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上)

第26章 第四章旌旗高揚欲稱霸(德軍的閃擊戰)

《慕尼黑協定》簽字之後,英國首相張伯倫非常高興,認為他給英國帶來了和平。同樣參與促成這個協定的法國總理,心情就沒那麼好。達拉第到了法國機場之後,也看到很多民眾在歡迎他,民眾也覺得一個時代的和平即將到來,戰爭再不會發生。達拉第看到這些人後非常吃驚,沮喪地罵這幫人是笨蛋。他知道德國不會善罷甘休,因為他明白,這實際上是在縱容德國,但他沒辦法。達拉第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有點低估法國的實力,過高地估計了德國。達拉第認為如果爆發戰爭,德軍12個師就能對付法軍100個師,他知道戰爭不可避免,早晚要打,但他覺得法國打不過德國。他不像張伯倫那麼傻,認為和平真的會到來。 果然,《慕尼黑協定》墨跡未乾,德國就吞併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這時候的局面,就連張伯倫也看出希特勒沒完,但他覺得局勢不錯,因為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是向東發展。英、法奉行的綏靖政策有三大特點:第一,凡爾賽國家力圖維護既得利益,一戰實在是打怕了,不敢再打了;第二,犧牲弱小民族,唯恐傷及自身,小國失敗了活該;第三,禍水東引,引向蘇聯。而蘇聯則希望禍水西流。

不管怎麼講,在戰前,蘇聯和英、法都對德國的性質認識不清。英、法認為德國跟蘇聯一樣,都屬於集權國家,最好你們倆死掐。蘇聯認為英、法跟德國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都是帝國主義,最好你們之間打起來。這樣,誰都希望德國跟對方打起來。一直到1939年5月份,希特勒的擴張目標已經越來越明顯,他對波蘭提出了領土要求。 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根據《凡爾賽和約》,前德意志帝國的波森和西普魯士被割讓給了新獨立的波蘭,給予波蘭進入波羅的海的通道,即“波蘭走廊”。希特勒在1933年建立起獨裁政權後,他本來對波蘭採取了柔性政策,1934年跟波蘭簽訂了為期10年的《波德互不侵犯條約》。但希特勒在1938年吞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後,位於德國東面的波蘭就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

在地理上,“波蘭走廊”把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分開了。德國先對波蘭採用外交施壓,要求將但澤自由市合併,和在“波蘭走廊”建造一條擁有治外法權的公路來連接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希特勒也準備了武力解決“波蘭問題”的計劃,即“白色方案”。波蘭政府拒絕了德國的所有要求,並於1939年3月30日得到英、法的承諾。英、法承諾,將協助波蘭保衛其國家主權。但英、法沒有對波蘭領土完整做出任何承諾。希特勒和他的親信認為,英、法不會為波蘭與德國開戰,因此德國便在1939年4月28日終止了《波德互不侵犯條約》。波蘭急忙與法國在1939年5月簽訂了一個協議,法國承諾會在波蘭遭到入侵後15日內加入戰鬥。英國和波蘭在1939年8月25日簽訂了成為軍事盟友的條約。結果證明,這些條約未能拯救波蘭。

在德軍入侵波蘭前夕,德國參觀團去波蘭軍營訪問,看到波蘭士兵在軍營外隨地大小便,於是德國就堅定了打擊波蘭的決心。當然,現在很多專家否定了這一點,但不應排除這種因素。傳說當年日本海軍觀察員,看到來訪的北洋水師將士在砲管上晾曬衣物,就認為大清水師不堪一擊。從表面上看,這只是軍人的生活細節;從深層次上看,軍人為什麼要把皮靴擦得鋥亮,注重儀容儀表?因為邋遢兵就是無組織無紀律,隨地大小便,很容易造成疾病傳染。美國打伊拉克,一個連配兩輛裝甲廁所,為什麼?就是為了防止霍亂、痢疾流行。所以,德國參觀團一看波蘭士兵在軍營外大小便,就覺得這是一群烏合之眾,打也無妨。 但這時候,畢竟英、法和波蘭已是盟國。所以,英、法就想去跟蘇聯談判,共同對付德國。蘇聯眼瞅著德國一路奔東來了,也開始擔心。於是,蘇聯於1939年6月發出邀請。英、法代表7月組團坐了10天的船,來到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到了之後,先遊覽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然後跟蘇聯談判。蘇聯人很重視這次談判,派的代表團規格很高。而英國派了個空軍少將跟人談。按照英、美國家的軍銜編制,高級軍官是元帥、上將、中將,你派個少將,明顯看不起人家。法國倒是派了個海軍上將,但這人還有三個月就退休——沒地兒安排,去跟蘇聯談判吧。最逗的是,法國的將軍一進門就宣布,我不能全權代表本國政府做任何的主,只是來聽聽。蘇聯人差點兒沒氣死,聽聽?電話裡說不行啊?你跑這兒來住賓館,吃我的,喝我的!

