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老兵口述抗戰2:石牌、常德、衡陽、桂林四大保衛戰

第4章 第三章日軍戰略部署

淞滬抗戰後的第六年,石牌保衛戰開始了。 石牌保衛戰是中國陸軍與日本陸海空軍作戰。 這六年裡,中日之間無日不戰,僅僅數十萬人以上參加的大會戰就有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上高會戰、晉南會戰、浙贛會戰……中國軍隊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將軍多達百位,犧牲的戰士數百萬人。如今,我們能夠找到這些將軍的名字,而那些士兵呢?在敵後戰場,八路軍和新四軍、游擊隊也同樣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戰,連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也血濺疆場,無數的子弟兵揮舞著大刀長矛與武裝到牙齒的日軍廝殺,倒下去了,成為無名英雄。 從古到今,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哪一場戰爭,像這樣慘烈,像這樣悲壯,像這樣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像這樣讓人悲憤填膺讓人欲哭無淚。

石牌保衛戰開始前,中國軍隊在不斷地佈雷,日軍在不斷地掃雷。這種情景很像多年後的一部婦孺皆知的電影《地雷戰》,不同的是,電影演的是地雷,長江水域布的是水雷。 1943年3月的一天夜晚,幾名布雷隊員被日軍巡邏艇發現,日軍俘獲了他們。 中國軍隊準備營救。 布雷隊員被關在哪裡,通過什麼途徑可以營救,關押地點是什麼地形,中國軍隊一無所知。 於是,十一師的諜報隊隊長陳光林前去刺探情報。 範一貴是一名小生意人,他經常坐著柴油機船來往於宜昌市夷陵區的長江兩岸。陳光林是范一貴的外公。 陳光林家在距離石牌村20公里的金獅洞,他參軍的時候只有20歲,因為出生在本地,對長江三峽的地理環境和風俗習慣非常熟悉,所以,就自告奮勇前去下游刺探情報。

想來陳光林以前榮立了很多戰功,要不然也不會在強將如雲的十一師擔任諜報隊隊長。陳光林每次執行任務的時候,都能全身而退,而這次,卻再也沒有回來。 現在,我們再也不知道陳光林當時是怎麼被日軍識破身份的,只知道陳光林犧牲的時候非常悲慘。日軍將他綁在樹上,嚴刑拷打,要他供出十一師的情報,他大罵日軍。後來,日軍把周圍幾個村莊的農民全部集中在一起說,這就是和皇軍作對的下場。殘暴的日軍用刺刀刺向陳光林,每刺一刀,就有鮮血順著身體流下來。陳光林依然在大罵日軍。因為太過殘忍,圍觀的人都不敢觀看,有的婦女發出了哭聲。日軍強行要求每個人都抬起頭來,觀看這場殺人表演。最後,陳光林遍體刀傷,血盡而亡。 陳光林的死亡地點是黃柏阿,讀音是這樣,具體地名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這一天是1943年3月18日。 也就在這一天裡,日軍後方的江蘇北部也發生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往事。這件往事現在也很少有人知曉。 這是發生在新四軍與日軍之間的一場血戰。 那時候的中國軍隊很貧窮。 而八路軍新四軍更貧窮,他們手中的很多步槍,連四發子彈也沒有。 那時候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中的很多士兵都患上了“夜盲症”,這是因為長期營養不良造成的。可是,因為武器低劣,我們的軍隊又不得不選擇夜襲,用冷兵器與日軍廝殺,所以,儘管很多人患有夜盲症,還是要趁著漆黑的夜晚,衝進敵營,與敵決死一戰。 很多士兵都來自於農民,沒有文化,他們連左右都不分,更別說瞄準射擊,列隊沖鋒了。所以,每逢打仗的時候,下級軍官就身先士卒,陣亡率特別大。每次上陣前,軍官都要指定繼承人,在自己死後,帶著剩下的弟兄繼續衝鋒殺敵。再反觀我們的對手,他們已經普及了小學教育,準備了好多年,蓄意侵略,武器精良,他們的戰術素養素質遠遠超過我們的軍人。所以那時候,大家都認為犧牲前能夠殺一個日本人,就賺了。

