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決戰瀋陽:解放戰爭檔案

第6章 第06章戰略決戰,毛澤東來電批林彪

1948年秋,毛澤東、中央軍委決定首先在東北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 然而,什麼時間,首先在哪一點上突擊,由於林彪決心一時難下,和中央軍委反复討論,未能取得一致。此時東北已無小仗可打,只能在長春、瀋陽和錦州三個大點中選擇。 瀋陽是東北國民黨軍的老巢、大本營,而且位於長春、錦州之間,有長、錦作為屏障,勢難首取。 只有在長春和錦州之間作出抉擇。 哈爾濱往南火車第一個停車站,是一個叫雙城的小鎮。 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部就設在雙城的一個青堂瓦舍、古色古香的大宅院裡。東西兩個跨院,西院為參謀長,東院住林彪。 林彪面對牆上地圖,視線從長春移到錦州,再從錦州移到長春。然後背起手,在室內踱步沉思。每次大戰之前,林彪都要在地圖前長久地踱步沉思。

作為軍事指揮員,他要把每一個細節都想清楚。 長春距北滿根據地較近。先打長春便於集中兵力,便於解放區支援,如果敵人增援或突圍,在漫長的300公里範圍內,也便於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打下長春之後,解除了後顧之憂,更便於集中兵力向南作戰。 但是,早在冬季攻勢尚在進行的時候,毛澤東指出“要預見敵人撤出東北的可能性。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國民黨黨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為此,要考慮南線作戰,首先控制北寧路錦州,山海關段,以及山海關、灤縣段。此方案,即關閉了東北大門,切斷了東北敵人與關內的聯繫,在戰略上又是中間突破,使兩翼的衛立煌和傅作義均相互孤立。 毛澤東作為戰略家,總是從全局高度觀察問題,站得高,看得遠。此時他已不滿足於東北,他想到華北,想到全中國。他的思路沿著連接東北、華北的北寧線鐵路大動脈運動。

錦州,是東北國民黨軍的咽喉要地,是其與華北聯繫的戰略要衝。 可林彪對到敵人要害打堅固設防的大城市有顧慮,如果久攻不下,敵人援兵上來,再像1947年攻四平一樣,定將影響戰局。四平攻堅失利的陰影,像噩夢一樣纏繞著林彪。 林彪在東北打的較大的敗仗,一是二下江南攻德惠不下,二是夏季攻勢中的西平攻堅戰。 據說,在四平攻堅戰後的東總高干會議上,林彪曾三次站起來檢討:這次四平沒打下來,不要你們負責,主要是我情況了解得不夠,決心下得太快。不馬上攻,圍城打援最好。先消滅援軍再攻城,就能攻下來。另外,這次攻城還暴露了我們攻堅的技術差,這也主要是我平時研究得不夠。 錦州有重兵把守,且工事堅固。會不會成為另一個四平?

1948年4月18日,毛澤東收到林彪等東北野戰軍領導人署名的報告,可以說它主要反映了林彪對下一步作戰考慮的結果。報告中說,東北野戰軍集結9個縱隊,採取攻城打援手段,進行長春戰役,第一步實行圍城,如能吸引瀋陽敵人北上增援,則主力南下,在四平附近野戰中殲滅敵人;如敵不增援,即對長春發動全面總攻,計劃在十天半月左右的時間內全部結束戰鬥。 為防止錦州范漢傑兵團與瀋陽敵人會合,再向北增援,建議,晉察冀以4個縱隊或3個縱隊兵力,開到承德以東或山海關以北地區殲滅和箝制敵人,使范漢傑兵團不能北上,並準備秋冬兩季,直接與東北部隊會合打仗。關於向南作戰問題,如我軍向錦州、唐山之線或冀東或平綏前進時,在敵目前採取放棄次要據點,集中兵力固守大城市的方針下,則必到處撲空,或遇到四五個師兵力守備的城市。且大軍進到那些小地區,衣服彈藥軍費皆無法解決。同時,東北戰士入關,經長途跋涉,士氣必降,逃跑必發生。在我主力南下情況下,長春之敵必能乘虛撤至瀋陽,打通錦沈線。故目前只有打長春的辦法為好。報告說:以上是我們對作戰的根本意見。其他意見亦曾深入考慮,均認為不甚適宜。

林彪實際上是說毛澤東的意見不適宜。他要把華北的部隊也拉到他的指揮之下。否定毛澤東的意見,在林彪已不只一次。 毛澤東沒有像蔣介石那樣聽見部下有反對意見就發火,罵娘。 在戰役指揮上,毛澤東尊重戰場指揮員的意見。因為他們對戰場有實際感受。如果自己正確的意見一時不被下級接受,毛澤東總是耐心說服與等待。 毛澤東同意打長春,同時指出,“你們自己,特別在幹部中,只應當說在目前情況下先打長春比較有利,不應當強調南下作戰之困難,以免你們自己及乾部在精神上處於被動地位。” 毛澤東實際上是批評林彪的畏難情緒。 5月下旬,林彪以2個縱隊從東、西、南三面向長春攻擊,殲敵6000餘人,攻占郊區大房身機場。但由於守軍設防堅固,解放軍戰鬥組織不夠周密,自己也傷亡2000多人,沒有實現預期目的。這時,才感到長春守敵的戰鬥力和防禦工事比原來估計的要強,不是一個猛攻可以打下的。

於是向中央軍委報告說:經反复考慮並經東北局常委開會議論,又照顧各縱、師首長對攻長春的信心並不甚高,我們建議改變硬攻長春的決心,改為對長春以一部兵力久困長圍,待敵撤退時在途中追殲該敵,而以我主力轉至北寧線,承德古北口之線一帶作戰的方針。 林彪是軍事家,對作戰想得很細,心細如發,就往往被細節蒙住了視線。 毛澤東是戰略家,他考慮全局的需要,不過分拘泥於細節。 林彪聰明,但沒有毛澤東高明。 毛澤東憑著戰略家的預感,認為只有南下北寧線,切斷東北國民黨軍與華北的聯繫,全殲東北守軍,才是上策。 毛澤東和蔣介石不約而同,都感到錦州的重要。 6月5日,東北野戰軍領導人提出三個方案:第一,正式攻長春;第二,以少數兵團圍困長春,主力到北寧線和熱河冀東一帶作戰;第三,對長春以2~4個月較長時間圍困,然後打援,最後攻城。他們認為,執行第一個方案,目前還無把握;執行第二方案,將會遇到敵人集中不好打和糧食補給不足的困難。而第三方案除了多費去幾個月時間外,沒有其他壞處,能有把握地殲滅敵人和拿下長春,所以目前以採取第三方案為好。

