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上)

第59章 第七章硝煙正濃鏖戰急(亞洲、太平洋戰場)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在開戰之前,日本人對戰爭的前景十分樂觀,計劃三個月內結束對華戰事。但是,日本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僅淞滬會戰就打了三個月。中國軍隊雖然付出了慘重代價,但也打死打傷了日軍6萬多人。這場戰役後,中國軍隊開始了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持久抗戰。 從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到1938年10月底廣州、武漢淪陷,這一年多的時間,正面戰場連續進行了淞滬、太原、徐州、武漢幾大會戰,以犧牲200萬人的代價,打死打傷日軍70餘萬,使日軍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在這期間,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收復失地,建立了多個敵後根據地,擾亂了日軍的後方。日本侵略中國本想以戰養戰,利用中國的物資來打中國。但現在敵後被八路軍、新四軍控制,農村的物資日軍利用不上,麥子熟了,沒等鬼子去搶,八路軍一敲鑼,“老鄉們收麥子去!”全弄走了。

所以,小日本深陷中國戰場不能自拔。他們這才明白:中國太不好搞定了,行軍這麼老遠,這地方還叫中國,要擱我們那兒出國二十幾趟了。中國大得沒邊兒,還有許多硬骨頭的中國人,日本幾十万精銳部隊陷在裡面,也沒能征服中國。到1940年,侵華日軍總數達到60萬,最誇張的時候,日本本土只剩一個近衛師團,其餘陸軍部隊基本都在中國。那時候,如果中國有能力在日本登陸,圍魏救趙,反攻日本本土,日本就完蛋了。 抗戰期間,日軍為滅掉中國的中央政府,曾集結10万精兵由洛陽西犯,妄圖攻取潼關後,再經西安、寶雞直趨四川,走當年忽必烈滅南宋的老路,滅掉國民政府。蔣介石急令李延年指揮大軍堅守潼關。李延年立下軍令狀,經數日激戰,潼關始終未被攻破。從此,日軍再沒敢貿然西進。

在抗戰相持階段,日本實際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要迫使中國屈服就必須切斷中國的外援通道,控制南中國海和滇緬公路,這樣一來就要拉長戰線,延長時間。日本人認識到這是一場長期戰爭,要進行長期作戰,就得控制東南亞的戰略物資,特別是石油、橡膠、鐵礦石,否則根本支撐不下來。日本本土的石油儲備只夠維持一年半,這還是按照最省油的算法估計。這是日本人難以接受的,費了那麼半天勁兒,死那麼多人,最後因為沒有油料得撤離中國?那不行。所以,除了把戰爭進行下去別無選擇,日本陷入了一連串災難性因果關係組成的死亡之旅。 日本人特別逗,他們缺乏大戰略,解決麻煩的辦法就是製造更大的麻煩。當年,日本想吞併朝鮮,於是先跟比朝鮮強大得多的中國開戰,當時清政府太腐敗,一不留神讓日本贏了。然後日本看中了中國的東三省,跟同樣覬覦東三省的沙皇俄國開戰。沙皇俄國比中國強大,但當時沙皇俄國的重心在歐洲,而且也處於衰落期,所以日本又贏了。日本就真以為自己武運長久,皇軍無敵於天下,所以想吞併整個中國。可是日軍又遲遲吞不下,要長期作戰就必須奪取東南亞的戰略物資,而東南亞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這樣日本就必然捲入同英美的戰爭,英美比當年的沙皇俄國強大多了。小日本解決麻煩的不二法門就是製造更大的麻煩,直到惹上一個它根本就惹不起的國家,最後被人家像碾臭蟲似的碾死為止。

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起,中華民族遭日軍全面侵略。 如上所說,日本是不是就沒明白人了?非也,還真有!雖然日本當時的明白人像中國今天的大熊貓一樣稀少。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內部,一直存在著北進、南進兩派之爭。北進派力主時機成熟時進攻蘇聯,向西伯利亞擴張。南進派主張向東南亞擴張。北進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元兇,偽滿洲國“建國之父”石原莞爾。 1936年,石原莞爾主持修訂日本的《國防國策大綱》,這份大綱中強調對美國努力保持“親善”,目的卻是最終與美決戰。對中國的戰略呢?他提出:東北和蒙古問題的解決是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徑。 “七七事變”後,石原反對急於擴大侵華戰爭,擔心全面侵華會使日本陷入持久戰而不能自拔,主張先消化掉東北和蒙古,再逐步佔領中國。