因為沒有槍彈,將士們就苦練冷兵器。八路軍新四軍都有他們的拿手好戲,這就是拼刺刀。可以這麼說,抗戰時期的八路軍新四軍都是拼刺刀的好手,在平型關戰役中,兩個鬼子端著刺刀背靠背,七八個八路軍也難以近身,而這個時候,兩個鬼子背靠背,一個老八路軍就能將他們刺個透心涼。為什麼?八路軍新四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增強了。 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單兵作戰能力,來源於平時的刻苦訓練。 經歷了長征和多年抗戰的老八路軍,個個都是寶貝,百煉成鋼。而日本因為多線作戰,既在中國戰場和中國人作戰,還在太平洋戰場上和美國人作戰,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與英國人作戰,兵員嚴重不足,戰鬥力急劇下降。可以這樣說,先期老鬼子的戰鬥力,是後期小鬼子的好幾倍。

這時候,雖然鬼子的單兵作戰能力降低了,但是鬼子的武器先進了,所以,中國軍人和日軍作戰,仍然很困難。 鬼子擅長拼刺刀,八路軍也喜歡拼刺刀。為什麼?鬼子拼刺刀是因為武士道的熏染,八路軍拼刺刀是因為缺少彈藥。 在那些黑白老電影中,八路軍一包圍了鬼子,打上幾槍,就吹響衝鋒號,戰士們紛紛上刺刀,躍出戰壕,將鬼子團團圍住拼刺刀。當過八路軍的外公說,這不是藝術加工,這是實際情況。 都說鬼子拼刺刀厲害,可是後期的八路軍比他們更厲害。因為沒有彈藥,八路軍訓練的時候不能實彈演習,只能空槍瞄準,八路軍的槍法可能不如鬼子,因為鬼子有大量的子彈可供練習,但是八路軍的拼刺刀技術絕不含糊。 老電影中的八路軍長官衝鋒的時候,一手拿著駁殼槍,一手拿著一把大刀,這也不是藝術加工,這也是實際情況。八路軍中的軍官,甚至師長團長,個個都是使大刀的好手,後來成為解放軍中將的王近山,外號王瘋子,一到戰場上,就掄起大刀衝上去,據說,中的李雲龍就是以王瘋子為原型。少林和尚許世友當了軍長後,一到戰事緊急,還會掄起大刀片帶著敢死隊上去,氣得徐向前威嚇說,再遇到許和尚丟下部隊只顧自己衝鋒,就槍斃了他。正面戰場上的一些師長團長也不含糊。趙登禹在二十九軍一三二師做師長時,刀法在全軍數一數二,死在他刀下的鬼子估計沒有上百也有幾十。他在戰場上掄起大刀片,十幾個手持三八大蓋的鬼子也不敢近身。而且,二十九軍的官兵刀術都異常精湛,一格一擋,刀鋒就奔向了鬼子的脖子,所以,日軍只要與二十九軍作戰,必定戴上鐵圍脖,保護脖子。李彌在遠征軍第八軍做副軍長時,攻擊松山受挫,他手持衝鋒槍身背大刀片帶著幾百名敢死隊員趁著夜色摸上去了,天亮後,李彌搖搖晃晃地走下松山,全身浴血,身無完縷,只有眼睛是白色的。

那時候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說: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就是要求戰士們多多訓練劈殺,掌握高超的劈殺技術。彭德懷,是抗戰時期八路軍在前線的實際指揮者,總司令朱德在抗戰開始後不久,就回了延安。 八路軍武器不如日軍,八路軍拼殺勝過鬼子,八路軍的頭腦更遠遠超過鬼子。 八路軍在與鬼子拼刺刀的時候,不會退下子彈,而鬼子則會退下子彈,握著空槍與八路軍拼殺。八路軍能拼殺過,則不會浪費子彈;如果處於不利,就會開槍。日軍為什麼會退下子彈,有幾種說法,有人說日軍受武士道精神鼓舞,頭腦僵化,要拼殺則就不開槍;有人說日本的三八大蓋設計有缺陷,拼刺中槍容易走火,會傷了自己人。 不管怎麼說,日軍拼刺刀的時候,先退下子彈是不爭的事實。