毛澤東復電基本上同意第三個方案,同時又一次力圖把林彪的注意力引到南下作戰上。他提醒東北野戰軍,在攻長春的3~4個月的時間裡,必須同時完成下一步在承德、張家口、大同區域作戰,或在冀東、錦州區域作戰所必需的糧食、彈藥、被服、新兵等項補給的道路運輸準備工作。 經過毛澤東的說服與等待,以及戰爭實踐的教訓,林彪的想法終於有了轉變。 7月20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致電中央軍委,報告說:“最近東北局常委重新討論了行動問題,大家均認為我軍仍以南下作戰為好,不宜勉強和被動地攻長春”。 “我們意見東北主力待熱河秋收前後和東北雨季結束後,即是再等一個月到八月中旬時,我軍即以最大主力開始南下作戰。”報告還分析了向南作戰的有利條件,並具體說明糧食籌措及運輸等問題均可以解決。

經過近3個月近百份電報往返討論,東北野戰軍南下作戰的方針終於確定了。 7月22日,毛澤東致電林羅劉並告東北局,指出:“向南作戰具有各種有利條件,我軍愈向敵人後方前進,愈能使敵方孤懸在我側後之據點,被迫減弱或撤退。這個真理已被整個南線作戰所證明,亦為你們的作戰所證明。”“應向全軍指戰員首先是乾部,充分說明這些條件,以鼓勵和堅定他們向南進取的意志和堅定他們的決心。但在同時,必須說明將要遇到和必然會遇到的各種困難情況,諸如糧食困難,人民的歡迎不一定有如同現處地方的人民那樣熱烈,某些敵人的頑強抵抗和某些時候作戰的不順手等等,使他們在這方面先有精神準備,並研究克服各項困難的方法。” 南下作戰方針是確定了,但是部隊何時行動,林彪尚在瞻前顧後。最令他擔心的是在南下作戰時,受到瀋陽衛立煌集團和北平傅作義集團的兩面夾擊。為此,林羅劉向中央軍委建議:在我們南下尚未暴露之前,請設法派兵圍攻大同,將傅作義部隊分散到大同方面,以便我軍能各個擊滅敵人。又進一步提出,應調動和分散傅作義,但不宜由東北野戰軍先行調動傅軍向北向東,而應是楊成武部先我行動,調動傅部一兩個軍西去,以利於東北野戰軍能在承德、張家口、保定和北平取得勝利。東北野戰軍在8月底9月上旬才能出動,但如楊成武出動時間能提早,則東北野戰軍出動時間亦能提早。

毛澤東指出,綏遠為傅作義所必救,不怕不能調動傅部向西,調動傅部是必然的。問題是傅作義自己有三個軍及幾個獨立師,如果他以兩個軍及一二個獨立師援綏,則楊成武在綏難於立足。楊得志、羅瑞卿兵團必須與楊成武兵團配合行動。茲規定楊成武兵團8月21日由淶源以東出動,9月10日左右向歸綏、集寧兩點開始攻擊,楊羅耿兵團須在9月10日以前以主力到達承德、北平線並開始攻擊,另以一部向平張線動作,配合楊成武兵團之作戰。在這一階段內楊羅耿受軍委直接指揮。你們主力按上述兩兵團行動時間,規定自己出動及開始攻擊錦榆線之時間。 毛澤東要求林彪將開始攻擊錦榆線的時間確定下來,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卻有些出人意料。 林彪報告軍委說:“傅作義主力目前恰好業已調至錦州、唐山之線,正便於我楊成武部向西襲擊”,“東北主力行動時間,須視楊成武部行動的遲早才能確定,故目前不能具體確定。”

只有楊成武部先動,東北野戰軍才動,林彪為自己提出了先決條件。 對此,毛澤東是不滿意的。他分析了國民黨軍動向後,指出:“你們不要被敵人的偽裝所迷惑,你們應迅速決定並開始行動。目前北寧線正好打仗。你們所謂你們的行動取決於楊成武的行動,這種提法是不正確的。” 這已經是一種頗為嚴厲的批評。但林彪仍不鬆口。 林彪堅持說:“敵人是將作新的行動,如不是打通沈錦路,則也有可能從錦州附近調兵增援華中。東北主力數月來均未作戰,指戰員均甚急迫要求作戰,部隊隨進皆可出動。但在現地區,無戰機可求,南下則因大軍糧食的需要無法解決。 向熱河運糧,道路甚遠,必須利用鐵路,汽路。但今年雨水之大,為三十年來所未有,鐵路、汽路沖毀甚多,近日來雨勢更猛,原估計八月十五日左右可修好鐵路、汽路、橋樑,以現在雨勢來看,能否如期完成仍無把握。我們現在只待鄭家屯南北運糧道路修復,雨勢稍減(因全軍皆無雨具)即可隨時出動,決不以楊成武部行動之遲早為標準,但目前對出動時間,仍是無法肯定。 ”

毛澤東雖然有耐性,但對如此拖延不決,也有些被激怒了。 8月12日晨,他給林羅劉發出一份措辭嚴厲的“AAAA”級特急電報,“關於敵人從東北撤運華中之可能,我們在你們尚未結束冬季作戰時即告訴了你們,希望你們務必抓住這批敵人,如敵從東北大量向華中轉移,則對華中作戰極為不利。關於你們大軍南下必須先期準備糧食一事,兩個月前亦已指示你們努力準備。 兩個月以來,你們是否執行了我們這一指示一字不提。現據來電,則似乎此項準備工作過去兩月全未進行,以致現在軍隊無糧不能前進。而你們所以不能決定出動日期的原因,最近數日你們一連幾次來電均放在敵情上面,並且因此又均放在楊成武部是否能提早出動上面。 ”“當著我們向你們指出不應當將南面敵情看得過分嚴重,尤其不應當以楊成武部之行作為你們行動的標準,並且同時即確定了楊成武的行動時間以後,你們卻說(相距不到三天):'決不以楊成武部行動之遲早為標準',而歸結到了糧食問題。對於你們自己,則敵情、糧食、雨具樣樣必須顧慮周到;對於楊成武部則似乎一切皆不成問題。試問你們出動遙遙無期,而令該部孤軍早出,傅作義東面顧慮甚少,使用大力援綏,將楊成武趕走,又回到東邊來對付楊得志、羅瑞卿及你們,如像今年四月那樣,對於戰局有何利益?你們對於楊成武部採取這樣輕率的態度是很不對的。對於北寧線上敵情的判斷,根據最近你們幾次電報看來,亦顯得甚為輕率。