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燃燒的土地·抗日著名戰役錄

第37章 第十六章百團大戰

1940年夏秋,日本帝國主義在德國法西斯軍隊橫掃西、北歐,取得暫時勝利的刺激下,決心乘美國的戰備尚未完成,英國在歐戰中遭受嚴重失敗而無力東顧之機,“迅速解決中國事變,同時抓住有利時機解決南方問題”。 “集中運用政略戰略的綜合力量,特別要徹底杜絕第三國的援蔣行為,採取一切手段,務使重慶政權早日屈服”,以便早日結束侵華戰爭,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為此,日軍在華北地區加緊推行“治安肅正”計劃和“以鐵路力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在華中攻占襄樊、宜昌,加強對重慶等地的空襲;在西南迫使英、法封閉了從越南、緬甸通往中國雲南的國際公路,切斷了經西南的國際援助;並揚言要“南取昆明,中攻重慶,北犯西安”,以軍事壓力配合政治誘降,企圖迫使國民政府屈服。

日軍全面加強對中國的經濟封鎖,軍事進攻和政治誘降,給中國抗戰增加了更大的困難,國民黨內的一些人更加動搖,妥協投降危機空前嚴重。 為粉碎日軍對華北的全面進攻,打擊其“囚籠”政策,爭取華北戰局更有利地發展,並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克服國民黨投降的危險,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一次以破擊正太路為中心的對華北日軍交通線的大規模進攻戰役。由於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迅速增至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 正太鐵路,從河北石家莊到山西太原,全長200餘公里,橫員太行山脈,把巍巍太行劈為兩截。它是日軍連接山西、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脈,也是日軍施行“囚籠”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軍在鐵路沿線大小城鎮、車站和橋樑、隧道附近,均築有堅固據點,各以數十人至數百人守備,並經常派裝甲列車進行巡邏。鐵路兩側10至15公里的要點,還築有一線外圍據點。日軍自詡正太鐵路是一條“鋼鐵封鎖線”。日軍以此隔絕八路軍總部、第129師活動的太行抗日根據地與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聯繫,並以此為依托,進攻抗日根據地。

1940年7月22日,八路軍總部向晉享冀軍區、第129師、第120師下達關於以破擊正大路為中心的《戰役預備命令》,並上報中共中央軍委。 《命令》在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後指出:八路軍應以積極的行動在華北戰場開展較大勝利的戰鬥,破壞日軍進攻西北的計劃,創造顯著戰績,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興奮抗戰軍民,爭取時局好轉。這是嚴重的政治任務。為打擊“囚籠”政策,打破日軍進犯西安的企圖,爭取華北戰局更有利的發展,決定趁目前青紗帳與雨季時節,日軍對晉察冀、晉西北及晉東南“掃蕩”較為緩和,正大路沿線較為空虛的有利時機,大學破擊正太路。同時,對其他重要鐵路,特別是平漢、同蒲路,應組織有計劃的總破襲,以配合正大路破擊戰的行動,規定直接參加正太路作戰的總兵力應不少於22個團,要求晉察冀軍區派出10個團,第129師派出8個團,第120師派出4至6個團。總部砲兵團大部、工兵一部也參戰,在其他鐵路線配合作戰的兵力,由各集團自行安排。