那時候的歐洲戰場上,同為邪惡軸心的德國使用裝甲部隊作戰,而日本還在運用冷兵器和武士道作戰。日軍遇到了積弱積貧的中國,才這樣飛揚跋扈,而在比他武器先進得多的蘇聯面前,則敗得像個龜孫子。 當初,在東北淪陷時,日本自以為他們無敵天下,準備向西侵占蘇聯,向南吞併中國,然而,諾門坎一戰,讓日軍認識到了北極熊的厲害,此後,不敢西顧,轉而專心南侵。 日本的武器比中國精良得多,但比蘇聯落後得多。 更落後的是日本的戰略戰術。 八路軍的騎兵和日本的騎兵曾有一場惡戰,結果,以騎術和武器更為精湛的日本騎兵全軍覆沒而告終。 八路軍的騎兵是一二九師的騎兵。那時候的騎兵非常珍貴,平時擔任的是通訊、警戒和偵察任務,劉伯承元帥捨不得拿他的騎兵部隊去冒險。但是這一次卻事出意外。

一二九師的騎兵部隊在執行任務途中,與日軍的騎兵部隊遭遇了。無論是人數、馬匹和武器,日軍都佔優。八路軍騎兵部隊的指揮官讓幾挺機槍埋伏在馬隊的後面,一到日軍騎兵衝到跟前,就玩命地打。 八路軍的騎兵做出一副決戰的姿態,誘惑日軍騎兵衝鋒。日軍騎兵按照騎兵操典的章程,列隊舉刀,然後撲了過來。八路軍的騎兵向兩邊閃開空檔,機關槍響了,日軍騎兵丟盔撂甲。 這支八路軍騎兵部隊的指揮叫曾玉良,後來,他犧牲在抗日戰場上。 日本鬼子沒有讀懂《孫子兵法》,鬼子不知道什麼叫兵不厭詐。 八路軍、新四軍與鬼子作戰,從來不做折本生意,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所以,八路軍、新四軍的傷亡人數總是少於日軍,即使在處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也是這樣。比如這次。

這場戰鬥叫做“劉老莊戰鬥”,這場戰鬥就發生在鄂西會戰期間。 抗戰時候,八路軍、新四軍很少打阻擊戰,因為依靠他們簡陋的武器,是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阻擊的,而且阻擊戰也就是消耗戰,幾個人一條破槍的八路軍消耗不起。所以,八路軍、新四軍多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爭。 然而,劉老莊戰鬥,新四軍卻不得不打起阻擊戰。 阻擊戰一方是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82名戰士,一方是武裝到牙齒的3000名日偽軍步兵騎兵和砲兵。 3000名日偽軍從淮陰城傾巢而出,他們是尋找新四軍主力決戰的。那時候的新四軍代軍長是陳毅,新四軍還沒有發展壯大,它和此時正在印度休整的新一軍是同等編制,後來,新四軍發展成了第三野戰軍。 82名新四軍戰士經過泗陽時,與3000名日偽軍不期而遇。怎麼辦?打!日偽軍只要出城,就一定有目的。用中新一團團長丁偉的話來說:“他要是去拜壽,你也不能讓他得逞。”抗戰後期的中國軍隊,只要見到日軍,就二話不說,迎頭痛擊,揍他娘的!