為使你們謹慎從事起見,特向你們指出如上。你們如果不同意這些指出,則望你們提出反駁。 ” 在毛澤東嚴厲批評下,林彪只能部署南下作戰。 南下作戰,出擊北寧線,這一戰略方向是確定了。但是先打哪裡?仍然是一個問題。這一點選擇得是否正確,直接關係到戰略意圖是否能夠實現。 林彪原打算首先以奔襲手段分別包圍和殲滅義縣、錦西、興城、綏中、山海關諸地之敵,然後迅速向承德前進,奪取承德並準備打援。 毛澤東則有不同的想法。他的視線始終盯住北寧線,盯住了錦州。認為應當首先考慮對錦州、唐山作戰,只要有可能,就應攻取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殲滅范漢傑集團,然後再向承德、張家口打傅作義。如果不打范漢傑,先打傅作義,則衛立煌將以大力集中錦唐線,衛、範協力向西援傅,那時東北野戰軍就可能處於很困難地位。此外,西面糧食極為困難,東面則是產糧區,此點也必須充分計算到。 但是林彪對能否攻取錦州仍有顧慮。錦州經常駐有六七個師的兵力,城市工事已完成,故不擬攻錦州。林彪判斷敵發現東野主力南進與在南線展開作戰後,義縣、高橋、沙後所、綏中、前屯衛五處之敵皆必企圖分別向錦州、錦西、山海關三處逃跑,長春敵有可能乘機突圍,瀋陽之敵有可能先策應長春之敵突圍,後向北寧線增援,也可能直接向北寧線增援。傅作義如在北平以西未受到有力箝制時,亦可能再增加一兩個軍,會同在灤、唐地區之六十二軍、九十二軍向山海關方面增援,以策應北寧沿線之敵。東野擬以靠近北寧線的各部,突然包圍北寧線各城,然後待北面主力陸續到達後,進而逐一殲滅敵人,而以北線主力控制於瀋陽以西及西南地區,監視瀋陽敵人,並準備殲滅由瀋陽向錦州增援之敵,或殲滅由長春突圍南下之敵。對長春之敵,以現有圍城兵力,繼續包圍敵人,並準備乘敵突圍時殲滅該敵。 毛澤東復電批准上述部署。同時又明確指出:“你們秋季作戰的重點應放在衛立煌、范漢傑系統,不要預先設想打了范漢傑幾個師以後,就去打傅作義指揮的承德十三軍。” “你們可以在北寧線上展開大規模作戰。在此線上作戰,補給較便利。這又是中間突破的方法,使兩翼敵人(衛立煌、傅作義)互相孤立,因此,你們主力不要輕易離開北寧線,要預先設想繼續打錦州、山海關、唐山諸點,控制整個北寧路(除平津段)於我手,以利爾後向兩冀機動。” “在我楊成武部向綏遠進擊,我楊得志、羅瑞卿、耿飚部威脅平張線的條件下,傅作義除已在唐山地區之五個師外,不可能有多的兵力向北寧線增援。你們主要對付的敵人,目前仍然是衛立煌,因此,你們現以七個縱隊又六個獨立師位於新民及沈長線是正確的。 但在你們未攻錦州以前,長、沈敵人在你們強大威脅之下,是否敢於有所動作,還不敢斷定,恐怕要在你們打錦州時,才不得不出動。 ”“你們現在就應該準備使用主力於該線,而置長春,瀋陽兩敵不顧,並準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 ”“如果在你們進行錦榆唐戰役(第一個大戰役)期間,長、沈之敵傾巢援錦(因為你們主力不是位於新民而是位於錦州附近,衛立煌才敢於來援),則你們便可以不離開錦榆唐線連續大舉殲滅援敵,爭取將衛立煌全軍就地殲滅。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於此,你們應當注意: (一)確立攻占錦榆唐三點並全部控制該線的決心。 (二)確立打你們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即在衛立煌全軍來援的時候敢於同他作戰。 (三)為適應上述兩項決心,重新考慮作戰計劃並籌辦全軍軍需(糧食、彈藥、新兵等)和處理俘虜事宜。 ” 林羅劉完全同意毛澤東的部署。 毛澤東很高興。又從戰略全局高度,勾畫了全國戰場的發展趨勢:“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這是具有可能性的。只要我們每年殲滅國民黨正規軍一百個旅左右,五年殲敵五百個旅左右,就能達到此項目的”。 9月10日,林羅劉遵照軍委指示並依據他們對戰役發起後敵情的可能變化。制定出正式攻擊錦州前的兵力部署:以第二、四、七、八、九、十一等6個縱隊,3個獨立師和1個騎兵師,奔襲北寧路錦州、唐山段各點上的敵人,首先拿下義縣、錦西、興城、綏中、山海關五城,這是戰役初戰關鍵。以第一、三、六、五、十等5個縱隊置瀋陽以西和以北地區監視瀋陽敵人。第十二縱隊和6個獨立師繼續圍困長春。 9月10日~13日,各縱隊按調整後的方案,先後向指定地點出發,大部徒步,小部火車運送。 萬事俱備,只待進軍命令。林彪卻為一個忽然想到的問題而困擾不安。 幾十萬大軍向南開進,如何保密?一旦敵人識破出擊北寧線的企圖,中途阻截,就會前功盡棄! 情報參謀們拿不出什麼好辦法。 林彪打電話給中共東北局社會部副部長陳龍,詢問社會部是否掌握敵人的電台。陳龍說掌握一部。林彪即命劉亞樓找陳龍詳談。 劉亞樓冒雨到社會部,向社會部部長汪金祥和陳龍說明了要南下北寧線作戰的部署。 “需要我們做什麼?”陳龍急切地問。 “101(林彪)、102(羅榮桓)都叫我轉達對你們和鄒大鵬同志的表彰。在長春前線的司令員常夸你們的情報準確極了。長春的敵人幾次要想突圍,他們突圍的方向、兵力,都搞得清清楚楚,我們一打一個著。” 汪金祥點了點頭:“我們正在安排鄒大鵬做長春六十一軍曾澤生和瀋陽五十三軍周福成、趙國屏的工作。如果能爭取他們火線起義就最好。” “為打好遼西戰役,情報工作可以全力配合。”陳龍說。 劉亞樓把草圖推到陳龍面前:“你們看!目前在遼西一帶我們只有二十幾萬人,要打這一仗,就得從北滿、東滿、西滿向遼西調兵。這次戰役共動用13個縱隊、53個地方師,計70萬人,再加上支前的民工,起碼要超過百萬。