8月8日,八路軍總部下達《戰役行動命令》,確定了戰役部署和作戰地域;晉察冀軍區以主力10個團破擊正太路平定(不含)至石家莊段,重點破擊娘子關至平定段;對邊區周圍的北寧、津浦,德石、滄石、平漢等鐵路,應同時分派足夠部隊破擊之,阻擊可能向正太路增援之敵。第129師以主力8個團,附總部砲兵團1個營,破擊平定(含)至榆次段,重點破擊陽泉至張淨段;對根據地周圍的平漢、德石、同蒲、白晉路及邯大、臨屯公路,應同時分派足夠部隊破擊之;對平遼公路應派有力部隊積極活動,第120師以4至6個團破擊平遙以北之同蒲路及汾離公路;破擊同蒲路部署應以主要乒力置於陽曲南北地區,阻敵向正太路增援,並力求以約2個團進至榆次南北地區,配合第129師作戰;對晉西北腹地內各個敵據點及交通線,應分派部隊積極破襲。總部特務團集結於下良,西營地區待命,戰役統一由八路軍總部指揮。戰役發起時間為8月20日。

戰役首先從正太路發起,爾後迅速擴展到除山東以外的整個華北地區和主要交通線,其中包括:冀察全境、晉綏大部和熱河南部地區;正太、平古路全線,安陽以北之平漢路,德州以北之津浦路,臨汾以北之同蒲路,歸綏以東之平綏路,北寧路之山海關至北平段,白晉路之平遙至壺關段,以及正在修築的德石路、滄石公路等。在這些地區和交通線,駐有日軍3個師團及另2個帥團的各2個聯隊,5個獨立混成旅團及另4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各2個大隊,1個騎兵旅團的2個大隊,共20餘萬人,飛機約150架,另有偽軍約1.4萬人。其中駐正大路沿線及其附近地區的有獨立混成第4旅團(駐娘子關及其以西,司令部駐陽泉)、第8旅團(駐娘子關以東,司令部駐石家莊)、第9旅團(駐太原附近地區)。八路軍參戰兵力,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0師(含決死第2、第4縱隊)20個團,第129師(含決死第1、第3縱隊)46個團,共計105個團,20餘萬人。此外,尚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作戰。

百團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 戰役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中心任務是破擊日軍交通線,重點摧毀正太鐵路。 8月20日夜,正太路破擊戰全面展開。八路軍參戰部隊避開日軍的外圍據點,直接隱蔽運動到正太路兩側,突然發起全線攻擊。日軍事前毫無察覺,措手不及,一時全線被動。 晉察冀軍區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指揮下,以8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又2個騎兵營、3個砲兵連、1個工兵連和5個游擊支隊,組成3支主力縱隊(即右縱隊、中央縱隊、左縱隊)、1支箝制部隊和總預備隊,擔負正大路作戰任務,破擊正太路之陽泉至石家莊段,同時,對平漢路高碑店至石家莊(不含)段、北寧路北平至山海關段、津浦路泊頭鎮至唐官屯段及滄石公路等,也作了相應部署,要求必須切斷上述日軍交通線,保證主攻方面作戰的順利進行,此外,還部署第2、第5,第8軍分區部隊,分別在同蒲路北段、雁北地區及津浦路沿線進行箝制活動,晉察冀軍區右縱隊(轄第5、第19團)負責破擊正太路娘子關至亂柳段。 20日至27日,該縱隊兩度攻占娘子關、兩次攻入磨河灘、移穰車站,並攻入巨城,炸毀了岩會附近的9孔大石橋、移穰東面的8孔石橋以及程家隴底、西武莊間的石橋,燒毀程家隴底以東木橋。中央縱隊(轄第2、第3、第16團)負責破擊正太路娘子關(不含)至微水段和井陘煤礦。 20日夜,該縱隊對井陘煤礦的崗頭老礦和東王舍新礦同時發起攻擊,在礦工幫助下,切斷電源,迅速攻入新礦,第2天下午全殲守敵,並對煤礦進行破壞,使其半年以上不能恢復生產。同時,攻占賈莊、南正、蔡莊、地都,攻入北峪,南峪等日軍據點,並破壞了南正至微水間鐵路,炸毀乏驢嶺鐵橋及北峪石橋。左縱隊(轄冀中警備旅第2團、軍區特務團、平井茯支隊)負責破擊微水至石家莊段。 20日夜,該縱隊攻擊岩峰,爆破鐵路;破壞岩峰至威州電線、公路。 22日夜,攻擊上安車站。 23日夜,攻擊頭泉車站。隨後撤出鐵路沿線,25日至27日,破擊平山、獲鹿、微水、岩峰間公路。