82名戰士與3000名日偽軍接上了火,沿著劉老莊外的一條壕溝邊打邊撤。壕溝一般四通八達,岔路很多,出口很多,只要進入壕溝裡,一般都能擺脫敵人。可是,這條壕溝居然是條死溝,沒有出口。 於是,新四軍戰士抱定必死的決心,與衝上來的鬼子展開血戰,子彈打光了,就用刺刀和大刀砍殺。到了夜晚,82名勇士全部犧牲,而佔盡絕對優勢的日偽軍也死亡170多名。 那時候的中國士兵,個個都是好漢。 戰爭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每一場小的戰鬥都有後面的大背景。 劉老莊戰鬥的背景是日軍的掃蕩,日軍的掃蕩是為了肅清自己後方的抗戰勢力,以便把更多的兵力調往前方。 1943年的日軍,多線開戰,每條戰線上都需要兵員補充。 石牌保衛戰的背景是鄂西會戰,鄂西會戰的目的是阻止日軍從水路進入戰時陪都重慶。 從湖北進入重慶,一定要經過宜昌,從宜昌進入重慶,只有一條水路,這就是長江水路,就是經過石牌村的長江水路。 難道就沒有陸路嗎? 有,陸路是一條在千溝萬壑間盤旋蜿蜒的羊腸小道,這條小路只能一個人跟著一個人攀援行走,它的名字叫做川鹽古道。 川鹽古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需一挺機槍,就能阻擋日本百萬大軍。 古人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所以,日軍想從東邊進入重慶,只能走長江水路。 從宜昌通往重慶萬州的鐵路,早在詹天佑所處的清末時代,就準備修建。可是,這條道路工程太過艱鉅,投入資金巨大,而清政府又太過腐敗,收了四川百姓的錢,卻不修路了,便引發了保路運動。四川發生保路運動,武昌的清軍趕去鎮壓,於是武昌空虛,武昌首義便應運而生,全國各地一起響應,清政府就垮台了。一條鐵路推翻了一個王朝,這是誰也不會想到的。 宜昌到重慶萬州的鐵路,直到2010年才建成通車。這條鐵路叫做宜萬鐵路。 宜昌到重慶萬州的公路,直到2010年年末還沒有建好,還沒有通車。 在這裡,無論修鐵路還是修公路,都是當今世界上最艱鉅的工程。 1943年春天,日軍之所以選擇這條千難萬險的水路,實在是孤注一擲。 要進入戰時陪都重慶,有四條路:第一條是從南面的雲南進入,第二條是從北面的陝西進入,第三條是從西面的青藏高原進入,第四條是從東面的湖北進入。 陝西當時有黃河天塹,陝南有胡宗南的重兵把守,陝北有八路軍的根據地,日軍要想進入,就要付出慘重代價。而且,就算佔領了陝西,還有秦嶺需要翻越。而陝西通往四川和重慶的棧道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日軍走這條路絕無勝算。青藏高原無人區,惡劣的氣候條件比百萬雄兵更恐怖,何況,要進入青藏高原,談何容易。所以,日軍要進入重慶,就選擇了從南從東兩條路。 南面是雲南,這條路幾乎被日軍打通。 在石牌保衛戰之前,曾經爆發了惠通橋之戰。 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裝備異常簡陋,補給異常困難,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中國在獨立抗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意識到中國是和他站在同一個戰壕里。中國軍隊拖住更多的日軍,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負擔就會變輕。 於是,財大氣粗的美國大力援助中國戰略物資,主要是槍砲子彈。 國和國之間從來都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可是,美國援助中國,通過什麼途徑援助? 那時候,中國所有的出海口都被日軍佔領,美國祇能將援華物資通過印度洋運至緬甸的仰光,中國修了一條滇緬公路,這些物資從緬甸的仰光運到雲南。 中國的抗戰形勢得以緩解。 然而,日本盯上了這條生命線,他們要切斷。 日本派出四個師團的兵力,很快就佔領了緬甸,駐守在緬甸的英軍不堪一擊。為了打通這條生命線,中國派出了自己當時最好的機械化軍隊第五軍,和稅警總團改編而成的新三十八師,還有其他部隊,一共十萬人,組成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驅趕日軍。這支部隊以後誕生了正面戰場五大主力中的三支: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五大主力中的另外兩支:十八軍、七十四軍,此刻在參加鄂西會戰。