近百萬大軍調到遼西走廊,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一旦敵人識破這一步棋,就會在鐵嶺、新民、彰武、阜新一帶阻擊我們。這樣一來,遼西會戰的設想就難以實現。” “我們手中有一部逆用電台,敵人很信任,看來,得在這上面做文章。”陳龍沉默半晌後說道。 第二天早晨,汪金祥、陳龍來到了“野司”,匯報了連夜擬定的方案:調至少四個師的兵力,大張旗鼓地開向瀋陽方向,給敵人造成要進攻瀋陽的假象。而去遼西的部隊所有電台一律留在原地,照常收、發報,以迷惑敵人的情報機關。社會部通過運用電台,向敵人傳遞假情報。部隊向遼西進發,最好是夜間行軍,白天休息,路經的村屯,都要實行嚴格的戒嚴,不准村民離村,以防走漏消息。 “要四個師配合,戲唱的不小哇!”林彪聳起濃黑的雙眉,望著劉亞樓:“我們從哪裡拿?” “可以從圍長春的地方師抽調。”劉亞樓答道。 羅榮桓說:“四個師不算多,想要藉箭還得幾條草船呢!” 林彪點了點頭:“這四個師,行軍的時候要有氣勢,必要時可以打出'野司'的牌子”。 社會部掌握的逆用電台,是敵特長春站所屬潛伏哈爾濱的“二五七組”。陳龍親自掌握這個電台,先是說策反了東野總部的一個參謀,然後發出真真假假的情報。 敵人查問長春外圍四個師動向。 “二五七組”回電說:共軍主力南下,目的是圍困瀋陽。 敵人發現解放軍主力出現在遼西,“二五七組”又報稱:遼西民主聯軍運動意向已探明,系奉調入關,準備協同華北野戰軍進攻赤峰和承德。 東北國民黨軍總部給“二五七組”發密電:“據稱:敵酋林彪已經離哈,去向何處?望查。”陳龍讓“二五七組”回電:“據悉三岔河設有'前指',有無敵酋林彪待查。” 此時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及野司、野政組成的野司指揮所列車,已於9月21日從雙城出發。為了保密,火車先北開哈爾濱,短暫停留後,朝東南牡丹江方向行駛了一段,然後突然掉頭西返,沿濱州線經昂昂溪南下。到昂昂溪的時候,擔任運輸司令的郭維城為檢查新修好的鐵路,親乘鐵路軋道車在前面開道,指揮所的火車在後面跟進。 決定東北命運的大決戰,已在以瀋陽為中心的遼沈地區展開。 戰役首先是於9月12日在北寧路山海關唐山段打響。十一縱隊並指揮冀察熱遼騎兵師,先後攻克昌黎、北戴河。熱河的冀察熱遼獨立四、六、八師,砲兵旅和兩個獨立團克綏中。四、九縱隊迅速切斷義縣與錦州的聯繫,包圍了義縣。 八縱殲葛文碑敵6個連,包圍了薛家屯。三縱及二縱五師接替四縱、九縱包圍義縣。四縱繞過錦州攻克興城。九縱以滲透戰法,插向錦州以北,一部配合八縱殲滅了薛家屯敵2個團大部,並奪取了帽山屯和錦州以北諸高地。 該縱二十五師七十四團一營一連,佔領白老虎屯,在連長、指導員率領下,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和11輛坦克支援下的4個步兵團的5次反擊,激戰16小時,在傷亡過半的情況下,頑強地守住了陣地。一、二、五、六、十縱和炮縱主力,也於9月13日~16日,分別由九台、平崗、清原、伊通、開原、四平等地,進至錦州以北、新民以西待機地區。 錦州地區國民黨守軍范漢傑集團至此已被分割成數段。其中新編第五軍位於秦皇島、山海關;第五十四軍位於錦西、葫蘆島;新編第八軍和第九十三軍據守在錦州。 面對錦州、錦西、山海關這三處敵人,東北人民解放軍進攻的矛頭應該首先指向哪裡呢? 林彪和毛澤東繼續進行磋商。 林彪想在奪取義縣、高橋之後,接著攻殲錦西、興城之敵。然後如山海關之敵未逃時,即攻山海關;如敵已逃,則回頭打錦州。對此,毛澤東則認為殲滅義縣、高橋、興城、綏中、錦西五處之敵以後,如能同時打錦州、山海關兩處,則應同時打兩處;如不能同時打兩處,則先打山海關還是先打錦州,值得考慮。因先打山海關,然後以打山海關之兵力回打錦州則勞師費時,給瀋陽之敵以增援的時間。如先打錦州,則瀋陽之敵很可能來不及增援,繼續陷於麻痺狀態。 毛澤東的意圖依然是先攻取錦州,爭取全部或大部殲滅范漢傑集團,關閉東北的大門。 此時,國民黨軍已開始增援錦州,在9月27、28日兩天空運了四十九軍七十九師(缺一個團)到錦州。 錦州有西郊和北郊兩個機場。東總曾命八縱封鎖錦州機場。該縱隊接到命令後,不知指的是哪個機場,發電請示,以致延誤了時間。後來改命九縱一個師進入達子營敵後,控制了機場,炮縱一團的一個營也同時開始炮轟機場,擊毀敵機五架,這才迫使敵軍停止了空運。毛澤東指示,應批評耽誤兩天封鎖機場的部隊,“大軍作戰,軍令應加嚴”。 這個縱隊還發生了在戰鬥中一度丟失了陣地但沒有及時報告的事件。 林彪大發脾氣。 劉亞樓也生氣地說:“錦州的西郊機場能夠使用,北郊機場已不能使用,敵機又正在西郊機場空運,這還要請示嗎?應該通報批評!”羅榮桓聽了兩人的話,冷靜地說:“從這兩件事來看,問題確實嚴重。毛主席的批評和指示,我們應該認真執行,不然就會影響整個錦州作戰任務。不過,我們應該去親自檢查一下。” “101不能離開指揮所,我去吧。”劉亞樓說。 “你那個急性子,會同人家吵起來的。還是我去一趟吧,同時也檢查一下他們的準備工作。部隊出了差錯,也不能光是簡單地批評下面,還應該從我們自己身上找找缺點。” 說到這裡,羅榮桓停頓一下,看了劉亞樓一眼,繼續說:“敵空運的飛機在西郊機場起落,他們還來電請示,這固然不對。但我們司令部下達命令時如果詳盡一點,明確指出是封鎖西郊機場,不是就不會出現這一差錯了嗎?上次冬季攻勢中,開原敵人的一三○師向西出擾時,我們把特級電報發成A級,結果耽誤了二師的行動,這能光責怪二師嗎?司令部起草戰鬥文書,也要從這件事上吸取教訓。” 當夜,羅榮桓就帶上秘書人員乘吉普車離開。路上遇到炮縱進入陣地,汽車拖帶的野炮、榴砲塞滿了公路,行進困難,40裡的路程,幾乎跑了一宿。羅榮桓說:“早知如此,還不如騎馬。” 