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毛澤東文集第三卷

第16章 關於審幹的九條方針和在敵後的八項政策

(一九四三年七月三十日) 德懷[1]同志: (一)週、林[2]返延,七大準備開會,請你及羅、薄、聶、呂[3]來延參加大會,希預為佈置。太行、太岳、北岳各區須重選代表若干,中央另有通知。 (二)敵後整風有進步,可於七月九日北局關於整風經驗及關於思想意識二文[4]見之(已交廣播)。敵後整風請督促務於今年切實辦完,以便從明春起開始全面審查幹部,明年一年辦完。 (三)審查幹部之方針為:一、首長負責;二、自己動手;三、領導骨幹與廣大群眾相結合;四、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五、調查研究;六、分清是非輕重;七、爭取失足者;八、培養幹部;九、教育群眾。必須拿這種實事求是的方針去和內戰時期曾經損害過黨的主觀主義方針完全區別開來,這種主觀主義方針就是逼、供、信三個字。其詳另有說明。

(四)蔣、胡[5]進攻邊區計劃,被我及時揭破,見我有備,被迫暫時停止,爭取一年和平已有希望,但我軍事防御准備絕不鬆懈。 (五)望將延安民眾大會通電、解放報社論[6],及陳伯達、範文瀾評《中國之命運》等文[7]多印廣發,藉此作一次廣大深入的有計劃的階級教育,徹底揭破國民黨的欺騙影響,不要把此事的重要性看低了。國民黨思想在我們黨內是相當嚴重地存在的。 (六)前電所述六項政策,在敵後應加對敵鬥爭(反“掃蕩”、反“蠶食”),再加階級教育,成為八項政策,其次序是:一、對敵鬥爭;二、整頓三風;三、精兵簡政;四、統一領導;五、擁政愛民;六、發展生產;七、審查幹部;八、階級教育(在陝甘寧邊區,對敵鬥爭改稱軍事教育作為第八項)。

(七)在群眾中普遍的經常的任務則是戰爭、生產、教育三項。 (八)階級教育,即是統一戰線中又團結又鬥爭的教育,不是離開統一戰線的孤立的階級教育,對外不提“階級教育”名稱。 此電並告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幾個區黨委負責同志。 毛澤東 午三十 根據手稿刊印。 -------------------------------------------------------------------------------- 註釋 [1]德懷,即彭德懷,當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八路軍副總司令。 [2]週,指周恩來。林,指林彪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一九四二年九月作為中共談判代表動身赴重慶。一九四三年七月十六日,周恩來、林彪一行回到延安。

[3]羅,指羅榮桓,當時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政治委員兼代師長、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薄,指薄一波,一九○八年生,山西定襄人,當時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副書記。聶,指聶榮臻,當時任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呂,指呂正操,一九○五年生,遼寧海城人,當時任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冀中軍區司令員。 [4]指中共中央北方局《關於整風經驗的介紹》和第十八集團軍總部直屬機關學習委員會《關於思想意識問題》兩文,分別發表在一九四三年八月二日和四日《解放日報》。 [5]蔣,指蔣介石。胡,指胡宗南,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一戰區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6]通電和社論,見本卷第50頁註[9]。

[7]陳伯達,當時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他寫的《評〈中國之命運>》一文,載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一日《解放日報》。範文瀾,當時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他寫的評《中國之命運》的文章題為《誰革命?革誰的命? 》,發表在一九四三年八月一日《解放日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