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大決戰·遼沈戰役

第6章 四、向敵人的腹地殺去

大決戰·遼沈戰役 袁庭栋 4561 2018-03-18
在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的第一年,即從1946年6月至1947年7月的一年中,我軍在全國各地共殲敵營以上正規軍97萬餘人,營以上非正規軍34萬餘人,二者相加,共消滅敵軍132萬人,擊斃和俘虜敵人的將級軍官202名。敵人的總兵力已從內戰開始時的430萬人下降為370萬人,而我軍則由120萬人上升為195萬人。但是,最主要的勝利,還是打退了敵人的重點進攻計劃,削弱了敵人的有生力量,逐步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1947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陝北靖邊縣的小河村召開前委擴大會,後稱“小河村會議”。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彭德懷、賀龍、陳賡、習仲勳、陸定一、楊尚昆等參加了會議。會議認真討論了中央關於“舉行全國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的“中央突破,兩翼牽制;三軍挺進,互為犄角”的計劃。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率軍由中原渡過黃河,挺進大別山,直插敵人胸膛;由陳毅、粟裕率軍由山東出魯西南,挺進豫皖地區;由陳賡、謝富治率軍由晉南渡過黃河,挺進豫西。這就是三軍南下,在蔣軍的啞鈴狀佈局中央的薄弱部分向敵進攻,在江淮河漢的廣大區域內協力配合,外線殲敵的“三軍挺進,互為犄角”。與此同時,陝北的彭德懷出擊榆林,把胡宗南向北邊調;許世友在膠東展開攻勢,把敵人往海邊調,以此策應三軍南下。這就是在最西邊最東邊的“兩翼牽制”。小河村會議結束之後,我軍向蔣軍展開全面進攻的外線作戰計劃,就陸續在各地展開了。

蔣介石伸出了兩個拳頭,也就露出了他的胸膛。我三軍南下,就猶如直刺他胸膛的三把尖刀。 根據小河村會議的決定,7月下旬,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致電劉、鄧、陳、粟: ……立即集中全軍休整十天左右,除掃清過路小敵及民團外,不打隴海,不打新黃河以東,亦不打平漢路。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佔領以大別山為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進攻打運動戰。 我軍歷史上著名的大出奇兵的“千里躍進大別山”行動由此開始。 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計劃,在小河村會議之前,就已在毛澤東的心裡形成。所以早在5月份,就已經著手準備。 6月21日,劉、鄧進行了戰前動員部署,指揮大軍準備強渡黃河。 6月30日夜,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縱隊等四個縱隊共12萬健兒,在魯南地區陽谷以東的張秋鎮到菏澤以北的臨濮集之間的八個渡口同時強渡黃河。取鄆城,下曹縣,以28天的時間完成了預計的魯西南戰役,殲敵6萬餘人,砸爛蔣軍防線,開闢了進軍大別山的道路。經短期休整之後,8月11日越過隴海路,通過黃泛區,渡過沙河、汝河、淮河,這期間一路走,一路打,粉碎了蔣介石親臨徐州所指揮的一系列圍追堵截,於8月末全部進入了地處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區。部隊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立即在原來鄂豫皖老區的基礎上發動群眾,建立政權,組織地方武裝,創建新的根據地。到9月底,就已解放了23座縣城,建立了17個縣的地方民主政權,初步站穩了腳跟。

我劉、鄧大軍南渡黃河,直插大別山的行動拉開了我軍戰略大反攻的序幕,震驚了全國。用當時的美國駐中國大使、在中國生活了50年的司徒雷登的話說,“它可能成為1947年世界十大新聞中最醒目的一條”。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一行動表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攻,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刀尖已經直指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南京和上海地區。蔣介石在11月初的一次講話中也說:如果劉、鄧“真能佔據大別山,東可威脅京畿,西可威脅武漢,南可阻礙長江運輸,在戰略上對政府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蔣介石在這一點上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專門召開了大別山區剿匪檢討會,成立了國防部九江指揮部,由國防部長白崇禧兼任主任,指揮33個旅的兵力圍攻清剿大別山。