中國遠征軍後來誕生了一大批將領:杜聿明、孫立人、戴安瀾、鄭洞國、廖耀湘、李鴻、潘裕昆…… 遠征軍初期進展異常順利,連戰連捷,可惜,異域作戰,情報不暢,他們在與三個師團的日軍浴血奮戰時,另外一支日軍迂迴到了他們的側翼,這支日軍的番號是第五十六師團。 曾在衛立煌長官部工作過的遠征軍老兵張至文說,即使到了1943年,日軍的作戰能力仍然很強,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即使像二零零師這樣的精銳部隊,也才能與日軍打一個平手。而普通的部隊,六七個師也不一定能夠對付日軍的一個師團。二零零師,是中國當時機械化最高的部隊,它的師長是抗日英雄戴安瀾。 在緬甸戰場上,日軍一個師團大約15000到20000人,三個師團就是5萬人左右。中國軍隊是10萬人。 10萬人正面抗擊5萬人,連戰連勝,戰績相當不錯。 可是,形同鬼魅的五十六師團在遠征軍的背後猛插一刀,中國軍隊慘敗。五十六師團來自於北九州,那裡民風剽悍,好勇鬥狠。 那時候,緬甸戰場上還遍布緬姦。 狡猾的日本人一向重視宣傳,他們在緬甸宣傳說“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不是歐洲人的亞洲,要把歐洲人趕出去”。於是,緬姦們給日本人帶路,為日本人送信。當遠征軍來到緬甸的時候,他們又說“中國人是想把英國人迎進來,把中國人趕出去”。於是緬姦們更為踴躍,他們向日本報告遠征軍的每一步動向,而對日軍的動向卻守口如瓶。 所以,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與其說是敗在戰術上,不如說是敗在情報上,敗在群眾工作上。 遠征軍慘敗,日軍隨後掩殺。遠征軍分成了兩支,在美國受過西方教育的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帶著自己的部隊進入印度,幾乎沒有遭受什麼損失。而更多的部隊跟隨受過中國“忠君愛國”傳統教育的杜聿明穿越亙古無人的緬北野人山,一定要回到祖國。螞蝗、飢餓、疾病、瘴氣、野人……吞噬著每一個鮮活的生命,結果,五萬將士被茫茫的叢林淹沒,包括抗日時期最著名的戰將戴安瀾。 幾十年後,雲南省騰沖縣有一些人,自費來到野人山收集遠征軍的遺物。在一個原始部落裡,他們還看到了當地土人用遠征軍將士頭蓋骨做成的飲水器具,和用遠征軍軍人肋骨雕刻的飾物。 日軍一路追殺遠征軍,進入了雲南,來到了惠通橋邊。惠通橋,是架在怒江上的一座吊橋。 敗兵和百姓亂紛紛地擠上了惠通橋,日軍的先遣部隊穿著便衣也混在百姓隊伍中擠上了惠通橋。 惠通橋一失,日軍就會從雲南進入四川,進而攻占重慶,這是當時進入重慶的最簡捷的一條路。 就在這時候,極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一輛大卡車駛上惠通橋,要逆行過橋,守橋的憲兵不答應,車主不聽指揮,憲兵抽打了車主兩耳光,讓他將車輛倒回去。車主在倒車時,與後面車輛發生碰撞,致使橋面堵塞。憲兵要求將卡車推到怒江里,車主又哭又鬧。憲兵氣憤不過,將車主拉到岸邊,一通槍響,車主死了。 就是這一通亂槍改寫了歷史。身著便衣來到橋頭的日軍以為自己的行踪被發現了,從衣服裡抽出槍支就打,憲兵們這才發現日軍已經衝到了橋頭,便點燃了導火索,引燃了預先埋好的炸藥,一聲巨響,惠通橋飛上天。 橋那邊的日軍看到惠通橋被炸,就劃著皮筏子,或者跳進水中拼命鳧水過來。剛好此時三十六師從後方趕過來,將渡過河岸的日軍又趕進了怒江里,穩住了陣腳。此後,中日雙方隔江而望,直到兩年後遠征軍大反攻。 怒江,憤怒之河,成為阻擋日軍北進的天塹。 北進不成,日軍只能西征。 西征兩條路,一條是長江水道,一條是川鹽小道。 川鹽小道其實就不是道路,它是幾百年來鹽夫們踩在崇山峻嶺中留下的印痕。清代民國時期,重慶雲陽縣出產井鹽,而鄂西沒有食鹽,要吃鹽只能依賴川鹽。沿著長江順流而下,井鹽就可以順利地來到鄂西,然而,運鹽的船隻要課以極高的賦稅。在過去,鹽業是政府主要的財政收稅項目,古代的鹽運使都是油水豐厚的官職。百姓吃不起政府提供的食鹽,怎麼辦?就吃私鹽,沒有上稅的食鹽,就叫私鹽。專門從事私鹽販運的人,就叫私鹽販子。從古代到民國,販私鹽的人層出不窮,瓦崗寨的程咬金是販私鹽的,共和國元帥賀老總也是販私鹽的,兩把菜刀鬧革命,賀老總帶著子侄們砍殺的,就是貪腐的鹽稅官。 想想看,這樣一條穿行在崇山峻嶺的,只供鹽夫們行走的羊腸小道,又如何能夠供千軍萬馬和重砲坦克通行。 所以,走長江水道,是當時日軍唯一的選擇。 全面抗戰直到現在,已經過了6個年頭,日軍仍然無法攻下重慶。 日本侵略中國,處心積慮,蓄謀已久,用40年的時間準備,虎視眈眈,磨刀霍霍。強鄰在側,而我們那時候內戰不休,內耗不斷。 日本看到這種情形,叫囂只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能佔領中國。