羅榮桓在這個縱隊住了兩天一夜,聽了匯報,仔細檢查了作戰方案,然後找縱隊司令員和政委談了話。羅榮桓首先表揚他們在掃清錦州外圍的戰鬥打得不錯,為攻城創造了條件,然後說:“從丟失陣地不及時報告和封鎖機場耽誤了兩天這兩件事,你們應當很好地吸取教訓。 你們也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了,丟失陣地已經不對了,不及時報告更是錯誤。你們想奪回陣地再報告,這怎麼能行?戰爭中情況瞬息萬變,拖延了時間會貽誤戰機,影響整個戰局的。毛主席批評了這件事。這不是件小事,你們要作深刻檢查”。縱隊領導表示接受批評,作了檢查。 這時,七縱攻占了錦州和錦西之間的高橋,將五十四軍隔斷在錦西。根據這一戰情發展,林羅劉于28日向軍委報告說:“錦州與錦西完成確實切斷。錦西為敵五十四軍3個師及暫六十師,共4個師。錦州為戰力較五十四軍弱,近日又受了打擊的九十三軍2個師及3個新成立的師和1個半新半老的師,共6個師。我們已決定先攻錦州再打錦西。因錦州敵雖多但不強,易突破,易混亂,縱深戰鬥時間可能不甚長,且便於隨時打瀋陽來援之敵。” 29日,毛澤東復稱:“先打錦州,後打錦西,計劃甚好。衛立煌赴寧與蔣介石、顧祝同、何應欽會商二十七日返沈,必是決定接出長春之敵和增援錦州之敵無疑。因衛如不接出長春之敵,則難向錦州增援。但接出長春之敵,估計需要十天左右時間,向錦州增援,又需要十天左右時間,故你們攻取義縣、錦州、錦西三點必須顧及此種時間性。” 毛澤東強調指出:作戰重心必須放在攻占義縣、錦州、錦西三點上面,這是整個戰局的關鍵。 “衛立煌亦有不顧長春,徑向錦州增援之可能。假定如此,你們更應於攻克義縣之後,力求迅速攻克錦州,否則敵援接近,你們集中全力去打援敵時,錦州、錦西兩處之敵勢必集中一處擾我後路,並使爾後難於殲擊該敵。若你們能夠迅速攻克義縣、錦州兩點,則主動權便可握在你們手中。否則,你們可能產生如像過去半年那樣處在長沈兩敵之間,一個也不好打的被動姿態。” 毛澤東指出:“你們是否能取得戰役主動權(當然戰略主動權是早已有了的),決定於你們是否能迅速攻克三點,尤其是錦州一點。”“首先攻占錦州是有較大把握的,並且是於全局有利的”。此外,我軍從九日出動,至今日已21天,尚未開始攻擊義縣,動作實在太慢,值得檢討。 同日,林羅劉就攻錦兵力部署及決心報告毛澤東和中央軍委:以5個縱隊又兩個最強的師及砲兵與大小坦克15輛為攻錦兵力。以6個縱隊(欠2個師)準備擔任對付瀋陽之敵。並說:“此次錦州戰役可能演成全東北之大決戰,可能造成收復錦州、長春和大量殲滅瀋陽出援之敵的結果。我們將極力爭取這一勝利。” 林彪的野司指揮列車向錦州方向前進。 東北局向熱河分局、各省委、內蒙黨委、旅大地委、哈爾濱市委等發出了《東北全黨在遼沈戰役中的任務》的指示,號召全黨克服一切困難,勇敢地堅決地動員與領導東北人民支援此次偉大的戰役,要求:二線兵團必須進行深入動員並如期出動;合江、松江等後方六省立即準備每省收容1萬~1 5萬餘名俘虜,並於秋收緊張時期動員大量群眾出動前方參戰;各省醫院即刻著手準備接收傷員;在黨內做充分的動員,保證一方面搞好秋收,一方面百分之百地完成規定任務。 10月1日“前指”發出給第一、二兵團,各縱、師,各軍區、各獨立師並抄發到團的戰鬥動員令:《準備奪取錦州、全殲東北敵人》。 欲圖瀋陽,先取錦州。 欲圖錦州,先取義縣。 如果說錦州是瀋陽的大門,義縣則是通往錦州的門戶。義縣位於錦州北面,距錦州45公里,是攻打錦州的必經要道。打下義縣,從長春方面開來的東北人民解放軍大部隊,砲兵、坦克及物資輜重,才能長驅直入挺進錦州。 義縣是座古城,有高10米、厚4米的城牆,城下有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國民黨軍佔領義縣後,又修築了永久、半永久的各種防禦工事。守軍是從雲南調到東北來的國民黨軍九十三軍暫編二十師,老兵多,頗有戰鬥力。從各方面情況看,義縣易守難攻。 東北人民解放軍首長決定:以第二縱隊五師,第三縱隊七師、八師、九師,以及炮縱主力,熱河獨立師共5萬餘人,統由三縱司令員韓先楚、政委羅舜初指揮,攻打義縣。 韓先楚,湖北黃安人,1930年在家鄉參加游擊隊並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中就是一個敢打硬仗的指揮員。 1946年任四縱副司令員,率部連克鞍山、海城、大石橋。在新開嶺戰役中,全殲國民黨一個精銳師。 1947年調任三縱司令員。韓先楚當時40來歲,個子不高,又黑又瘦,顯得機靈精幹。他左手有傷殘,五指不能屈伸,但卻愛打籃球,打得滿不錯。一到戰前,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根接一根的吸煙,站在軍用地圖前長時間的思考。常常想出些出奇制勝的好點子。 三縱司令部已經摸清了義縣城內敵情:守敵二十師是范漢傑的精銳部隊,訓練有素,武器裝備精良,80%是美式裝備。師長王世高有文化,懂軍事,但驕橫跋扈,剛愎自用。師參謀長專好女色。團、營、連長剋扣軍餉,打罵士兵。上下之間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甚至為爭奪一個什麼“白小姐”從師頭目到排長之間鬧得不可開交。士兵多是一些以欺壓百姓為能事的兵痞和強行抓來的壯丁。 根據敵情和實地觀察,韓先楚的決心部署是:五師、九師由南門以西向西城內並肩實施突破。五師先以部分兵力殲滅城西配水所一帶外圍之敵,得手後從城西南實施突破,爾後向北發展,消滅西街之敵。九師以部分兵力掃清車站一帶敵外圍據點,從城南發起衝擊,突破後向神社胡同以東、東大街以南發展進攻。八師首先掃清城東一帶外圍之敵,爾後從東城門北側進攻,突破後殲滅東大街以北之敵。七師為預備隊,在城東南方,防止敵人逃竄。