第129師在師長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指揮下,以10個步兵團、3個獨立營、4個工兵連,分別組成左翼破擊隊、右翼破擊隊、平和支隊和總預備隊(即中央縱隊),擔負正太路西段的破擊任務,另以28個團及廣大地方武裝分別從冀南、太行、太岳向平漢、白晉、同蒲路和邯長公路等進行廣泛的破擊,策應正太戰役。第129師左翼破擊隊(轄第386旅第16團、決死第1縱隊第38、第25團等部)負責破擊正太路壽陽至榆次段,曾攻入蘆家莊車站,連克碉堡4座,將守敵大部殲滅,炸毀了蘆家莊至段廷之間的所有橋樑,並攻占了上湖、和尚足、馬首車站。右翼破擊隊(轄新編第10旅第28、第30團等)任務是破擊正太路陽泉至壽陽段。 20日晚至23日,攻克桑掌、燕子溝、狼峪、芹泉、坡頭、辛莊、寨魚、鐵爐溝、小莊、張莊等車站、據點。總預備隊(轄第385旅第769、第14團、第386旅第772團)於22日和25日兩次強襲平定西南冶西之敵,佔領冶西,將落摩寺日軍圍困10天,到8月31日將其全殲。為掩護師主力破擊作戰,戰役開始時,總預備隊第14團即佔領獅垴山。獅垴山位於陽泉西南4公里處,佔領該地可以控制陽泉以西十幾公里的鐵路線,對陽泉構成嚴重威脅。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為挽救其守備部隊被各個殲滅的命運,扭轉陽泉的被動局面,集中陽泉日軍,並武裝日本僑民,共數百人,連日猛攻獅垴山。至26日,第14團在堅守6晝夜,殲敵400餘人之後,主動撤出獅垴山主峰。

第120師在師長賀龍、政治委員關向應指揮下,以2個步兵團破擊同蒲路忻縣至寧武段和忻(縣)靜(樂)公路,以3個步兵團破擊同蒲路寧武至朔縣段,以3個步兵團破擊神他至五寨間公路,以1個步兵團圍困嵐縣地區之敵,以1個步兵團圍困離石以北地區之敵、以9個步兵團破擊太(原)汾(陽)公路和汾離公路,以1個步兵團在離石、軍渡間打擊敵人。至8月31日,先後攻克北龍泉,康家會、豐潤村、陽方口等據點,切斷同蒲路北段和忻靜,汾離、太汾等公路。 在破擊正太路、同蒲路的同時,八路軍在地方游擊隊和民兵配合下,對華北其他各主要鐵路、公路,進行了廣泛的破擊,並攻克一些據點,殲滅部分敵人。北岳各軍分區部隊破擊了平漢路北段及邊區周圍日軍據點,冀中區動員10萬以上群眾,配合八路軍部隊對平漢,津浦、德石、北寧等鐵路線及境內公路進行了反复的破擊;冀東地區軍民破擊了北寧路及境內公路,一度襲入唐山市,攻克趙各莊、唐莊子等據點,冀南軍民破襲了元氏至安陽段的平漢路,遲滯了日軍修築德石路的進程。太岳軍民破擊了白晉路和同蒲路南段。

在八路軍突然猛烈攻擊下,正大路沿線的日軍在數日內聯絡中斷,情況不明,陷入混亂狀態。但在查明情況後,即緊急調集兵力,進行瘋狂反撲。在正太路西段,日軍從白晉路沿線和同蒲路臨汾南北段,抽調第36、第37、第41師團各一部,配合獨立混成第4、第9旅團向八路軍第129師反擊,在正太路東段,日軍從冀中、冀南抽調兵力約5000人,增援至石家莊,娘子關及其以北地區,配合獨立混成第8旅團向晉察冀軍區部隊反擊。反擊之敵採取東西對迸,企圖重新打通正太路。在同蒲路北段,日軍也開始進行反擊。 8月26日,八路軍總部根據敵情變化,下達了第二步行動方案,指示在正太路不能繼續堅持作戰,或已徹底完成正太戰役任務的情況下,行動方針是乘勝開展正太路兩側戰鬥,力求收復深入各個根據地內的某些據點,繼續堅持正太路的游擊戰。具體部署是:晉察冀軍區以3個步兵團堅持正太路壽陽至石家莊段沿線的游擊活動,以4個步兵團力求收復上社、下社以北各據點,並向盂縣、壽陽以北,定襄、忻縣以南開展游擊活動,第129師以2個步兵團堅持陽泉以西正太路沿線和榆次、太谷地區的游擊活動,以4個步兵團破擊平(定)遼(縣)公路,相機收復遼縣、和順兩城;第120師以5個步兵團破擊同蒲路忻縣至太原段。

