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燃燒的土地·抗日著名戰役錄

第23章 第二章八路軍配合友軍保衛忻口、太原的作戰

在八路軍給予進攻平型關之日軍第5師團以有力打擊時,日軍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於1937年9月27日和28日,先後突破中國第二戰區茹越口、下村內長城防線,直逼繁峙,威脅平型關、雁門關側後,第二戰區部隊遂放棄平型關、雁門關,退守忻口東西一線陣地。 10月1日,日軍越過茹越口、平型關一帶之內長城線。侵占大營鎮、繁峙等地之後,日軍中央統帥部令華北方面軍“以一部兵力在山西省北部作戰佔領太原”;令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人列華北方面軍指揮下。華北方面軍於當日夜半,即令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位於內長城以南之各部隊歸第5師團長指揮;令第5師團以主力在代縣集結,準備攻占太原。 6日,華北方面軍命令沿平漢路南侵的第1軍在適當時機攻占石家莊,並以一部兵力進入井陘以西的要地,切斷中國軍隊在山西方面的交通,以策應第5師團的作戰。同時命令第5師團向太原前進,攻占太原。

內長城防線被日軍突破,太原形勢危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挽回危局,決定轉用平漢路兵力,鞏固山西防禦。 10月1日,急令第14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率第9、第14軍及第85師、獨立第5旅等部,由石家莊經正太路轉赴晉北增援。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為扭轉晉北作戰的敗局,決定縮短戰線,將兵力集中於寧武、代縣、原平一帶,利用忻口要隘與日軍決戰,保衛太原,判斷日軍將以主力由大營,繁峙,以一部由大同、雁門關沿公路進攻,另以一部由陽方口附近實行箝制攻擊,據此,第二戰區確定的作戰方針是:以攻勢防御之目的,以主力佔領原平、陽方口地區既設陣地線,兩翼依托五台及寧武各山脈。將部隊編為右、中、左及預備等4個集團軍:以策18集團軍及第3,第101、新編第2師為右集團軍,歸第18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指揮,在五台山至峨口之線佔領陣地;以第14集團軍及第15、第17、第19軍等部為中央集團軍,歸第14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指揮,在蔡家崗、南懷化,大白水一線佔領陣地;以第68、第71、第120師及獨立第7旅等部為左集團軍,歸第6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指揮,在黑峪至陽方口之線佔領陣地;第34、第35、第61軍及第66師等部為總預備軍,歸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指揮,配置於定襄、忻縣地區。決心以主陣地之部隊竭力阻止日軍進,以第18集團軍第115,第120師分由平型關及雁門關施行包抄,截斷日軍後方聯絡線,包圍日軍於原平以北山地而殲滅之。

對於保衛山西的作戰,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極力關注。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一直同閻錫山保持著頻繁的接觸,多次參與一些重要作戰計劃的研究,以協調共同作戰。針對閻錫山把作戰地區劃分為左、中、右3個地區,以主力用於正面防禦的作戰計劃,周恩來指出:“在中地區,應以小部隊箝制當面之敵,而以主力把敵誘到代縣、忻口一線,求得側面出擊,加以消滅;右地區的部隊要進行廣泛的游擊,以牽制敵軍;左地區兵力較弱,可向寧武南北游擊,破壞和阻止敵軍的前進計劃。” 為了爭取忻口和太原作戰的勝利,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於10月6日致電參加太原軍事會議的周恩來,讓他轉告國民黨軍事當局:“敵佔石家莊後,將向西面進攻,故龍泉關(應為九龍關)、娘子關兩點須集結重兵,實行堅守,以使主力在太原以北取得勝利。”毛澤東判斷:進入山西之敵,總數不過兩個半師團,為確保晉北佔領區,又須分兵守備。因此,到達忻口一帶作戰者不過1個師團左右。如果我方部署適當,是有可能暫時破壞敵之攻擊計劃的。並指出,此次戰役夫鍵在於以下3點:1.娘子關,龍泉關之堅守;2.正面忻口地區之守備與出擊(出擊是主要的);3.敵後方之破壞。為達上述目的,毛澤東提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應速派主力軍三四個師至娘子關;第14集團軍的4個師擔任正面出擊兵團之主力,晉軍以2個師階助出擊,其餘擔任守備;八路軍第115、第120師主力擔任從東、西兩方破壞敵之側後縱深地區,襲擊忻口至大同、大同至張家口之鐵路及代縣、廣靈至張家口之公路交通線。八路軍第129師主力或全部則使用於正大路,發動群眾,配合娘子關守軍鞏固後方。

