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八路軍震驚中外的20大戰役

第96章 4、彭德懷的猶豫

1940年8月7日深夜,八路軍總部。 彭德懷在打坐,雙腿微盤,背微勾,一盞馬燈照著滿炕的文電……他的腿膝間,擺著一份左權起草的標示著“戰役行動命令”的電文,已有兩個多小時了。他不時用手中的鉛筆敲打著電文紙,“彭德懷”3個字卻始終沒有簽下去。 不好簽啊,一簽地球都會搖幾搖的。 自左權去第129師師部那時起,至今已有3個多月了,4月間爛漫的山花已換成了千里平原茂密的青紗帳,正是八路軍大顯身手的黃金季節。自那時起,各種方案討論了又討論,各項工作準備了又準備,各師、軍區及北方局領導人的意見也統一了,戰役預備命令也在十多天前就下達了,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事到臨頭,簡簡單單幾個字還是不好簽。一支鉛筆宛若千鈞……

彭德懷在思考著:進行這次戰役,除從軍事上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外,於政治上也越來越必要。進入夏季以來,國際和國內形勢都是風雲險惡。在歐洲,法國政府向德國法西斯投降。希特勒在席捲半個歐洲之後,正大舉向英倫海峽進軍。在亞洲,英國和法國屈服於日本的壓力,相繼關閉了中國的西南國際交通線滇越和滇緬公路,使本來陰雲密布的中國抗戰形勢更加沉暗。在這種背景下,日軍積極準備實行推進政策,在各個戰場集結兵力,企圖用軍事壓迫和政治誘降的雙重手段,促使國民黨政府投降,以便抽出兵力加入太平洋戰場作戰。 6月15日,日軍在攻占扼長江入川門戶宜昌重鎮之後,又揚言要進攻西安,切斷西北國際交通線。 據重慶國民黨政府和八路軍各部情報,關外日軍大批入關,津浦沿線日軍向隴海線集中,太原日軍亦沿同蒲路南下,有進窺潼關和洛陽之意。與此同時,日機狂炸重慶,一時造成大後方強震,各式各樣的反應都有。相配合的是,日軍通過所謂“謀略工作”秘密向蔣介石展開“和談”活動,並利用已降日的汪精衛集團在國民黨陣營內進行宣傳和策反。蔣介石政府在這種挑逗下,搖擺難定,妥協投降的妖霧瀰漫。與此呼應的還有對八路軍的攻擊,說什麼“八路軍遊而不擊”“專打友軍,不打日本”等。那麼,這種情形下進行一個大規模的戰役,其勝利對於興奮全國軍民的情緒,影響正在變化中的時局,正視偏見者對八路軍的認識及從全面打擊日軍,都將會有深遠的意義。

然而,作為一個全面把握華北大局的軍事指揮員來說,彭德懷不能不考慮到軍事上的不利因素和可能出現的不利後果。這是在敵後組織一個牽扯巨廣的大戰役,各種特殊的困難是顯然的:脫離大後方的支援,沒有固定的作戰線,四面受敵的環境,武器彈藥和糧草的缺乏,人員的疲憊,各部隊間的組織與溝通……這些無一不是影響戰役進行的重要因素。再者,即使勝利之後,也還得考慮因此帶來的影響。幾年來,八路軍是在一種困難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且日軍日益把八路軍作為主要作戰對象,這一動,勢必是把大樹立在高山上招風,今後的生存和發展恐怕會要困難得多。 還有,延安的反應呢?主席和老總是怎樣一個態度?贊成還是反對? 7月22日的戰役預備命令是用“十萬火急”發往延安的,至今未有明確的指示。是默許還是另有想法?

彭德懷也不得不想到這個問題。 可是,這個戰役計劃從萌芽至今,已經是一個足夠長的過程了。其中還包含著朱老總的一份功勞。日軍最初瘋狂築路挖溝的日子裡,朱老總、左權和自己都十分焦慮,3人經常在作戰室裡看情報,研究至夜深。作戰室的牆壁上,華北地形圖整整佔滿一壁,新舊鐵路線和公路線特意勾勒了一下,密密麻麻連貫交織,如一張巨網罩向抗日根據地。或許,伯承的說法更形像一些:是囚籠。那時節,朱老總就提醒說:日軍的築路行動含有戰略和戰術上的重要企圖,一定要從總體上認識和對付它。朱老總走之前還說:交通鬥爭將是一個時期的中心,時機成熟了就狠狠幹它一傢伙。現在,時機是成熟了,計劃也縝密了,幾乎集八路軍所有領導人的合理建議於大成。左權、聶榮臻、賀龍、關向應、劉伯承、鄧小平等對此都是持十分積極的態度。準備工作也是緊鑼密鼓……

想到這裡,彭德懷還是感覺手中的這支筆重若千鈞! 彭德懷知道,這種躊躇不是他的風格;他也知道,機器既已啟動,還能遏止嗎? 彭德懷不禁搖頭笑了笑,終於提筆揮寫了“彭德懷”3個字。 這時,牆上的時鐘的時針已經指向了5,天色已有些濛濛亮。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