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抗美援朝的凱歌

第6章 第五章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運動

抗美援朝的凱歌 刘培一 14293 2018-03-18
從1950年6月底美國武裝入侵朝鮮和中國領土台灣開始,中國各族人民就積極行動起來,以各種方式抗議美國的侵略,聲援朝鮮軍民的正義鬥爭,迅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美援朝運動。 1950年10月,當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並將戰火引向中國東北地區邊境,直接威脅中國的安全時,中國各族人民更加義憤填膺,紛紛舉行集會、遊行,投書報刊,堅決要求以實際行動援助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戰爭,保衛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扞衛人民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共中央作出的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的重大戰略決策,就是中國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0月19日入朝參戰和11月4日中國《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的發表,從首都到邊疆,從東北到華北,從中南到西南,從華東到西北,從城市到鄉村,從工廠到學校,各條戰線的干部、群眾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表示了極大的義憤。有億萬群眾參加的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迅速興起。隨著戰爭的向前發展,這個運動也更加廣泛、深入和持久地開展起來。

為了有一個專門機構統一領導全國的抗美援朝運動,經中共中央決定.於1950年10月26日成立了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簡稱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推舉郭沫若為主席,彭真、陳叔通(後又增加廖承志)為副主席。接著,在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6個大行政區相繼成立了抗美援朝總分會,在各省、市、自治區成立了抗美援朝分會。中共中央有關抗美援朝運動的號召、決定、指示,大多經由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並且通過它的各級地方機構組織實施。 抗美援朝運動,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憑藉新中國剛剛建立起來的優越的社會制度,把億萬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動員和組織起來,盡一切努力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的運動。

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僅有一江之隔,東北人民與朝鮮人民早有悠久的很多友好交往,當美國侵略軍直逼朝中邊境的時刻,東北人民率先奮起要求到朝鮮前線去,援助朝鮮軍民抗擊侵略者。在嫩江火柴廠的集會上,一位先進生產者說:“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時期,我們兩國人民一同受欺侮,並肩抗日。現在美帝國主義擴大侵略戰爭,要把全朝鮮變成一座活地獄,並且要把侵略戰火燒到中國來,我們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這種殘暴的行動。”遭受美國飛機轟炸掃射的長白山地區人民,白天忙著秋收,晚上自動集會,紛紛提出要以各種實際行動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保家衛國。東北地區人民還籌集了大批馬匹,車輛,擔架,醫療用品等,準備隨時前往朝鮮擔任戰地勤務工作。

北京的工人、學生、教師和市民們,從1950年10月上旬起,就在給報紙寫的信中,在群眾集會上,表達自己堅決抵抗美國侵略、援助朝鮮人民、保衛祖國安全的主張和決心。 11月1日,北京大學師生4000餘人在校園裡舉行集會,接著分頭到街道、農村廣泛進行宣傳活動。該校著名教授湯用彤、曾昭掄、王鴻楨等376名教師於同日聯名上書毛澤東主席,憤怒譴責美國的侵略,表達保衛祖國的決心。他們在信中說:“我們大學的教育工作者,愛好和平,而且需要和平以恢復和發展我們的文化教育事業。然而,在祖國安全受到威脅,我們所進行的事業受到阻礙的時候,我們也決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我們願意並且決心獻出最大的力量為保衛祖國而奮鬥。” 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上海的各界人民紛紛表示:有反帝鬥爭光榮傳統的上海人民,決不能容忍美國對自己祖國領土和友好鄰邦的侵略,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援助朝鮮人民的正義鬥爭。上海總工會於11月3日發表聲明,號召全市百萬職工行動起來,作好必要準備,反對美國侵略,援助朝鮮人民,保衛自己的祖國。江南造船廠職工回憶日本佔領上海時,該廠4000多職工無不遭到殘害或毒打的慘痛經歷,對比解放後的幸福生活,激動地說:我們剛爭得的自由,決不能容許遭到破壞,我們中國人民必須積極支援朝鮮人民,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該市郊區農民自衛隊2.1萬餘名隊員決心加強時事學習和技術訓練,準備隨時行動,保衛祖國。 《解放日報》等報紙大量刊登了要求赴朝抵抗美國侵略、保衛祖國安全的學生來信。

