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上)

第2章 第一章熙熙攘攘爭名利(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

戰爭是世間最殘酷的遊戲,第二次世界大戰(下文簡稱“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傳統觀點認為,二戰由德國首先挑起。有位叫朱維毅的旅德中國學者,寫了名叫本《尋訪“二戰”德國兵》的書。在這本書裡,有個德國老兵發問,你們公認的二戰爆發的標誌是什麼?得到的回答是德國打波蘭。那個老兵很不服氣地說,打波蘭可不是德國一家幹的,還有蘇聯!他認為,是德國跟蘇聯一塊兒發動了二戰。 親歷者的觀點往往和教科書不一樣,其中雖有立場問題,但對這些觀點,我們不能完全忽視。今天,中國流行的觀點,依然認為德國閃擊波蘭是二戰爆發的標誌。 德國為什麼要挑起二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下文簡稱“一戰”)就是德國挑起的,但它沒有獲勝,過了20年,它又發動二戰,為什麼?二戰中,意大利與日本都與德國結了盟,為什麼這幾塊料兒會湊到一起?實際上,跟這幾個國家一戰後的經歷有非常大的關係。

一戰以同盟國的戰敗而告終,同盟國就四個國家: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和保加利亞,這四個國家全部戰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在這次戰爭之後解體,德國延續了數百年的下台。當時的德國是什麼狀況呢?可以說真的像到了世界末日,人心惶惶,百業凋敝。持續時間共四年零三個月的一戰,不光戰敗國傷痕累累,戰勝國也都損失慘重。以英國為例,英國自維多利亞女王以來幾十年的積累蕩然無存。戰勝國都這樣,你想德國作為一個戰敗國,得什麼樣? 丘吉爾參加過一戰,他在回憶錄中記載,一戰即將結束時,德國的狀況令人沮喪,伴隨著日益加劇的聽天由命之感,德國人開始感到不寒而栗。德意志民族已經開始絕望,士兵們慢慢地顯示出他們的鬱鬱寡歡。惡性事故時有發生,逃兵增多,度假士兵不願歸隊。仗打到了這地步,一般的德國士兵,甚至老百姓,都看出同盟國沒戲了。

一戰進行到第三年和第四年時,德國兵的思想就從勝利轉為保命。除了極少數頑固分子之外,大部分人都能明白現在是種什麼樣的狀況。 1916年,德國城市裡糧食就供應不上了,冬天人們啃蔓菁,有點類似於咱們的醃咸蘿蔔,連麵包都沒有。如果這場戰爭有勝利的希望,如果這場戰爭能得到很大的好處,我們至於吃不上麵包吃蔓菁嗎?所以,度假不歸的士兵數量大為增加。我好不容易度一回假,你再讓我回去上前線,那不是去送死嗎?我當然不願意去了! 有個德國士兵回憶,蘇俄根據《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條約》釋放的戰俘,在回國前就染上了“列寧病毒”。什麼是“列寧病毒”呢?簡單點說,“列寧病毒”就是布爾什維主義。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列寧說要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號召人們推翻本國的資產階級。可想而知,被蘇俄釋放的戰俘一回到德國,自然拒絕再上前線,那軍官怎麼辦呢?只能通過打罵、責罰士兵,讓他們上前線。這個德國兵回憶說,反對軍官無辜責罵士兵的活動開始蔓延,為什麼呢?因為那些軍官雖然嚴格訓練我們,但在物資匱乏的時候,不與我們同甘共苦。

公認的二戰爆發的標誌是什麼?德軍閃擊波蘭 軍官們如此表現是有原因的。德國軍官大部分是貴族出身的世襲職業軍人,爸爸、兒子、孫子,沿襲下來。他們特別強調貴族氣派,即便生活質量再不怎麼著,也要穿軍禮服,用銀製餐具,得這樣體面地活才行。跟士兵一塊兒爬冰臥雪,啃土豆,喝袋裝咖啡,門兒都沒有,人家不干。鑑於這種情況,士兵們一看,你平時教導我們玩命,趕著、踹著,轟羊似的,讓我們學打仗,等真打到沒吃沒喝的時候,你還吃香的喝辣的,可我們連土豆都吃不上,我為什麼還要去賣命?這樣,德國普通士兵與軍官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除士兵這個群體外,當時德國的老百姓是怎麼看待這場戰爭的?有個德國婦女回憶起當時的情況,說大戰之前,人們認為戰爭即使真的打起來,也不會持續太久。一戰時,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送士兵出征,說樹葉飄落之前你們就可以返回來。大戰1914年8月爆發,歐洲很冷,9月份就掉樹葉。威廉二世承諾一個月就讓人回來,他想像的還是拿破崙時代的戰爭,速戰速決,一場混戰頂多三天,死不了幾個人。可讓威廉二世沒有想到的是,大戰進行了四年多。

戰爭打到這份兒上,進入了一種膠著狀態,人們又難以相信它會結束,整天缺胳膊斷腿的人往下運,我們與正常的生活好像被一條鴻溝所隔開。可是,在我方已無法取勝之後,這戰爭還有意義嗎?這時連德國普通市民都已看出,戰爭對於德國來說毫無希望,物資匱乏、人力匱乏。在拼人力時,法國可以招非洲人,甚至招越南人來當兵。但德國沒那麼多殖民地,所以越打勝算越小。但德國懷著復仇的使命仍堅持戰鬥,德國人到這時候不打不行。隨著英國的封鎖,德國主要生活用品的供應被切斷。因為打仗和被封鎖,德國人的元氣耗盡。此時對於戰爭的抵觸,便成為千百萬人公開的意見!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