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八路軍震驚中外的20大戰役

第76章 6、日軍戰俘們的生活

此次反“掃蕩”戰役中,八路軍在第一階段作戰期間擊斃的阿部規秀是當時日軍侵華戰爭中在戰場上喪失的一個高級將領,也是八路軍在華北戰場第一次擊斃日軍中將指揮官,在中國人民抗戰史上也是第一次。 反“掃蕩”勝利結束後,一天,五回嶺情報站轉來日軍的一封信,信是寫給楊成武的,信口還插著三根雞毛,以示“萬分火急”。 楊成武拆開一看,竟是駐張家口日軍警備司令小柴寫的。信中寫道: 楊成武把此信拿給同志們看,同志們會心地笑了。楊成武當即復他一信,首先駁斥他所謂“國家爭論與我們無關,參加戰爭只是為了吃飯”之類的言論,指出他自己就是法西斯的侵略工具。我們進行的是正義的戰爭,正義的戰爭是必勝的。然後通知他,八路軍一向優待俘虜,對於放下武器的敵人,一律寬大處理。俘虜們生活得很好,已開始認識自己的侵華罪行,表示反對這場侵略戰爭。對於那做了日本當局炮灰、蒙受日本當局給予的災難的死者,我們已妥為安葬,並立有石碑,以資標誌。

此次戰役,八路軍生俘日軍眾多,這些俘虜們在八路軍敵工科的同志們的幫助教育下,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罪行,並表示反對這場侵略戰爭。 八路軍對待俘虜的政策,早在八路軍改編之初,中央軍委頒布的“八路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就有了規定。 三大紀律包括:實行抗日救國綱領;服從上級指揮;不拿人民一點東西。 八項注意包括:進出宣傳;打掃清潔;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物送還;損物賠償;不亂屙屎;不殺敵(俘)兵。 八路軍的紀律中清楚地寫明了“不殺敵(俘)兵”這一條。戰爭過程中,八路軍一直執行自己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所以在戰場也經常能抓到一些日軍俘虜,並且有很多日本人轉而為八路軍服務。 早在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與日軍直接交鋒之際,為了分化瓦解敵人,八路軍就設立敵工科,專門負責處理戰爭俘虜問題,並逐步確定起優待俘虜的政策。

1937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告日本士兵宣言,將日本士兵與發動戰爭的日本軍閥區別開來。 “日本資本家、地主、軍閥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把日本的工人農民,大批地強迫送到中國的戰場上來,當炮灰而犧牲了。每天在中國的戰場上,成千上萬的日本士兵犧牲了。你們離開你們的家鄉,離開你們的父母妻子,你們戰死在中國的沙場上,屍首也無人收斂,這是多麼悲慘的事情啊……在前線上與你們打仗的中國士兵,也是工農出身的。為著保護中國的土地,為著保護自己的家鄉,為著反對日本軍閥的侵略,中國的軍隊不得不進行神聖的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但是中國軍隊絕不是反對日本的工農,他只反對日本的軍閥。因此日本士兵應與中國的士兵聯合起來反對共同的敵人日本軍閥。”並且,公開承諾:“中國軍隊絕不虐殺一個日本士兵,只要日本士兵解除武裝,馬上就給這種日本士兵以優待,如果他願意回去,就送他回去,如果他願意在中國軍隊內做事,就給他事情做。”(《中共中央告日本海陸空軍士兵宣言》(1937年9月25日),見中共中央書記處編:《六大以來——黨內秘密文件》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863、864頁。)

同時,又以八路軍名義致日本士兵書,公開自己的身份,希望與日本工農出身的士兵聯合起來,反對日本軍國主義。 “你們大概早聽過紅軍這個名字吧,我們現在的第八路軍就是原來的'紅軍',也就是日本報紙上所常說的'共產軍'。今天我們在戰場上以血刃相見是不幸的!你們都是從日本工農出身的。被你們的軍閥強迫的穿上戎裝,被送到中國的戰場上了,離開你們的父母妻子,離開你們的家鄉。我們也都是從中國工農出身的,今天開赴前線作戰,只是為了抵抗日本軍閥的侵略,保衛中國的領土,保衛中國人民的利益,同時也是保衛日本工農的利益!我們絕不反對日本的工農,我們時刻在希望與日本工農攜手。”“日本士兵們!到我們這邊來吧,我們決不虐待你們,絕不亂殺你們。如果你們自願的(地)到我們這邊來,一樣是我們自己的弟兄,中國人民的朋友。”(同前引第865~866頁。)

時至1938年7月,八路軍制定了更加完備的《關於對待日本俘虜的命令》: 1.嚴禁傷害或侮辱日本俘虜,嚴禁沒收或損壞其私人物品。我軍指戰員如有違背,將受懲處。 2.對傷痛日俘應予以特別照顧和適當治療。 3.日俘凡欲回歸日本國或回歸原有部隊者,均給予一切可能的便利。 4.日俘如有願留在中國或為中國軍隊服務者,應給予適當工作;有願學習者,應盡量協助進入適當學校。 5.凡欲與其親友通信者,應給予便利。 6.陣亡日軍應予埋葬,並在墳前豎立石碑或木牌。 這些優待俘虜政策的執行,起到了分化瓦解日軍士兵的效果。小林青回憶自己在山東戰場上被俘後受到的優待情況是,雖然他曾逃跑,“但是與我接觸過的八路軍官兵都是既不打我,也不罵我。除了我的槍、子彈、刺刀等武器被沒收以外,我身上所有的個人生活用品,一點都沒動,全部由我自己保存。他們還十分熱情地款待我,關心我的身體健康狀況。他們不厭其煩地找機會和我聊天,啟發教育我……雖然他們大都不會講日語,卻十分耐心地叫懂日語的同志做翻譯來和我交談,幫助我正確認識這場由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不正義的,使我懂得了中日兩國人民應以睦鄰友好的關係相互交往,中日兩國人民沒有仇恨,應是朋友”。 (參見小林青:《在中國的土地上——一個“日本八路”的自述》,同前引第203頁)

在革命隊伍供給制生活中,日本戰俘享受著較一般同志高的生活待遇。 “日本工農學校的學員一律按連級待遇,每月津貼費3元。在伙食供給上,中國同志以小米為主,我們則是以白面、大米為主。通常都是上午一菜一湯,下午兩菜一湯。每天除各種素菜以外,幾乎天天都有一點肉,每星期還能包一次餃子。”(同前引,第88頁)如果學員生病了,還會享受到更好的照顧。 小林青後來不僅參加了八路軍,而且還申請加入了中國國籍,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中國人民的命運連成一體。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