少數民族地區人民,對美國擴大侵朝戰爭以及美國飛機連續侵犯中國東北領空進行轟炸掃射,也表示極大憤怒。新疆人民民主同盟主席賽福鼎·艾則孜於10月22日發表書面談話說:新疆人民正時刻準備著為反抗美國侵略者、保衛祖國而鬥爭。 10月中旬,正在蘭州參加甘肅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藏族代表,代表全省30萬藏族同胞發表通電說:“美帝國會義者的狂妄企圖是絕對實現不了的,中國各族人民有充分力量粉碎他們的任何侵略陰謀”。 抗美援朝運動掀起不久,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的部署下,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以仇視、鄙視、蔑視美帝國主義的教育(簡稱“三視”教育)為中心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宣傳教育活動,並把這一教育貫徹到抗美援朝運動的全過程之中,做到了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抗美援朝宣傳教育活動,既轟轟烈烈,又紮紮實實。中央和地方報刊、電台大量刊登和播送“三視”教育的材料。廣大學校師生和文藝工作者,紛紛組成宣傳隊走上街頭,下廠下鄉,以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宣傳活動。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普遍召開會議,對各自聯繫的群眾進行宣傳教育,並提出在抗美援朝運動中的具體奮鬥目標。各地普遍召開抗美援朝代表會議,吸收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參加,統一思想認識,共商如何加強抗美援朝的工作。工廠、農村、機關、學校、連隊、街道等基層單位,運用黑板報、牆報,宣傳會、聲討會、座談會、報告會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民從回顧百餘年來的美國侵華史,特別是20世紀40年代後半期美國支持國民黨打內戰,妄圖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的罪行,引導廣大群眾認清美國絕不會改變其侵略本性;從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侵略野心和中朝人民的傳統友誼以及兩國唇齒相依的關係,認清中國人民對美國侵略朝鮮不能置之不理,派遣志願軍出國作戰確屬正義之舉;從美國侵略者沒有人民支持,兵力不足,士氣不高,後方太遠,同盟國不齊心等戰路上的弱點,認清帝國主義是外強中乾的“紙老虎”;從我們的人民軍隊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豐富經驗,有中朝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支援和同情,認清一定能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工商界、宗教界的愛國人士也陸續加入抗美援朝運動的行列。 1950年11月30日,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天津市的4萬多愛國工商業者舉行示威遊行,並致電毛主席,說他們已經認清了美國的侵略本質,要與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致,共同為完成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任務而奮鬥。毛主席12月2日復電天津工商業界,對這次示威遊行表示歡迎,並“希望全中國一切愛國的工商業家,和人民大眾一道,結成一條比過去更加鞏固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統一戰線,這就預示著中國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神聖鬥爭中一定要得到最後勝利”。此後,北京、哈爾濱、青島、西安、武漢、上海等城市的工商業者在同年12月上半月相繼舉行了數万人至十幾萬人的示威遊行。許多城市的工商業者並以遵守政府法令、積極生產經營、防止囤積居奇、按時繳足稅款等作為抗美援朝的具體行動。全國各地的基督教、天主教會相繼召開會議,發表宣言,決心割斷同帝國主義的一切聯繫,擺脫帝國主義的控制。隨後,全國基督教、天主教教會建立了自治、自養、自傳的新教會。 1951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後,在中國城鄉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美援朝、反對美國武裝日本,保衛世界和平的示威遊行,參加群眾達2.299億人。

