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決戰瀋陽:解放戰爭檔案

第4章 第04章東北軍政,林、羅各具匠心

1948年是中國風雲變幻的一年。 戰爭是力量的較量。力量強者勝於力量弱者,這是戰爭中千古不變的法則。 然而,事物總是在一定條件下向著對立面轉化。強者可以變弱,弱者可以變強。這是事物發展的辯證法。 經過近一千個日日夜夜的強弱轉化,國共之間力量對比出現了換位性的變化。 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持續3個月的冬季攻勢,於1948年3月15日結束。 東北人民解放軍在10個月內,向國民黨軍連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攻勢,共殲敵軍30.88萬人,繳獲大量美式裝備,收復城市77座,解放人口1860萬,擴大解放軍區30.7萬平方公里。解放區人口已佔東北總人口的86%,解放區面積已佔東北總面積的97%。東北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已發展為12個縱隊,1個砲兵縱隊,1個鐵道兵縱隊,17個獨立師,共為53個師,70餘萬人;加地方軍,共為105萬人。

到1948年3月冬季攻勢結束,東北戰場國民黨軍隊已被消滅57萬人。雖然尚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加地方武裝55萬人,但已被分割、壓縮在長春、瀋陽和錦州三塊互不聯繫的據點和地區之內。當時東北國民黨軍的態勢衛立煌率2個兵團、8個軍、24個師3個旅,約30萬人,防守瀋陽及衛星城市鐵嶺、撫順、本溪、遼陽和新民。副總司令兼一兵團司令鄭洞國,率領2個軍、6個師又3個旅,約10萬人防守長春。另一個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冀熱遼邊區司令范漢傑,率領4個兵團、4個軍、14個師約15萬人,防守錦州,並維持著錦州、山海關間時斷時通的鐵路交通。 從全國來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豫東地區、襄樊地區、晉中地區、平津保地區,以及膠濟路、津浦路上,連續大勝。由戰爭開始時的120萬人,發展到280萬人,裝備日益改善,作戰經驗更加豐富。解放區面積擴大,生產發展,軍民鬥志高昂。

到1948年秋,國民黨軍已被消滅264萬人,加逃亡等其他原因,損失達309萬人,雖然補充了240萬人,但總兵力已由戰爭開始時的430萬人,下降為365萬人。除去維持後方,能夠用於前方作戰的,不過174萬人。作戰方針,也不得不由“全面防禦”、“分區防禦”,改為以北平、西安、漢口、徐州、瀋陽五大戰略據點為支柱的所謂“重點防禦”。戰爭已由解放區推進到國民黨統治區,並直接威脅其統治中心。國民黨陷入了嚴重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危機之中,失敗主義情緒在蔓延。反蔣統一戰線也在擴大。 蔣介石由於戰略上放棄東北不甘心,增援東北又抽不出兵,對東北是撤是守,決心不定,騎虎難下。據說1948年8月南京軍事檢討會議上,曾議論過東北問題:有的提出乾脆撤出東北,集中軍力可作他圖,並且具體設想第一步撤到錦州,視時局變化進可以“恢復東北”,退也可以安全撤出。衛立煌反對這個提議,力陳東北還有希望之路,主張集中兵力守瀋陽,以待時局發展。蔣介石一方面對美國出兵和第三次世界大戰抱有幻想,另一方面也怕動搖軍心,亂了陣腳,所以沒有作出決定。東北國民黨軍長時間處於舉棋不定的猶豫狀態。

毛澤東卻已清醒地看到中國革命的高潮即將到來,與蔣介石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毛澤東胸懷全局,運籌帷幄,指出:東北、華北一盤棋,但東北形勢有利,先解決東北,後解決華北。 毛澤東的決心已定: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 為了準備決戰,東北人民解放軍在冬季攻勢後,進行了出關以來第一次近半年大練兵,部隊的軍事素質和政治素質,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以“大兵團、攻堅戰、正規化”為指導方針的軍事大練兵,提高了使用技術裝備的能力,提高了使用砲兵、工程兵和坦克兵協同作戰的能力;攻城、爆破、巷戰、射擊等項目訓練,也都取得了良好成績。 政治大練兵,本著毛澤東主席以訴苦、三查方法進行新式整軍運動的指示精神,開展“五整一查”,提高階級覺悟,加強團結,加強政策紀律,也收到了良好效果。整個部隊,陣營雄壯,士氣高漲,求戰心切。隨著東北根據地建設的發展,二線兵團建設,群眾直接支援戰爭,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勢。