砲兵位於城東南。縱隊指揮部設在城南距城約1000米的一個小山丘上。 砲兵司令朱瑞,戴著金絲邊眼鏡,文質彬彬,帶著炮司的人也來到前線。 “歡迎開路先鋒!”縱隊的同志高興地說。 朱瑞和韓司令、羅政委開玩笑說:“我提前申請:打下義縣,請把我那台破吉普車給換換新!” 9月26日,完成對義縣的包圍。 戰前準備工作大量是挖工事。交通壕幹線能開進汽車,支線能進擔架,還有各部指揮所、各種掩庇設施、地道等。由於敵人在城牆周圍佈滿了地雷,部隊一邊排雷,一邊挖工事,工作量很大。包裝炸藥,按25斤或50斤一包,裝好導火索,用白布裹起來,還得現砍“丫”形樹杈,以便綁炸藥包使用。各部隊廣泛發揚軍事民主,發動干部戰士研究攻城方法,獻計獻策。很多有效的辦法都是戰士們想出來的。 9月29日15日,砲兵開始對義縣外圍鄭家屯、徐家墳實施炮火準備。 指揮所裡,韓先楚舉起望遠鏡朝敵陣地觀察一會兒,掏出懷錶看了看,扭頭對朱瑞說:“時間到了!” 朱瑞拿起電話向砲兵發出命令:“全部大砲集火射擊!” 解放軍砲兵進入陣地一門門大砲吐著長長的火舌,一顆顆砲彈呼嘯著飛向目標。霎時,敵陣地上煙塵翻滾,泥土夾雜著鋼鐵和血肉橫飛。隨著炮火的延伸,突擊部隊發起了衝擊。激戰中,揮動著駁殼槍的干部沖在最前面,戰士爭先恐後,前仆後繼,奮力拼殺。 國民黨軍隊還從來沒有遇到過解放軍這樣猛烈的砲火。 震耳欲聾的重砲聲,使國民黨軍精神上受到很大震顫。 砲彈落在守軍一團團部院子裡,把掩蔽部震垮,把敵團長等壓在裡面,花了很大功夫才把土挖開爬出來。 這個團長趕緊下令大挖掩蔽部,連戰馬都轉入地下掩藏。 國民黨軍的山炮砲彈早已打光,變成了啞巴。 9月30日蔣介石飛北平時,給王世高發來一個電報:“世高吾弟:義縣安危,影響整個東北戰局,該師連日英勇殲敵苦戰,殊堪嘉許。現已令錦州範主任(漢傑)大力增援,尚望勉勵官兵再接再厲以盡全功。” 被蔣介石稱兄道弟弄昏了頭的王世高,給團長們看電報,說:“我們義縣打得很好,現在連委員長都重視了。只要我們能把解放軍阻止在城牆外面,固守待援,保住義縣,我們就算成功了。” 王世高嚴令團長、營長們:“務必督飭官兵,堅守陣地以盡全功。如有擅自放棄陣地者,軍法從事,格殺勿論。” 有的團長派特務排在城牆巡邏督戰,不准官兵退進城裡。 最後一道防線是以城牆為基礎,由地堡群、外壕及城面的障礙物組織起來的堅固的核心陣地。重要的地堡都派連長一級的在裡面固守。經過這一番調整佈置以後,企圖堅守十天左右等待援軍。 解放軍發動幾次猛攻,都被阻滯。守義縣的國民黨軍打得很頑強,不愧是精銳之師。 然而他們遇到的是朱瑞訓練出來的砲兵和韓先楚指揮的部隊。 在掃清外圍之後,部隊不顧作戰疲勞,不顧敵機轟炸和炮火封鎖,進行了大量地近迫土工作業,一條一條交通壕,一直挖到了義縣城牆下。 王世高頂不住了。 30日晚12時,王世高把副師長、3個團長、政工處長、軍需處長叫到掩蔽部裡,說:“錦州已在吃緊,關內外援軍一時無望,死守下去最後還是被消滅,只有突出重圍,才有生路。解放軍的兵力,正集中在錦州周圍,義縣北方一定空虛,我們突圍到朝陽方面轉向綏中,興城一帶再靠攏錦州。”大家瞪著眼沉默了幾分鐘之久,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便一致贊成。決定10月1日天黑以後一起行動。軍官家眷全部留在義縣,由軍需主任負責,判斷解放軍不會殺害家屬。不能帶走的重武器,全部破壞。盡可能攜帶彈藥和糧秣。 他們還是慢了一步。 10月1日9時30分,解放軍向縣城發起總攻。 炮火準備先開始。隨著信號彈升空,60多門大砲,引頸齊發,一排排砲彈傾瀉在城牆上、地堡上,磚石騰空,煙塵瀰漫,腳下的大地在不停地顫動,敵人的火力完全被壓制,很快便摧毀了敵人城牆兩側的地堡。接著,又集中火力猛烈轟擊城牆,經過1個小時40分鐘的猛烈砲擊,義縣城東城門北300米處的城牆,終於被炸開了一個20餘米寬的大缺口。 韓先楚瞪著血紅的眼睛叫起來:“砲兵找得好!打得好!按預定時間發起總攻!” 炮火在延伸。部隊乘機迅速地向城內發起了衝擊。八師二十二團“無敵不克”第三連,不顧敵火力瘋狂射擊,奮勇躍過封鎖線,涉過齊腰深的護城河,一舉登上了突破口。後續部隊迅速搶占突破口兩側的有利地形,鞏固擴大突破口,以火力掩護主力突入城內。這時,敵人的飛機尖叫著低空掠過,向進攻部隊瘋狂掃射,一幫子敵步兵在兩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縱深發起反沖擊。攻城部隊沿著街道兩側,利用房屋的掩蔽,實施迂迴、分割,連續打退了敵人的反撲。 後續部隊冒著熾烈的火網,勇猛地向縱深發展。一路沿玉皇廟側後插向北街;另一路向西南發展,沿東街直插鐘鼓樓。他們在巷戰中,遇牆挖洞,遇房跳窗,遇雷標記,勇猛穿插,大膽分割,銳不可當。五師官兵打得很頑強,有個戰士一條胳膊被打斷了,鮮血淋漓,另一手仍拿著手榴彈往前衝!全師像猛虎捕食一樣,很快解決了城西之敵。 戰鬥進展順利。 但韓先楚還嫌慢。他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和其他首長交代了一下,抓起了電話,就向兵團司令肖勁光請示: “首長,我要到前面去看看!” “不行,”肖司令員說:“你不能去!不是有作戰參謀嗎?讓他去!” 這時,朱瑞司令員撂下望遠鏡,上前對韓先楚司令和羅舜初政委說:“我到前面去看看!” “不行!”韓先楚和羅舜初異口同聲地說,“現在打得正激烈,你不能去!” 朱瑞懇切地說:“我去看看城牆有多厚?多少砲彈才能打透,這種城牆到底怎樣打法更好?彈著點還有些什麼問題……” 朱瑞的理由是不能拒絕的。 韓、羅隨後再三囑咐:“注意安全!” 砲兵司令部其他人見朱司令員要到前面去,也都跟上來。警衛員、通訊員、電話員跟在後面。朱司令不斷的提醒身後的同志:“注意,沿著我的腳窩走,不要踩響地雷!” 