可以說,石原莞爾是日本陸軍大學幾十年畢業生中唯一的戰略家。他比那些只會蠻幹的日本軍人明白、理性得多。所以,他看不起任何人,後來成為甲級戰犯的是石原莞爾的同鄉,有一次他到東北出差,先來看望石原莞爾,說完話以後順便問了一句:“東條參謀長的辦公室在哪兒?得去和他問個好。”石原莞爾回答:“噢,那個東條上等兵啊,就在對面。”東條英機當時是他的長官,他竟這般蔑視。 石原莞爾主張北進,對於偷襲珍珠港也不看好。但他“7號”(日本人對精神病患者的稱呼)一樣的個性,得罪了東條英機,比較早就以陸軍中將銜退役了,在家被監視居住。也正因為如此,戰後他才沒被劃為甲級戰犯。 日本當時南進派的代表,有陸軍大將杉山元、東條英機等人。杉山元是日本陸軍航空兵的奠基人,早年在軍校學習時,因面容憨厚,被戲稱為傻瓜元,實際上此人性格異常堅忍頑固。 “一·二八”事變中,他指揮日軍與19路軍作戰,還曾向昭和天皇擔保,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

除日本陸軍這一派人主張南進外,日本海軍也力主南進,醞釀偷襲珍珠港。這很容易理解,北上打蘇聯,日本海軍就無用武之地,眼睜睜看著功勞全被陸軍搶走,日本海軍萬難接受。日本的陸海軍之間的矛盾,有時比跟外國的矛盾還嚴重。有一個笑話說,日本海軍在二戰中拿出三分之一的兵力跟美國作戰,三分之二的兵力跟陸軍作戰,以致日本陸軍都要搞航母,以對抗日本海軍。兩個軍種對立嚴重,陸軍不用海軍的東西,還非得有水兵,有砲艇、運輸船,甚至要搞航母,都到了這種程度。所以,海軍反對北進,主張南進,完全從本軍種利益出發,不考慮國家的戰略。 實際上,日本之所以放棄北進,選擇南進,除了石原莞爾跟“東條上等兵”發生矛盾,被迫轉入預備役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曾經北進過,跟蘇聯打過仗,一打才知道蘇聯太厲害了,正所謂馬王爺長三隻眼,鋤頭是鐵打的。從嚴格意義上講,日本陸軍稱不上現代陸軍,裝備和戰術水平基本停留在一戰時期。在歐洲國家眼中,日本陸軍就是一支輕步兵,缺乏自動火器。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時,一個甲種師團只有108門火砲、24輛坦克,還是10噸不到、皮薄餡大的那種“豆”坦克。

日本也就能侵略亞洲弱國,中國敵後抗日武裝還用紅纓槍、大片刀呢,與之相比,日本的武器也算先進了,38式山炮就是重火力。但是,一旦遇到真正的對手,日本絕難逃脫覆亡的厄運!比如說,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戰術思想極其僵化,無視當時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軍事思想和戰術上的變化。他們還是認為,敵人的數量要靠我們的訓練來抵擋,敵人的鋼鐵要靠我們的肉體去碰撞。肉碰鋼不是一碰一個死嗎?可能東方人都有這種精神制勝的“非凡想法”。 談到武器,日本38式步槍在二戰各國軍隊的步槍中是最長的,槍長1.2米,加上刺刀總長1.6米,比日本兵都高。我們看很多日軍舊照片,小日本舉的步槍比人都高。在東南亞或中國山地作戰,扛著這麼長的槍行軍多不方便啊,但他們不管這些,特別強調用這種帶刺刀的長步槍進行近身白刃戰。當然也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乏,鋼產量奇缺,沒辦法製造大規模的重武器。據說,日本當時已經發明了衝鋒槍,但覺得浪費子彈,就沒有大規模製造。這跟李鴻章看機關槍差不多,覺得這玩意兒太浪費子彈,玩兒不起。當年,日本傘兵在印尼搞過一次空降,傘兵跳下來就揮著日本刀往前衝,跟中世紀戰國時代一樣。

日本關東軍拒絕研究適應工業化時代的戰爭,陸軍戰鬥條令就強調白刃主義,缺乏對付坦克和飛機的訓練。日本軍隊在戰後承認,關東軍在近代作戰方面的訓練幾乎為零。但是,日本人在近代歷史上戰勝過俄國人,他們認為自己很牛。俄國由於經歷十月革命、國內戰爭,特別是斯大林的大肅反,把久經沙場的老將們幾乎都乾掉了,蘇聯內務部的一個大將,叛逃到偽滿洲國,把蘇聯的虛實報告給了日本,所以日本覺得蘇軍不堪一擊。 當時,日蘇兩國爭相瓜分中國北方領土。蘇聯扶植了一個“蒙古人民共和國”,全世界只有蘇聯一家承認它。日本則在中國東北扶植偽滿洲國。日蘇兩大列強在中國土地上各自扶植一個傀儡政權,雙方誰也不服誰,都覬覦對方佔領的地盤,因此爆發衝突是必然的。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