在軍事訓練上,林彪有很多創造。 一點兩面,三三製,三猛戰術,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快一慢,四組一隊,後來歸納為林彪的六大戰術原則,在東北戰場上廣為流傳。 林彪喜歡思考,愛動腦筋,善於用簡明的語言概括他的複雜的思想結果。 作為軍事家,他能夠敏感地註意到軍事技術和戰爭形態的變化,採用新的戰術,克敵制勝。 林彪在延安時就曾提出,“我們部隊作戰時愛成群地湧來湧去,勇氣很好,但是缺乏有智術的動作。在近代的用火力的戰爭條件下,用集團的衝鋒目標太大,如果被人家的大砲和機關槍射擊的時候,損失就大了。因此,現在我們要教育戰鬥員三五群的戰鬥,一個兩個的去戰鬥。” 到東北後,林彪也多次給軍事幹部講戰術。他說:“在錦西打的幾仗,敵人火力密集,咱們隊形密集,傷亡大。現在不同於抗戰打日本,敵人是美械裝備,火力猛,又是精銳,不能像過去那樣一打一沖,人海戰術。戰鬥隊形都是由於火力的進步而從密集到分散,在戰略上要集中兵力,戰役上一點兩面,而在戰術上,戰術動作上卻是分散兵力,稀疏兵力。兵多不是一下子都衝上去,必須用三三製的隊形。”

林彪的新名詞開始連毛澤東都弄不懂,致電問林彪:“你們所說一點兩面的戰法是什麼意思。” 林彪回复說:所謂一點,就是說要集中優勢兵力於主要的攻擊點上,反對在各點上平分兵力的辦法。所謂兩面,就是說必須採取包圍辦法,防止敵之突圍逃走。兩面是指至少兩面,兵力多時也可以是三面四面。一點的精神在於保證一定打垮敵人,整個的精神在於使打垮的敵人不致跑掉。大意就是如此。是針對我們幹部不肯徹底集中兵力和不敢進行勇敢迂迴的毛病而規定的。 林彪要求部隊要敢於刺刀見紅,以刺刀、手榴彈向前衝去,以刺刀刺殺敵人,不敢以刺刀殺敵的不算是最勇敢的部隊與戰士,我軍必須建立刺刀血戰的威風和隨手榴彈飛出爆炸而猛進的勇氣。 在林彪文雅瘦弱的軀體裡,經常噴湧出鐵與血的原則。

這些原則在打仗時還真管用。 在東北人民解放軍政治建設上,羅榮桓功勳卓著。 羅榮桓比林彪大幾歲,在政委的位置上,與總司令林彪配合得很好,能夠揚長補短,有兄長之風。 羅榮桓集中精力抓政治建軍。 解放軍之所以有戰鬥力,除了黨的堅強領導、嚴格的紀律、緊密的團結外,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運用了政治建軍的武器,進行以階級教育為主的訴苦運動,從而激發了廣大指戰員的革命鬥志。 東北部隊連續作戰,十分疲勞。加上物資供應不足,生活極其艱苦,在嚴酷的形勢面前,廣大指戰員堅信黨的領導,克服困難,勇敢戰鬥。但少數同志卻經不起考驗,有的幻想和平,厭倦艱苦的戰爭生活,有的存在地域觀念,不願在東北堅持鬥爭。在東北新入伍的人員中,有些人存在正統觀念,少數人沾染有兵痞流氓習氣,有的連隊紀律渙散,甚至還出現逃亡離隊現象。

在整軍運動中,部隊普遍展開階級教育,提出了“誰養活誰”、“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等十幾道討論題,組織部隊進行討論。三縱七師二十團三營機槍連一個副班長用他父親給地主乾了一輩子活,最後累得吐血,臨死時想喝碗小米粥地主都不給的事實,控訴了地主階級的罪惡,使在場的同志都受到了教育。教導員抓住這個事例,向全營推廣。 九連是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本溪煤礦工人(其中部分是被日軍俘虜的八路軍人員和解放區群眾,部分是被俘的國民黨軍官兵)組建的連隊,大部分是新兵,成分複雜,連隊思想混亂。指導員用本連戰士的苦難家史進行階級教育,採取吐苦水、算苦賬、挖苦根的方法教育啟發戰士的思想覺悟。 他用貧農房東老大娘的一件破棉襖給連隊上課,講明地主、資本家為什麼富,窮人為什麼窮,揭示剝削階級的本質。他還組織連隊參觀地主家和窮人家的吃穿住情況,進行階級對比教育。該連有一名戰士房天靜訴苦說,他16歲就被國民黨抓丁到東北,父在家被地主逼債身亡,母到東北來找他時,途中因生活所迫賣掉兩個弟弟,好不容易找到本溪,母子倆隔著鐵絲網沒有能講上幾句話就被迫分離,母仇疾交加,不久也死去。房天靜一頭哭倒在指導員懷裡,一邊哭一邊檢討自己,決心為母親報仇,堅決跟著共產黨走。