9月2日,日軍第36、第37、第41師團和獨立混成第4、第9旅團各一部,共8000餘人,合擊正大路南側安豐、馬坊地區的八路軍第129師。第129師以4個團的兵力英勇抗擊日軍,殲滅日軍200餘人,掩護了師領導機關的安全轉移。 9月6日,第129師上述部隊於榆社西北雙峰地區,將日軍1個大隊包圍,激戰一晝夜,殲其大隊長以下400餘人。同日,第385旅於張建設伏,重創向遼縣撤退的日軍,與此同時,晉察冀軍區乘日軍集中兵力向正太路南側反擊,北側較為空虛之機,以主力4個團向盂縣周圍日軍出擊,收復會裡、上社、下社等6個據點,殲敵200餘人,9月上旬,活動於正大路東段的晉察冀軍區第3團和第4軍分區特務營等部,再度襲擊娘子關和井陘煤礦,有力地箝制了日軍。在此期間,第120師對同蒲路忻縣至太原段的破擊,也使日軍難以繼續向該線抽調兵力增援正大路。由於晉察冀軍區主力在孟縣地區積極行動,迫使向正大路南側反擊的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主力從9月5日起陸續回撤壽陽,陽泉、盂縣地區,並向晉察冀軍區部隊反擊,在此情況下,八路軍總部決定於9月10日結束第一階段作戰。

在第一階段的作戰中,八路軍由於戰役部署周密,準備工作充分,部隊行動迅速、秘密,充分發揮了戰役的突然性,取得了重大勝利。八路軍共殲滅日偽軍7000餘人,攻克日軍據點91處,破壞鐵路300餘公里、公路700餘公里,正大路被毀三分之二,基本實現了預期的作戰目的。 戰役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中心任務是擴大第一階段戰果,繼續破擊交通線,重點攻占交通線兩側和深入抗日根據地內的日軍據點。 8月31日,八路軍總部在致各集團並上報中共中央軍委的電報中指出,敵之嚴重弱點是乒力不足,因此我們可以徹底摧毀正太路和同蒲路忻縣至朔縣段,使晉西北、晉東南和晉察冀三個基本根據地連成一片。 9月16日,八路軍總部下達了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命令,規定第二階段作戰目的是擴大戰果;作戰的基本方針是繼續破壞敵人交通,摧毀深入根據地的某些據點,作戰部署是:第120師集結主力破擊同蒲路寧武至軒崗段;晉察冀軍區集結主力破襲淶(源)靈(丘)公路,並奪取淶、靈2城,並以有力一部於同蒲路東側,積極配合第129師作戰;第129師以收復榆社、遼縣為目的,進行榆遼戰役,並以有力一部破擊白晉路北段,此外,對破擊滄石、德石、邯濟、平漢、平綏、北寧、津浦路,阻敵修復正太路,也作了部署。 淶靈戰役。晉察冀軍區根據八路軍總部的命令,迅速將主力由正太路沿線北調,執行淶靈作戰任務。淶源、靈丘地區,駐有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司令部駐張家口)和第26師團(司令部駐大同)各一部,共1500餘人,另有偽軍1000餘人。晉察冀軍區決心首先奪取淶源縣城,同時拔除淶源縣城附近各據點。主要部署是:以第1、第2、第3、第20、第25團及游擊第1、第3支隊,第1軍分區特務營,軍區騎兵第1團的1個營,共約1.5萬人,組成右翼隊,在戰役初期,奪取淶源及其附近據點,打敵增援,爾後,視情況轉移攻勢於靈丘外圍,協助左翼隊相機奪取靈丘;以第6、第26團和察綏游擊支隊,共約5000人,組成左翼隊,在戰役初期,阻敵增援,以有利於右翼隊作戰,爾後,在右翼隊協助下,奪取靈丘及其附近據點。以外,以冀熱察挺進軍平西軍分區第9團襲擊桃花堡及其附近據點,隨時準備打擊向蔚縣、淶源增援之敵;以第2軍分區第4團活動於五台地區,箝制向靈丘增援之敵,軍區教導團和游擊軍主力及游擊第2支隊,向唐縣、曲陽、定縣各日軍據點襲擾。