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毛澤東文集第五卷

第31章 粟裕兵團暫不渡江,集中主力在中原殲敵[1]

(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 劉鄧[2],並華東局: 將戰爭引向長江以南,使江淮河漢地區之敵容易被我軍逐一解決,正如去年秋季以後將戰爭引向江淮河漢,使山東、蘇北、豫北、晉南、陝北地區之敵容易被我軍解決一樣,這是正確的堅定不移的方針。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難。目前粟裕兵團(一、四、六縱)的任務,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開闢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則四個月多則八個月內,該兵團加上其他三個縱隊,在汴徐線南北地區,以殲滅五軍等部五六個至十一二個正規旅為目標,完成準備渡江之任務。在此期內,由該兵團派出十個營,附以地方乾部,陸續先遣渡江,分佈廣大地區,發展游擊戰爭。以上計劃,是我們和陳粟[3]及一波、先念[4]所商定者。粟裕兵團,待陳粟由中央回去,結束政策學習及軍事訓練,約於本月底渡河作戰。陳唐[5]所率三、八兩縱應回至豫皖蘇區,調換一縱西去,以便該兵團有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等六個縱隊集結打大仗。十縱已去豫陝鄂邊,可不回來。但六七兩月作戰,陳唐回來已來不及,應由一縱參加此兩月作戰,待雨季休整時再由陳唐與一縱調換。本月內請劉鄧命一縱、十一縱在汴徐以南適當地點休整,待粟裕命令,月底協同作戰。當粟裕打五軍等部時,許譚兵團[6]應向津浦線行動,相機殲滅並箝制十二師、七十五師、八十四師、七十三師等部。其動作時間,應在本月下旬,請華東局令知許譚準備。同時,令知韋陳兵團[7],在蘇北發起殲敵戰役,配合動作。粟裕兵團的供應,由華北、山東兩方統籌。

軍委 辰微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 註釋 [1]粟裕兵團,指粟裕兼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的華東野戰軍第一兵團。關於粟裕兵團的作戰地點和任務,中央軍委曾於一九四八年一月決定由粟裕率領兵團的三個縱隊南渡長江執行寬大機動任務,先在湘贛兩省周旋半年至一年,然後以躍進方式分幾個階段挺進閩浙贛地區,如此吸引二十至三十個旅的國民黨軍回防江南,迫敵處於更加被動地位。毛澤東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七日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的致粟裕的電報中,提出三個渡江方案:一是休整半個月後,乘敵不備從宜昌上下游渡江;二是在二、三、四月進入伏牛山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平漢以西地區,除作戰外,休整一個月,然後渡江;三是二、三、四月在伏牛山、長江之間作戰,五月北返,休整兩三個月後在秋季渡江。二月一日,毛澤東又就渡江問題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粟裕電,同意粟裕率三個縱隊赴隴海線附近再休整一個半月,三月下旬出動。渡江路線,爭取走湖口、當塗之間,或南京、江陰之間。渡江方法採寬正面分路或分梯隊偷渡。四月十八日,粟裕向中央軍委建議暫緩渡江,認為三個縱隊渡江後不一定會吸引國民黨軍主力回防,反而分散了自身兵力,加上其他不利條件,不如繼續留在中原作戰為好。四月三十日,經中央開會討論,粟裕的建議被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所採納。此後,中原戰場我軍取得重大勝利,為即將到來的淮海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2]劉鄧,指劉伯承、鄧小平,當時分別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和政治委員。 [3]陳粟,指陳毅、粟裕,當時分別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副司令員,正在河北阜平城南莊參加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 [4]一波,即薄一波,當時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先念,即李先念,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司令員。 [5]陳唐,指陳士榘、唐亮,當時分別任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 [6]許譚兵團,指許世友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的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 [7]韋陳兵團,指韋國清任司令員、陳丕顯任政治委員的華東野戰軍蘇北兵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