當場又有三名戰士主動上台倒苦水,檢討自己的忘本思想。一個解放戰士邊哭邊說:“我和房天靜有一樣的苦難家史,一定要牢記血淚深仇,不消滅國民黨反動派死不瞑目!”訴苦教育提高了階級覺悟。 房天靜在熱水河子戰鬥中,單人獨槍衝入敵陣殲敵一個班,俘敵五人,成為全縱隊第一個記特等功的戰士,縱隊贈給他“孤膽英雄”稱號。當縱隊領導接見時問他:“你為什麼這樣勇敢?”房天靜回答:“首長,我擦亮了眼睛,認清了敵人,要為父母和窮人報仇啊!” 訴苦教育的深入發展,對部隊建設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是極大地提高了乾部戰士的政治覺悟和勝利信心,使一些老同志認清了土地改革的新形勢,新入伍的同志樹立了為窮苦人翻身求解放的堅持革命到底的決心。二是加速了一些解放戰士的改造過程,他們表示“過去當的是糊塗兵,打的是糊塗仗,經過訴苦,總算走上了光明之路。”許多解放戰士成了戰鬥骨幹,有的還入了黨,當了乾部。部隊階級覺悟提高了,戰鬥力也必然大大增強了。

羅榮桓做政治工作,有堅定的原則性,又有靈活的藝術性。 召開榮譽軍人代表大會就是一個範例。 “身上打個眼兒,比毛主席小不點兒!”有些傷員認為自己打仗有功,“老子天下第二”。 夏、秋、冬季攻勢以來,仗打得越來越大,大量傷病員從前方下來,各地的後方醫院都住滿了。有的傷病員居功驕傲,目無法紀,惹是生非,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解放戰士”,舊軍隊的兵痞習氣還沒有完全改掉。看戲看電影不買票,吃館子不給錢,打罵群眾,打罵醫護人員,甚至包庇地主分子,干擾土改運動,還發生過企圖搶劫銀行和聚眾鬧事的事件。 羅榮桓覺得問題嚴重,必須盡快加以製止,便召集政治部、後勤部、衛生部和民政部門領導幹部在一起開會,研究解放的辦法。有的認為鬧事的大多數是輕傷員,突擊治療,使他們早日回前方;有的提出各醫院加強警衛,多設崗哨,嚴禁傷病員離院上街;有的建議嚴厲處分帶頭鬧事的人。

