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八路軍震驚中外的20大戰役

第16章 第二章反八路圍攻:以“土”克“洋”

1927年,八路軍自1937年8月下旬出師華北至太原之後,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決執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在日軍翼側和後方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直接配合了國民黨軍作戰,先後取得了平型關、雁門關、陽明堡和廣陽等100餘次戰鬥的勝利,殲敵1.1萬餘人,毀傷敵機24架,擊毀敵汽車400餘輛,繳獲步馬槍1500餘支、輕重機槍76挺、騾馬2000餘匹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收復了十餘座縣城和廣大鄉村,給敵以沉重的打擊,挫敗其奪取山西、實施右翼迂迴,威脅河北國民黨軍側背的企圖,有力地支援了友軍作戰。並在集中主力對敵作戰的同時,以部分兵力分散開展地方工作,發動和武裝群眾,為爾後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實現在山西展開、創建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然而,到1937年11月上旬,在整個華北地區,國民黨軍隊的抗戰均以失敗告終。忻口和太原保衛戰失利後不久,沿同蒲路南下之敵,已進至太谷、平遙,而沿平綏路(北京至呼和浩特)西犯之敵,早在10月中旬即佔領歸綏和包頭。至此,國民黨軍已退出冀(河北)、察(察哈爾)全境和晉、綏大部及山東北部地區。 對於上述形勢,毛澤東於11月9日在給八路軍的指示中即指出:在華北正規戰爭業已結束、游擊戰爭轉入主要地位的形勢下,日軍不久即將以主力向我軍所在的晉西北、晉東北、晉東南、晉西南各要點進攻。我在上述四區活動之部隊,應控制一部,執行襲擊敵人的任務,大部分散於各要點,組織群眾武裝,在統一戰線基本原則下,放手發動群眾,廢除苛捐雜稅,實行減租減息,收編潰軍,購買槍支,籌辦糧餉,實現自給,擴大部隊,打擊漢奸,發展左翼;進一步發揮獨立自主精神,期於一個月內取得顯著成效,以便準備充分力量對付敵向我內線的進攻。

11月12日,日軍佔領上海,上海市區失陷。同一天,毛澤東在延安作了題為《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會上,毛澤東再次指出:“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進入主要地位。在江浙,國民黨的戰線已被擊破,日寇正向南京和長江流域進攻。國民黨的片面抗戰已表現不能持久。”“目前是處在從片面抗戰到全面抗戰的過渡期中。片面抗戰已經無力持久,全面抗戰還沒有來到。這是一個青黃不接的危機嚴重的過渡期。”“從片面抗戰轉變到全面抗戰的前途是存在的。爭取這個前途,是一切中國共產黨黨員、一切中國國民黨的進步分子和一切中國人民的共同的迫切的任務。” 毛澤東還強調指出:為實現全面抗戰,在黨內,必須反對階級對階級的投降主義,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和獨立自主原則,必須反對民族對民族的投降主義,擴大與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戰爭引向勝利之途的中心一環”。

13日,毛澤東在給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負責人的電報中明確指出,八路軍的當前任務是:“發揮進一步的獨立自主原則,堅持華北游擊戰爭,同日寇力爭山西全省的大多數鄉村,使之化為游擊根據地,發動民眾,收編潰軍,擴大自己,自給自足,不靠別人,多打小胜仗,振奮士氣,用以影響全國”,促進全面抗戰的實現。 毛澤東還指示“在山西應分為晉西北、晉東北、晉東南、晉西南四區,向著進入中心城市及要道之敵人,取四麵包圍之姿勢”。 據此,八路軍各部迅速開赴指定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 與此同時,日本侵略者為加強侵華戰爭的統一的戰略指導,於11月17日成立了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同時,設立了大本營與政府首腦的聯席會議。 11月24日,大本營召開了第一次御前會議,聽取和批准了參謀本部對華作戰計劃,確定在華北首先對“殘存”於佔領地區的中國軍隊實行“掃蕩”,力求安定這些地區,並準備抽調兵力奪取山東全境,擴大淞滬地區的戰果,不失時機地向南京進攻。

據此,日華北方面軍司令寺內壽一決定:以第2軍之第10師團並準備抽調第5師團奪取山東全境;以第1軍主力在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協同下,對活動於晉察冀邊區、晉西北和晉東南嚴重威脅其後方和交通線安全的八路軍進行大規模圍攻,企圖消滅或驅逐八路軍,以確保其後方特別是平漢、同蒲、平綏、正太等主要鐵路交通線的安全。 寺內壽一,日本陸軍上將,伯爵。 1879年8月8日生於東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畢業。參加過日俄戰爭。曾任近衛第3步兵團團長、近衛師參謀長、第19步兵旅旅長、駐朝日軍參謀長、第5師師長、駐台日軍司令等職。 1935年晉升上將。 1936年任陸軍大臣,對清除軍部皇道派、鞏固統制派的地位、使軍部走上法西斯道路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任陸軍教育總監。同年8月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參加侵華戰爭。他在中國戰場上未獲得什麼榮譽,然而卻在1941年11月起任南方軍總司令,在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地區指揮日軍對英美等國盟軍作戰。 1943年被授予元帥稱號。 1945年率部向盟軍投降。 1946年6月12日,寺內壽一病死於新加坡。這是後話。

其時隨著山西境內各抗日根據地的陸續建立,日軍特別關注善打游擊戰的八路軍,並對八路軍的戰略戰術作了一番研究。經研究後日軍發現:“過去紅軍一直不能公開進行活動,而如今則公開再現在抗日前線。”八路軍“渡過黃河侵入山西,將山西變成了游擊隊的巢穴。初期,(八路軍)既打正規戰,又打游擊戰。自山西歸屬皇軍以後,即專門進行游擊戰。”“由於他們能與民眾密切聯繫,因而得以了解我軍行動,我軍剛要將其包圍,他們很快逃遁一空……” “共軍之所以頑固,在於他們依靠歷來的戰術,在我佔領區內山岳地帶及省境等地開闢了許多抗日根據地。其根據地在地形上為我軍無法靠近的山西五台山脈、東南山岳地帶、山東泰山山區、河北的鐵路中間地帶等地區。每一根據地相當於數縣之廣,在此集中糧食,建立小型武器修造廠,成立宣傳機構,建立學校,發行紙幣。根據地的縣均有共產黨的縣政府及縣長。共軍以其特長訓練、組織民兵,建立人民自衛團,使之投入抗日戰爭。這類根據地是分佈在我軍戰區地區以內的。在作戰時,共軍不從正面公然進入戰場,而是經常從側面或背後進行破壞,妨礙我方交通運輸,為此,牽制我不少兵力。戰鬥部隊一來,共軍即行逃去,轉而襲擊後面來的我方輜重部隊,確屬難於應付的一群對手。”

於是,日軍開始對各抗日根據地內的八路軍和游擊隊進行“圍攻”和“討伐”——名曰“肅正作戰”。 剛剛建立不久的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根據地全力以赴,一場“反圍攻”作戰先後展開了。晉察冀根據地首當其衝。 1937年11月24日,也就是聶榮臻率領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到達阜平的第6天,日軍即以第5、第14、第109師團及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各一部共兩萬餘人,配以騎兵、大砲和坦克、飛機,由平綏、平漢、正太、同蒲鐵路沿線出動,分八路圍攻晉察冀邊區,企圖消滅或驅逐該地的八路軍,摧毀剛創建的抗日根據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