命令冀中軍區除以主力一部配合冀南軍區破擊滄石、德石路,另以一部破擊北寧、津浦路外,組織任(丘)河(間)大(城)肅(寧)戰役,箝制駐冀中日軍,使其不得西援。 9月22日22時,淶靈戰役開始,右翼隊向淶源縣城及其外圍據點發起猛烈攻擊,由於日軍工事堅固,防守嚴密,加之攻擊力量分散和缺乏攻堅手段,經一晝夜激戰,僅奪取東、西、南3個城關和2個外圍據點。 23日,右翼隊決定先集中力量拔除外圍據點,再行攻城。當夜攻占淶源城東10公里處的日軍重要據點三甲村。到25日,攻占淶源東北的日軍另一重要據點東團堡,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的1個教導隊130親人全部被殲。至26日,右翼隊共攻克淶源外圍據點10餘處。 28日,張家口日軍3000餘人乘汽車,在飛機、坦克掩護下,急速向淶源地區增援,並於當日進抵淬源縣城。至10月1日,右翼隊攻克的大部分據點又被日軍佔領。在此情況下,晉察冀軍區乃決定轉移攻勢於靈丘地區。 10月2日,命令右翼隊主力集結淶源以東及東南地區,一部監視牽制淶源之敵。另以第1、第2團歸左翼隊指揮,加入左翼隊作戰。 10月7日至9日上午,左翼隊先後攻克南坡頭、搶風嶺、青磁窯等日軍據點。 9日下午,大同日軍1000餘人增至渾源,井繼續向靈丘地區進犯。同時,淶源、易縣、保定、望都、定縣、完縣、唐縣、曲陽,五台等地,日軍正集結兵力,準備糧彈。依據上述情況,晉察冀軍區判斷日軍可能乘軍區主力遠在靈丘、渾源、廣靈地區作戰,大舉“掃蕩”根據地。遂於10日命令左翼隊放棄第二步計劃,立即結束淶靈戰役,準備反“掃蕩”作戰。淶靈戰役持續18天,共斃傷日偽軍1024人,俘日軍49人、偽軍237人,八路軍傷亡1419人。 為策應淶靈戰役,冀中軍區以第18、第23、第30團等共約8500人,於10月1日至20日進行了任(丘)河(間)大(城)肅(寧)戰役,斃傷日軍805人,偽軍322人,俘日軍3人、偽軍326人,攻克據點29個。冀中軍區部隊傷亡573人。 榆遼戰役。由昔陽經平定、和順、遼縣到榆社的公路,是日軍突入太行抗日根據地最深的一條公路。日軍企圖將該路向西南延伸,經武鄉與白晉路相連,以達到分割大行區,靈活調動正太、白晉兩線兵力的目的。其中,榆遼段長45公里,沿線有榆社、沿壁、王景、管頭,鋪上、小嶺底、石匣、遼縣等8個據點,由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第13大隊守備,另有2個大隊駐和順、昔陽與榆次之間地區,與榆遼地區日軍相互呼應。 9月22日,八路軍第129師下達榆遼戰役基本命令,決定以突然襲擊手段消滅榆社至小嶺底之敵,並乘勢向遼縣發展,相機收復遼縣。戰役部署是:以第386旅之第772、第16團和決死第1縱隊之第25、第38團為左翼隊,攻取榆遼公路西段榆社、沿壁、王景等據點,並準備與沁(縣)北支隊協同,夾擊可能由武鄉、故城北援之敵;以第385旅(附新編第11旅第32團)為右翼隊,主力攻取榆遼公路東段管頭、鋪上、小嶺底等據點,一部扼守遼縣以西狼牙山,阻擊遼縣可能西援之敵,並準備協同新編第10旅相機收復遼縣;以新編第10旅為平(定)遼(縣)支隊,破擊平遼公路和順南北段,牽制、阻擊昔陽、和順等地之敵,並配合第385旅相機收復遼縣;以大岳軍區第17、第57團組成沁北支隊,破擊白晉路沁縣至分水嶺段,箝制日軍從白晉路抽調兵力增援榆遼地區,其餘各部隊仍繼續執行對同蒲、平漢、德石等鐵路的破擊任務。 9月23日23時,左、右翼隊同時向預定目標發起攻擊,至27日,榆社、沿壁、王景、鋪上、小嶺底、石匣等日軍據點均被攻克。同時,遼縣以北的寒王日軍據點亦為新編第10旅部隊攻克,遼縣日軍陷入孤立。第129師當即按預定計劃,調集左、右翼隊主力於遼縣以西之馬厩一帶,準備收復遼縣。此時,和順、武鄉日軍分別向遼縣、管頭增援。鑑於這一情況,八路軍總部指示第129師暫停進攻遼縣,以一部牽制和順南下之敵,主力轉移至紅崖頭、關帝垴地區,準備殲滅武鄉東援之敵。