在談判中,元帥說,一旦德國襲擊你們,紅軍可以派三百個師支援你們。然後他問英國將軍,如果德國人打我們,英國人可以派多少個師支援?英國代表拿著筆在紙上算了半天,抬起頭來說兩個師,一個月後,再派兩個師。伏羅希洛夫氣得鬍子都抖了起來。 繼派兵支援問題之後,蘇聯人轉換話題。別的不說了,如果德國打英、法,蘇聯要支援你們,可我們跟德國不挨著,要經過波蘭的領土,你們問問波蘭讓不讓蘇聯紅軍通過。波蘭跟英、法是盟國,英法就去問了。英、法一問,波蘭領導人斬釘截鐵地回答:“德國人來了,我們有喪失自由的危險;俄國人來了,我們有喪失靈魂的危險。絕不允許俄國士兵進入我們的領土。” 歷史上波蘭曾三次被瓜分,全是俄羅斯挑頭乾的。要說俄羅斯跟波蘭同族同門、同種同文,都是斯拉夫人,都使用西里爾字母,不應該這樣啊。但兩國的心結,有點跟中國和日本似的,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波蘭幾次亡國,都是因為俄羅斯欺負人家,沒拿人家當兄弟看。波蘭在共產黨統治時期,在國歌裡都唱:前進,東布羅夫斯基。東布羅夫斯基是誰呢?他是19世紀波蘭抗擊俄國的領袖。波蘭當年作為蘇聯的衛星國,國歌都敢唱這個,可見波蘭人民對蘇聯人有多仇恨。所以,波蘭拒絕蘇聯紅軍入境。這樣一來,英、法跟蘇聯就沒法談了。於是希特勒向斯大林伸出了橄欖枝,你跟民主國家扯什麼?咱倆談,如果需要的話,我願意親自飛往莫斯科。

其實,一戰結束後,德國跟蘇聯的關係很曖昧,因為兩國都是國際棄兒,都是另類。而且蘇聯已不再是協約國的成員國,它一戰的時候是,但十月革命後退出戰爭,相當於背盟了。所以,對於德國來講,蘇聯是沒有和約義務的國家,它不像英、法、比利時是有和約義務的。蘇聯地皮又大,在西伯利亞深山老林裡搞點什麼東西,很容易逃過協約國的監視。因此,1922年,德、蘇兩國簽訂了《拉巴洛條約》。 這兩國本來是不能成為夥伴的,因為兩國意識形態完全相反,而且德國又鎮壓過共產黨的起義。但到1939年,由於局勢緊張,英、法、蘇三國進行談判,希特勒非常擔心,如果這三國達成了某種程度的一致,會讓他進攻波蘭的“白色方案”完全泡湯。所以,希特勒非常主動地拉攏蘇聯,頻頻向斯大林暗送秋波。希特勒甚至顧不上臉面,給斯大林拍了一封特別長的電報,說德國跟波蘭之間的緊張關係,已變得讓他不可忍受,無論哪天都可能爆發危機,從現在起,德國下決心將用一切手段保衛國家利益,非常希望能夠跟蘇聯在8月23日左右簽訂一個互不侵犯條約。

英、法、蘇三國談判失敗之後,希特勒就向斯大林揮手帕了,希望能夠跟蘇聯合作。在這種情況下,納粹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飛到了莫斯科,跟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分別代表本國政府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上簽字,時間是1939年8月23日,距離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只有一個星期。 對於《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雙方都知道這只是權宜之計,兩個帝國和兩種制度之間的對立是你死我活的。斯大林無疑認為,希特勒先跟西方打過之後,對俄國來說,德國將變成一個不再那麼可怕的對手。希特勒採取的則是一個時期對付一個敵手的辦法。這個條約之所以能搞成功,表明幾年來英、法兩國對外政策的失敗到了何等山窮水盡的地步。這也就是說,英、法兩國希望禍水東引,最後蘇聯絕望了,便跟德國簽約。

