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上)

第45章 06.堅貞不屈的芬蘭

俄國十月革命後,蘇聯的建立及其實行的大清洗,無不對周邊國家造成影響。斯大林熱衷於擴大蘇聯版圖,對此希特勒評價說,其原動力來自“俄羅斯民族主義”的比來自共產主義的多。在這種情況下,與蘇聯接壤的小國,尤其是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先後被併入蘇聯。只有一個國家例外,這個國家就是芬蘭。 1809年俄瑞戰爭後,芬蘭併入俄國,成為大公國。芬蘭人為“維護自治權,反抗沙皇統治,抵制俄羅斯化”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899年芬蘭建立了工人黨(後更名為芬蘭社會民主黨),1905年該黨領導了芬蘭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總罷工,迫使沙皇恢復了芬蘭的自治,取消一切俄羅斯化法令,廢除四等級議會,公民(包括婦女)獲得了平等和普遍的選舉權。同時,農村佃農的鬥爭也獲得了勝利,迫使地主不得隨意驅趕佃農。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同年12月6日,芬蘭宣布獨立。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根據民族自決原則,承認芬蘭為一個主權國家,芬蘭終於擺脫了沙皇俄國長達108年的殖民統治。 芬蘭獨立後,由於蘇俄的干涉,1918年1月至5月,芬蘭爆發了殘酷血腥的內戰。 芬蘭電影《四月之淚》,多少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一些情況:一名白軍士兵押送一名被俘且遭凌辱的紅軍女戰士到軍事法庭受審,兩人產生了一些情愫,最終那位白軍士兵為救這位紅軍女戰士而被槍殺。 芬蘭內戰其實是蘇聯內戰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的是,在這個戰場上,紅軍未能取得勝利,芬蘭沒有像前沙皇帝國的其他區域一樣,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而是建立了白色政權。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想像,假如在蘇聯內戰中,紅軍失敗了可能會怎樣?

芬蘭後來的結果,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一段白色恐怖之後,芬蘭沒有像蘇聯一樣經歷大肅反,當1939年蘇芬戰爭爆發時,人們同仇敵愾地抗擊敵人的入侵。並且,這個白色政權現在是社民黨執政。 可是,在90年前,一切都是未知的,人們只能憑著自己的直覺來進行選擇,可悲的是,人們還要根據選擇的不同立場去相互殘殺。據說,約8萬人加入了紅軍,而另外8萬人參加了白軍。經過殘酷的內戰,雙方數万人(當然不限於武裝人員)戰死或被處決。 不過,芬蘭是幸運的。至少他們現在懂得去癒合這種傷口。當今天不同信仰的人們,共同去祭奠當年不同信仰的遇難者時,這樣的悲劇也許就不會再降臨到他們身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