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毛澤東文集第四卷

第13章 奪取平綏戰役[1]的勝利意義重大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六日) 晉察冀、晉綏兩局諸同志並告東北及晉冀魯豫兩局: 即將開始的平綏戰役,關係我黨在北方的地位及爭取全國和平局面,極為重大。蔣介石令傅作義[2]集結五萬餘人於歸綏、集寧、大同之線,一俟陸運、空運、海運兵力集中北平、天津、秦皇島等地,即將配合傅部進攻張垣[3],並進攻瀋陽、承德。而綏遠[4]之畢克齊、歸綏、武川、集寧、豐鎮、陶林[5]、涼城、清水河等地或為我原有之解放區,或為我不久前所收復,均被傅部在日寇援助下,協同偽軍王英、李守信[6]等所強佔,並曾進占我興和、尚義,迫近張垣。現興和、尚義雖被我收復,其餘各地仍在頑偽手中,並積極準備攻擊張垣,企圖切斷我東北、華北、西北之通路。故此次平綏戰役,係為收復失地打開交通路而戰,具有充分之理由,望鼓勵士氣,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反共反人民之頑偽軍,完成你們的神聖任務。至平綏戰役勝利後,主力應迅速準備轉移冀東、平西地區,執行嚴重的新任務。而以必要數量之得力部隊,由大同南下,肅清閻[7]逆勢力,直至太原附近,再依情勢,考慮奪取太原問題。因閻逆不但長期勾結日寇,近更大舉進攻我上黨解放區,雖受到我上黨戰役[8]的嚴重打擊,殲滅其主力三萬餘人,但其殘部尚有六萬以上,閻逆並喪心病狂,組織日寇數千人準備進攻自己的同胞,因此在不妨礙速援東北條件下,盡可能徹底殲滅閻逆殘餘,是完全必要與有理由的。

中央 酉銑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 註釋 [1]平綏戰役,也稱綏远战役。日本投降後,駐綏遠西部的國民黨第十二戰區司令長官傅作義調集所轄主力和收編的偽軍共六萬餘人,進占被八路軍包圍的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和已被解放的武川、陶林、豐鎮、集寧、興和等城鎮,企圖奪佔張家口,控制北平至歸綏的鐵路。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八日,晉察冀軍區和晉綏軍區的部隊對進犯的國民黨軍發起攻擊,解放涼城、陶林、集寧等地後圍攻歸綏、包頭未克,於十二月中旬結束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一萬二千餘人。

[2]傅作義(一八九五——一九七四),山西臨猗人。當時任國民黨軍第十二戰區司令長官。 [3]張垣,即張家口市。 [4]綏遠,即綏遠省,見本卷第17頁註[3]。 [5]陶林,即陶林縣,一九五四年撤銷,轄區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後旗和察哈爾右翼中旗。 [6]王英(一八九四——一九五○),河北邢台人,原任偽綏西聯軍司令,抗日戰爭結束後所部被傅作義第十二戰區收編,任暫編騎兵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守信(一八九二——一九七○),內蒙古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今屬包頭市)人,原任偽蒙古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結束後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民眾自衛軍總司令。 [7]閻,指閻錫山(一八八三——一九六○),山西五台縣河邊村(今屬定襄)人。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8]一九四五年八月中旬,國民黨軍閻錫山部集中十三個師的兵力,在日偽軍配合下,侵入晉東南解放區的襄垣、屯留、長治、潞城等地。九月十日至十月十二日,晉冀魯豫解放區軍民展開自衛反擊,共殲滅國民黨軍十一個師及一個挺進縱隊三萬五千餘人,俘軍長史澤波和師長多名。因山西東南部以長治為中心的地區古屬上黨郡,故這次戰役稱上黨戰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