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第19章 第五計趁火打劫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鲁中杰 3433 2018-03-18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敵方出現嚴重危機,就要乘機出兵奪取勝利,這是從卦像上演出來的計謀。 敵方有內優,就搶占他的領土;敵方有外患,就掠奪他的百姓;敵方內憂外患交相並臨,就吞併他的國家,比如,越王勾踐乘吳國遭受大的自然災害,螃蟹、稻子都死絕時,策劃進攻吳國,後來終於趁吳王夫差北上黃池與各國諸候會盟,其國內空虛之際,進攻吳國,大獲全勝。 本計的核心內容:從他人的危急、困境。災難中取利;攻擊處於混亂之中的敵人。 本計計語最早的出處是明代吳承恩所著的章回小說中,於是就引出了本計的第一個故事。 話說唐僧唐玄奘離開大唐國,前往西天取《大乘真經》一天晚上,全和大弟子孫悟空來到一座廟中投宿,廟裡上下房間70多間,僧客200餘人,其時紅火,唐僧等人入內後,廟中老方丈命人敬茶,閒談間,得知唐僧有一大唐寶物——袈裟,方丈欲開開眼,請唐僧拿出一見,唐僧鞏若事端,執意不肯拿,孫悟空看不過,耐不住方丈的苦苦懇求,於是把帶來的袈裟拿出來向僧人炫耀,就在解包袱時,只見紅光滿室,彩氣盈庭,瑞氣千條,真是件所罕見的寶貝袈裟呀!

方丈一見,頓生歹念,他當即跪到在地,眼中含淚,苦苦哀告著對唐僧說:“我年大體弱,老眼昏花,實在無法欣賞寶物,可否拿到房仔細觀賞?” 唐僧一時心軟,便允了老方丈的請求。 老方丈將袈裟拿到後房後,越看越越愛,越看越想據為自有,於是就和手下的僧人商議怎樣才能把袈裟奪取過來。一個名叫廣謀的和尚說:“何不放一把火,將禪堂燒掉,燒得好將他們師徒二人燒死,便是他們逃出來,也說袈裟被火燒在了裡面,諒他們也不敢奈何。無非給他們些銀兩了事。” 方丈覺得此計甚妙,於是就將眾僧喚來,用柴草把禪堂圈了個密不透風,悟空此時尚未睡著,聽見門外聲響,便變成了一隻小蜜蜂飛出禪堂,只見四圈大火突豐收,放火的和尚還在手執火把得意地狂笑,悟空一怒之下,一個斤斗翻到南天門,向廣目王借了“避火罩”。回去罩住了唐僧白馬,然後又念咒,一口氣吹將過去,剎時間狂風大作,火勢向四周蔓延開來,愈燒愈旺,把個觀音院燒得通紅,唯有唐僧和白馬所在的禪堂得以倖免。

在反轉撲來的大火面前,眾僧侶抱頭亂竄,哭天嚎地,現在成了他們引火燒身,自食其果了。 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場大火驚動了四周山上所有的野獸和鬼怪,觀音院正南20里處有一座山,叫黑風山,山中有一洞,叫黑風洞,洞中有一個妖怪,叫黑風怪,它與這方丈素有交情,見院中起火,急忙前去相救,及到入得觀中,見到那方丈屋裡的燦爛袈裟,認得是佛門之寶,頓時起了貪念,於是便不再救火,拿起那袈裟,趁火打劫,駕起黑雲,徑直返回它的山洞。 趁火打劫一詞即在此現。 《聖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雅各正在家裡煮紅豆湯,以掃打獵回來了,他在山里奔波了一天,又累又餓,便對雅各說:“我餓得肚子咕咕叫,給我些紅豆湯喝吧。”

雅各點點頭,不露聲色地說:“這好說,不過我要把你的長子權利讓給我。” 以掃回答說:“你看,我簡直快要餓死了,還要長子權幹嘛,好吧,我就把長子權讓給你。” 雅各忽地站起來,緊逼著說:“這可不是兒戲話,你要在上帝面前發誓。” 以掃不以為然地說:“好吧,我發誓。” 當以掃發完誓後,雅各便給他一些麵包和紅豆湯,以掃入吞虎咽地吃完,拍拍屁股,站起來便走了,什麼長子不長子的,他早已忘到了腦後。 誰知,正是這一句玩笑話,使得雅各在繼承父親的王位時頂替了以掃,以致使以掃遭遇了一連串非人的磨難。 《聖經》裡有這樣一句話:“以掃竟這樣輕看了長子的權利。” 在我們今天看來,雅各在他兄長打獵歸來,筋疲力盡的時候,用一份紅豆湯誘使他放棄了長子權,這也是一種趁火打劫的行為,只不過,這種打劫的方式不那麼明火執仗罷了。

趁火打劫有兩種方式,一是見到火起,趁機去打劫,一種便是自己先去縱火。在人心驚亂地去救火的時候再去打劫,不管趁火也好,還是縱火也好,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打劫。 明朝末年,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攻陷京都,崇禎皇帝跑到煤山,在一棵老槐樹上自縊而死,李自成自稱為帝,當時,起義軍在京城內到處抄沒明朝大臣的宅院,搶掠富貴人家的財寶,搜抓皇親國戚及其餘黨,搞得人心惶惶,雞犬不寧。李自成稱帝后,將明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搶去,而後又將吳三桂的老父吳驤關押起來,以此脅迫吳三桂投降。 吳三桂乃明朝名將,統領數十萬人馬鎮守邊關,抵禦滿族的入侵,此時接到父親發來的勸降書,得知李自成已在京稱帝,定國號為“順”自忖大勢已去,意欲歸降,正在回信官降書之時,逃難的家僮從京城趕來。