隨著以“三視”教育為中心的抗美援朝宣傳教育活動的不斷深入,中國人民普遍提高了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覺悟,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懂得了抗美援朝與保家衛國的一致性,堅定了中朝人民必勝、美國侵略者必敗的信念,迸發出了極大的支援戰爭的積極性,決心義無返顧地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普遍提高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覺悟的基礎上,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廣大的熱血青年掀起參軍參戰的熱潮。首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廣大指戰員,紛紛向領導遞交決心書、請戰書,堅決要求走上抗美援朝最前線。一批接一批志願赴朝參戰部隊,鬥志昂揚地奔赴朝鮮戰場。 從毗鄰朝鮮的東北地區到西南邊陲,從中心城市到偏僻鄉村,到處出現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動人情景。曾經遭受日本帝國主義14年奴役的東北人民,面對美國氣勢洶洶的侵略行徑,決心不再當亡國奴,要像抗日戰爭中,中朝兩國人民並肩戰鬥那樣,到朝鮮去和朝鮮人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與朝鮮隔江相望的遼寧省安東市及其附近的東溝、鳳城、岫岩、寬甸等縣,曾遭到侵朝美國空軍的瘋狂轟炸,有400餘人被炸死、炸傷,許多房屋炸為瓦礫。美國侵略者的血腥罪行,激起群眾的無比憤怒,幾天之內就有5839名青壯年報名參軍。寬甸縣青年李大永結婚當天,該縣又遭到美機的轟炸,他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怒火,第2天就告別了新婚的妻子,踏上了征途。在他的影響下,同一條街上的8名青年也報名參加了志願軍。遼寧省錦州市在10多天內就有1000多名青壯年報名參軍,有的青年咬破手指在志願參軍的請求書上簽名,以表示其堅強決心。吉林省安圖縣有一位在革命戰爭年代曾送走4個兒子參軍的朝鮮族老媽媽,又把第5個兒子金珠煥送往志願軍部隊。早就完成土地改革的東北、華北等老解放區,不少區、鄉的民兵們,還組成“子弟兵連”,要求集體參加志願軍。山西省雁北專區有97個村沒有接到報名參軍的通知,這些村的干部和群眾便自動送兵123名到部隊。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有個行政村,60多個年輕人牽著自己的馬參加了志願軍。在中南、華東、西北、西南等新解放區,正在進行或剛剛完成土地改革,廣大翻身農民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也爭先恐後地要求參加志願軍。人口只有2000萬的浙江省,先後有100多萬農民報名參軍,未得到批准入伍的人說:“參軍比考秀才還難!”江蘇省奉賢縣(今屬上海市)範愛鄉蔡老太太親自送4個兒子和1個女婿參軍,並親自送他們到縣城,熱切地請求縣領導無論如何都要收下來。貴州省松桃縣各族青年,一次報名參軍的人數就超過計劃數的13倍;黃平縣不到1萬人口的四屏區,就有463名苗族青年報名參軍;貴築縣一個50餘戶的彝族村,參軍的青年就有17人。西北地區在1951年即有2.4萬多名各族青年參加志願軍赴朝作戰。在全國范圍內,前後掀起4次參軍熱潮,各地民兵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們起了骨乾和帶頭作用,共有207萬人參加志願軍的行列。各族人民深深懂得,抗美援朝戰爭關係著兄弟國家的生存和祖國安全,關係著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親人送往朝鮮前線,決心取得戰爭的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長期的革命戰爭的鍛煉和考驗,已經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革命軍隊。但是,同面對的敵人相比,技術裝備還很落後,幹部的軍事理論和文化、科學、技術素養還較差。為了適應抗美援朝戰爭和建設一支現代化的國防軍的需要,培訓大批合格的軍事幹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子1950年12月1日和1951年6月24日,兩次發出關於各種軍事幹部學校招生的決定,招生對象主要是青年學生和青年工人。這是十分緊迫的任務。在兩次參加軍事幹部學校的熱潮中,同樣湧現出廣大知識青年堅決響應祖國召喚和許多父母鼓勵子女、教師引導學生報名的感人事例。上海交通大學142位教授聯名發表告同學書,鼓勵他們投筆從戎,獻身國防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年屆古稀的上海天廚味精廠經理吳蘊初的獨生女兒吳志遠,正在復旦大學讀書,在她決心報名參加軍幹校後寫信徵求父親的同意,吳蘊初复信給女兒予以熱情讚許。他在信中說:“吾垂暮之年,只有你一個女兒,自不願與你分離。但是你為祖國為人民願意獻身祖國,並預備流最後的一滴血,這行動和精神是偉大的,吾豈能以舐犢之愛忘卻了保家衛國之義。”天津市少年兒童隊員王穎華等3人,因年齡不足,曾經20多次跑到團市委請求破格批准參加軍幹校。他們說: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保衛祖國也是少年兒童的責任。由於他們的堅決請求,最後終於被批准了。武漢市先後有1.5萬餘名知識青年報名參加軍幹校,各學校的報名人數都達到適齡學生的70%以上。廣西省(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報名參加軍幹校的青年達2.4萬人,為原定招生數的13倍。全國總計,兩期報名參加軍事幹部學校的青年達58萬餘人,圓滿完成了招生任務。

