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八路軍震驚中外的20大戰役

第110章 3、聶榮臻制定反掃蕩方針

晉察冀為中共建立最早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依托恆山、太行兩山盤亙的北岳地區為中心,而以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的冀中、冀東平原為棉糧、兵員的基地,直接威脅著侵華、侵蘇日軍的大後方滿洲;而且群眾發動深入,軍力強大,當時被公認為模範抗日根據地。敵日軍為鞏固其後方,每年必於春秋兩季對晉察冀進行一次“掃蕩”。但在幾年中無論杉山元的“分進合擊”,還是多田駿的“囚籠政策”,均以失敗而告終。及至1941年秋,日軍大本營確定發動所謂“大東亞聖戰”,為鞏固其兵站基地,遂於7月7日撤換多田駿,委所謂“中國通”在華中對我國軍隊作戰有經驗的岡村寧次為華北方面軍司令官。 在多田駿任內,華北方面軍參謀長安達二十三即已著手製訂對晉察冀北岳區秋季“掃蕩”作戰計劃。岡村到任後總結杉山和多田“掃蕩”作戰失敗的教訓,除了在政治上加強治安強化運動,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淪陷區人民進行威脅、欺騙外,為消滅我晉察冀的八路軍,在戰術上則採“鐵壁合圍”“梳篦式清剿”“馬蹄形堡壘線”“魚雷式包圍陣”等戰法,分3個步驟“掃蕩”北岳區,妄圖達到消滅八路軍主力和捕捉邊區黨政軍首腦機關的目的。

日軍參戰兵力及其主官姓名如下: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參謀長安達二十三。 一、進攻兵團,第21師團長(丙)田中久一、第110師團步兵第133旅團長井田武美、第33師團長(丙)櫻井省三。 二、封鎖兵團:第110師團第108旅團長、第26師團長(丙)柴四兼四郎、獨立混成第1旅團長鈴木真次、獨立混成第2旅團長真野五郎、獨立混成第3旅團長毛利末廣、獨立混成第4旅團長片山省太郎、獨立混成第8旅團長吉田峰太、獨立混成第15旅團長田中勤。 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對於日軍“掃蕩”已積累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於1941年7月上旬就發現了日軍大“掃蕩”的徵候。 這次岡村寧次調集5個師團、6個旅團的大部加上部分偽軍共7萬餘人,對北岳區進行空前規模的“掃蕩”,並製訂了比中條山戰役更為嚴密的以“鐵壁合圍”為核心,以所謂“梳篦式清剿”“馬蹄形堡壘線”“魚鱗式包圍陣”等各種“掃蕩”形式相配合的戰役計劃。他並且規定,要對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這個雙手沾滿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滿以為這麼一來,就可以一舉“殲滅五台山的共產軍”,解除後顧之憂,使華北成為日軍發動大東亞戰爭的“兵站基地”,掠奪當地的人力物力資源,為其北上侵略蘇聯或南下發動太平洋戰爭服務。由於動用了空前的兵力來進行“掃蕩”,岡村寧次把這次行動稱為“百萬大戰”,意在報復八路軍的“百團大戰”。 (《聶榮臻軍事文件選》,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158頁)

7月10日聶榮臻向軍區部隊通報:日軍強行在冀晉邊地區修築公路和碉堡,逐步進逼,意在分割封鎖我軍。對此要組織部隊主動向敵運輸線和修路築堡部隊進攻,以挫敗其陰謀。 7月14日,他明確向總部報告,發現日軍2個師團沿平漢線北調,一部沿德石路西調,並反复“掃蕩”平漢路兩側地區,估計不久將對北岳區進行大規模“掃蕩”,以求華北“明朗化”,軍區正積極做各種準備。 聶榮臻為這次反“掃蕩”制定的作戰方針是:“積蓄基幹兵團,擴大游擊活動,相機拔除敵深入我內線之據點,徹底破壞其公路,平毀其封鎖溝,增加敵'掃蕩'的困難,奠定我反'掃蕩'的勝利基礎。”7月22日,他發布了軍區關於準備秋季反“掃蕩”的作戰訓令。訓令指出:這次敵人“掃蕩”,兵力必大,時間必長,可能用“步步推進,分區清剿”的辦法,鬥爭將特別殘酷。接著又接連發布了反“掃蕩”政治工作指示,偵察、通信、供給、堅壁清野等具體指示。命冀中加強“青紗帳”攻勢,以分散敵兵力。各分區組織武裝宣傳隊,加強反“掃蕩”宣傳,嚴格盤查可疑分子,打擊敵特活動。

晉察冀軍區參戰兵力及主官姓名如下: 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 北岳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兼) 第1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政治委員:羅元發 第2軍分區司令員:郭天民政治委員:趙爾陸 第3軍分區司令員:黃永勝政治委員:王平 第4軍分區司令員:熊伯濤政治委員:劉道生 平西挺進軍司令員:肖克政治委員:伍晉南 與此同時,還指示動員群眾破路挖溝、堅壁清野外,並將缺乏作戰能力的機關、學校進行疏散,戰鬥部隊則向外線轉移,待敵人撤退時予以截擊,解救被擄幹部和群眾,摧毀敵偽政權,恢復根據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