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八路軍震驚中外的20大戰役

第55章 5、賀龍身邊的好政委

120師師部領導率部由晉西北前往冀中途中,路經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聶榮臻向賀龍、關向應介紹了冀中的複雜情況。他對賀龍說:“到冀中擴充部隊,兵員是充足的。那個地方'司令遍天下',雜牌武裝、聯莊會多得很,希望你們多帶一些去。120師幹部多嘛!容易把工作做好,把他們帶離本鄉本土,改造工作也容易些。” 賀龍在晉察冀軍區住了幾天后返回120師駐地靈壽縣陳莊,準備越過平漢路前往冀中。關向應則因為要參加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會議,留在晉察冀邊區。 會議結束後,關向應也來到了冀中。關向應給賀龍帶來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關於成立冀中區軍政委員會和向冀中傳達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意見。兩人商定2月14日在東灣里召開冀中區黨政軍聯席會議。

會議由程子華主持。賀龍傳達了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及中共中央軍委賦予120師的任務。關向應傳達了北方分局關於成立冀中區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冀中鬥爭的意見。會議根據六中全會“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精神,分析了冀中鬥爭的形勢、冀中部隊的情況,討論了冀中當前鬥爭方針和統一冀中各抗日部隊的指揮等問題。 關向應在會上提出了深入發動群眾、加強政權建設、壯大黨的力量、正確執行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等意見。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的意見,由賀龍、關向應、周士第、甘泗淇、呂正操、程子華、孫志遠、王平、黃敬組成冀中區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冀中區黨政軍民工作。 為了統一軍事指揮,按照八路軍總部意見,成立了以賀龍為總指揮、呂正操為副總指揮、關向應為政治委員的冀中區總指揮部。會議決定,立即深入發動群眾,做好基層組織的工作,加強地方武裝,堅壁清野,破壞道路,抗擊日寇;各級黨政機關立即實行精簡,精乾機構,以適應游擊戰爭的需要。

關向應是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擅長於部隊政治思想建設。從1932年到他逝世前的15年間,賀龍在各個部隊擔任司令員時,關向應始終同時擔任政治委員。關向應堅強的黨性、高尚的情操、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艱苦樸素的作風和勇於自我批評的精神,深得賀龍的敬重。賀龍曾說,他一生遇到兩個好政委,一個是周逸群,一個是關向應。 關向應1902年出生於遼寧金縣一個貧困的滿族農家,原名關致祥。他的家鄉“關東州”在日俄戰爭後已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從小就看到家鄉父老飽受戰禍滋擾和侵略者凌辱的情景,心中十分憤懣。日本侵略者強行實施的奴化教育尤其使他痛恨。他在《自傳》中說:“我12歲時入日本辦的專以教育中國人的普通學校(初級小學),4年畢業。後復入大連公學堂(高等小學),2年畢業。我在這6年中所受教育完全是侵略式的教育,書報都看不明白,國內的情形一點不曉得,思想完全是奴隸的。當我畢業後學堂就把我送一日本商店服務,才做了一個月,因與日本人衝突就辭了。”寧肯回家種地絕不受日本人的欺辱。他說:“做一個中國人,就要有骨氣!”

他在大連公學堂讀書時,常在學校發的日文課本書眉上批寫“中國”“我是中國人”“精忠報國”這樣的字句,畫一些醜化日本侵略者的漫畫,抒發他對日本殖民者的仇恨心情;他還參加了反對日本教員毆打中國學生的罷課。 1923年,他在泰東日報社做工時,又率眾“教訓”了辱罵中國人的日本殖民者,迫使此人當眾道歉。他憤怒地說:“非把日本帝國主義打走不可!” 泰東日報社是關向應接觸進步書報、參加革命活動的起點。 1923年,他在泰東日報社結識了以記者身份來到報社開展革命活動的共產黨員李震瀛和陳為人,在這兩位共產黨員的幫助下,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 1924年秋,關向應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次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後,關向應奉命回國,先後在上海、山東、湖北、河南、武漢等地從事共產黨和青年團工作。 1932年初前往湘鄂西蘇區工作,從此結識了賀龍。