更有意思的是,對於這個條約,蘇聯一直否認。二戰後盟國繳獲了德國的文本,蘇聯說那是偽造的。為什麼呢?莫洛托夫特別聰明,他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文本上簽名的時候,用的是拉丁字母,不是俄文的西里爾字母。所以他說,這不是我籤的,要我簽應該是西里爾字母,而不是拉丁字母,我不可能這麼寫。莫洛托夫也知道這個東西一旦公之於眾,必將遺臭萬年,所以他很狡猾,用拉丁字母簽自己的名字。這就跟咱們簽名都用漢字,誰都不會寫漢語拼音一樣,你要寫漢語拼音,那就會顯得很奇怪。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之後,希特勒難掩興奮激動的心情。他在一次陸軍指揮官會議上大談他的戰爭理論,說要發動戰爭和進行戰爭時,是非問題無關緊要,要緊的是勝利,心要狠、手要辣。誰仔細想過這個世界的道理?它的意義就在於優勝劣汰、弱肉強食。所以,波蘭的命運基本已經確定,雖然英、法跟波蘭簽署了互助條約,但沒什麼用。戰爭機器的按鈕一旦按下去,就很難再停下來。對於波蘭,希特勒只需要一個藉口。

以什麼藉口進攻波蘭呢?這是戈培爾的強項,於是德國開始了超大規模的宣傳戰。 20世紀30年代末,當時歐洲各國都感覺到可能會受到德國的傷害,而在德國,老百姓認為的事實則恰恰相反。一個那個時期到過德國的外國人說,德國納粹的報紙叫嚷什麼呢?擾亂歐洲和平的是波蘭,波蘭將武裝入侵德國。你也許會問,德國人民不可能相信這些謊言吧?那你就去跟德國人談談,你會發現很多人真的非常相信。隨著戰爭的臨近,這種宣傳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 1939年8月26日,《柏林日報》報導的是“波蘭完全陷入騷亂之中,日耳曼家庭在逃亡,波蘭軍隊推進到德國邊境”。 《人民觀察家報》是納粹黨的黨報,相當於蘇聯的《真理報》。這個報紙頭版頭條報導的是“波蘭全境處於戰爭狂熱中,150萬人已經動員,軍隊源源不斷地運往邊境,上西里西亞陷入混亂”。

與報界這種瘋狂同步的是,希特勒的顧問起草文書給波蘭,讓波蘭答應德國的要求。相對於宣傳來說,戰爭更需要一個直接的開戰理由,而這對於希特勒來說很簡單,他是這方面的高手——造假。他跟手下將領講,不要猶豫了,我的將軍們,我已經命令國防軍統帥部,為你們提供足夠的波蘭軍隊制服。 這就很明顯地表現出希特勒的意圖。在蓋世太保頭目海德里希的佈置下,納粹從集中營裡找了十幾個死囚,讓他們穿上波蘭軍服,配上波蘭武器。海德里希為這支隊伍送行,跟他們講:“你們對國家犯有不可饒恕的罪行,現在給你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一小隊身著波蘭軍裝的黨衛軍成員,將這些穿著波蘭軍服的死囚,拉到距波蘭邊境16公里處的德國樹林裡,只留下一名死囚,而將其餘的全部殺死,以作為波蘭進攻德國的證據。接著,身著波蘭軍服的黨衛軍成員,帶著留下的這名死囚,進攻了靠近波蘭附近的格萊雷茨電台,這是德國的一個電台。 “戰鬥”之後,他們佔領了電台,由一名會講波蘭語的德國士兵念了一份事先擬好的文件,裡面充滿了煽動性的反德言論,宣布波蘭對德國發動進攻,然後開了幾槍,把那名死囚打死——這就算波蘭主動對德國發動進攻。

莫洛托夫很狡猾,用拉丁字母簽自己的名字。 其實,希特勒的手段非常拙劣,難道他不怕世界輿論的質疑嗎?實際上,這種拙劣手段不是演給世界人民看的,而是演給德國人民看的。德國遭到了進攻,我們得奮起反擊。這就跟小日本搞“柳條湖事件”一樣,只炸毀了不到一米的鐵軌,就以此為藉口炮轟北大營,挑起“九一八”事變。希特勒完成了造假,戰爭已不可避免。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