在廣大青年踴躍參軍的同時,成千上萬的農民(主要是民兵)、鐵路員工、汽車司機和醫務工作者,志願奔赴朝鮮前線,擔任戰地的各種勤務工作,為中朝人民軍隊服務。 大批農民志願前往朝鮮前線,從事各種戰地勤務工作。有些農民自備擔架和騾馬、大車,志願參加運輸隊和擔架隊、民工隊,擔負起繁重的支前任務。特別是東北地區出動民工60多萬人,其中隨軍入朝支前的有21萬多人,膠輪大車6萬多輛。他們以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出色地完成了運送傷員和彈藥、物資等任務。 鐵路員工報名志願赴朝的達到全國員工總數的80%以上。北京市志願赴朝服務的鐵路員工有1246人。上海鐵路局系統中,先後有1366名員工赴朝工作。許多鐵路局和城市除了派出赴朝的員工外,還組織幾千人到幾萬人的預備隊,準備隨時應召赴朝服務。赴朝服務的鐵路員工,不怕苦、不怕死,機智地和中朝人民軍隊鐵道兵指戰員、朝鮮人民一起,同敵人對朝鮮境內鐵路無數次的轟炸破壞作鬥爭,把一列列滿載作戰物資的火車開往前線。到1953年4月,在赴朝服務的鐵路員工中,有167個單位榮立集體功,2742人獲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的勳章和獎章,湧現出5621名人民功臣和工作模範。志願赴朝的汽車司機,僅據東北地區1951年6月統計,即有5571人,佔當時東北全區司機總數的51.6%。他們在敵機頻繁的襲擾下,不顧個人安危,白天精心隱蔽車輛,夜晚在彎曲多險的山道上,歷盡千辛萬苦,機敏勇敢地將大批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運上前線,又把光榮負傷的志願軍戰士運回後方治療,圓滿地完成了運輸任務。赴朝鐵路員工和汽車司機,為建設“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建立了卓著的功勳。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在“響應祖國號召,到最光榮的崗位上去”的號召下,最先奔赴朝鮮的是,1950年11月18日由著名的模範醫務工作者李蘭丁率領的上海軍醫大學師生志願手術隊。此後全國各地先後約6000名醫務工作者活躍在朝鮮戰場上。他們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統一領導下,分期分批地組成志願醫療隊、手術隊、公共衛生隊和防疫隊赴朝服務。這些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高舉革命人道主義的旗幟,密切配合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醫療衛生戰友,在救護傷病員、粉碎敵人細菌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全國人民積極參軍參戰,使中國人民志願軍獲得了雄厚的人力支援,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為了使英勇善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能以更少的犧牲,消滅更多的敵人,早日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於1951年6月1日發出了開展捐獻武器運動的號召,號召全國人民捐獻款項,為志願軍購置飛機、大砲、坦克、高射砲、反坦克炮等武器,以改善志願軍的武器裝備。為了各界人民認捐的方便,按照當時的武器價格,還具體規定了各項武器的折價,如1架戰鬥機折合人民幣15萬元,1門大砲9萬元,1輛坦克25萬元,等等。全國人民熱烈響應這一號召,迅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捐獻武器運動。 在捐獻武器運動中,很多地方、單位和個人,都把捐獻武器列入愛國公約之內,作為參加抗美援朝的一項重要實際行動。絕大多數地區和單位提前、超額完成了原定的捐獻計劃,湧現出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蹟。北京市石景山鋼鐵廠(首都鋼鐵公司前身)的職工,通過加班勞動,增加產量、揀廢鐵、捐獎金等辦法,捐獻了“石景山鋼鐵廠號”戰鬥機1架。甘肅省玉門油礦的職工,在8天內用增產所得捐獻了“石油工人號”戰鬥機1架。四川省簡陽縣的棉農,在增產增收的基礎上,兩個月內就上交了捐獻2架“棉農號”戰鬥機現款。各地文藝界普遍舉行義演,一些脫離舞台10多年、20多年的老藝人,也參加了義演活動,將演出收入悉數捐獻。豫劇著名女演員常香玉領導的“香玉劇社”,從1951年8月起的半年內,在6個省巡迴義演170多場,把全部收入捐獻了1架“香玉劇社號”戰鬥機。許多人自覺地節衣縮食,慷慨解囊,獻出現金、實物,以表達自己熾熱的愛國之情。湖南省湘潭縣猪鬃公司工人、年已46歲的陳楚生,除了把準備結婚用的積蓄50元全部捐獻外,還長期捐獻每月工資的40%。河北省阜城煤礦工人羅潤生將省吃儉用積蓄的200元工資全部獻給了志願軍。福建省福州市婦女王國樵的母親去世前,把僅有的一對金耳環留給了她,10多年中不管生活多麼困難,她都捨不得賣掉,但在捐獻武器運動中,她慷慨地把這件珍貴的遺物奉獻了出來。