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上)

第40章 第五章雙峰對峙萬骨枯(蘇聯大清洗,蘇德戰爭)

20世紀是集權主義風行的世紀,這方面湧現出了很多代表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繞不開一個人——斯大林。當然,至今有些國家對他仍褒貶不一,所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正是指此類人。 斯大林是沙皇俄國統治下的少數民族格魯吉亞人,父親是皮鞋匠,算是小資產者。所以,他後來才能上富家子弟進的東正教中學,這學校相當於中國的團校。他畢業後是以神甫為職業的,歐洲封建時代基督教會掌管意識形態,神甫的地位與共產黨國家的基層黨委書記差不多。雖然後來斯大林沒當一天神甫,但他學的專業知識並沒有白費。他採取偷天換日的手法,將“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轉換成宗教般的教義。斯大林的父親脾氣暴躁,喝醉酒後經常打他,這可能與後來斯大林暴戾性格的形成有關。

斯大林讀神學中等學校時就加入了社會民主工黨,後來追隨了黨內左派,即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派。斯大林入黨後主要從事“剝奪”行動,打土豪分財產,四處打家劫舍,搶銀行、劫火車,籌集黨的活動經費。當然,他掌權後御用學者從來不提他這段“輝煌歷史”,以免給黨抹黑。 為了在黨內往上爬,斯大林拼命地討好列寧。他文化程度不高,但還是竭力讀了不少書,有一定的理論修養,寫了不少著作。十月革命前他反對過列寧武裝起義的主張,後來他隱瞞了這段歷史,把自己說成是列寧的忠實信徒。 十月革命後,列寧擔任人民委員會一把手,斯大林擔任民族事務人民委員(相當於部長)。他主張推行大俄羅斯主義,受到了列寧的嚴厲批評,說他“比俄羅斯人更俄羅斯”。列寧領導的社會民主工黨多數派(後來改名共產黨)一直實行黨內民主制,黨內沒有最高職位,黨的領導集體由民主選舉產生,重大決策集體討論,最後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投票決定。斯大林一直擔任秘書長職務,後來中國將這個職位翻譯成總書記。在俄文及英文中,秘書與書記是同一單詞,這個職位相當於一般單位的辦公室主任。

斯大林在擔任總書記時,掌握有一定的權力,但他剛愎自用、粗暴無禮的個人品質也暴露了出來,甚至對列寧夫人也敢辱罵。這引起了列寧的極大反感,在遺囑中列寧建議解除斯大林的總書記職務。 列寧去世後,在接替他的人選裡,呼聲很高。當時黨內無最高職位,這是一種新型的無產階級民主政治形式。列寧的領導地位不是靠製造個人迷信、排除異己建立的,而是靠他的民主作風、團結包容各種不同意見同志的高貴品格,在革命實踐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托洛茨基是列寧最為欣賞、信任的人物。十月革命前列寧被臨時政府通緝逃亡國外,起義工作實際上是由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托洛茨基領導的。後來,在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戰爭中,也是托洛茨基組建了紅軍,被稱為“紅軍之父”。如果他有一點個人野心,列寧去世後,他竊取黨政軍大權,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如果列寧去世後,蘇共中央委員會遵照列寧的遺囑,解除斯大林總書記的職務,那麼後來就不會發生“斯大林攫取黨政軍大權,建立個人獨裁統治,並將所謂的斯大林主義,推行到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最終斷送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乃至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體系”的事情。 列寧去世後,在蘇維埃代表大會及政府部門擔任高級職務的一些領導人,卻不希望托洛茨基成為黨和國家的新領袖,其原因就是嫉妒,這也是民主選舉領導人與個人任命接班人不同之處。托洛茨基出身上流社會,受過良好的教育,風度翩翩,才華橫溢,又能說又能寫;在革命鬥爭經歷中,功勳卓著,在人民群眾中威信極高。而斯大林恰恰相反:一米六三的矮個兒,說一口鄉音濃厚的俄語,完全端不上檯面。

而且他在竊取大權前,見人都是一臉謙卑的神情。高層們覺得讓這樣的人暫時代替列寧位置,自己以後有機會可以取而代之,如果讓托洛茨基上台,所有人都將黯然失色。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