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八路軍震驚中外的20大戰役

第31章 第四章晉東南反9路圍攻:民族抗戰的一次勝利實踐

1938年2月,日軍從太原沿同蒲路兩側大舉南下,正面戰場呈瓦解之勢,閻錫山、衛立煌對在同蒲路東正太路南的國土和各部隊實際已無法顧及,遂將分散在這一地區的中央軍、地方軍和八路軍129師、115師344旅,決死隊的1、3縱隊,劃為二戰區的東路軍,請朱德、彭德懷分任總、副指揮。 3月1日,彭德懷從高平前線趕回駐安澤縣南山交鎮的八路軍總部,帶回了國民黨友軍的情況:徐州吃緊,潼關告急,蔣介石恐華北日軍南下,增加中原戰場的壓力,嚴令華北各軍一兵一卒不許過黃河,全部留在山西打游擊。但國民黨將領從來沒有打過無後方的仗,對運動戰、游擊戰更感神秘莫測,十分惶恐,希望得到八路軍的幫助。 一周前,毛澤東、任弼時曾致電朱德、彭德懷,要八路軍力勸近百萬友軍“萬萬不可過河”;要八路軍和友軍協同堅持晉南晉西戰局,轉入外線,反過來攻敵之背。

為鼓勵和幫助友軍堅持山西,3月24日至28日,朱德、彭德懷在沁縣以南的小東嶺召開東路軍將領會議。國民黨將領李家鈺(第47軍軍長)、李默庵(第14軍軍長)、曾萬鍾(第3軍軍長)、朱懷冰(第94師師長)、武士敏(第169師師長)、趙壽山(第17師師長)、八路軍將領劉伯承、張浩、徐海東、李達、王新亭和決死隊薄一波等38人從各地趕來開會。閻錫山和衛立煌的代表、蔣介石的聯絡參謀也趕到會所。 國共的第二次合作處在黃金時代,過去在戰場交手的人,今日濟濟一堂,共商禦敵之計。 24日這天,會議在小東嶺村關帝廟內舉行。朱德在開幕詞中詳細分析抗戰形勢,號召東路軍將領齊心協力,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堅持華北。

彭德懷在會上作了關於東路軍作戰綱領的報告。 在詳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後,彭德懷要大家接受南京、太原淪陷的慘痛教訓,採用新的作戰原則:實行戰略上的防禦戰,戰術上的進攻戰;戰略上的持久戰與消耗戰,戰術上的速決戰與殲滅戰;運用運動戰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發展游擊戰以造成我基幹軍隊在運動中大量殲敵的機會。 彭德懷在報告中向友軍詳細講解運動戰和游擊戰的戰術,部隊的政治工作、民眾工作、敵軍工作和建立根據地的要求等,同時向將領們提出希望。 針對一般國民黨將領的封建性統御,彭德懷忠告他們:要了解、鞏固、團結部隊,須從實行合理統御,自覺紀律,禁止打罵,及與士兵同艱苦做起。要解釋、說服、規勸、感動、以身作則去統御部下,而避免威嚇、打罵、欺騙和無理由地服從,要使士兵知道為什麼要守紀律,自覺地去遵守紀律。

針對國民黨將領對八路軍官兵同心、軍民團結的欽慕,彭德懷說:“士兵與長官要風雨同舟,尤其是長官與士兵間的生活距離應盡量縮小……與士卒同艱苦,是團結部隊的重要條件之一。”“對待民眾有幾件基本的事,就是實行買賣公平,說話和氣,借物要還,損物賠償,離開駐紮地時,實行紀律檢查。我們只要做到這幾項,就可以獲得民眾的好感與幫助,軍民也就可以慢慢團結一致了。” 彭德懷的報告感動了與會將領們,特別是早年追隨孫中山、在西安事變中又積極支持張(學良)、楊(虎城)義舉的169師師長武士敏。他積極抗日,但部隊舊習氣很重,軍民關係不好,使他十分苦惱。飯後,彭德懷到各處看望,武士敏向彭德懷傾吐心曲,長談竟夕。以後,他對人說:“當了幾十年的兵,真正懂得為國報效,是在小東嶺會議上聽到了彭副總司令的教誨後才認識的。從此,我才懂得怎樣做一個真正的軍人。”此後,武士敏學習八路軍的經驗,與八路軍親密合作,部隊改觀,在中條山堅持抗日,直至1941年5月在對日作戰中壯烈殉國。

小東嶺會議經過熱烈討論,通過了彭德懷所作的作戰綱領報告,劃定了各軍、師活動和建立根據地的地區,協同打通了與後方的交通線。會後應友軍的要求,八路軍總部由左權主持為友軍舉辦了游擊訓練班,政治工作講習班等。朱德、彭德懷、左權都親自給訓練班講授課程。 小東嶺會議是山西戰場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規模最大的一次高級軍事會議,也是以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思想為指導的一次會議。這次會議為以後粉碎日軍對晉東南的9路圍攻奠定了基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