敵人一挺機槍忽然從城門旁向這邊掃射。人們急忙就地蹲下、臥倒。 朱瑞員惦記著身後的同志,回頭招呼,不料這一瞬間,踩響一個地雷。 “朱司令員,朱司令員!”隨行人叫喊著,朱瑞倒在地上沒有應聲。 作戰參謀含淚用電話將噩耗報告給韓司令員和羅政委。韓司令顫聲一連三遍問:“你是誰,怎麼回事?”他幾乎是哭著告訴羅政委,羅政委操起電話又讓“複述一遍。”指揮部的人經歷著巨大的悲慟。他們從司令部派出了擔架,把朱司令員抬回放在自己的身旁,一邊流淚一邊指揮戰鬥。 進攻的火力更加猛烈。 朱瑞是東北解放戰爭中我軍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干部。 知道朱瑞的,無不為之痛惜。 朱瑞剛40多歲,有學問,有修養,沒架子,不罵人,是學者型的將軍。他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砲兵學校學習,論資格比林、羅還老,過去地位不比林、羅低,他曾自己要求降職。 到東北當砲兵學校校長,利用日軍遺棄裝備訓練砲兵。漫山遍野揀“洋落”,小板凳一放就是課堂。炮校訓練出了大批軍事幹部。 進城以後,朱瑞一家四口在牡丹江住一間房子。孩子的衣服都是大人舊衣服改的。 朱瑞愛乾淨,每天洗澡,冬夏都是冷水浴。 鬥爭鐵面孔,待人熱心腸。這是朱瑞的信條。 朱瑞是好人。好人命短,但不朽。中央軍委曾將東北炮校命名為朱瑞炮校。 義縣城垣已被攻破,五師肅清城西之敵,九師從南門進入,殘敵向城東北大佛寺退縮。 韓先楚命令:“各師趕緊追趕,不許有一個敵人跑掉!” 守軍師長王世高、團長以及少校以上的軍官都成了俘虜。國民黨軍暫編第二十師全體官兵7000多人,在解放軍總攻開始以後,先後不過幾個小時,就全部被殲滅。 俘虜們被帶到城外。被俘的一團長擔心解放軍處決他,垂頭喪氣,忽然眼前亮光一閃,嚇得他膽戰心驚,仔細一看,原來解放軍用攝影機在拍電影。一個解放軍的軍官對他說:“不要害怕,放下武器,咱們都是朋友,你們到後方學習就理解了。”這個團長一看妻兒均在身邊,解放軍也沒有拿他腰包裡的任何東西。不一會送來了大米飯,有菜有湯。在院子裡吃飯的那些解放軍,手裡端著的盡是高粱飯。他第一次體會到了共產黨的政策。 後來他被叫到縱隊司令部,看到牆上掛的是第二十師在義縣的防禦配備要圖。上面的工事位置,兵力部署,小到連排都與國民黨軍自己繪的絲毫不差。韓先楚問他:“你對我軍解放錦州有何看法?”他答:“你們可以打下義縣,你們不可能打下錦州。義縣僅幾千人,彈盡援絕,因而守不住。錦州十幾萬人,瀋陽和葫蘆島都可增援,並且葫蘆島與錦州近在咫尺,可由海上調來大量援軍,又有堅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你們打不下錦州。”韓先楚笑著說:“你們知道濟南前幾天被我軍解放了嗎?全殲國民黨軍王耀武部隊十幾萬人。我軍打錦州還是容易的,你不信等著瞧吧!” 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決戰,在列車上面對地圖嚼黃豆的林彪心中仍有疑慮。他最擔心的是傅作義出兵援錦使他受兩面夾擊。他對不能調動華北兵團一直耿耿於懷。 10月1日,林彪致電中央軍委:“建議楊得志、羅瑞卿、耿飚兵團主力可直向唐山、灤縣前進擊敵。” 毛澤東沒有親自回复這份電報,而是由周恩來於10月2日對林彪作了答复。 周恩來是充分理解毛澤東戰略意圖的,指出:傅作義“以五個步兵師四個騎兵旅正向綏東尋找楊成武部作戰,我楊羅耿部雖不能到綏東,但不能不在平張段集全力積極行動,策應楊成武”,“因此,你們應靠自己的力量對付津榆段可能增加或山海關北援之敵,而關鍵則是迅速攻克錦州。望努力爭取十天內外打下該城。” 林彪幾次想調動華北兵團,都沒有成功。他心中怏怏不樂。 10月2日,東野前指火車抵達彰武車站。正準備吃早飯的時候,值班參謀報告說:正東方向發現一架飛機。劉亞樓命令所有人員立即下車分散隱蔽。人未下完,敵機已經臨空,原來是架偵察機,盤旋了幾圈,向車站掃射了一陣,就飛走了。 “是不是繼續前進?”作戰科長尹健請示劉亞樓。 “我已經請示過'101',他決定暫時不走,要機關人員在附近村落分散隱蔽防空。你告訴他們架好電台與軍委和各縱隊聯絡,看看有沒有情況”。 晚上10點,尹健認為天已經黑了,可以行動了,又去請示參謀長,劉亞樓低聲說:“有新的情況,要等軍委回電再說。”接著又補充一句:“告訴電台注意收聽軍委的來電!” 什麼重要情況以致使總部指揮機關都不能前進呢? 據東野司令部《陣中日記》記載,10月2日敵情是: (一)據悉,新五軍及九十五師已海運葫蘆島。另悉,範(漢傑)令五十四軍長,待新五軍到後即歸其指揮。不(要)待命,先擊破韓家溝後再候命令。以四師北進,確保兩師交通。 (二)昨六時敵兵艦二艘、汽艇三(艘),到西海口以東海面並向孫家灣發炮。十四時又來一艘,十八時均向葫蘆島開去。 (三)據確悉,四十九軍二十八日起,以五天運錦州,並擬以新六軍、新一軍攻擊鞍山。 (四)七十一軍駐新民、二○七師在撫順。 (五)五十三軍兩個團,據悉已由鐵嶺出發。 《陣中日記》還記載了首長決心: (一)正考慮下一步行動問題,一攻錦州,一攻長春。原定攻錦,因新五軍增葫蘆島,恐一時難(攻)下。長春經三個月圍困後易攻,但部隊往返不易,又加拖延時間。 (二)請示中央對下一步之意見。 林彪增加了新的顧慮:“準備的是一桌菜,上來了兩桌客,怎麼辦?” 他又想起了久攻不下的四平…… 當晚林彪向軍委發出四個“A”定的特急電報:“得到新五軍及九十五師海運葫蘆島的消息後,本晚我們在研究情況和考慮行動問題。估計攻錦州時,守敵八個師雖戰力不強,但亦須相當時間才能完全解決戰鬥。在戰鬥未解決以前,敵必在錦西葫蘆島地區留下一兩個師守備,抽出五十四軍、九十五師等五六個師的兵力,採取集團行動向錦州推進。