可是,日本千算萬算,算經濟實力,算軍事實力,算國內形勢,唯獨沒有算中華民族的性格,中華民族的性格是韌性十足,愈挫愈強,愈到民族危難時,愈能迸發出極大的能量,所以,當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都滅亡後,唯獨中華民族還屹立不倒。 日本只看到了中國當時內戰不斷,軍閥割據,沒有看到當外辱強加於身時,中華民族便會空前團結。 日本失算了。 盧溝橋事變後的第二天,與蔣介石紛爭多年、勢同水火的劉湘即電呈蔣介石,籲請全國總動員,一致對外。一月後,劉湘飛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會上各方主戰主和,莫衷一是,劉湘慷慨陳詞了兩個小時,誓詞道:“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 劉湘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帶病親征。幕僚勸他留在四川,劉湘說:“過去打了多年內戰,臉面上不甚光彩,今天為國效命,如何可以在後方苟安!” 此後,川軍40餘萬人先後開赴抗戰前線,再以後,四川每年都向前方輸送青壯軍人,人數居全國之冠。而抗戰8年中,四川共提供了300萬人充實前線部隊。 1938年1月,劉湘在抗日前線病發身亡。死前他激勉川軍將士,“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在鄂西會戰,日軍同樣沒有想到,這些飢寒交迫、連飯都吃不飽的士兵,為什麼會有這樣高昂的鬥志。 關於鄂西會戰,能夠找到的資料很少,如果不是2010年鄂西的一場大雨,人們永遠也無法想像當時的將士是在一種怎樣嚴酷的環境中作戰的。 也許是冥冥之中有一種天意,一場大雨解開了鄂西會戰的謎底,讓人們認識了這些英烈們。 第一次入緬作戰,遠征軍征戰失利,中國陷入了異常孤立的局面。抗戰老兵張至文說,那時候日軍在緬甸搶走了美軍所有的援華物質,中國軍隊處境非常不好。沒有美援戰略物資,戰士們只能餓著肚子拿著空槍與日軍拼殺。 中國通往外界的出海口早在幾年前就被日軍佔領,現在唯一的一條抗戰生命線也被切斷,陸路、海路,都無法走通,而中國的空軍已經消耗殆盡。現在,強敵環峙,孤立無援,中華民族隨時就會覆滅。生活在現在的人們,誰能想到自己的民族當時面臨的滅頂之災? 蔣緯國說,那段日子裡,父親蔣介石情緒最低落,他常常夜晚一個人在浴室里長嘯。此前和此後,父親蔣介石都沒有過這種情況。 浴室之外,蔣介石內心再焦慮,也要故作堅強;而只有在浴室裡獨自面對時,蔣介石才露出自己心中的脆弱。 滇緬公路被截斷,中國戰場陷入了抗戰以來最艱苦的歲月。這種艱苦甚至持續到了遠征軍大反攻取得勝利的1945年。 那時候,在中國戰場的侵華日軍100多萬,裝備精良,在太平洋戰場上與美軍作戰的日軍也高達100多萬,同樣裝備精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與日軍膠著廝殺,難分難解,如果日本再將中國戰場上的日軍投入太平洋戰場,美軍必敗無疑。 所以,美國決定再次援助中國。 雷鋒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史迪威將軍曾經說過,如果中國軍隊擁有和日軍同等的裝備,只需三個月,中國軍隊就能將日軍趕出中國。中國軍隊的士兵素質非常好,吃苦耐勞,極具韌性,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只是武器太落後了。 當日軍武裝到牙齒的時候,中國有很多士兵還手持大刀長矛上陣作戰。過去很多黑白電影中的戰爭場面都不是虛構,而是真實存在的。 美國怎麼援助中國? 這就是後來的“駝峰航線”。 一直到今天,“駝峰航線”仍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悲壯的航線。然而,為了絕境中求得生存,也只能選擇這條途徑。 “駝峰航線”從印度的阿薩姆邦開始,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貴高原和四川省,全長將近1000公里。這一路上,飛機需要穿越高山雪峰、峽谷冰川、熱帶叢林、寒帶原始森林,以及日軍佔領區,航程艱險無比;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面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因為山峰太過高聳,飛機只能在駝峰一樣的山谷間尋隙航行,所以這條航線就叫做“駝峰航線”。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