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關向應先後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員、軍委分會主席,紅3軍、紅2軍團政治委員,還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在從洪湖到湘鄂川黔蘇區的極其艱苦的4年間,關向應和賀龍率部轉戰不息,對紅2軍團與根據地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關向應初到這裡時,為了恢復紅軍中的黨組織和政治機關,關向應深入連隊進行細緻的思想工作,親自主持登記黨員,組織黨支部,成立政治部,制定部隊政治工作制度。他平易近人,工作深入,幾乎認識紅3軍的所有戰士。在生活上,他和戰士一樣身穿破衣,腳穿草鞋,風餐露宿,同甘共苦,深得全軍指戰員的愛戴。 1934年10月,紅3軍在黔東和由任弼時率領的紅6軍團會師。經中央批准,紅3軍恢復紅2軍團番號。中央決定由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統一指揮紅2、6軍團。此後,經過一年奮鬥,糾正了湘鄂西根據地在肅反、建軍、建黨等方面的“左”傾錯誤,粉碎了敵人的兩次“圍剿”,擴大了自己的隊伍,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

1935年11月,賀龍、任弼時和關向應等領導紅2、6軍團,從湖南桑植出發開始長征,經過種種艱難險阻,於1936年7月初同紅四方面軍在川康邊的甘孜會師。中央決定紅2、6軍團和32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兼紅2軍團政治委員。 長征過程中,關向應等紅二方面軍領導同志,堅定地站在黨中央一邊,同朱德、劉伯承一起,和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經過他們力爭,並得到徐向前等四方面軍許多幹部戰士的支持,紅四、紅二方面軍終於共同北上,在1936年10月間先後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軍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勝利結束了長征。紅二方面軍與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鬥爭,對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場鬥爭中,包括關向應在內的紅二方面軍主要領導同志充分錶現了擁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堅強黨性和維護黨內團結一致的原則精神。

抗日戰爭中,關向應任第120師政治委員和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書記,和賀龍師長共同創建了晉綏解放區,並和賀龍一起率領部隊轉戰冀中平原和晉察冀邊區根據地,戰鬥足跡遍及華北各地。關向應為創建晉綏抗日根據地付出了大量心血,立下了不朽功績。 抗戰初期120師剛到晉西北,關向應即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託,組建中共晉西北區黨委,同時發揚我軍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的光榮傳統,一面堅持和日本侵略軍作戰,一面參加創建根據地工作。關向應遂親自帶領從部隊抽調的700多名幹部組成地方工作隊,分赴晉西北各縣和大青山地區開闢工作。工作隊正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各階層群眾合作抗日,建立群眾組織,恢復抗日政權,發展游擊隊和地方武裝,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打下初步基礎。

1938年9月,關向應回延安出席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作了《晉西北工作報告》。其後又任晉綏軍區政治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書記,成為晉綏抗日根據地黨、政、軍一元化領導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並且兼負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的重任。 關向應還經常研究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爭的戰略、戰役與戰術問題,認真總結經驗。 1939年6月28日,他在晉察冀邊區阜平縣易家莊,曾以《冀中戰爭形勢和幾個政策問題》為題,在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幹部會議上講話。他對冀中形勢的發展趨勢,以及繼續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問題,冀中的民主、民生問題,都作了深刻的論述。這年8月,他又將這些論斷加以發揮,寫成《論堅持冀中平原游擊戰爭》一文,對堅持冀中平原游擊戰爭的規律、特點及困難和有利條件等,做了詳細的論述。

這篇文章先後在冀中《新長城》和延安《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發表。他在抗戰初期發表的文章還有《120師在晉西北》《再談晉西北的問題》等,對堅持敵後游擊戰爭,開闢和建立抗日根據地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