為了對付蔣介石的“總力戰”,中共中央決定,增調晉冀魯豫野戰軍的第十、第十二縱在李先念、王宏坤的率領下支援大別山,又派十一縱和華東野戰軍的十縱護送來一批新戰士和大批後勤物資。到這年年底,劉鄧大軍兵分兩路,劉伯承率軍北渡淮河,外線作戰;鄧小平率軍留在大別山,內線作戰。兩路軍相互配合,屢戰屢勝,讓蔣介石和白崇禧的種種招數一一破產。更重要的是將國民黨軍的攻防體系完全打亂,使戰爭的主動權進一步掌握在中共手中。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劉、鄧大軍才根據中央的統一佈置,陸續將主力轉移出大別山,參加中原逐鹿的大戰。 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同時,我軍轉入外線進攻的三把尖刀的另兩把尖刀也在向敵人的腹地殺去。 以陳賡司令員和謝富治政委統率的以四縱、九縱為主力的作戰集團,於8月20日和23日在晉南分兩路偷渡和強渡黃河,直指豫陝邊境,東逼洛陽,西逼西安。 9月初,陳賡作戰集團西進,半個月中殲敵陝東兵團3萬餘人。待蔣介石親自飛赴西安調兵遣將保西安之時,陳賡作戰集團又回師將主力指向豫西,到11月底,共殲敵5萬餘人,建立了豫陝鄂邊區行政公署,下轄8個專署39個縣政權,成立了豫陝鄂軍區,組建了8個軍分區,創立了新的根據地。

以陳毅、粟裕為首的華東野戰軍的6個縱隊組成了外線兵團,先在魯西南殲敵,然後轉向豫皖蘇邊地區,發動群眾,實行土改,建立了3個專署、3個軍分區,擁有1000多萬人口的解放區,將鄂豫皖、鄂豫陝、山東、蘇北、蘇中幾個根據地聯結了起來,為下一步的更大戰事做好了充分準備。 在當時成品字形的三把尖刀中,劉鄧大軍的任務最重,壓力最大。 為了主動支援劉鄧大軍,在12月中下旬的22天中,東邊和西邊的陳粟大軍和陳謝大軍共同進行了破擊平漢線和隴海線的戰役,殲敵4.5萬多人,解放縣城50餘座,破壞鐵路420多公里,迫使蔣介石從大別山抽調13個旅回援。到1947年底,三路大軍在中原戰場密切配合,共消滅敵軍19萬餘人,解放縣城100餘座,建立了4個軍區26個軍分區和各級民主政權,在4500萬人口的江淮河漢地區將解放區基本連成一片,形成了強大的中原解放區,將國民黨軍南線全部兵力160多個旅中的90個旅吸引到自己的周圍,我軍的主動權進一步擴大。在1947年的最後一天,劉鄧、陳粟、陳謝三支大軍在河南確山地區勝利會師。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了一次重要的工作會議,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彭德懷、賀龍、陸定一、林伯渠、張宗遜、習仲勳、馬明方、葉劍英、張德生等參加了會議。會議討論了毛澤東在會上所作的書面報告《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 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這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打退了美國走狗蔣介石的數百萬反動軍隊的進攻,並使自己轉入了反攻。 ……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 毛澤東在總結了人民解放軍作戰的著名“十大軍事原則”之後,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的、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基本的政治綱領,這就是:

聯合工農兵學商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當外線作戰打得熱火朝天之時,擔任內線作戰、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彭德懷所部也在不斷發動進攻。為統一指揮西北戰場,1947年7月31日,西北野戰兵團定名為西北野戰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並由彭德懷、習仲勳、張宗遜、王震、劉景範五人組成了前線委員會,彭德懷任書記。為了牽制敵人兵力和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彭德懷組織了榆林戰役。當時的榆林是敵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所在地,總司令鄧寶珊指揮的守軍有4萬多人。 8月7日,西北野戰軍從四面逼近榆林,胡宗南派主力8個旅北上救援。在毛澤東的親自安排之下,彭德懷在沙家店布下兵力,於8月20日全殲敵軍整編第三十六師,消滅敵人6000餘人,活捉敵一二三旅少將旅長劉子奇。這一仗,使我軍西北戰局由被動轉為主動,整個陝北軍事形勢為之改觀。戰後,毛澤東特地重新書寫了他在1935年10月書贈彭德懷的詩句:“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10月初,西北野戰軍又在清澗包圍了敵整編第七十六師,11日攻占清澗,殲敵8000餘人,生俘敵中將師長廖昂。