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市維吾爾族年已103歲的吾古泥沙汗,堅持拾麥穗、紡線賣錢捐獻,被譽為“志願軍的老媽媽”。學校中的許多師生也積極投入了捐獻武器運動。清華大學的學生參加上百種課餘勞動,捐獻了所得的4.5萬元。遼寧省彰武縣有個小學,1200名學生,利用放學後和假期內的閒暇時間,揀糧、打柴、打柳條等,收入1200元全部捐獻。天津市私營恒源紗廠的職工,在捐獻武器運動中,由於提高了產量,每月創超額利潤3.25萬元,其中40%用於捐獻武器,30%作為職工集體福利基金,30%用於資方發展生產,兼顧了國家和勞資雙方的利益。這種做法,曾在各地推廣,受到職工群眾和私營工商業者的歡迎。 從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這一號召之日起,到1952年5月底,在1年時間內,全國人民共捐獻了可以購買3710架戰鬥機的價款5.565億元。在建國初期生產、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情況下,捐獻武器運動取得如此可喜的成果,生動地體現了中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也是中國人民為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作出的一個重大貢獻。隨著國家的國防投資增加,加上中國人民用捐獻款項購買的武器陸續運往朝鮮前線,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有了明顯的改善,逐步建立起一支日益強大的空軍部隊,砲兵部隊和坦克部隊也有了很大的加強,從而使朝鮮戰場上軍事實力的對比發生了更加有利於中朝人民軍隊方面的變化。捐獻武器運動的開展及其取得的成就,極大的鼓舞了志願軍指戰員的士氣,他們無比激動地表示:“在我們的陣地上,祖國人民捐獻的新炮要向美國侵略軍說話了,讓敵人嚐嚐我們砲彈的滋味吧!” 抗美援朝運動開始,正值新中國誕生的第二年。為了克服國家財經狀況的困難,打破美國等國家的經濟封鎖,加速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保證用充足的物資滿足朝鮮前線的需要,全國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響應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號召,堅決貫徹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方針,熱火朝天地開展了愛國主義的生產勞動競賽和厲行節約,爭作貢獻的活動。在工業戰線上,1951年第1季度,全國即有2811個廠礦企業開展了勞動競賽,參加競賽的職工達223萬人。在競賽中,工人階級響亮地提出“工廠就是戰場,機器就是槍砲”的戰斗口號,發揮高度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地刨造了各種新紀錄,有力地推動了工業生產的恢復。在農業戰線上,1951年3月間,山西省的全國著名勞動模範李順達領導的互助組,向全國各地發出了愛國增產競賽挑戰書。到9月底,就有30個省(行政區)的1.2萬多個互助組、2700多個農業勞動模範應戰。在愛國增產競賽運動的推動下,當年全國糧食、棉花等農作物的產量都超過了1950年的水平。 東北地區是支援朝鮮戰場的直接後方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供應基地,擔負著向朝鮮前線供應物資最繁重的任務,生產競賽開展得最早,也最為普遍。 1950年11月初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消息剛見諸報端,東北許多廠礦企業就展開了愛國主義勞動競賽,當年東北地區國營工業即超額11.5%完成了全年生產汁劃。在普遍開展生產競賽的基礎上,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的部署,從1951年下半年起,東北全區就開展了以發揮工業潛力為主要內容的增產節約運動,當年為國家多創造了相當1000萬噸糧食的財富。 1951年10月,由毛澤東主席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經濟建設問題。會議決定“實行精兵簡致、增產節約”的總方針,這是保證抗美援朝能夠勝利的方針,又是保證國內物價繼續穩定的方針,又是積累資金、取得經驗、加速國家經濟建設的方針。 10月23日,毛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開幕詞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號召。從此,增產節約運動即在全國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商業、郵電等各條戰線蓬勃展開,大大加快了生產建設的前進步伐。在黨政機關、人民圓體、事業單位,也以增產節約的精神指導自己的工作,力求以較少的錢,辦較多的事。崇尚清廉儉樸,反對奢侈浪費,在國家工作人員中蔚然成風。 在增產節約運動的推動下,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於1952年底宣告勝利結束。此年全國工農業總產值達到827億元,比1949年增長77.5%;幾項主要的工農業產品的產量,都已超過中國歷史上的最高年產量。