吳三桂問:“家裡的情形怎樣?” 家僮大放悲聲地說:“老主人已經被下了大牢。” 吳三桂不以為然地說:“這無妨,我這一封收信過去,老人家立刻就會出獄的。” 吳三桂又淡淡地問:“夫人呢,她現在在何處?” 家僮頓時禁住了哭聲,囁嚅著說不出話來。 三桂一見此情,心中焦躁,厲聲喝道:“她究竟怎樣,你可照實說來,我不怪你,倘若有半句假話,我定不饒你。” 家僮涕淚橫流地說:“是不的們不中用,沒能保護好夫人,夫人早已半月前被叛軍搶去了,現狀押在李自成宮中。” “氣死我也!”吳三桂怒髮衝冠,拍案而起,“嗖”的一聲拔出劍來。 “嗆啷”將憶案劈下一角。 “奪妻之仇,押父之恨,此仇此恨不報,枉活人世,不殺李自成誓不為人!”

吳三桂將原本已寫好的降書撕得粉碎,然後重新鋪開紙張,他在給吳驤的信中寫道:“父既不能為忠臣,兒安能為孝子?……” 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把國家大業棄置腦後,心裡頭想的都是如何報一家之私仇了。 他一邊操練人馬,準備回師討伐,一邊暗地進行部署和謀劃,風聞闖王有雄兵40餘萬,猛將如雲,謀士如雨,自己只有10餘萬大軍,兵力單薄,未必是闖軍的對手,怎麼辦? 被仇恨之火煎熬得失去理智的吳三桂,把救助的目光瞄向了昔日的對頭,自己領兵為將以來一直與之死戰的滿清軍隊。 那時滿清順治帝即位,因年方7歲,一切軍機大事皆由攝政王多爾袞做主,多爾袞見中原烽火不斷,明王朝與太平軍正在火拼,早就想趁火打劫,渾水摸魚了,只是懾於吳三桂精兵10萬鎮守邊關,因此一直未敢輕舉妄動。

這一天,多爾袞聽說吳三桂來訪,他對中原發生的事情也了解個大概,約摸猜測出吳三桂的來意,心中大喜。立刻傳令以嘉賓之禮召見。 多爾袞見吳三桂眉頭緊鎖,便明知故問地說:“吳將軍駕臨,不知有何見教?” 吳三桂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鬥爭後,終於橫下一條心:寧可落個萬世罵名,也要先解心頭之恨,於是便直截了當地說:“明清兩國,世通修好,當年清國內部自相侵擾,我明朝也曾發兵相助過,今日明朝不幸,盜賊橫行,京都不得淪陷,君王邊駕,百姓塗炭,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勤王起師,原是我輩本分,怎乃本將兵微寡,難當烏合之眾,清國如尚念鄰邦之誼,亦應舉國發兵,助我一臂之力。” 多爾袞久欲入侵中原,只是苦於邊關精兵悍將當道,如今,非但面前的關隘皆除,且自己竟成堂堂正義之師,內心狂喜,但臉上卻故現難色,推搪拒絕地說:“貴國內亂,按說應盡鄰邦救援之誼,只是我國國小兵弱,恐龍救助不成,於事無補,將來反自受其累,落得千古罵名,此事本軍乃力所不及,實難如願,請將軍多多諒解。

吳三桂苦苦哀求著:“賊雖然人數很多,但都是烏合之眾,只要貴國肯出兵相助,無不奏凱之理。” 但多爾袞就是不輕易鬆口。 這樣談談扯扯。轉眼已是半月,多爾袞雖然嘴一直未說出兵,但在暗地裡卻早已開始秣馬厲兵,進行作戰的準備了。 待一切都已備妥之後,多爾袞才假惺惺地說:“既然將軍連番數次懇求,本帥亦被將軍忠心所感動,不管我國有多大困難都以鄰國之難為已難,決定出兵相助。” 吳三桂聞言大喜,立即回來收拾兵馬,與多爾袞的清軍合兵一處,浩浩蕩盪穿過山海關,向著中原大舉殺來。 行至一片石積如山的地方,清軍與闖軍相遇,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搏殺,戰鬥結果,闖軍大敗,清軍乘勝追擊,幾天之間便直搗京都,李自成只好棄城西遁,清兵佔據了京都後,完全把當初相助的許諾拋到一邊,竟然大大方方當起皇帝來,從此中原大好河山,盡歸滿人之手。

李自成領導的闖軍被平定之後,清軍又揮戈向著明朝的官兵殺來,血屠揚州七日,殺得滿城老幼無存,再血洗嘉定,將一城男女全部屠戮,明王朝的遺臣或被收買,或被殺害,中原人民罹難之慘,犧牲之多,死傷之重,均為史所罕見。 至此,吳三桂見大罪鑄成,悔之晚矣,他也只好為虎全倀,成為清軍一個馬前卒,當大好河山盡歸清兵之後,清王朝怕他謀反,將他超過計劃了個平西王,讓他偏安一偶,做他的地頭蛇去了。 多爾袞給史可法的信中說:“國家之撫定燕京,乃得之於闖賊,非職之明朝也。” 在我國歷史上,這是最為典型的趁火打劫的一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