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八路軍震驚中外的20大戰役

第83章 6、朱德與衛立煌的友誼

磁武涉林戰役後期,國民黨第1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出面,向朱德總司令求情,要求八路軍停止追擊。八路軍總部以抗日大局為重,同意了衛立煌的要求。 打垮朱懷冰,擊退了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極大地改善了華北抗戰的局面。對此,八路軍總部沒有聲張。朱德說:“他們不做聲,我們也不做聲。他們打了敗仗不做聲,我們勝利了,何必那樣來宣傳呢!” 在勝利面前保持這樣的“平常心”是一種策略,是一種高超的鬥爭技巧。 朱德與衛立煌第一次會面是在兩年前的1938年1月中旬的洛陽會議期間。 當時在山西戰場相對平靜的情況下,蔣介石在河南洛陽召開第1、第2戰區將領會議,八路軍方面由朱德、彭德懷和3位師長參加。 朱德一行先到臨汾,再在1月13日乘火車南行經風陵渡過黃河到洛陽。在臨汾,朱德同衛立煌第一次會面。

衛立煌行伍出身,早年曾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後來成為蔣介石的一員得力將領,曾參加過對中央蘇區和鄂豫皖蘇區的軍事“圍剿”。但是,他出身貧寒,為人正直,有愛國思想。 抗日開始後,衛立煌看到華北前線這麼多中國軍隊都吃敗仗,只有八路軍打勝仗,內心非常佩服。他對朱德仰慕已久,朱德也很讚賞他積極抗日的態度。在忻口會戰中,他們指揮部隊協同作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軍,彼此對對方都有很深的印象,卻一直沒有見過面。 這次同車去洛陽,給他們提供了一次長談的機會。兩個人談得很投契。朱德平易樸素的外表、誠摯謙遜的態度、從舊軍隊高級將領變成紅軍總司令的不平凡經歷以及所講的抗日救國道理,給衛立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朱德對衛立煌的印像也很好。從此,這兩個有著類似出身而走過截然不同道路的中國軍人之間的友誼開始發展起來。

洛陽會議上決定要反攻太原。按照這個計劃,八路軍擔負著截斷同蒲鐵路北段及正太鐵路、切斷日軍後方交通的任務。但反攻太原的計劃沒有實行。洛陽會議結束後,彭德懷到武漢去了一次,蔣介石問他八路軍是否可以在青紗帳起時派隊伍襲擊津浦鐵路,聲援徐州會戰。彭德懷回來同朱德研究後,他們認為可以策應徐州會戰,並向東發展,決定“派出得力支隊出平漢線以東向津浦線襲擾”。 (朱、彭關於策應第5戰區作戰命令,1938年2月5日) 為了加強對平漢鐵路和津浦鐵路襲擾的力量,衛立煌從他的部下抽調6個團交給朱德指揮。朱德把其中2個團配屬給120師,4個團配屬給129師。 (朱、任就衛立煌抽6個團歸八路軍指揮事致毛澤東等電,1938年1月26日)

朱德命令129師在這4個團到達指定地點後,由宋任窮率領1個支隊,乘平漢路、津浦路敵軍空虛的機會,深入到冀南活動。這個支隊的任務除配合徐州會戰外,還要在這個平原地區“發動民眾抗日鬥爭,組織武裝游擊隊”,為今後建立抗日根據地做準備。 朱德再三囑咐劉伯承等,要正確地使用撥歸129師指揮的友軍部隊,給他們以必要的照顧和幫助,不要使他們受到敵人的意外襲擊,也不要把他們使用在過分艱苦的境域和過分複雜的環境,要求各部做到以熱烈、虛心、誠懇的態度對待友軍,切忌驕傲自大,看不起友軍;另一方面,也提醒要防止友軍中有些人以吃喝、金錢等來引誘八路軍指戰員走上邪路。 1938年1月31日是陰曆春節。這一天,衛立煌同他屬下的第14軍軍長李默庵、第9軍軍長郭寄嶠到八路軍總部駐地馬牧村向朱德等人拜年。

這一天風和日麗,馬牧村的土牆上貼滿了“歡迎勞苦功高的衛總司令”等標語,在村口還掛上橫幅。歡迎會上,朱德高度評價了衛立煌及其部下在忻口戰役中的表現和功績。 衛立煌在講話中也表示很欽佩八路軍的英勇善戰。他說:“我知道八路軍確實是抗日的,是複興民族的最精銳的部隊,尤其是抗日的方法和經驗都非常豐富,希望以後不要忘掉責任,不要忘掉自己是中國最精銳軍隊的一部分,去和日本作戰。”(任天馬、袁勃:《西線上的一個盛會》,《群眾》第1卷,第9期,1938年2月)衛立煌還要求朱德介紹一些人到他部隊裡去工作,當時在西北戰地服務團當記者的趙榮聲(任天馬)被衛要去當他的秘書。 (趙榮聲:《回憶衛立煌先生》,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54~60頁)

這以後,朱德和衛立煌的友誼日益發展。每次見面,兩人總是促膝長談,有時關著門密談,甚至接連幾天長談。康克清說:“朱老總說過,衛立煌這人可靠。表面看來朱老總與衛立煌的關係不同一般,無話不談。六中全會前,朱老總路過衛立煌處,衛送給他一支鋼筆和一塊手錶。朱老總對這兩樣禮物很愛惜,直到後來不能使用了,還專門交代要留下保存好。”(訪問康克清記錄,1988年7月2日) 朱德也經常送進步書刊給衛立煌。衛立煌以後在抗日戰爭中始終堅持進步,堅持團結,堅持抗戰,同朱德的友誼也日益加深。因此,當這次戰役的後期,衛立煌向朱老總提出停止追擊的要求後,朱老總在考慮抗日大局的同時,也充分照顧到了與衛立煌的友誼。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