其中糧食達到16390萬噸,超過歷史上最高年產量的17.9%;棉花達到130萬噸,超過53.6%;鋼為135萬噸,超過46.2%;棉布38億米,超過37.4%。 增產節約運動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了。國內不僅給志願軍送去充足的糧食,還運去了大批豬肉、雞蛋、牛肉千、蛋粉、香腸、餅乾,以及醫療用品。被服廠的職工日以繼夜地為志願軍指戰員縫製衣被,每次都趕在換裝季節之前,把志願軍需要的服裝、被褥,及時送到朝鮮戰場。同時,軍事工業的廣大職工千方百計地加緊生產了大量武器彈藥。因此,抗美援朝戰爭就有了更加鞏固和比較強大的戰略後方,為朝鮮前線的物資供應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在整個戰爭期間,全國人民為朝鮮前線提供的各種作戰物資共達560餘萬噸,這是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物質基礎。 為了表達對志願軍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擁戴,解除前線指戰員的後顧之憂,爭取戰爭的早日勝利,中國共產黨和我國政府領導全國人民進一步發揚了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非常重視優撫工作,千方百計地幫助志願軍的烈屬、軍屬解決生產上的困難,安排好他們的生活。廣大群眾把做好這項工作當成重大的政治任務,列為愛國公約的一個重要內容。他們說,“不照顧好烈屬、軍屬就對不起前方的志願軍”、“軍為民,民擁軍,一定打敗美國兵”。 在城市裡,貫徹“以組織生產、介紹就業為主,物質補助為輔”的方針。凡有條件參加生產勞動或從事某項職業的烈軍屬,都陸續參加了生產或介紹他們就業。 1951年10月統計,重慶市就吸收烈、軍屬632人參加碾米、紡織、縫紉等63個生產組織,並介紹1977人就業。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和就業條件的烈、軍屬,各城市普遍發給了實物和現金補助,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對農村的烈軍屬,在當地分配土地改革的鬥爭果實時,都優先得到了照顧。絕大多數地區對烈軍屬的土地實行了固定代耕制,大都做到了按時播種,鋤草及時,多施肥料,曬乾入倉,使代耕地的產量達到或超過當地常年的平均產量,有些烈、軍屬高興地說:“種得早,鋤得好,地里長得沒有草,上糞不比群眾少,地面還管修水壕”。當地政府還對生活特別困難的烈、軍屬撥出優撫專款給以救濟,並發動黨員、團員、民兵等群眾捐助一些實物、現金,保證烈、軍屬的生活水平不低於當地農民的一般水平。城鄉各地還採取多種多樣的措施優待烈、軍屬。例如,到醫院看病可以優先掛號,減免收費;各級學校在招生中,烈、軍屬子女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錄取;在車站、碼頭可以優先買票;重大節日商店減價優待每年新春佳節,各地黨政領導和各界群眾代表都普遍、熱烈的慰問烈、軍屬。特別是在1952年春節前,廣大少年兒童熱烈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團中央、教育部、廣播事業局的號召,積極投入為志願軍烈、軍屬做好事的活動。有的給烈、軍屬送來禮物,有的幫助擔水、掃院、拆洗被褥,有的幫助患病的烈、軍屬到醫院治療、購買藥品,有的輪流伺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年春節時,許多群眾還自發地到烈、軍屬家裡拜年、送禮、掛光榮燈、光榮匾,請吃飯,請看電影、看戲,並在影劇院為列、軍屬設光榮座。志願軍英雄、模範的家庭,更受到人們的尊敬,在重大節日里前往慶功、賀喜的人群絡繹不絕。陝西省眉縣第五區接到志願軍二級戰鬥英雄蔡金同的立功喜報後,在1952年八一建軍節,有300多名群眾代表向其家屬慶功賀喜、照相、獻花,還贈予一匹大馬。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形成了大家尊重和關心烈、軍屬,全社會重視優撫工作的良好風氣。 隨著前線捷報的頻傳,優撫工作的廣泛開展,烈、軍屬的政治地位和光榮感、責任感不斷提高。許多優秀烈、軍屬被選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各級人民政府的委員。廣大烈軍屬的政治覺悟也不斷提高,他們除了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和工農業生產外,還寫信鼓勵自己的親人在朝鮮前線英勇作戰,為國立功。青海省有位軍屬給兒子的信中說:“咱們已經翻了身,村里人都很愛護、尊敬咱們,你要好好在前方打仗,啥時候勝利了,咱們再團圓。”有些軍屬在信中說:家裡現在什麼都很好,什麼都不缺,就缺一張你的立功喜報!志願軍戰士們讀著這樣的信件,往往又感激又慚愧,感激的是祖國人民對烈、軍屬的體貼照顧,慚愧的是自己在戰場上對祖國作出的貢獻還不夠。這就給了志願軍指戰員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勵他們更加自覺地為祖國獻身。 與此同時,黨、政府和廣大群眾對回國治療和休養的志願軍傷病員,也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只要得知哪個醫院住進了傷病員,黨政領導幹部和一些群眾就主動前往醫院慰問,有的還參加照料傷病員的工作,或者自動獻血救治“最可愛的人”。有些城市還發動影劇界每月固定給傷病員放映電影、演出文藝節目。