第129師遵令轉移兵力,同時猛攻管頭,於29日24時將其攻克。 30日9時左右,左翼隊趕至紅崖頭以南山地,右翼隊尚未到達預伏地區。此時,武鄉日軍600餘人正越過預伏地區,其先頭與右翼隊遭遇。左翼隊當機立斷,迅速從日軍的尾、側翼同時展開攻擊。日軍依託有利地形頑抗,雙方形成對峙。 10月1日,遼縣西援日軍400餘人突破右翼隊狼牙山阻擊陣地,進至鋪上,和順南援之敵佔領寒王,正向遼縣急進。在此情況下,八路軍總部決定第129師各部撤出戰鬥,結束榆遼戰役。 第120師破擊同蒲路。 9月12日,第120師下達了同蒲路北段行動計劃,決心從9月20日開始破擊同蒲路寧武至忻縣段(重點在寧武、大牛店之間)。作戰部署是:以第358旅破擊原平至寧武段;以獨立第2旅破擊寧武至朔縣段;特務團位於寧化堡附近,掩護後方聯絡線;暫編第1師阻擊岢嵐、五寨增援之敵。前線各部統由第358旅指揮。 為防止鐵路線再度遭受破擊,此時日軍已在同蒲路兩側重要據點集結兵力,加強對鐵路線的保護。第120師部隊在破擊戰發起前,攻擊頭馬營、寧化堡、羊圈嶺等地日軍,掃除了向同蒲路開進的障礙。 9月22日22時,各部隊向預定目標展開猛烈破擊。至26日,同蒲路北段交通再次中斷。戰役第三階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中心任務是進行反擊日軍報復“掃蕩”的作戰。 1個多月以來,日軍在華北的廣大地區連續遭到八路軍的兩次大規模攻勢的打擊,損失慘重。為防止局勢繼續惡化,盡快穩定佔領區,遂調集重兵,從10月6日起,先後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報復“掃蕩”,企圖乘八路軍連續作戰來不及休整之機,打擊八路軍主力,摧毀抗日根據地。 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下達反“掃蕩”作戰命令,要求各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密切配合,實行空室清野,部隊集結於適當位置,堅決消滅一兩路進犯之敵,並分散部分主力協同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粉碎日軍的報復“掃蕩”。據此,各抗日根據地軍民以連續作戰的精神,展開了反“掃蕩”作戰。 太行地區的反“掃蕩”作戰。 10月6日,冀西武安日軍800餘人,開始“掃蕩”陽邑一帶。 11日,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一部從遼縣、武鄉出發,第36師團一部從潞城、襄垣出發,總共3000餘人,南北策應,“掃蕩”榆、遼,武之間的濁漳河兩岸地區,合圍“清剿”榆遼公路以南,武鄉、蟠龍以北地區後,14日自洪水、蟠龍,西營一線東犯東田、左會地區。八路軍第129師第385、第386旅,決死第1縱隊等部,在內線節節阻擊進犯之敵,新編第10旅在外線積極作戰。 15日上午,新編第10旅2個團在和遼公路弓家溝伏擊日軍汽車運輸隊,擊毀日軍汽車44輛,殲滅押車日軍100餘人。此後半個月,日軍不敢在和遼公路上運輸。 17日,“掃蕩”之敵分途撤退。 10月20日,日軍第36師團及獨立混成第4旅團等部近萬人,分由武安、遼縣、武鄉、潞城等地出發,“掃蕩”清漳河東西地區,重點指向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機關及第129師師直、晉冀豫邊區黨政機關所在地的麻田、左會間地區及涉縣、偏城一帶。由於此次“掃蕩”距上次“掃蕩”間隙甚短,規模較大,抗日根據地軍民缺乏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主力部隊未能轉到外線,只在內線被動抗擊,難以給“掃蕩”日軍以有力打擊,致使日軍進入合擊地區後,連續數日,實行瘋狂的“清剿”和燒殺。 