根據小河村會議“中央突破,兩翼牽制;三軍挺進,互為犄角”的總體戰略,陝北是兩翼中的一翼,另一翼就是最東邊的膠東。陝北是陝甘寧邊區的腹地,膠東則是華東解放區的後方基地。 為了牽制和消滅敵人,華東野戰軍內線兵團在司令員許世友、政委譚震林的指揮下,其主要打擊目標是蔣介石為了結束山東戰事而組建的由范漢傑指揮的膠東兵團向膠東的大舉進攻。從9月初開始,經過一系列阻擊戰之後,10月上旬的膠河戰役殲滅敵軍1.2萬餘人,11月的膠(縣)高(密)追擊戰再殲敵1萬餘人。為了肅清膠東地區的蔣軍,12月發起萊陽戰役,殲敵9000餘人。到年底,在四個多月的戰鬥中,共消滅敵軍6.3萬多人,完全粉碎了國民黨軍侵犯膠東的企圖,而且還打亂了敵軍原來想先掃膠東,再抽兵力去加強中原的計劃,對我軍中原戰局是一個有力的支持。

與江淮河漢地區我軍主動出擊的同時,北邊的晉察冀野戰軍也主動向敵軍發起了一系列進攻。在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的指揮下,由楊得誌任司令員,羅瑞卿、楊成武分任第一和第二政委的晉察冀野戰軍,在9月初的大清河戰役中殲敵5000餘人。 10月中旬,又包圍敵第三軍於定縣以北的清風店,與被包圍之敵和前來救援之敵激戰三天,共殲敵2.1萬餘人,其中包括生俘第三軍軍長羅歷戎、副軍長楊光鈺及以下1.1萬餘人。清風店戰役對扭轉華北戰局有重大作用,使我軍在戰局上完全處於主動。聶榮臻司令員在此戰之後,立即準備攻打石家莊。 石家莊當時稱為石門市,是平漢、石德、正太三條鐵路的樞紐,有敵守軍兩萬多人,是當時蔣軍向我各解放區進攻的中轉據點和戰略要地。在日本侵華軍隊所修築工事的基礎上,蔣軍共修了三道防線,有各種堡壘6000多個。國民黨軍城防司令、三十二師師長劉英揚言:“石門是城下有城,共軍一無飛機,二無坦克,憑石門的工事,國軍可坐守三年。”由於攻打石家莊是我軍首次攻打敵軍有堅固設防的城市,故而中央軍委十分重視,朱德總司令親赴安國,會同聶榮臻司令員,與野戰軍其他指揮員楊得志、羅瑞卿、楊成武、耿飚一道研究攻城計劃。從11月6日起,我軍猛攻7天,殲敵2.4萬餘人,終於攻克石家莊,三十二師師長劉英在被我軍抓獲之後簽字投降。這一仗不僅使我們在華北的兩大解放區(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連成一片,更重要的是取得了攻取較大城市的經驗,故而朱德總司令稱之為“奪取大城市之創例”。

石家莊戰役之後,蔣介石立即趕到北平收拾敗局。他撤銷了原駐保定地區的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的職務,任命原駐張家口地區的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傅作義為晉察冀熱綏五省剿匪總司令,統一指揮華北地區軍事行動,還撤銷了與他不一條心的李宗仁北平行轅主任職務。此後,北平行轅也就不復存在。為了給新上任的傅作義的“以主力對主力”、“決心轉守為攻”的狂言一點顏色,也為了拖住敵人使其不能出關以配合我東北野戰軍的冬季攻勢,我晉察冀野戰軍在12月下旬猛攻保定以北地區,重創傅作義賴以起家的第三十五軍所轄的被稱為“一金一銀”的一零一師和新編第二師,敵中將軍長魯英麟被迫自殺。 東北戰場也不平靜,有關情況我們將在下面專門敘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