重大節日期間,各界人士都組織慰問團(組)到病房看望傷病員,贈送各種慰問品。不少群眾也自發地拿著雞蛋、水果、點心等等,到醫院慰問人民子弟兵的傷病員。傷病員普遍受到祖國同胞們的尊敬和愛戴,他們深受感動,增強了同傷病作鬥爭的毅力,決心爭取早日康復,重返前線,為祖國和人民再立新功。 早在1950年11月上旬,志願軍入朝首戰告捷和第二次戰役獲勝的消息傳回祖國後,全國人民就掀起了往朝鮮前線寄送慰問信、慰問袋、慰問品的熱潮。北京燕京大學,學生在3天內就寄出慰問信300多封和600多個慰問袋,有的在慰問袋內還裝有一張卡片,寫道;“親愛的同志:獻給您毛巾、肥皂,用它來擦乾您的汗水,洗淨您身上敵人的血污,好好休息一會,準備第二次的進攻,讓敵人又一個躺在您的利刀下。”上海著名作家章靳以在慰問信中寫道:“我一定用我的筆寫下你們的光榮史詩。我還要鼓勵我的學生響應祖國的號召,投考軍事幹部學校,作為你們的後盾。”各界人民發自內心支持與擁戴志願軍的慰問信、慰問袋等,紛紛寄送正在奮戰中的英雄兒女們之手。到1951年1月,短短的兩個多月內,各地就寄出慰問信45萬餘封,慰問袋36萬餘個,慰問品61萬餘件和慰問金人民幣114萬多元。至同年底,寄送前線的慰問袋已達77萬多個,慰問品126萬餘件。在整個戰爭期間,僅華北地區寄給志願軍慰問信就有103.9萬餘封。這些慰問品,凝聚著中華大地的人民對志願軍勇士們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激勵著他們英勇殺敵,報效祖國。 為了更直接地向志願軍錶達祖國人民對他們的由衷熱愛和抗美援朝的堅強決心,在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組織和倡導下,先後派出了三屆慰問團赴朝慰問。慰問團的成員,一屆比一屆多,代表性也更廣泛。其中包括了全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各民族和人民解放軍的代表,工農業勞動模範和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的代表,文教界、新聞界、工商界、宗教界和海外華僑的知名人士代表,以及全國各主要劇種中最負盛名的演員在內的文藝工作者。由575人組成的第一屆慰問團在總團長廖承志率領下,於1951年4月初抵達朝鮮。他們代表全國人民向志願軍領導人致敬致謝,獻旗獻禮,志願軍領導人向慰問團匯報了入朝後作戰的情況。代表團將攜帶的由全國人民捐贈的1093面錦旗、420餘萬元慰問金、2000餘箱慰問品以及1.5萬多封充滿深情的慰問信分送給志願軍、朝鮮人民軍以及朝鮮人民。時值志願軍正緊張地進行第四、五次戰役,在慰問過程中,因遭敵機轟炸掃射,有4位慰問團成員光榮殉職。該團5月29日回國後,分別到全國2050個縣廣泛宣傳了中朝人民軍隊英勇戰鬥的光輝事蹟和朝鮮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感激之情,更加激勵了全國人民支援前線的熱情。 1952年9月又由1097人組成第二屆赴朝慰問團,在總團長劉景範率領下,於同月18日從北京出發。他們在朝鮮前線40多天的慰問活動範圍更大。有的代錶帶病踄過海灘上的爛泥,慰問守衛海島的戰士,有的冒著大雨,翻山越嶺,通過敵人炮火封鎖線,到陣地前沿慰問;有的到英雄營、連,訪問了許多英雄模範人物;代表們還分別到楊根思、羅盛教、姚慶祥等烈士墓前舉行掃墓儀式。普遍地慰問了中朝人民軍隊和朝鮮人民,召開慰問大會、座談會3100餘次,分贈慰問品6000餘噸。給志願軍的有些慰問品上,印有“贈給最可愛的人”的字樣和抗美援朝紀念章的圖案。文工團和電影放映隊演出放映近3000場。慰問期間,正是志願軍進行全線性戰術反擊作戰和上甘嶺戰役之際,也是赴朝參戰兩週年的前後,我軍以戰鬥的勝利迎接祖國親人的到來。指戰員們說:“看到了祖國人民的代表,就好像看到了祖國5億人民”。有一首貼在坑道口的快板詩寫道:“春風吹過鴨綠江,祖國親人到前方,帶著溫暖和希望,來與子弟話短長,見了久別親人面,個個心裡暖洋洋,好像見了毛主席,又像見了爹和娘,千言萬語難說盡,不知先說哪一樁。”真切地表達了志願軍指戰員的歡欣。他們把祖國人民稱自己為“最可愛的人”,視為最高的獎賞和無尚的光榮,表示“最可愛的人一定要做最可愛的事”,決不辜負祖國人民的希望。各部隊用許多工作成績和戰鬥成果,作為向祖國親人的獻禮。裝卸部隊有個連隊,把裝卸1車物資的時間由4分鐘縮短為兩分半鐘。高射砲兵有個連僅用16發砲彈就擊落在陣地上空盤旋的1架敵機,連長指著掉下來的敵機向慰問團的親人說:“這就算是我們送給祖國人民和慰問團的禮物吧!”特級英雄黃繼光在投入上甘嶺戰鬥之前,對連領導說:“請告訴祖國人民慰問團,聽我的勝利消息吧!”在那次戰役中,他毅然以用血肉之軀堵住敵堡槍眼的英雄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誓言。 “為祖國人民爭光!不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決不回國!”成為志願軍指戰員的共同心聲和浩然正氣。 每屆慰問團都拜會了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勞動黨、政府和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的領導人,代表中國人民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親切的慰問。慰問團在慰問朝鮮人民軍部隊和人民時,熱烈讚揚了他們的英勇頑強的鬥志,深切感謝他們對志願軍的支持,表達了中國人民支持朝鮮軍民將反侵略戰爭打到底的決心。