進。 《梅州日報》社紀委書記劉文昌帶劉軍、劉世錦兩記者來採訪《中國治水史概要》編輯情況,程老向記者們回答如下問題: 3·12定下計劃;5·12去四川映秀鎮都江堰和靈渠考察;7·20飛赴新疆烏魯木齊考察吐魯番坎兒井;到北京請何建明任《中國治水史概要》主編,通過繆俊傑請《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新京報》、《中國青年報》、《文藝報》負責人或版面負責人發布編“治水史”的消息,然後到山東東營、浙江錢塘江、上海蘇州河、黃浦江考察。 10月16日到長春考察鴨綠江、考察松花江、渾河、遼河,和張笑天、阿成、劉兆林、鄧剛、張煒、北京徐坤、王宗仁、程樹榛、繆俊傑討教治水史編輯高招。到北京與作家出版社社長、本書主編何建明洽談編輯出版治水史有關事宜,達成16項協議。主要協議是:1.本書200萬字。 2.清明前截稿。 3.春節後何建明率責編來梅,總顧問錢正英加上廣東省一位領導。 4.編委主任、總策劃楊欽歡,副主任、編委主要由楊總點名。 5.主編何建明、程賢章。 《梅州日報》發表東北之行報導: 《中國治水史概要》編輯工作進展順利,作家出版社預計明年國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首發式,目前編輯部已收到140萬字的約稿—— 眾名家攜作品共襄盛舉 從5月份赴四川地震災區時的初步構思開始約稿,到不懼“7·5”事件頂酷暑遠赴新疆闖火焰山考察坎兒井帶回6萬多字作品,到現在已有眾多名家的140多萬字名篇登陸編輯部,由梅雁水電集團創始人、總經理楊欽歡先生擔任總策劃的中國第一部以文學形式褒揚中國歷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國治水史概要》得到了國內知名作家的熱烈響應和大力支持,編輯工作進展順利。不顧甲流威脅、冒著北方嚴寒遠赴吉林、遼寧、陝西、北京等地考察、聯絡的著名客籍作家、《中國治水史概要》執行主編程賢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