根據毛汗東的指示,朱德,彭德懷於10月6日、7日,令第115師階同友軍向平型關、大營鎮之敵進攻,相機襲取渾源、應縣,斷絕茹越口、繁峙之間交通;令第120師以主力向岱嶽鎮(今山陰)以西山地出動,斷絕大同與雁門關之間交通,以第358旅主力配合友軍夾擊寧武以南之敵;令第129師主力進至正太路之壽陽、平定地區,積極箝制與打擊西進之敵。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的部署、在日軍準備向忻口發動進攻時,八路軍各部隊即向日軍側後展開積極主動的攻擊。第115師獨立團於10月10日夜攻占淶源縣城。第120師第358旅主力於10月8日夜襲寧武縣城。該師雁北支隊於10月1日襲佔朔縣以北之井坪鎮(今平魯縣城),4月又收復平魯縣城(今平魯鎮)。爾後,又對同蒲路朔縣至大同段展開破襲戰。 10日,在辛莊伏擊日軍運輸隊,隨即逼近大同。

當日軍主力於10月中旬向忻口陣地發動進攻後,八路軍即向日軍兩翼及後方廣泛展開游擊戰。第115師第344旅主力於10月13日至14日在平型關東北小寨村附近,斷絕日軍交通。 15日,截擊由靈丘方向駛來的日軍汽車130餘輛,並擊退日軍1個大隊的數次反撲,迫其退回靈丘。接著,第344旅主力於當日夜襲團城口、爾後又收復平型關及渾源縣城。第344旅第688團於15日夜襲沙河鎮日軍,繳獲大批糧襪和軍用物資。 18日,該團一舉攻克繁峙。第115師獨立團,騎兵營等部,則向察南、冀西日軍展開進攻。 5日,獨立團於廣靈以南之馮家溝設伏,殲滅日軍步騎兵100餘人,繳獲滿載軍用物資的大車120餘輛。 16日乘勝收復廣靈縣城。隨後,又收復靈丘、蔚縣、易縣、渾源、陽原等縣城。向冀西挺進之騎兵營等部於18日克復曲陽縣城,至29日,又連克平山,唐縣、完縣等城,嚴重威脅了日軍平漢路北段的交通。經20余天的作戰,第115師先後收復縣城10座,切斷張家口至代縣間日軍後方交通線。

第120師則向進攻忻口的日軍右翼及後方展開廣泛游擊。第358旅旅部率第715團於10月13日夜向崞縣日軍進擊,一舉攻占大牛店。隨即於14日乖勝向南北大常、永興村日軍進襲,斃傷日軍120餘人。第358旅第716團深人日軍側後,打擊日軍運輸隊,18日,該團於黑石頭溝公路兩側進行伏擊,斃傷日軍300餘人,擊毀汽車20餘輛。 20日夜,又以一部襲佔雁門關;另一部破壞廣武至太和嶺間的公路及橋樑,一度切斷雁門關至忻口的交通。第359旅(欠第718團)在日軍向忻口陣地發起攻擊時,星夜由平山地區進至忻口西北,側擊日軍。 10月23日,該旅在陽明堡西南之王董堡伏擊日軍運輸隊,毀日軍汽車7輛。此後。不斷襲擾過柱日軍,使日軍交通運輸進一步陷入癱瘓。

由於第115師和第120師的積極作戰,使進攻忻口之日軍與大同、張家口的交通中斷,糧、彈、油料等供應斷絕,迫使日軍不得不使用飛機來輸送給養,衛立煌於10月24日給蔣介石的密電中稱:“敵自雁門被切斷,糧秣極感困難,現向地方怔發雜糧中,”為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連電嘉獎。蔣介石亦於10月17日致電朱德、彭德懷:“貴部林師(即第115師)及張旅(即務358旅),屢建奇功,強寇迭遭重創,深堪嘉慰,” 日軍在地面攻擊受挫,遂由代縣西南之陽明堡前線機場出動飛機,加緊對忻口陣地的轟炸。此時,奉命於崞縣、代縣以東地區側擊日軍的八路軍第129師先頭部隊第769團,進至滹沱河南岸蘇龍口一帶,發現日機不斷由北岸的陽明堡機場起落。經周密偵察獲悉:陽明堡機場有日機24架,並駐有警衛分隊和地勤人員200餘人,大部配置於機場北端,機場周圍設有鐵絲網和簡單防禦工事。據此,第769團決心夜襲機場。其部署是:以第3營襲擊機場;以第1營箝制和阻擊哼縣的日軍;以第2營(欠第7連)為團預備隊,並以第8連破壞王董堡的橋樑,保證第3營的側後安全。團迫擊砲連位於滹沱河南岸,準備支援第3營戰鬥,10月19日夜,第769團各部分別向預定地區開進。第3營順利偷渡滹沱河後,以1個步兵連警戒陽明堡方向可能來援之敵,以2個步兵連和機槍連組成突擊隊,以1個步兵連作營預備隊。突擊隊避開日軍警衛分隊駐守的機場北端,從機場東、西兩側秘密潛入機場。當接近到距日機約30米時,日軍哨兵發覺。突擊隊當即按預定計劃發起攻擊,一部將口軍警衛分隊壓制於掩蔽部內,並打退其連續反撲;一部迅速撲向飛機群,先以猛烈火力突擊,爾後以集束手榴彈塞進機艙,飛機爆炸起火。突擊隊與日軍警衛分隊白刃格鬥,經1小時激戰,殲敵100餘人,毀傷日機24架,八路軍傷亡30親人,營長趙崇德光榮殉國。這一戰鬥的勝利,削弱了忻口當面日軍的空中突擊力量,打擊了日軍的空中運輸,有力地配合了友軍作戰。