朝鮮軍民由衷地感謝中國人民慰問團,表示堅信:有中國人民做自己的堅強後盾,有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支持,在志願軍的密切協同下,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中國人民為了更多更直接地了解志願軍在朝鮮前線艱苦卓絕的鬥爭,又兩次邀請志願軍代表歸國報告朝鮮戰場的情況,介紹志願軍協同朝鮮人民軍反侵略的英雄事蹟。 1951年2、3月間,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邀請,志願軍首次派出柴川若等10人為代表歸國。他們在北京先向中央機關和各界人民作了45場報告,聽眾10萬多人。接著又分別走遍24個省的172個市、縣和廣大農村,行程10萬餘里,同1025萬各界人民見了面,聽到他們報告或廣播演講的達4475萬多人。半年間,歸國代表所到之處,群眾載歌載舞,夾道歡迎,還開展了熱烈的慰問活動。僅歸國代表親手收到的慰問金即達119萬元、慰問信50多萬封,慰問品20餘萬件,慰問袋10萬餘個,還有大批書刊與許多珍貴的禮品。次年1月,志願軍又一次組成由李雪三率領,有170人的歸國代表團。他們先向首都人民作了約90次報告,聽眾達12.2萬人。李雪三還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作了題為《感謝全力支持我們的祖國人民》的廣播講話。隨後,他們在4個月內走遍了東到杭州灣、西到天山麓、北到滿洲里、南到海南島的遼闊大地。他們在6個大行政區的28個省,8個相當省的行政區,201個專區,11個民族自治地區,1054個縣、市,390個鄉鎮,向群眾作了5589次報告,直接聽取報告的達3660萬人;舉行廣播大會335次,有組織的聽眾達1534萬餘人。同時,將他們從前線帶回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實物和照片,在31個城市舉辦展覽,觀眾220萬多人。 此外,在朝鮮停戰以前,志願軍還組織過4次國際勞動節和國慶節觀禮代表團歸國,並向各界同胞作過多次生動感人的報告,都受到了祖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志願軍歸國的匯報活動,進一步密切了前線和後方、志願軍指戰員和祖國親人之間的關係。在一些大、中城市都出現數万到幾十萬人歡迎歸國代表的盛況。在一些邊遠省份和少數民族地區,歡迎場面熱烈感人。當代表們到海南島南端崖縣(今三亞市)時,許多少數民族同胞從幾十公里以外趕來歡迎英雄兒女們。歸國代表到達雲南省邊境城鎮畹町時,許多僑居越南、緬甸的同胞特地從國外趕來聽報告,並獻禮獻花,以表敬意。這許多感人的生動場面使代表們深受鼓舞,他們在每場報告中介紹的志願軍戰士的光輝事蹟,又深深地打動著每個人的心。志願軍的英雄形象成為廣大群眾的榜樣。歸國代表的匯報活動,激發出全國人民更大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熱情,對國內的各項工作發揮了有力的推動作用,成為鼓舞全國人民努力工作、加緊生產、勤奮學習的光輝榜樣。歸國代表重返朝鮮戰場以後,迅速把祖國人民對志願軍的熱愛和關懷,以及全國各條戰線上取得新的巨大成就,向全軍指戰員傳達,成為進一步激勵我軍英勇作戰的力量。 1953年7月27日,實現了朝鮮停戰,抗美援朝戰爭宣告勝利結束。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於19月23日決定組織第三屆赴朝慰問團,代表全國人民慰問在反抗侵略、保衛和平事業中建立偉大功勳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民。此屆慰問團的規模最大,代表面最廣,還有全國各主要劇種中最負盛名的演員參加的文藝工作團,由賀龍任總團長,慰問團的總人數達5448人。 10月14日離京赴朝,12月18日回到北京。他們在朝鮮通過慰問會、報告會、座談會、圖片展覽、演出、參觀、訪問、個別交談等多種方式,普遍地慰問了志願軍的領導機關和各部隊;廣泛慰問了朝鮮的道、市及大部分郡和一部分裡的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軍民。 10月23日,在平壤市舉行的慰問大會上,賀龍總團長在講話中代表中國人民和毛澤東主席向英雄的朝鮮人民和金日成首相致崇高的敬禮和親切的慰問。他熱烈祝賀朝鮮人民在反對美國侵略的鬥爭中所取得的偉大勝利,轉達中國人民對朝鮮人民的熱愛、敬意和感謝,並表達了中國人民積極支援他們醫治戰爭創傷和支持他們實現國家自主和平統一的決心。 10月26日,賀龍到志願軍領導機關慰問。他在講話中熱烈讚揚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建立的光輝業績,傳達了祖國人民對志願軍的關懷和敬意,報告了國內各項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鼓勵志願軍指戰員繼續努力,提高警惕,和朝鮮人民軍一起,堅決維護停戰協定的實施,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而奮鬥。 中國人民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的事實充分錶明,他們不但以一切必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援了志願軍作戰,而且給了志願軍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的努力,同志願軍在戰場上英勇奮戰,形成了偉大的人民戰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