我阻援部隊不一定能堵住該敵,則該敵可能與守敵會合。 在兩錦間敵陣地間隙不過五六十里,無隙可圖。錦州如能迅速攻下,則仍以攻錦州為好,省得部隊往返拖延時間。長春之敵數月來經我圍困,我已收容逃兵一萬八千人左右,外圍戰鬥殲敵五千餘。估計長春守敵約八萬人,士氣必甚低。我軍經數月整補,數量質量均大大加強,故目前如攻長春,則較六月間準備攻長春時的把握大為增加。但須多遲延半月到二十天時間。以上兩個行動方案,我們正在考慮中。並請軍委同時考慮與指示。 ” 陣前猶豫,是兵家之大忌。 10月3日晨,林羅劉繼續研究作戰方案。羅榮桓再三考慮,認為回師打長春不妥。他向林彪提出這個問題。 羅榮桓說:“中央三令五申,打錦州,現在幾十萬部隊拉到遼西,錦州外圍已經肅清,部隊戰鬥情緒高漲,忽然不打了,幹部戰士會怎麼想?怎麼向中央交代?打錦州的計劃是中央軍委、毛主席已經批准了的。主席要我們敢打沒有打過的大殲滅戰,我們的決心不能動搖。” 林彪默然不語。 羅榮桓仍然耐心地說:“司令員,敵情變化並不大,回師打長春,會影響整個戰局,我看軍委是不會同意的。” 林彪站起來踱著步,問劉亞樓,“參謀長,你的意見呢?” 劉亞樓說:“還是打錦州好。” 林彪想了一會兒,喊來秘書,叫他追回那份電報。秘書回來報告說,電報已經發出去了。 “怎麼辦?”劉亞樓問。 林彪沒有吭聲。 羅榮桓說:“不要等軍委回電,重新表個態,說明我們仍然要打錦州。” 林彪點點頭。他不肯動筆,劉亞樓請羅榮桓主持起草電稿。經過一番討論,寫完電稿,林彪過目時只把“前電作廢”幾個字勾掉了,以林、羅、劉名義發出。 電文說: “(一)我們擬仍攻錦州。只要我們經過充分準備,然後發起總攻,仍有殲滅錦敵之可能。至少能殲敵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頭攻長春,則太費時間,即令不攻長春,該敵亦必自動突圍,我能收復長春,並能殲敵一部。 (二)我們擬採取如下的佈置:以四縱和十一縱全部及熱河兩個獨立師對付錦西葫蘆島方面敵兩個師,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個縱隊攻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個縱隊對付瀋陽增援之敵;以大、小、新、老九個獨立師,對付長春突圍之敵。 (三)估計敵九十五師及新五軍海運甚快,我軍不一定能在該敵到達錦州前,即能攻錦州。但瀋陽之敵,在我軍未正式攻錦前,不會出援。因此,我軍無過忙之必要。我們一方面盡可能調動部隊,以便能儘早開始總攻,便同時這一戰鬥的勝利,則大大有賴於我各攻城部隊到達後,進行充分偵察佈置與政治動員,然後以強襲的行動,力求迅速解決戰鬥。此次戰鬥目的,擬主要放在殲滅敵人上。錦州有可能在奪取之後,像開封一樣,兩面援敵重佔錦州,因我打援力量僅能遲滯敵人,而無殲滅敵人的可能。敵寧可放棄瀋陽,而必保持和恢復錦州。 (四)以上意見,盼軍委考慮與指示。 ” 毛澤東首先看到林彪準備改變決心回師打長春的電報,又急又惱。他沒想到在井岡山曾經懷疑“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林彪,在決定東北命運的大戰前夕又產生動搖。如果說在革命低潮時的動搖可以原諒的話,那麼勝利在望時的動搖,是不可原諒的。毛澤東接連起草了兩封電報,批評林彪回師打長春的錯誤想法。 在第一封電報裡,毛澤東以空前嚴厲的口氣說:“你們應利用長春之敵尚未出動,瀋陽之敵不敢單獨援錦的目前緊要時機,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錦州,對此計劃不應再改。” “現在攻錦部署業已完畢,錦西、灤縣線之第八第九兩軍亦已調走,你們卻又因新五軍從山海關、九十五師從天津調至葫蘆島一項並不很大的敵情變化,又不敢打錦州,又想回去打長春,我們認為這是很不妥當的”。 “你們指揮所現到何處?你們指揮所本應在部隊之先(即八月初旬),即到錦州地區,早日部署攻錦。現在部隊到達為時甚久,你們尚未到達。望你們迅速移至錦州前線,部署攻錦,以期迅速攻克錦州,遷延過久,你們有處於被動地位之危險。” 在第二封電報裡,毛澤東似乎冷靜下來,對回師打長春的利弊作了深刻分析,指出“我們堅持地認為你們完全不應該動搖既定方針,丟了錦州不打,去打長春。如你們先打下長春,下一步打兩錦時,不但兩錦情況變得較現在更難打些,而且沈敵可以傾巢援錦,對於你們攻錦及打援的威脅將較現時為大”。 “你們應集中精力,力爭於十天內外攻取錦州,並集中必要力量於攻錦州同時殲滅由錦西來援之敵4~5個師”。 劉亞樓在機要秘書那裡看到電報以後,習慣地兩手一攤說:“你看,果然挨批了吧,羅政委的意見還是正確的,幸虧我們又發了電報!” 毛澤東發出這兩封電報後,焦急地等待著回复。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不知道不止一次和他持不同意見的林彪下一步怎樣決斷。而攻錦是事關整個戰略意圖能否實現,從而也關係中共能否佔領東北,能否打敗蔣介石軍隊取得全國政權的問題。戰機稍縱即逝,毛澤東不能不焦慮。 4日凌晨,毛澤東收到林羅劉3日9時的決心攻錦的電報,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放下心來。他立即電複林羅劉並告東北局:“你們決心攻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們和你們之間的一切不同意見,現在都沒有了。希望你們按照你們三日九時電的部署,大膽放手和堅持地實施,爭取首先攻克錦州,然後再攻錦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