26日,日軍開始回撤,回撤途中,又實行分區“掃蕩”,使根據地受到嚴重破壞和摧殘。 為擺脫被動局面,八路軍總部要求第129師下決心尋機殲滅一路日軍,震懾敵膽,使其不敢再以大隊為單位獨立行動,從而拉開日軍“掃蕩”間隔,便於根據地軍民機動。 29日,“掃蕩”黃煙洞之日軍第36師團一部500餘人,經左會退到蟠龍以東的關家垴,準備返回武鄉。當日13時,八路軍總部命令第129師集中主力殲滅該敵。當日夜,第129師以第385、386旅主力,新編第10旅及決死第1縱隊各一部,將該敵包圍於關家垴,次日4時發起總攻,被圍之敵乘夜暗襲佔關家垴西南的鳳垴頂高地,以兩處制高點互為犄角,固守頑抗。 31日拂曉,日軍大部被殲,僅親60餘人死守陣地。下午,黃煙洞方面日軍1500餘人,在飛機掩護下馳援,第129師迅速撤出戰鬥。殘敵在援敵接應下,向洪水逃去。至此,日軍大部己由太行抗日根據地中心區撤走。至11月13日,日軍對太行區的“掃蕩”告一段落。 太岳地區的反“掃蕩”作戰。從11月17日開始,日軍以第37、第41師團和獨立混成第16旅團各一部,共7000餘人,分路台擊沁源及其以北的郭道鎮地區。這時,赴太行區的太岳部隊主力未歸,太岳區兵力薄弱。為避敵鋒芒,太岳軍區將領導機關與主力部隊組成沁東、沁西2個支隊,轉移於日軍合擊圈外的沁河兩岸地區,打擊分散活動之敵。日軍於23日進抵合擊地區後,即實行分散“情剿”,大燒、大殺、大搶,企圖徹底毀滅根據地。沁源受摧殘最力嚴重,被害群眾達5000餘人,佔全縣人口的1/10,牲畜被殺近萬頭,被搶走7000餘頭,房屋被毀三四萬間。太岳軍區部隊抓住日軍四出“清剿”,兵力分散的機會,積極打擊敵人,在官灘,胡漢坪、馬背、尤佛寺、交口等地予日軍重創,日軍於12月5日分路撤出太岳區。 晉察冀邊區的反“掃蕩”作戰。從10月13日起,日軍駐蒙軍、第1軍、第110師團,獨立混成第15旅團的各討伐隊、臨時混成第101旅團和部分偽軍1萬餘人,分10路向平西抗日根據地中心區——三坡合擊。日軍汲取冒險輕進的教訓,採取穩紮穩打、依靠據點逐步推進的戰術,每日前進5至10公里。平西軍分區以主力的適時機動和廣泛的游擊戰對付日軍的“掃蕩”。至10月21日,在日軍包圍圈進一步縮小時,平西軍分區主力由三坡地區跳出日軍合圍圈,向西南轉移至板城以東野孤、大台之線。日軍進至三坡地區後,大肆燒殺。由於戰前堅壁清野工作不夠,大量糧食被搶走。至10月底,日軍主力退出平西,但仍留2000人以上兵力在根據地內修築據點、公路,使平西抗日根據地退縮、減小,鬥爭更加艱苦。 11月9日,日軍第110師團等部及偽軍共1.4萬餘人,開始“掃蕩”北岳區。日軍首先重點“掃蕩”北岳區東北部之第1軍分區。從13日起,將重點轉向北岳區東南部之第3軍分區,企圖合擊阜平以北的台峪。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及第3,第5軍分區指揮機關等在日軍合圍圈即將形成之前,適時跳出,轉移外線。 16日,日軍合擊台峪、張家峪地區,未能轉移出去的游擊軍損失重大,司令員王溥、政治部副主任郝玉明以下100餘人犧牲。 11月18日,台擊台峪之敵從王快進占阜干城。爾後,日軍由阜平中心區向外,由周圍各據點向內,對第3軍分區所屬地區連續合擊、反复“掃蕩”,殘酷燒殺破壞。 在此期間,晉察冀軍區主力始終處於機動地位,只以一部與日軍保持接觸,箝制敵人的行動,各分區部隊不脫離根據地,積極與日軍周旋,各游擊部隊不斷襲擊敵人,破壞交通,阻敵修路,擾敵後方。日軍不斷遭到打擊,飢疲交加,遂於25日分路撤退。至12月3日,日軍大部退出北岳區,但在阜平、王快、黨城、曲陽之線,留駐1000餘人,繼續建點修路,企圖久踞。 12月14日,晉察冀軍區組織第2、第3、第4、第6團進行阜(平)王(快)戰役。在晉察冀邊區軍民的沉重打擊下,留駐之敵被迫於1941年元旦起先後從阜平、東莊、王快撤退。至1月4日,持續55天的反“掃蕩”基本結束,共斃傷日偽軍2000餘人,自己傷亡1382人。 晉西北地區的反“掃蕩”作戰。 10月30日,第120師奉命組建晉西北軍區。 