八路軍各部隊的積極作戰,切斷了日軍的後方運輸線,削弱了日軍的進攻力量,大大減輕了國民黨軍正面防禦的壓力,起到了暫時穩定晉北戰局的作用。 10月中旬,沿平漢鐵路進攻的日軍已佔領石家莊、邯鄲等地,控制了河北大部地區。而進攻山西實施右翼迂迴的日軍第5師團和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主力,由於遭到八路軍和第二戰區部隊的有力阻擊,尚停滯於忻口一線,於是,日華北方面軍決定轉移兵力,以奪取山西為主要戰略目標,令第20、第109師團由平漢路之石家莊和高邑附近轉向正太路及其南側西進,迂迴忻口,太原側後,企圖配合其忻口正面進攻的部隊,奪取太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確保山西,使晉北作戰無後顧之憂。在抽調第14集團軍轉用於晉北作戰之後,又命令第一戰區第26路軍、第27路軍、第3軍及第17師等部轉用於娘子關南北之線,以掩護第二戰區之右側。八路軍總部命令第129師向進攻娘子關的日軍之側後挺進,尋機殲敵,配合友軍阻止日軍西進。

遵照八路軍總部命令,第129師於10月18日抵達平定以東。 20日至24日,先後在長生口,東石門、馬山村等處,以襲擊、伏擊、阻擊等手段,打擊進犯日軍。此後,為阻擊和牽制由井陘沿正太路南側西進之日軍第20師團左翼縱隊,第129師主力迅速進至測魚鎮以西的七亙村地區。 10月25日,日軍第20師團主力一部經測魚鎮向平定迸犯,其後方輜重部隊1000餘人進至測魚鎮宿營。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判斷日軍輜重部隊必然尾其先頭部隊經七亙村西進,遂決心以第386旅第772團一部於日軍必經之地七亙村,利用高山狹谷、道路曲折的有利地形設伏,殲滅日軍輜重部隊。第386旅旅長陳賡令第772團第3營在七亙村至甲南峪間地區設伏。 26日9時許,日軍進入伏擊區。第3營放過其前衛部隊,向其車隊突然發起攻擊,經2小時激戰,斃日軍300餘人,繳獲騾馬300餘匹及大批軍用物資。其餘日軍退回測魚鎮。第129師首長判斷日軍先頭部隊急需補給,退回測魚鎮之輜重部隊,因無他路可走,必再經七亙村前送糧彈。同時,日軍可能根據“兵無常勢”的一般原則,以為八路軍不會再於七亙村設伏。因此,只要注意隱蔽偽裝,繼續在七亙村實行“待伏”,仍可收出敵不意的效果。據此,令第772團再次於七亙村附近設伏。 28日,日軍果然以步騎兵400餘人掩護輜重部隊經七亙村西進,並加強了搜索警戒。 11時許,當日軍進至七亙村至改道廟之間時,第772團突然發起攻擊,戰至黃昏,殲敵100餘人,繳獲騾馬數十匹。日軍被迫再次退回測魚鎮。七亙村兩次伏擊戰。第772團僅以傷亡30親人的代價,取得殲滅日軍400餘人的勝利。