羅榮桓仔細聽完各種意見,說道:“解決傷病員鬧事這個問題,我看還是應該從積極方面入手。除了對個別極惡劣的,盡量不要搞紀律處分,更不要隨便抓人。目前各地醫院多數是新成立的,設備不大好,醫院裡又沒有文化娛樂器材,生活比較單調、枯燥。那些輕傷員想出來走走,你想捆住他們的手腳,硬是不讓他們出門,恐怕要和哨兵打架。我看還是以正面教育為主。能不能召開一次傷病人員代表大會?” 大家認為羅政委的提議很好,當即成立籌備小組,由東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周桓任組長。周桓積極籌備,準備8月份在哈爾濱召開,代表人數為500人。 “準備叫什麼會呀?”羅榮桓問。 “就叫傷病員代表大會吧!”周桓答。 羅榮桓考慮一下說:“還是叫榮譽軍人代表大會比較好。不管是負傷的、病殘的,都是為了革命,都是榮譽軍人。” 羅榮桓又問:“準備讓些什麼人來開會呢?” “當然要選一些先進人物和積極分子啦!”周桓按老規矩回答。 “積極分子要參加,但是不要超過三分之一,”羅榮桓說:“多找一些調皮搗蛋的和愛鬧事的來開會。” 羅榮桓進一步說:“會議想解決的主要是鬧事問題,找先進人物來開會,代表不了鬧事的傷兵,回去以後作用也不大。找帶頭鬧事的人當代表,首先肯定他們為革命負傷,是有功勞的。對他們鬧事,不直接批評,要通過正面教育,可以請一批殘廢的老紅軍、老八路來'現身說法',講我軍的光榮傳統,講身體殘廢思想不殘廢的好人好事。這部分傷兵的思想轉變了,回去就可以起很大作用。不過找帶頭鬧事的當代表,一定要注意這樣三種成分:一種是從抗日根據地來的;一種是東北參軍的;一種是解放戰士。在解放戰士裡多找一些被國民黨抓去當兵的。” 榮譽軍人代表大會按期召開了。各地醫院派來的代表,不少是思想比較落後、帶著一肚子氣的,有的還準備了一大堆要求,不答應就要大鬧一番。他們到達哈爾濱火車站,月台上敲鑼打鼓,到處貼著紅綠標語,人群喊著歡迎口號,女學生給他們在胸前戴上大紅花,把他們當成英雄。到了招待所,接待人員熱情地給他們端茶送洗臉水,醫生護士細心地為他們換藥治療。吃的是細糧,四菜一湯。 按照羅榮桓的指示,大會請只有一條腿的後勤司令員鐘赤兵來“現身說法”,請在保衛井岡山戰鬥中打瘸了腿的何長工和抗日時期負傷致殘的另幾個同志來講自己負傷不下火線的故事,講當年缺醫少藥艱苦奮鬥的生活,講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光榮傳統,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情真意切,生動感人。 代表們白天聽報告,晚上看電影。分組開討論會,開始大家對領導提出許多意見,慢慢地參加鬧事的傷兵,也檢查自己的錯誤行為,有的懊悔難過,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恨自己忘本,下決心回去以後,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爭取早日上前線。 羅榮桓在全體大會上講了話。他的講話開門見山,簡短、樸實,道理看起來很平凡,但卻句句說到要害上,說到代表們的心坎裡。 代表們在大會期間受到了深刻教育,從那以後,傷兵鬧事就少了。 羅榮桓對東北人民解放軍幾個攻勢中執行政策紀律的情況作了調查,發現有些部隊政策紀律觀念很差,出現了許多不能容忍的違反政策、破壞紀律的現象。特別是一進城市,就暴露了農民軍隊的狹隘性。如有這樣一些說法:“打下城市就得破壞它一下子,反正我們也不要它。”“城市是地主資本家的窩子,打開後就該好好整他們一下子!”“你怕我抓,我怕你抓,若你抓去,不如我先抓!”打下赤峰的時候,有個乾部領著戰士到銀行搬回大量的票子,回來一看,原來是日偽時期發行的彩票。在熱河某地,有的部隊一把火燒光了天主教堂。此外,燒毀火車車廂,打碎燈泡,拆掉機器上的皮帶釘鞋掌、做馬韁,砍電線桿子當柴燒等現象,都有發生。 羅榮桓認為必須對這種流寇主義作風嚴加整頓,否則就會脫離群眾,就無法完成新的作戰任務。 羅榮桓以政治委員的身份,向各部隊嚴厲地指出,一切工作都要從政策觀點出發。 打下遼中、台安、遼陽、鞍山、吉林、營口、四平後,城市政策執行得很差。如不引起重視的話,城市會遭到極大的破壞,甚至會弄得光光的。毛主席提出反對流寇思想,就是反對這種隨便沒收,破壞城市政策的現象。 城市的破壞,首先要由軍隊負責,因為進入城市後找資財,爭繳獲得,都是軍隊幹的。有些單位放鬆了城市紀律和政策的教育,對部隊管理不嚴,沒收東西不請示、不報告,沒收的器材隨意破壞和變賣。有些部隊在進行階級教育中也有偏差,只提貧雇農,不顧工商業。應普遍進行政策紀律教育,檢討過去違反城市政策的現象。 將來攻城部隊不准自己收集資財。除了戰場繳獲外,一切倉庫均不准動,應當歸公,收集起來統一分配。要嚴格執行獎懲制度,過去規定的許多命令執行不通,前方有些繳獲連數目都不報告,使後勤部門無法統一調劑使用。今後一定要執行統一規定。 縱隊之間、師之間,為爭勝利品、爭資財而鬧不團結,有些部隊打仗好些,受了表揚就蠻橫驕傲,看不起人,都是不能允許的。今後凡有爭執,都應當首先檢討自己。只向對方提意見,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就無法解決問題。部隊好強、有好勝心,應當用來對付敵人,而不應是對付內部的。你打得好,是因為有兄弟部隊的配合,不能驕傲自滿。 根據羅榮桓的意見,東北軍區向各部頒發了東北人民解放軍《入城紀律守則》,要求所有進入城市人員一律遵照執行。 這些,都為進攻大城市進行決戰,作了準備。 毛澤東對羅榮桓的評價是:無私利,不專斷,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撒得開,放得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