11月7日,舉行軍區成立大會。 日軍第1軍在結束對晉東南太行、太岳區的“掃蕩”後,即調兵北上,抽調駐晉南的第37師團、駐晉東南的第41師團各一部,配合駐晉西北的獨立混成第3、第9、第16旅團及駐蒙軍第26師團各一部,共2萬餘人,從12月14日起,開始對晉西北實行全區性的大“掃蕩”。至12月23日,侵占晉西北除保德,河曲以外的全部縣城、大部集鎮和黃河渡口,開始有計劃地實行“三光”政策,根據地遭到嚴重的摧殘和破壞。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掃蕩”中,群眾被慘殺5000餘人,僅第4軍分區被搶、被殺牲畜達5000餘頭,被燒毀的房屋、窯洞達1.9萬餘間。 晉西北軍區部隊在反“掃蕩”初期,主要以部分兵力配合地方部隊和游擊隊,開展廣泛的游擊戰,襲擾、箝制進攻之敵,破壞敵之交通運輸,掩護群眾轉移。主力部隊避敵鋒芒,轉至外線,尋機襲擊日軍。在晉西北軍民的有力打擊下,日軍難以繼續“清剿”,遂改以修路築點,企圖長期駐守。為粉碎日軍企圖,晉西北軍區分散部分主力部隊,配合游擊隊和民兵,堅持區不離區、縣不離縣的鬥爭。同時,集中部分主力,破擊交通線,襲擊日軍修路部隊和運輸隊,使日軍的修路築點計劃遭到破產。 1941年1月2日起,日軍開始分途撤退,至1月24日,全部退回原據點,晉西北軍區反“掃蕩”作戰,歷時40天,殲敵2500餘人,破壞公路125公里、橋樑23座,在戰役中被日軍侵占的城鎮全部收復。 百團大戰從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歷時5個多月,是抗日相持階段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1940年12月10日八路軍總部公佈,從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共斃傷日偽軍20645人(內有大隊長以上軍官18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日軍自動攜械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繳獲各種槍5942支(挺)、炮53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樑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破壞煤礦5個、倉庫11所。八路軍傷亡1.7萬餘人。 日偽軍損失的兵力,若加上晉察冀軍區反“掃蕩”作戰斃傷的2000餘人和晉西北軍區反“掃蕩”作戰斃傷的2500餘人,達到50980人。 百團大戰嚴重地破壞了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使正太路停運1個多月,同蒲路北段兩次被切斷,平漢、津浦、北寧等鐵路和部分公路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拔除了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內的部分據點,殲滅了大量日偽軍,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牽制了大量的日軍兵力,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對粉碎日軍威壓誘逼中國政府屈服的企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戰役發起後,作戰的規模越來越大,特別是第二階段,實施與八路軍裝備不相適應的攻堅戰,因而過多地消耗了八路軍的有生力量和根據地的人力、物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