由於國民黨軍事當局未按毛澤東的建議預置重兵加強娘子關,九龍關的防禦,直至日軍逼近後,才調部隊進至娘子關,倉促組織防禦,未能有效地阻止日軍的進攻,26日,放棄娘子關,向西南撤退。 30日,日軍佔領陽泉、平定後,沿正太路及其南側大道向太原、榆次繼續進攻,晉東戰局急轉直下。 為了打擊進犯日軍,阻止和遲滯日軍西進行動,八路軍總部於10月28日率第115師師部及第343旅,由五台地區南下進至壽陽以南地區,統一指揮第129師及第115師主力,向沿正太路西進之日軍展開連續的作戰。 此時,日軍第109師團正經九龍關向昔陽進犯,為打擊該敵,遲滯其西迸,第129師第386旅在師長劉伯承、旅長陳賡指揮下,於10月31日進至昔陽以東地區。 11月2日,日軍第109師團第136聯隊1個大隊,由東冶頭鎮經黃崖底向昔陽迸犯。第129師首長決心在黃崖底利用兩側高地,採取誘伏手段殲滅該敵。其部署是:以第386旅第771團於黃崖底以南之風居村佔領陣地,並派出小分隊與敵接觸,誘敵至黃崖底殲滅之;第772團隱蔽集結於黃崖底以東之鞏家村待機,準備協同第771團殲滅該敵。當日7時,日軍經南界都進至黃崖底。第771團派出小分隊與敵接觸後,節節抵抗,退至風居村西北高地扼守。日軍屢攻不逞,遂撤到黃崖底河灘隼結休息。第386旅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集中輕重機槍及迫擊砲,突然向日軍實施火力急襲。日軍頓時混亂,1小時後,才集中500餘人向第772團陣地連續進行反撲,但被擊退。日軍乃退守黃崖底村,固守待援。第386旅為避免過大傷亡,主動撤出戰鬥。此次戰鬥,第386旅共斃敵300餘人,戰馬300餘匹,自己僅傷亡30餘人。

為繼續阻擊和遲滯西進日軍,打破其由平定、昔陽迂迴榆次、太原側後的企圖,八路軍總部令第115、第129師主力於昔陽以西地區積極打擊日軍。 10月30日,第115師主力進至昔陽以西之沾尚地區,待機殲滅由平定、昔陽西犯之敵。 11月2日,日軍第20師團第40旅團先頭第79聯隊主力逼近馬道嶺。第343旅在旅長陳光指揮下,以第686團第2營在馬道嶺一帶節節抗擊,遲滯與疲憊日軍,以掩護旅主力完成伏擊部署。第343旅抓緊時機,迅速佔領廣陽及其以東道路南側的有利地形,完成一翼伏擊的作戰部署:以第686團佔領廣陽鎮南之瑤村,前小寒以北高地,擔負主要攻擊;以第685團第3營由狼窩溝北山出擊,協同第686團殲滅進入伏擊地區之敵。 4月13日,日軍第20師團先頭2個聯隊通過廣陽進至塔松鎮,而其輜重部隊則正處於伏擊地區內。第115師避強擊弱,放過其先頭主力,對其輜重部隊突然發起攻擊,將日軍分割成數段。經4小時激戰,將進入伏擊地區的日軍全部殲滅,共斃敵1000餘人,繳獲騾馬700餘匹、步槍300餘支及大批軍需物資。第115師傷亡200餘人。日軍遭此打擊,不敢貿然西進,已進至松塔的2個聯隊被迫返回廣陽。 7日,第129師第386旅及第769團,又於廣陽以東之戶封村地區設伏。 11時許,當由沾尚鎮西進日軍進入伏擊區時,八路軍突然發起攻擊,經1小時激戰,殲滅日軍250餘人。 八路軍在正太路南側地區連續作戰,有力地箝制了日軍第20、第109師團經娘子關和九龍關的西進,特別是在廣陽附近進行的兩次伏擊戰,予日軍以嚴重打擊,迫使其改道由廣陽以北之上,下龍泉西犯,遲滯日軍行動達1週之久,從而掩護了防守娘子關地區之國民黨軍的撤退。娘子關失守後,日軍迅速佔領壽陽、榆次。防守忻口一線的國民黨軍側後受到威脅,遂全線向晉西南撤退,11月8日,太原失陷。 八路軍自1937年8月下旬出師華北至太原失陷期間,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決執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在日軍翼側和後方廣泛開展游擊戰和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採取襲擊、伏擊、截擊等戰術手段,在戰役、戰斗上直接配合了國民黨軍作戰,先後取得100餘次戰役、戰鬥的勝利,殲滅日軍1.1萬餘人,毀傷日機24架,擊毀日軍汽車400餘輛,繳獲步馬槍1500餘支、輕重機槍76挺、騾馬2000餘匹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收復10餘座縣城和廣大鄉村,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挫敗其奪取山西,實行右翼迂迴,威脅平漢路國民黨軍側背的企圖,有力地支援了友軍作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